首页 / 正文

第十九回 竞选举党人滋闹 斥时政演说招尤

  却说清隆裕太后病逝,乾清宫内当然料理丧仪,大殓后停柩体元殿。清宫内瑾、瑜、珣、瑨四妃于前晚闻信,均欲进宫询问,因神武门已闭,竟不得入。翌晨方得进宫,见故后遗骸已在体元殿停灵,并不哭泣,且指遗骸道:“你也有今日么?”无非妇女心肠。言讫后,向世续等问话,多方诘责,百般挑剔。世续等莫明其妙,徒嗟叹了好几声。还有一班小太监,乘着丧乱机会,纷纷搬运珍宝物件,连夜不绝。世续也弹压不住,穷极计生,便声言道:“袁总统已派段芝贵入宫,他系军人,看你等这般纷扰,将要军律从事呢。”宫监们听到此语,方渐平静,但检点宫中失物,约已值价洋十万元。世续一面治丧,一面请袁总统派员入宫,帮同料理。袁总统乃派荫昌、段芝贵、孙宝琦、江朝宗、言敦源、荣勋等数人,前往帮办,并命国务院发出通告二则,依次录述如下:

  据清室内务府总管报称,二月二十二日丑时,隆裕皇太后仙驭升遐等语,当经派员查检,医官曹元森张仲元等所开脉方,俱称虚阳上升,症势丛杂,气壅痰塞,至二十二日丑时,痰壅薨逝。敬维大清隆裕皇太后,外观大势,内审舆情,以大公无我之心,成亘古共和之局,方冀宽闲退处,优礼长膺,岂图调摄无灵,宫车宴驾?此四语好似挽联。追思至德,莫可名言。凡我国民,同深痛悼。除遵照优待条件,另行订议礼节外,特此通告!

  兹值大清隆裕皇太后之丧,遵照优待条件,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围黑纱。即民国制定丧礼。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志哀悼,特此通告!

  此外派员致祭,复令各部院长官,亦亲往祭奠,并开国务院特别会议,查照优待清室条例,所有崇陵未完工程,应如制妥修,需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隆裕后祔葬崇陵,更兼赞助共和,有功民国,一切丧葬礼节,务须从优,费用归民国担任。会议已定,提交参议院,当然通过。

  自是清宣统帝归瑾、瑜两太妃抚育,后事如何,后文再行记录,暂且慢表。隆裕后赞成共和,不忍以养人者害人,可算聪明妇女,故于病逝时,特别加详。

  且说国会组织法,及各议员选举法,已公布多日,元年残腊,袁总统发布正式召集国会令,令曰:

  正式国会召集之期,依照约法,以十个月为限。民国元年八月,业将国会组织法,暨参议院众议院议员选举各法,公布施行在案。民国正式国会,为共和建设所关,本大总统躬承我国民付托之重,迭经饬由国务总理内务总长督令筹备国会事务局,及各该参议院议员选举监督,众议院议员选举总监督,选举监督等,分别妥速筹备。并先后制定参议院众议院各选举日期令,俾各依限进行。自约法施行以来,现已十个月届满,据国务总理内务总长呈具筹备国会事务局呈称:

  “众议院议员复选举,除据报延期各省分外,余均于民国二年一月十日遵令举行,其参议院议员选举,亦将次第遵令举行”等语,本大总统深维我中华民国缔造之艰难,夙夜兢兢,未敢以临时期内,稍涉暇逸。兹幸国会议员已如法选出,亟应依照约法,下令召集。自民国二年一月十日正式开会召集令发布之日起,限于民国二年三月以内,所有当选之参议院议员,及众议院议员,均须一律齐集北京,俟两院各到有总议员过半数后,即行同时开会。至关于国会开会之筹备事项,应由国务总理内务总长督饬筹备国会事务局,速为筹备完全。共和政治之良否,政府固有完全之责任,而尤以正式国会为筦枢。一德一心,共图盛业,斯则本大总统代表我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所馨香祷祝以求之者也。此令!

  又令各省行政长官,定期召集省议会议员,其文云:

  各省省议会议员选举法,业经本大总统于民国元年九月公布施行,嗣复制定省议会议员第一届选举日期令,迭饬各该选举总监督,依限办理在案。现在各省省议会议员复选举,除据报延期各省分外,余均遵令举行,自应饬由各省行政长官,分别召集,为此通令各该省行政长官,自令到之日起,即先行发布省议会议员召集令,凡复选未经据报延期各省分,限于民国二年二月十日以前召集。其已经据报延期各省分,限于该省省议会议员复选举行后,由该省行政长官,酌定日期召集,各该省议会议员,均一律依令齐集省城,俟该省议会到有总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时,即行开会。开会之翌日,即先举行参议员选举,以重要政。此令!

  这两令公布后,各省办理选举事宜,有几区已了手续,有几区尚在未了,惟因党派不同,竞争甚烈,或用强力胁迫,或用金钱买嘱,或用情面恳托,选举人受这三种运动,不管他是甚么党派,只好依着投票,有时强力相等,金钱相等,情面相等,反使选举人左右为难,往往因投了甲票,未投乙票,投了丙票,未投丁票,甲丙果然被选,乙丁竟致向隅,于是乙丁不肯罢休,当场哗扰,甚且强夺投票匦,或捣毁投票所,搅得他秩序紊乱,票纸散失,令他再行选举,非运动到手,总不甘心。当议决选举法时,亦曾料到此着,将选举诉讼事件,及选举犯罪条例,尽行规定,预为防范;偏中国是个章程国,形式上很觉严密,实际上绝少遵行,以致选举风潮,屡见叠出。中国人之无公德心,于此可见。说将起来,令人可叹。

  看官试想!选举法为什么设立?原是国成民主,应归人民立法,但人民很多,不是个个能立法的,又不是个个好去立法的,由是令选举代表,拣出几个熟习政治、晓得利弊的人物,使他当选,作为全国或全省的立法员,凡是众望所归,定然有些才识,这是外洋立宪国的良法,偏被我中国仿行,第一届选举,便生出无数情弊。袁政府得此报告,因严命遵守法律,且令初复选监督,摘录刑律第八章,关于妨害选举之罪各条,揭示投票所,又就投票所周围,临时增派警兵,保持秩序,后来举正式总统,便用军警强迫,虽是老袁专制手段,也是各议员自己所致。各选举区,才得稍稍平静,只暗地里仍然运动,各立党帜,各争党权。

  其时国民党最占多数,次为共和党,另外又有两党出现,一叫做民主党,一叫做统一党。俗语说得好:“寡不敌众”,民主统一两党,新近组织,人数尚少,敌不过国民党,就是共和党人,也不及国民党的多数,因此国会议员,至总选举后,多半是国民党当选。袁总统最忌国民党,探得参众两院中,国民党议员,占得十分的六七,逆料将来必受牵制,遂想出密谋,将国民党中的翘楚,赏他一颗卫生丸,免得他来作怪,这真古人所谓釜底抽薪的计策。痛乎言之!

  看官你道何事?待小子续叙出来。前任农林总长宋教仁,卸职后,为国民党理事,主持党务,他本是湖南桃源人,字遯初,亦作钝初。别号桃源渔父。十二岁丧父,家甚贫窭,因有志向学,肄业武昌文普通学堂。在校时已蓄革命思想,联结同志,嗣被校长察觉,把他斥退,他遂筹借银钱,游学东洋。适值孙文、黄兴等组织同盟会,遂乘势入为会员,襄办民报,鼓吹革命。后与黄兴等潜入中国,一再举事,均遭失败,乃定议在湖北发难,运动军队,计日大举。武昌起义,实受革命党鼓吹,他便是党中健将,奔走往来,不辞劳苦,卒告成功。至孙文回国,设立南京政府后,曾受任为法制院院长,凡临时政府法令多是他一手编成。继念南北未和,终难统一,乃偕蔡元培、汪兆铭等同赴北京,迎袁南下。会值京津兵变,袁不果行,仍就职北京。唐绍仪出组内阁,邀他为农林总长,经参议院通过,就职不过两月,唐内阁猝倒,遂连带辞职。他经此阅历,已窥透老袁心肠,决意从政党入手,四处联络,把共和统一党员,引入同盟会中,携手联盟,同组为国民党,当由党员共举为党中理事。既而回籍省母,意欲退隐林泉,事亲终老,偏偏党员屡函敦劝,促他再往北京,维持党务。他本是个年少英雄,含着一腔热血,叠接同党来函,又不禁意气飙发,跃跃欲动;况自二次组阁,新人物多半退闲,满清官僚,死灰复燃,袁总统的野心,已渐渐发现出来,所有政府中一切行动,统不能慰他心愿。看官!你想这牢骚抑郁的宋先生,尚肯忍与终古么?略述宋渔父历史,笔下亦隐含愤慨。正拟别母启程,江南国民党支部,因南方当选国会议员,将启程北上,电请他到宁一行,筹商善后意见,他即匆匆摒挡行车,别了母妻,抽身而去。从此与家长诀。道出沪上,闻教育总长范源濂,辞职回杭,他欲探悉政府详情,即由沪至杭,与范相晤,范约略与谈,已不胜感愤。嗣范约与作十日游,遂出钱塘门,涉西湖,登南高峰,东望海门,适见海潮汹涌,澎湃而来,即口占五绝二首道:

  日出雪磴滑,山枯林叶空。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村市沈云底,江帆走树中。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此诗大有寓意。

  游杭数日,余兴未尽,催电交来,乃别范返沪,由沪至江宁。时民国二年三月九日,江南国民党支部,开会欢迎。借浙江会馆为会场,会员共到三千余人。都督程德全,到会为主席,程因口疾未愈,托人代为报告。略谓:“宋君从事革命,已有多年,所著事迹,谅诸君应已洞鉴。此次宋君到此,本党特开会欢迎,请宋君发表政见,与诸君共同研究”云云。报告已毕,即由宋登台演说,大众除拍掌欢迎外,统静心听着,并由记录员一一笔述。宋所说的是俗语,记录员所述的是文言,小子将文言照录如下:

  民国建设以来,已有二载,其进步与否,改良与否,以良心上判断,必曰不然。当革命之时,我同盟诸同志,所竭尽心力,为国家破坏者,希望建设之改良也。今建设如是,其责不在政府而在国民。我同盟会所改组之国民党,尤为抱极重之责任,断无破坏之后,即放任而不过问之理。现在政府外交,果能如民意乎?果能较之前清有进步乎?吾欲为诸君决断曰:

  “不如民意之政府,退步之政府。”今次在浙江杭州,晤前教育总长范源濂君,范云:“蒙事问题,尚未解决,政府每日会议,所有磋商蒙事者云,与俄开议乎,与俄不开议乎二语。”夫俄蒙协约,万无听其迁延之理,尚何开议不开议之足云?由此可见,政府迄今并未尝与俄开谈判也。各报所载,皆粉饰语耳。如此政府,是善良乎?余断言中华民国之基础,极为摇动,皆现在之恶政府所造成者也。今试述蒙事之历史:当民国未统一时,革命摇乱,各国皆无举动,盖庚子前,各强皆主分割,庚子后,各强皆主保守,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领土保全之主义。此外交方针,各强靡不一致,此证之英日同盟、日美公文、日俄、日清、英俄等协约,可明证也。故民国扰攘间,各强并无举动,时吾在北京,见四国银行团代表,伊等极愿贷款与中国,且已垫款数百万镑,其条件亦极轻,不意后有北京兵变之事,四国团即取销前约,要求另议。自后内阁常倒,兵变迭起,而外人遂生觊觎之心矣。去年俄人致公文于外交部,谓:“库伦独立,有害俄人生命财产,请与贵国协商库事。”外交部置之不答,而俄与库自行交涉,遂成协约。至英之与西藏,亦发生干涉事件,现袁总统方以与英使朱尔典有私交,欲解决之,此万无效也。盖蒙事为藏事之先决问题,蒙事能决,则藏事将随之能决。若当俄人致公文与外交部时,即与之磋商,必不致协约发现也。此后之外交,宜以机会均等为机栝,而加以诚意,庶可生好结果。内政方面,尤不堪问。前清之道府制,竟然发现;至财政问题,关于民国基础,当岁原议一万万镑,合六万万两,以一万万两,支持临时政府,及善后诸费。余五万万两,充作改良币制,清理交通,扩充中央银行,处理盐政,皆属于生利之事业。及内阁两次改组后,而忽变为二千五百万镑,主其议者,盖纯以为行政经费,其条件尤为酷虐。一盐政当用外人管理,到期不还,盐政即归外人经管,如海关例,盐债为唯一之担保品,今欲订为外人管理,则不能再作他次抵押,将来之借款,更陷困难。且用途尽为不生利之事业,幸而未成,万一竟至成立,则国家之根本财政,全为所破坏矣。现正式国会将成立,所最纷争之要点,为总统问题,宪法问题,地方问题。总统当为不负责任,由国务员负责,内阁制之精神,实为共和国之良好制也。国务员宜以完全政党组织之。混合超然诸内阁之弊,既已发露,无庸赘述。唐内阁为混含内阁,陆内阁为超然内阁。宪法问题,当然属于国会自订,无庸纷扰。地方问题,则分其权之种类,而为中央地方之区别,如外交、军政、司法、国家财政、国家产业及工程,自为中央集权,若教育、路政、卫生、地方之财政、工程产业等,自属于地方分权,若警政等,自属于国家委任地方之权。凡此大纲既定,地方问题,自迎刃而解。惟道府制,即观察使等官制,实为最腐败官制,万不能听其存在。现在国家全体及国民自身,皆有一牢不可破之政见,曰维持现状,此语不通已极,譬如一病人已将危急,医者不进以疗病药,而仅以停留现在病状之药,可谓医生之责任已尽乎?且自维持现状之说兴,而前清之腐败官制、荒谬人物,皆一一出现。故维持现状,不啻停止血脉之谓,吾人宜力促改良进步,方为正当之政见也。

  余如各项实业交通农林诸政,不遑枚举,聊举一愚之词,贡诸同志。

  总计演说时间,约二小时,每到言语精当处,拍手声传达户外。及宋已下坛,又有会中人物,亦登坛演说数语,无非说是:“宋君政见,确切不移。”转瞬日暮,当即散会。

  驻宁数日,又复莅沪,随处演说,多半指斥时政,滔滔数万言。致死之由。北京即有匿名书,驳他演说各词。复有北京救国团出现,亦通电各省,斥他荒谬。统是袁政府主使。他又一一辩答,登报答复。未几来了袁总统急电,邀他即日赴京,商决要政。时人还道老袁省悟,将召宋入京,置诸首揆。就是他自己思想,亦以为此次北行,定要组成政党内阁,不负初衷,乃拟定三月二十日,由沪上启行,乘车北上。是时国会议员,次第赴京,沪宁车站中,已设有议员接待室。宋启行时,适在晚间十时许,沪上各同志,相偕送行。就是前南京留守黄兴,亦送至车站,先至议员接待室中,小憩片时。至十时四十分,火车已呜呜乱鸣,招客登车,宋出接待室,与黄兴等并行至月台,向车站出口处进行。甫至剪票处,猛闻豁拉一声,骨溜溜的一粒弹子,从宋教仁背后飞来,不偏不倚,穿入胸中。正是:

  讵意沪滨遭毒手,哪堪湘水赋招魂。

  未知宋教仁性命如何,且至下回续叙。

  ----------

  乡举里选,昉自古制,而后世不行,良由古时选举,已多流弊,后人不得不量为变通,非好事蔑古也。至近十余年间,因各国选举法之盛行,遂欲则而傚之,岂今人之道德,远胜古昔耶?观民国第一届选举,已是弊端百出,各党中人,往往号召同志,竞争选举,实则良莠不齐,多半口与心违。揣其愿望,除三数志士外,无非欲扩张势力、把持权利而已。宋教仁为国民党翘楚,观其行迹,颇热心政治,不同贪鄙者之所为。江宁演说,语多精到,然锋芒太露,英气未敛,言出而众怨随之,卒受刺于暴徒之手。读是回,乃叹先圣讷言之训,其垂戒固深且远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九·徐梦莘
  卷四十六·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海东逸史卷三·佚名
  ●太祖高皇帝实录首卷二·佚名
  卷之六十八·佚名
  三十三 江宁织造曹寅奏为禁革两淮盐课浮费摺·佚名
  五○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情形折·佚名
  房豹传·李延寿
  武德传·张廷玉
  卷七·马文升
  卷十四·黄训
  卷九十一商会·冯煦
  陈辛恒·周诒春
  周宗华·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前集卷二·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二 宋 罗椅 编 古诗 偶过浣花感旧游戱作 忆昔初为锦城客醉骑骏马桃花色二人携手上江楼一笑鈎帘赏微雪宝钗换酒忽径去三日楼中香未灭市人不识呼酒仙异事惊传一城说至今西壁余小草过眼年

  • 卷40 ·佚名

    陈与义 与信道游涧边 斜阳照乱石,颠崖下双筇。 试从绝壑底,仰视最奇峰。 回磈发涧怒,高霭生树容。 半岩菖蒲根,翠葆森伏龙。 岂无游世上,於此傥相逢。 客心忽悄怆,归路迷行踪。 陈与义 与智

  • 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怀锺陵旧游四首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歌謡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玉帐军筹罗俊彦绦帷环佩立神仙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鼔殷晴雷垂楼万幕

  • 第十五场·田汉

    渔翁 (上,唱[摇板〕)恨敌寇无端把反造,强掳渔船搭浮桥。老汉也曾苦哀告,七岁的孙儿水内抛。不顾性命把义士找……阮复成 (上,唱[快板〕)汉阳城外杀气高。不怕敌人赶不跑,只怕人心不一条。急忙忙哪顾得年纪老!(与渔翁撞,倒介)渔翁

  • 第四回 紫金山唐营尽覆 瓦桥关辽将出降·蔡东藩

      却说周世宗还都后,尚拟再征江南,因思水军不及南唐,未免相形见绌,乃于城西汴水中,造了战舰百艘,命唐降将督练水师,一面搜乘补卒,连日阅操,约期水陆大举。适唐遣员外郎朱元,出兵江北,攻夺舒、和、蕲各州,兵锋直至扬、滁。扬、

  • 卷六十三·宋·蒋一葵

    【江万里】 〔字子远,元人破襄阳时,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饶州破,赴止水死。〕 马远尝画《三教图》,释迦中坐,老子俨立于旁,孔子乃作礼于前。盖内故令作此以侮圣人也。理宗诏江子远作《赞》,子

  • 大事记卷六·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秦昭王五十二年【楚考烈王八年燕孝王三年鲁顷公十九年】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诛【以列传通鉴修】相国范雎免以客卿蔡泽为丞相【以列传修】西周民东亡迁西周君于狐【以周纪秦纪修】楚伐鲁取徐州【以世

  • 第三六○供词及堂谕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七·佚名

    总理梁壬生之供词,及分府曹准充堂谕据梁壬生供:年四十六岁,嘉应州人,在台生长,父母已故,兄弟六人,小的居二,有妻子,现住吞霄街生理,兄弟耕田。因吞霄街总理,尚无人充当,街众人等保举小的充当。以后小心办公,不

  • 一四一九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续缴违碍书籍片·佚名

    一四一九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续缴违碍书籍片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署江西巡抚臣姚棻跪奏:再,【真按:疑系节录本!】查江西省设局收缴违碍书籍,历经奏明解毁在案。臣复屡经通饬,实力查缴。兹据布政使托伦详称:乾隆五十六年

  • ●名卿绩纪三·王世贞

    王世贞 李善长 姚广孝 杨荣 王骥 侯琎 杨善 徐有贞 王越(附陈越) ○李善长 李善长定远人也元乱匿东山中善长慷慨好功名而心窃薄盗行事不出 高帝兵自濠如定远善长杖马棰道谒一见语通夕 高帝喜刻烛恐旦也留掌书记得预秘

  • 十国春秋卷四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十三列传僧智广僧贯休僧子朗扫地和尚段义宗僧智广俗姓崔氏初居雅州开元寺善救病以竹片为杖拍其痛处决之无不立愈癴者便申跛者能行其余疾苦应手痊损干宁二年髙祖延智广于成都寳厯寺为人疗病所得资财即

  • 亲征录·周必大

    宋 周必大绍兴三十一年,岁在辛巳,十月朔,庚子阴手诏,金虏叛盟,将亲征。其文洪景卢所草,前一月,人已能诵之。癸卯,雨,除三招讨使。吴报:“九月十八日,遣将彭清劫金人大塞于宝鸡桥。”知均州武钜奏:“招到北界杜海

  • 卷二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一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听断上英宗乞裁决几务    司马光臣闻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陛下以明德令望龙飞受命四海之内延颈倾耳渇闻圣政自践阼以来於今五月而陛下深执谦逊端拱渊默

  • 轻重庚第八十六·管仲

    失传。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云何緣.幾是緣.爲何義故觀緣耶。謂因故.等無間故.所緣故.增上故是緣義.一切是緣.   爲捨執著我爲因法故觀察緣。何等因緣.謂阿賴耶識及善

  • 第十九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九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信解品第四十七离恶友品第四十八辩田赞施品第四十九信解品第四十七尔时彼诸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将欲为他解说法时。应先请佛。若他来问无边法门。我

  •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佚名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四章,略言修持忠孝净明之道:〈玄本章〉称上士学道以忠孝为本,行忠孝者可以列于仙班。 〈修身章〉谓上士学道修炼,不必弃家入山,舍去

  • 珠玉词·晏殊

    词别集。北宋晏殊(991—1055)撰。一卷。殊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被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使尽读秘阁书。仁宗朝尤加信爱,历居显宦要职, 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培养、提携人才较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