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节俭总比奢侈好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

【译文】

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

【读解】

当鲁中人林放问孔子关于礼仪的问题时,孔子也回答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与这里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奢与俭的问题,就通常意义的理解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物质享受的问题。这个问题大而言之受时代风气影响,比如说,我们在50年代、60年代乃至70年代都是提倡勤俭节约,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到80年代、gO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排场之风也就滋长起来,以致到了令老一辈人咋舌的程度。小而言之,这个问题则受个体生活原则和世界观的来制约,一般说来,比较传统、保守的人崇尚节俭,比较新潮、激进的人追求奢侈。当然,这是从主观方面说,从客观方面说,则还要受到经济能力的严格制约,对于一个身无分文的叫化于来说,“奢侈”一词本身就太过奢侈了,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也就只好“节俭”了罢。

回到孔子本身的态度来看,他所代表的,显然是传统的节俭的精神。这种精神也许已不合于今天的时代氛围,因而不被一些人尤其是年轻的一辈所接受。不过,有两句老话倒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这就是—-“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抱定俭的态度.偶尔奢一奢也无不可;而一旦形成了奢的习惯,要俭下来可就难上加难啊。

从这个意义来说,那还真是节俭总比奢侈好哩。

猜你喜欢
  刺议第二十六·桓宽
  刺权第九·桓宽
  译文·公孙龙
  卷一·刘敞
  附录二·史洁珵
  春秋辨义卷四·卓尔康
  第九章 21·辜鸿铭
  诗传通释序·刘瑾
  卷十三·盛世佐
  目录·陆陇其
  攻权第五·尉缭
  卷十九·佚名
  八识规矩颂奘注序·太虚
  卷第三十七·智旭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出 献首祭吿·王世贞

    【一枝花】〔小外扮推官杂扮二吏奉文书首级上小外〕猛虎渡河深避。鳄鱼驯性无虞。江右喜逢淸白吏。直把妖氛尽扫除。〔合〕黎民颂允厘。商于富足秦人泣。回首咸阳车殉裂。自古奸回报不轻。惨祸由来自作孼。下官袁州

  • 卷二十七·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七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七【律诗凡一百一首】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

  • 七言律诗·刘因

    春阴淡淡春云暖更轻,一身酒力若云生。无人也笑乐所使,未醉先休气始平。时雨霑祜或有蘖,微风著物不闻声。人生日用本无事,闲倚西窗候晚晴。秋日有感自恐规模日蹙然,毎便孤坐静无边。仰观俯察无多地,往古来今共此天。或知或愚

  • 列传第六 太武五王·魏收

    晋王东平王临淮王广阳王南安王太武皇帝十一男。贺皇后生景穆皇帝。越椒房生晋王伏罗。舒椒房生东平王翰。弗椒房生临淮王谭。伏椒房生楚王建。闾左昭仪生南安王余。其小儿、猫儿、真、虎头、龙头并阙母氏,皆早薨,无传。

  • 列传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欧阳修

    高仁厚,亡其系出。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敬瑄遣黄头军部将李鋋巩咸以兵万五千戍兴平,数败巢军。贼号蜀兵为“鵶儿”,每战,辄戒曰:“毋与鵶儿斗。”敬瑄喜其兵可用,益选卒二千,使仁厚将而东

  •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宋濂

        马祖常   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有锡里吉思者,于祖常为高祖,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曾祖月合乃,从世祖征宋,留汴,掌馈饷,累官礼部尚书。父润,同知漳州路总管

  • 第二十二回 使天竺调兵擒叛酋 征龟兹入穴虏名王·蔡东藩

      却说太宗因北荒听命,复欲东征高丽,廷臣会议军情,统说高丽依山为城,不易攻入,前时御驾亲征,高丽人民,不得耕种,势必乏食,今不若屡遣偏师,更迭侵扰,令他东奔西走,无暇农事。不出数年,满野萧条,人心自散,鸭绿江北,可不战自定了,太宗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九 列传五十九·纪昀

    列传唐 【五十九】○唐五十九姚南仲 独孤及【朗郁】 顾少连韦夏卿 段平仲吕元膺许孟容【季同】 薛存诚【延老 】 李逊【方元 建讷】温造璋姚南仲独孤及顾少连韦夏卿段平仲吕元膺许孟容薛存诚李逊温造△姚南仲姚

  • 第十一节保险·佚名

    第一保险浸水货物报告单普安保险兼货仓有限公司先生阁下:国船名于日进到本口内有水渍货物,经请验货之人于货起卸到岸之日验明。今将所验水渍之货:价值、件数,列清于左。呈阅。计开:一、按卖单水渍之货共卖得银二、该货如无

  •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

    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我从小到四岁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经常用草药蒸鸡肝当饭.那

  • 厚黑丛话卷三·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四年十月  有人读《厚黑经》,读至“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仁义,而充其本然之厚黑”,发生疑问道:“李宗吾,你这话恐说错了。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

  • 八正道经正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

  • 理事·印光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 不出心性二字。世

  • 静心听佛语·李叔同

    世间挫折都是心魔,我愿意在菩提树下涅槃成佛,纷扰繁杂都在一念之间化作尘埃飘落,从此,一心向佛。佛说(一)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而不得就生出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于是有了心结,唯有放空身心,一切才能化为烟尘消散。一.

  • 卷之五·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五嗣法门人幻敏重编法语示焦旡妄居士夙具善根曾受优婆塞戒于三昧律师一日请益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山野酬以四圆相但居士恒欲借灵准提大士以朗夜愆恨未

  • 卷第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不会禅师语录不会禅师语录卷第十门人圆勋圆慧圆龄圆福编  杂偈颂临济四喝示月春禅人一喝金刚王宝剑空华阳焰一齐断山河世界碎微尘明眼衲僧见不见一喝金毛狮子威藏形无路丧魂飞通身白汗难回避铁树花开第

  • 景善日记·景善

    景善为清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内阁侍读学士、户、工、礼、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以“原品休致”,在京家居。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被其子推入井中溺死。日记始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00年1月25日),止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李通玄

    简称《华严经决疑论》、《决疑论》。佛教著述。唐李通玄撰。四卷。据序称,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后,“犹虑时俗机浅”,故又作此书及《华严经大意》、《释华严经十明论》。认为《华严经》是“一乘圆教佛果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