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出 错怪

〖夜行船〗(外上)一诺未堪称季布,同好友怎别亲疏?妓女堪寻,闺人难觅,心下自怀忧虑。

我江怀一生平极喜的是朋友,极重的是然诺。自从那日董太史、陈征君见了两个女人的画,因怜才而动好色之心,我面许替他作合。如今眉公的亲事,倒喜得一说便成,不曾费我十分气力。只是董太史所托之人,还不曾访着踪迹,为此日夜关心。昨日有人传说,这边有个贫士之女,叫做杨云友,极喜作画,与董太史笔意相同,多应是他所作,不免携了那幅画,寻到他家去访问一番。正是:要识闺人貌,须观阿父容。(下)

〖前腔〗(末上)债尽一身轻似羽,门不闭谁敢追呼?婚姻从心,停丧归土,一任桑榆景暮。

老夫自从女儿去后,且喜亡妻已葬,债负俱还,这个无累的身子,就像飞得动的一般。那几两聘金虽然用尽,有个财主女婿在那边,不怕他不养我过老。只是一件,他原说一到松江,就差人来接我。如今女儿嫁去一月了,松江到这边,不过两三日路,为甚么还不见人来?女婿虽然不想岳丈,难道女儿也不想父亲不成?教我一个老人家,孤孤凄凄,怎么样过日子?不要管他,再等两三日不来,我竟寻到他家去,难道怕他推我出来不成?且寻几本闲书看看,捱这几日过去便了。(看书介)

〖锁南枝〗(外带丑,持画上)穿萝径,到草庐,飞花绕邻杨子居。一路问来,此间已是。家僮敲门。(丑敲门介)(末喜介)想是松江的人来了,快开门!(开门介)呀!原来不是。(见介)老先生高姓大名,有何赐教?尊面向来疏,光临有何故?(外)江怀一,是贱呼。慕高名,索良晤。

(末)原来是江老先生。虽未识荆,仰慕久了。

(外)闻得令爱小姐有高才绝技,一向因有俗冗,不曾得来相求。昨日在西湖边上,买得一幅小画,却像是令爱的笔仗一般,特地带来请教,不知是与不是?

(末)这等借观。

(丑付画,末展看,背介)果然是我女儿的手笔。只是一件,是空原作董画卖与他的,他若知道出于我女儿之手,万一走去退起银子来,怎么使得?只回他不是便了。(转介)老先生,这幅画仔细看来,着实有些骨力,小女的画,没有这等到家,不敢冒认。

〖前腔换头〗他丹青少传授,终朝鸦是涂。才学邯郸余步,那能勾泼墨便成图,老成有家数。(外)既不是令爱的亲笔,这等,是那一个闺秀画的,令爱毕竟知道。他才有邻,技不孤,是那几个女同窗,共朝暮?

(末)老先生不必多疑,别人自然画不出,这一定是小婿的真笔了。

(外)令婿是那一个?

(末)就是董思白。

(外惊介)怎么董思白就是令婿?是几时结亲的?

(末)就是前月的今日,如今恰好满月了。

(外)这等,是那一个作伐?在那一处成亲?他如今现在那里?

(末)是是空长老作伐,在船上成亲。当晚就开船,带回松江去了。

(外背介)怎么,难道他瞒着我们娶了回去?还骗我寻访不成?且待我想一想:他是那一个日子起身回去的?

(想介)是不差!果然是今朝这个日子。哦!他心上信我不过,只说是个贪淫好色之徒,见了这等的佳人,自家一定要娶,所以瞒了我们做出这般巧事。

(转介)老丈,这等说起来,你那位令婿枉负了盖世的才名,一些人气也没有!

〖孝顺歌〗非吾辈,真鄙儒,机心械肠全未除。(末)学生与他亲便结了,还不曾见面。这等说起来,是个相与不得的人了。友谊既然疏,亲情岂能顾,怪人言大诬!是甚么原故?求老先生略道几句。(外)小弟与他是垂发相交的朋友,他前日在是空店上,见了这幅画,就托小弟寻访其人。小弟只说他是真话,果然替他寻访,那里晓得是个骗法!我这里消息全无,他那里佳期先赴;自做千牛,把昆仑认做庸奴。

(末)若还果有此情,也怪不得老先生发恼,或者另有甚么原故,也不可知。学生就要去看小女,相见的时节,替老先生问他就是了。

 金屋先经贮阿娇,

(末)良朋物色为谁劳?

(外)交情难测浑如此,

(末)对面心同万里遥。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五十四·彭定求
  王识·唐圭璋
  章楶·唐圭璋
  卷五·郑用锡
  第三十一出 吐衷·陆采
  序·王国维
  省斋集钞·吴之振
  卷六十三·陈焯
  补遗卷十二·陈元龙
  卷四十七·陈元龙
  卷三百九十三·陈廷敬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丁年玉笋志》·张次溪
  18、殴姊·蒲松龄
  33.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施蜇存
  第十四出 责媒退聘·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茶山集卷二·曾几

    宋 曾几 撰五言古诗自越上还信步寻梅客子千里至未曾款入门妻孥劳苦外径走江梅村江梅若有待欲谢花犹存向人一笑粲冷蘂生春温绕树三匝已投空雪飞翻归来理梦事淡月笼黄昏郑侍郎招赏瑞香浮花虽不多要是乏美质前庭锦烘笼

  • 四集卷五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古今体六十六首【戊戌十】大政殿六韵一殿正中据十亭左右分【大政殿前建亭左右各五居首者为宗室王贝勒议政所其八则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同心筹上下合志立功勲辛苦缅相共规模迥不羣世臣胥

  • 卷二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七言古诗】高皇躬率舟师至鎭江浮子门受降伪吴旋师驻蒜山下幸拱真庵赋此以献       常钦天人西来乘赤龙手握宝劒青芙蓉出师百万皆

  • 皇甫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皇甫冉(约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历任无锡尉、左拾遗、左补阙等。今存诗二卷。 酬张继 皇甫冉 怅望南徐登北固, 迢遥西塞恨关东。 落日临川问音信, 寒潮唯带夕阳还。 皇甫冉诗鉴赏 这是一首酬和诗。诗前原有

  • 观周第十一·王肃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敬叔孟僖子子也老聃老子博古知今而好道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先臣僖子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圣人殷汤灭于宋,孔子之先去宋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五·徐乾学

    元纪三【起旃防作噩正月尽彊圉大渊献三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戊寅发五卫军及新附军濬防村漕渠 庚辰毁宋郊天台僧格言嘉木扬喇勒智云防稽有泰宁寺宋毁之以建宁宗等攒宫钱唐有龙华寺宋

  • 提要·孔传

    东家杂记二卷,宋孔传撰。传字世文,至圣四十七代孙,建炎初随孔端友南渡,遂流寓衢州。绍兴中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仙源县开国男。是编成于绍兴甲辰。上卷分九类,曰姓谱,曰先圣诞辰讳日,曰母颜氏,曰娶亓官氏

  • 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范晔

    (高诩、包咸、魏应、伏恭、任末、景鸾、薛汉、杜抚、召驯、杨仁、赵晔、卫宏、董钧、丁抱、周泽、钟兴、甄宇、楼望、程曾、张玄、李育、何休、服虔、颍容、谢该、许慎、蔡玄)《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训诂,叫做《

  • 曾布传·脱脱

    曾布,字子宣,南丰人。十三岁丧父,跟他哥哥曾巩学习,同时考中进士,调为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1069),转到开封为官,因为韩维、王安石的推荐,曾布上书讲了两条为政的根本,就是:厉风俗,择人才。有八个要点,就是:劝农桑,理财

  • 十二、释水·佚名

    泉一见一否为瀸。 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 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湀,流川。过辨,回川。 灉,反入。氵单,沙出。 汧,出不流。归异,出同流,肥。 瀵,大出尾下。水醮曰[1234]。水

  • 卷之十七 说林训·高诱

    说林训木丛生曰林。说万物承阜,若林之聚矣,故曰说林,因以题篇也。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契,刻。桅,船弦板。堕剑於中流,刻下船弦,言其於此下失剑。桅,读如左传襄王出居郑地汜之汜也。暮薄而求之

  • 理学类编卷六·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人物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朱子曰絪緼交密之状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 鲁斋鲍氏曰天地是劈初隂阳之气结成立其大者以为之主便是个坯墣子然后为父为母生人生物千变万化

  • 卷六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四燕义燕义者记君臣之燕饮明上下之相尊仪礼有燕礼而此释其义仪礼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勤劳谓征伐聘问诗曰吉甫燕喜是也臣有王事之劳亦燕之故燕礼记曰若有

  • 礼以道其志(1)·戴圣

    ——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原文】礼以道其志(2),乐以和起声(3),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4)。礼、乐、政,其极一也(5),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6)。【注释](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2)道:同“导”,诱导。。(3)

  • 瑜伽论记卷第十三(之上)(论本第五十一至五十二)·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一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者。此论一部总有五分。前五十卷已明十七地之体义。即初本地分也。下之四分。义重辨前首皆称摄。此分乃下四分中之初分也。以重摄未决择了简故。名摄决择分。或

  • 二 小品·佚名

    一 宝经二二二 来此云集诸鬼神 无论地上与空中 诸鬼神众皆幸福 恭敬谛听我所说(一)二二三 诸鬼神众请倾听 须对人类施慈行 不分昼夜运供物 是故护彼不放逸(二)二二四 此世他世多财富 胜诸天界有财宝 无有等胜

  • 诗识名解·姚炳

    十五卷。清姚炳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亦以鸟兽草木分列四门,故以多识为名。其稍异诸家者,兼以推寻文义,颇及作诗之意尔。然孔子言鸟兽草木本括举大凡,譬如史备四时,不妨以春秋互见。炳乃因此一语,遂不载虫

  • 诸法本无经·佚名

    三卷,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与《诸法无行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