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章 我在郑州见蒋介石

北伐将要成功,蒋介石过郑州,到石家庄去看阎锡山。因为在郑州谈话很久,我这里给蒋和跟着他的几百人预备的饭,是馒头、猪肉熬白菜和小米稀粥,那是一饭一菜一汤。蒋介石带来的卫队,在车上很戒备。我不知道他听了什么人的话,一定是对我这地方不放心。蒋到了石家庄,阎给他预备的是燕菜席,所有的跟他的人都是八人一桌的鱼翅席。马云亭回来对我说:“蒋对什么人说的,就拿吃东西来说,阎对于蒋和跟蒋的人真是特别尊敬;蒋觉得我预备的饭太普通了,太看不起他了。”我听见这话,笑了笑,对马云亭说:“我们革命是为人民大众,要改善大众的生活,要把大众的生活水准提高,不是为大官的生活更好。蒋说我看不起他,我不能看着官兵和人民都没有饱饭吃,而拿人民的血汗去预备那么贵的燕菜席和鱼翅席。”

在北平西山又见了蒋介石。北伐军已经到了北平,在北平西山碧云寺祭孙总理的灵。那天各集团军的总司令,每个集团军的一个总指挥,第三集团军阎锡山和商震,第四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还有国民党中央委员们。祭灵的时候,先行礼,把棺材盖打开,看孙总理的遗容。蒋介石扶着棺材哭起来。后边有些人在那里骂着说:“这样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果然是愈哭愈厉害,那么多的人站在那里等着,我觉得这种哭法不大对,我劝蒋不要再哭了,哪晓得愈劝愈哭得厉害。后边的人说:“叫他哭吧,我们走了!”

这样蒋马上不哭了,把棺材盖盖下,才散了会。

在北平汤山见蒋介石。北伐成功第一次会议是在北平西北的汤山开的,这个地方水是热的,树木很多,有一道小河,还有很多座新式的大洋楼。有人说这些洋楼都是安福系的曹汝霖、王揖唐等从西原大借款里得的“回扣”为他们自己盖的洋楼。各集团军的总司令和总指挥同几个中央委员开会,首先是蒋介石说话,大概说的是,缩减军队,服从命令一大套的话。

蒋刚说完,李济深将军就起来说:“若是天下为公,没有一个人反对的;若是天下为私,一定有人反对。把别人全都消灭,留着自己的军队,这种不公平的办法,万万要不得。像现在北伐的革命军队没有饷,反而派了许多人暗中去收编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等反革命的军队,这是顶不妥当的事。”当天还有好几位说话,都是指责当面说好话,而骨子里用种种方法消灭别的军队是不对的。我看蒋的脸上一块青,一块红,一块白,非常不安的样子。会散了之后,我同一位吴先生晚上在月亮底下谈话,知道蒋上次辞职到日本去,曾把他的部下害苦了。

在南口见蒋介石。南口是北平通张家口的重要关口。一九二六年吴佩孚、张宗昌、李景林、张作霖集合他们所有的反革命军队来打南口几个月,国民军死人很多;现在把军阀消灭了,国民军就在南口开了一个追悼大会。所有北平各界,尤其是学校送的挽联很多,也都派有代表,在南口这个地方总算是空前的盛会。鹿钟麟主席、蒋介石讲话,蒋对于死伤的人和死伤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将来怎么办,一句都没有提。蒋讲完了,李宗仁讲;李讲完了,我讲。我说的主要意思是,死了的官兵应当明令褒扬,立铜像,立石碑,立革命的祠堂。死了的官兵的父母怎么办?妻子女儿怎么办?应当特别优恤多少年,既应当从优又应当快办。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蒋介石既然负了责任,他听了我的话,实在应当尊重。后来看出来,他满不在乎,他简直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可以说一句证明的话,始终是一点也没有办。蒋以为革命死的官兵都算白死了。我为此事同蒋吵过很多次,他总说没有钱,不能办。是不是没有钱?谁都知道,有的是钱,就是不办这个事。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毕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李心传
  ●卷四·李纲
  卷第一百九十九·胡三省
  卷三十·唐·蒋一葵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卷四十七·郝经
  一七 服装·周作人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范晔
  卷一百十二·雍正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雍正
  卷三十八·纪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74 ·佚名

    连文凤 晚步 不知风露寒,深坐翠微间。 对酒秋花尽,看云暝鹤还。 钟声黄叶寺,樵唱夕阳山。 安得吟身健,长随白日间。 连文凤 王昭君 使者相随出汉宫,辞君上马去匆匆。 只因自恃好颜色,不把金

  •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九·柯劭忞

      张孔孙 张养浩 曹伯启 王寿 谢让 吴元珪 畅师文 曹元用   张孙孔,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迁隆安。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赐以嘉果,已而孔孙生,丐名于衍圣公,遂以孔孙名之。既长,以文学名,辟

  • 第六回 失秦土刘世子逃归 移晋祚宋武帝篡位·蔡东藩

      却说司马休之、鲁宗之、韩延之等曾奔投后秦。秦为晋灭,宗之已死,休之等见机先遁,转入北魏,北魏各给官阶,使参军政。休之寻卒,子文思及鲁轨等,遂为魏臣。刘裕大索不获,只好罢休。晋廷已遣琅琊王司马德文,与司空王恢之,先后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佚名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臣等遵旨阅看各省送到违碍各书,业将应毁之本,陆续开单,同原书进呈请毁在案。兹据各省将应毁重本续行送到,今谨查出六十六箱,另开清单进呈

  • 柳带韦传·令狐德棻

    柳带韦是柳庆的侄子,字孝孙。他性格深沉,又有度量,从小就好学习。身高八尺三寸,风度潇洒,长相俊美,善于词令。韩贤素担任洛州刺史时,召他当主簿。后来同叔父们一块归附周朝,太祖任命他为参军。当时,侯景在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叛乱

  • 关中奏议巻十七·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提督类一为整理边务以备寇患事钦差提督陜西三边都御史臣杨一清谨题为整理边务以备寇患事案查先准兵部咨该提督军务兵部尚书金献民题前事奉圣旨该部知道钦此钦遵该兵部议得固原地方平坦可以驰骤敌众抢掠

  • 卷一百二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宋 宋敏求 编政事讨伐下令百僚议征李师道勅讨李师道诏讨淄青禁焚烧庐舍勅讨镇州王庭凑德音讨王庭凑诏讨李同捷诏处分沧州行营勅【阙】讨凤翔郑注德音讨潞州刘祯制讨伐王郢诏讨草贼

  • 卷一百·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宋 宋敏求 编政事官制上致仕官在见任官上诏定三品至九品服色诏置三师诏厘革伎术官制择拣刺史诏令御史録奏内外官职事诏命新除牧守面辞勅诫百官与供奉人交通制诫励御史制简京官为都督刺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七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丙辰朔,修广西兴安县灵渠三十六陡,其渠可溉田万顷,亦可通小舟,国初尝修浚之。至是,兵部尚书致仕唐铎以军务至其地,图其状以闻,且言:“修治深广,可通官舟给军饷。”于是命监

  • 卷第十六·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十六 小泊瀬稚鷦鷯天皇 武烈天皇小泊瀬稚鷦鷯天皇、億計天皇太子也。母曰春日大娘皇后。億計天皇七年、立爲皇太子。長好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斷獄得情。又頻造諸惡。不修一善。凡諸酷

  • 卷一百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八宋 陳祥道 撰貢士與射射儀曰古者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宫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祭數與於祭而君有

  • 第六章 制心·佚名

    卜锡范戒淫论曰。未见时贵有定力。一见时贵有慧力。方乱时贵有忍力。平日存心诚正。日日语善行善视善。是定力也。勘破欲火之为魔障。欲事之为空花。干犯之为祸根。是慧力也。念到苟合之时。司过之神在旁。三台北斗之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广举十二种医譬明经力 释船师譬 释蛇脱皮譬释先陀一 名四实义 明改定经文失义旨事 释卖乳加水譬菩萨品第二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至)唯除必死一阐提辈案。僧亮曰。答问云何处烦恼

  • 卷之四·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四 六祖院住持小师 如瑛 编 歌扬赞佛门 三归依 归依佛。补处慈氏如来。居内院莲华台。人间愿早下生来。便作龙华三会。谣謌佩歌舞献花。五云仙队云仙队。表应玉皇嘉瑞。瞻好相。证三昧

  • 七政推步·贝琳

    明贝琳在成化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时所整理修订旧作而成。据贝琳在序中称,其书原本为洪武十八年(1385)自远方携来,彼时有历官元统将之译为汉算。但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本书乃《明史·历志》中所称之《回回历》,元代

  •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佚名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四章,略言修持忠孝净明之道:〈玄本章〉称上士学道以忠孝为本,行忠孝者可以列于仙班。 〈修身章〉谓上士学道修炼,不必弃家入山,舍去

  • 大智度论·龙树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