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匮书后集卷第六十一

宦者列传

王之俊

王德化

高时明

李凤翔

史宾

褚宪章

方正化

崔承奉

宦者列传附后

·王之俊,北直隶人,为内官监太监。崇祯十六年五月,奉命提督京城巡捕练兵。甲申三月十九日,闯贼破京城,烈皇帝潜走煤山红阁自缢;独之俊扈从,跪帝膝前,引带扼脰,同死帝侧。逆贼义之,附葬陵址。

·王德化,大同人,京师称为二王公。崇祯末,为司礼监太监。甲申三月,闯贼入京城,文武百官囚服立午门外,上笺劝进。德化从大内哭出,见百官愤甚,大骂曰:『误国贼,天子何在?汝辈来此何干』!见人即奋拳殴之,都人称快。

·高时明,北直永清人,司礼太监。贼信急,预悬一棺于中堂,左右前后共绕十缳,与名下十人同誓必死。贼入,自投棺中,十人各投缳内,举火焚之。自题其壁云:『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巳时,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率名下李继善等十人合家死节』。其十人:惜薪司总理李继善,新城人;御马监贴场贾彝伦,固安人;御前近侍马文科,文安人;司礼监监官郝纯仁,陕西人;御马监贴场徐养民,宝坻人;干清宫近侍宋辅震,任丘人;御马监太监马鲸,容城人;内官监管理张行素,宝坻人;近侍李廷弼,文安人;惜薪司王家栋,容城人』。

·李凤翔,北直人,司礼监太监。自刎城头。

·史宾,清苑人;司礼监太监,年九十余。城破,被执,骂不绝口;贼立夹死。

·褚宪章,北直人,司礼监太监。城头亲自放砲击贼;砲炸,被焚死。名下朱紫贵、傅永兴、徐胤彝,同焚死。

·方正化,北直人;司礼监太监高时明名下,为保定总监。宿城头者数月,军民惮之。城破,贼断其首掷城外,遗骸于城上,狼籍淋漓;见者哀之。

·崔承奉,失其名里;为福王太监,职承奉。辛巳,贼李自成陷河南,执福王;承奉独随行。道语王:『王以神宗爷爱子,虽失国,不可屈节』!及王至贼所,自成南面立,王且欲屈膝;承奉据掖之,正色大言:『自古无千岁下人者;即否,宜为神宗皇帝留一薄面』!王曰:『奈何』?曰:『殿下至此,惟有一死;明无屈膝王者』!王于是以正及难;而承奉乃入,屈膝。贼闯曰:『初何以教王傲而自犯之』!承奉曰:『此为王屈膝也;愿收王尸,厚葬之』!贼犹怒,不许。贼党牛金星、来仪劝自成曰:『此义气,当成其志』;遂许诺。葬事,承奉入,请死;贼竟杀之。

石匮书曰:先帝股肱心腹之臣满天下,而攀髯鼎湖者止王之俊一人,何其寥寥也!迨闻有高时明辈十余人泣弓正命,不可谓妇寺无人;秦人之所以歌「黄鸟」矣。鲁监国时,太监高起潜辈狼奔至越;万壑千巖,无所容其七尺,为人所凌。贼至,求死不得,望门投止,祗为全躯计;而躯果得全乎哉?

石匮书曰:高皇帝铸一铁牌,悬之午门,曰「内臣不许干预政事」!其所以贻谋,诚善矣。奈子孙朝内珰用事,其祸且与国运相为终始;祖宗有灵,有不切齿地下哉!余独慨前代全盛之朝,常侍黄门,尚存殷鉴;而及区区监国,犹且受制家奴而不能自拔!高皇帝之明训,可不确守也哉!

·宦者列传附后

曹化淳

杜勋

曹化淳,不知所出;向在魏忠贤门下,落职已久。崇祯甲申三月,贼势甚急,起化淳管理皇城。化淳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决不敢坏至此』!上闻之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骨。十八日,贼攻彰义门;化淳城上发砲,不入铅弹,惟有空响而已。十九日,贼乘势用大砲急击。上闻,遣化淳督战;比至,诱我兵曰:『贼已上城矣』!城头守卒皆奔溃;哄声雷沸,不能禁。化淳开门迎降,京城遂陷。自成入宫,内监三百人迎之德胜门,令仍旧职;各监局印官,迎亦如之。因集选百二十人,余皆散去。自成与伪都督刘宗敏数十骑入大内,化淳与杜之秩前导;自成责其背主当斩,化淳等叩首曰:『识天命,故至此』!自成叱之起,众呼「万岁」!

·杜勋,榆林人。甲申三月朔,闻流贼寇陕西,全省俱陷;遣内官监製各镇,杜勋监宣府、杜之秩守居庸。初七日,贼至宣府,宣府叛将白广恩与总兵姜瓖约降,杜勋绯袍八驺郊逆三十里,侍贼部下。十五日,至居庸,杜之秩迎降。十七日,薄京城,闯贼李自成对彰义门设座,晋王、代王左右席地坐;杜勋走城下,呼城上人『莫射!我杜勋也;可缒下一人以语』!守者曰:『留一人为质,请公上』!勋曰:『我杜勋无所畏,何质为』!提督太监王承恩缒之上,同入见大内;勋盛称『贼势重,皇上可自为计』!守陵太监申芝秀自昌降贼,亦缒上入见,备述贼犯上不道语,请逊位;上怒叱之。内臣请留勋,勋曰:『有晋、代二王为质;我不返,则二王不免矣』!乃纵之出,仍缒下。勋语守珰王则尧、褚宪章曰:『吾辈富贵自在也』!初闻勋殉难,赠司礼监太监,荫锦衣术指挥佥事,立祠祀之;至此,始得其实。

石匮书曰:魏忠贤流毒海内,天下已成瓦解之势;明之所以不即亡者,幸耳!乃尚留遗孽如曹化淳、杜勋者降贼献门,忠贤之遗祸,至此始尽。嗟乎!我明天下不亡之崇祯,而实亡之天启;不失之流贼,而实失之忠贤。当时有人曰:「魏太监薄天子而不为」!此语不信然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孝文五王·魏收
  卷三百六十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1932──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壬申·郭廷以
  ●复社纪略卷之三·陆世仪
  读礼通考卷七十二·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二·何乔远
  卷之四百三十四·佚名
  通志卷一百六十四·郑樵
  三二 笔述的诗文·周作人
  张敬儿传·李延寿
  李日方传·脱脱
  时立爱传·脱脱
  附录·佚名
  卷九十六·雍正
  石美玉女士·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则禅师·唐圭璋

      则禅师,主潼川天宁寺。   满庭芳   咄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牵骑。为贪原上,嫩草绿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倾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

  • 十一、元剧之结构·王国维

    元剧以一宫调之曲一套为一折。普通杂剧,大抵四折,或加楔子。案《说文》(六):“楔、櫼也。”今木工于两木间有不固处,则斫木札入之,谓之楔子,亦谓之櫼。杂剧之楔子亦然。四折之外,意有未尽,则以楔子足之。昔人谓北曲之

  • 卷五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八李频送友人往太原离亭聊把酒此路彻边头草白雁来尽时清人去游汾河流晋地塞雪满幷州别後相思夜空【一作遥】看北斗愁【一作明日相思起萧条上北楼】旅怀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奉亲无别

  • 四时读书乐·翁森

    春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注:有的版本第一句为“山光照槛水绕廊”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

  •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班固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其先韦孟,家本彭城,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遂去位,徒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谏诗曰: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硃绂,四牡龙旂。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披大

  •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范晔

    宣秉 张湛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 吴良 承宫 郑均 赵典宣秉字巨公,冯翊云阳人也。少修高节,显名三辅。哀、平际,见王氏据权专政,侵削宗室,有逆乱萌,遂隐遁深山,州郡连召,常称疾不仕。王莽为宰衡,辟命不应。及莽篡位,又遣

  • 稽古録卷十九·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仁宗天圣元年【正月丙寅朔改元 癸未命刘筠等以景徳校天禧用度裁减冗费 二月壬戌省天下齐醮十存一二 三月甲申减诸宫观清衞卒分诸军 辛夘行崇天历 初聴商旅入刍粮于边者给钱及茶盐矾药于内地谓贴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六·纪昀

    列传唐 【四十六】○唐四十六王思礼 鲁炅王难得【子颜用】辛云京【京杲】 冯河清 李芃李叔明【升】曲环 王虔休卢羣李元素 卢士玫王思礼鲁炅王难得辛云京 【辛京杲】冯河清李芃李叔明曲环王虔休卢羣李元素卢士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九·阿桂

    正月甲寅刘秉恬奏言查上次进勦金川功噶尔拉一路系在喀尔萨尔驻兵由美诺至喀尔萨尔中间哲尔觉崇徳牛厰功噶尔拉共设四站现在将军温福驻兵功噶尔拉山下已距美诺三站有余【臣】昨至美诺时见此路粮运虽已办有端绪但台站又

  • 卷十一 规取陇蜀·李有棠

    太宗天会八年,即宋高宗建炎四年也。秋七月辛亥,以皇子、右副元帅宗辅赴陕援罗索。先是,遣罗宗经略陕西,所下城邑,叛服不常。其监战之阿里布请益兵,帅府会诸将议,乃命宗辅往。诏曰:“罗索往者所向辄克,今使专征陕西,淹延未定,岂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 辛巳,廉州府巡检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帝王之深戒

  • 节俭总比奢侈好·孔子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 【译文】 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 【读解】 当鲁中人林放问孔子关于礼仪的问题时

  • 卷四·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训义择言卷四婺源江永撰曾子问卿大夫士从摄主按摄主即下文大宰丧则摄拜宾丧祭朝则摄政大祝裨冕【郑注士服爵弁服大祝裨冕则大夫】按爵弁虽士服大夫亦得兼之此告子生事重大祝裨冕衅庙礼轻则祝爵弁服祝

  • 慧圆居士集序·太虚

    因明、晚唐后久成绝学;比年重光于华土者,功莫慧圆居士若!居士初在沪、汉、京从余听受纲略,即湛心于是。取藏中关于因明诸经论,及遗在日本诸古疏暨近人新著,穷搜冥讨,融会贯通,遂慨然有发明斯学之志。旋应中国大学授论理学聘,乃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四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迦叶菩萨品之四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从烦恼而得果报。言烦恼者所谓恶也。从恶烦恼所生烦恼亦名为恶。如是烦恼则有二种。一因二果。因恶故果恶。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八·澄观

    疏。第四别显处严中。文亦有二。一通释前后。二别释器界。前中疏。即如来依正者。别显处。严是依教主。难思是正众。海云集是众。而言辅翼不空者。菩萨即十八圆满中辅翼。圆满不空。即眷属圆满。谓净土中无有四趣。龙

  • 北河纪·谢肇淛

    明谢肇淛撰。 是书乃肇淛为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 8卷。 首列河道诸图, 次分河程、 河渠、 河工、 河防、 河臣、 河政、 河议八记,详叙北河原委, 及历代治河利弊, 资料丰富, 条序分明, 颇为后人撰此类书籍所取法。 又别

  • 中庸辑略·石墪

    二卷,宋石墪编。《中庸》作为《礼记》一篇,刘向归于“通论”,颜师古认为“不属礼经”。《隋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中庸义疏》,其书却不传。宋儒以其书阐天道心性之学,研求者多,研究日详。石墪因而编著此书。断自周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