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

辛巳,廉州府巡检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帝王之深戒。今珍奇之产,中国岂无?朕悉闭绝之,恐此途一开,小人规剥,劳民伤财,为害甚大,况控制边境,贵于安靖,苟用兵争利,扰攘不休,后虽悔之,不可追矣。此人但知趋利,不知有害,岂可听也?”

礼部奏定封赠官制:“凡封侯赠谥,不加散官职事。江阴侯吴良原赠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今定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追封江国公,谥襄烈;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孙世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柱国、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富春侯,谥忠勇,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富春侯,谥忠勇;广西都指挥使王真原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今定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追封临沂侯,谥桓义。余皆改正。”诏从之。

置僧、道二司在京曰僧录司、道录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设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僧录司左、右善世二人,正六品;左、右阐教二人,从六品;左、右讲经二人,正八品;左、右觉义二人,从八品。道录司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府曰僧纲司,掌本府僧教,都纲一人,从九品,副纲一人,未入流;道纪司掌本府道教,都纪一人,从九品,副纪一人,未入流。州曰僧正司,僧正一人,道正司道正一人。县曰僧会司,僧会一人,道会司道会一人,俱未入流。凡天下府州县寺观僧道名数,从僧录、道录二司核实而书于册,其官一依宋制,不支俸给吏牍,以僧道为之,仍以佃户充从者。凡各寺观住持有缺,从僧道官举有戒行、通经典者送僧录、道录司考中具申,礼部奏闻,方许。州县僧道未有度牒者,亦从本司官申送,如前考试,礼部类奏出给。凡内外僧道二司专一检束天下僧道,恪守戒律清规,违者从本司理之,有司不得与焉,若犯与军民相干者,方许有司惩治。

甲申,迁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威顺王子伯伯等家属于耽罗,赐伯伯衣一袭、马十匹。

乙酉,遣行人往赐云南军士钞,人五锭,凡钞三十万锭。

丙戌,诏天下通祀孔子,赐学粮,增师生廪膳。上谕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彝伦攸序,其功参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阙典?卿与儒臣其定释奠礼仪,颁之天下学校,令以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命凡府州县学田租入官者悉归于学,俾供祭祀及师生俸廪。”仲质对曰:“前代学田多寡不同,宜一其制。”乃诏定为三等:府学一千石,州学八百石,县学六百石,应天府学一千六百石,各设吏一人以司出纳,师生月给廪膳米一石,教官俸如旧。

龙虎卫千户俞贤征云南战殁,丧至龙江,遣官祭之,仍赐其家米二十石、布二十匹。贤,和州人,命工部于和州葬之,为起坟茔,寻又赐其家绮帛三十二匹。

府军前卫指挥郝尚、神策卫指挥茅鼎俱征云南被创还,各赐绮帛、钞。

泗州卫指挥佥事钱聚、仪真卫指挥佥事凌实平处州山寇还,人赐钞七十六锭。

以襄阳卫知事贾励试兵部右侍郎。

丁亥,太白昼见。

以刑部总部郎中阎育试右侍郎。

初昏,辰星犯井宿。

己丑,命羽林等卫造军士庐舍二千间,每十间为连间,广一丈二尺,纵一丈五尺。

壬辰,免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直隶府州税粮。诏曰:“惟皇上帝眷我生民,自统一以来,虽暂有雨旸之愆而未至凶荒。然每念江左之民减衣薄食,助我兴王,供亿浩繁,勤劳特甚,其江西、浙江次第归附,及定中原,越大江,达淮河,漕河南之粟,以抵北平,劳亦甚矣。近年以来,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官吏、粮长不恤小民,皆以逮问,其今年夏秋税粮尽行蠲免,官田减半徵收。河南、山东之民淳厚笃实,毕力田亩,无有巧取愚强凌弱之患,然山东东给辽阳,北给北平,河南北供山西,西入关中,劳费亦均,其今年夏秋税粮一例优免。”

癸巳,工部尚书赵俊奏餙东宫殿宇及公主府所用青绿,请令民采办。上曰:“姑随所有用之,勿劳民也。”俊曰:“库藏所贮恐不足用,且令其采办,以价直给之,亦不伤民。”上曰:“青绿产于深山穷谷,民岂能自采?必待贩鬻而后得之,尔但知给以价直,不知有司急于取办,未免过于督责,而吏卒夤缘肆贪,所得之直不偿所费,况货殖之人乘时射利,高价以售,民受驱迫者急于应办,转为借贷,其弊百端,为害滋甚,岂可以粉餙之故而重扰民乎?”

羽林等十八卫士卒一万四千一百人平处州等处山寇还,命赐钞七万五百五锭。

礼部尚书刘仲质言:“通政司职专出纳,王命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通政司者,以违制论。”上曰:“今在外诸司未知,若遽罪之,恐误罹者多,宜移文使知之。”

命礼部凡国子监生病故者,有司给棺具,归其丧于家。

夜,荧惑出太微端门。

乙未,改仪鸾司为锦衣卫,秩从三品,其属有御椅、扇手、擎盖、旛幢、斧钺、鸾舆、驯马七司,秩皆正六品。

丙申,更定春坊为左、右春坊,置左春坊左庶子一人,正五品,左谕德一人,从五品,左中允二人,正六品,左赞善二人、左司直郎二人,俱从六品,右春坊官制并同左春坊。

以正字魏德寿为司直郎。

龙江卫指挥佥事赵鉴、副千户张兴征云南被创殁,赐鉴子宗绮帛四十二匹、钞二百锭,兴家属绮帛三十六匹、钞一百六十锭。

戊戌,置云南大理府及蒙化等州儒学。

上海知县王瑛以选力士不称旨,刑官以欺诳不敬论之,给事中刘逵驳以为“贡举非人,律有定条,选力士不称而坐以不敬太重,不当律意”。上是其言,命法司自今论决,务从平恕,毋或深文,于是瑛得从轻论。

己亥,皇第十四孙孟烷生,楚王世子也。

吉安侯陆仲亨遣使驰奏乌撒诸蛮复叛,上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

辛丑,辽东东宁、草河千户所招降故元合罗城万户府校卒及鸭绿江东遗民,凡二千六百八十六人,送至辽阳,诏以衣粮给之。

浙江都指挥使司言:“杭州、绍兴等卫每至春则发舟师,出海分行嘉兴、澉浦、松江、金山,防御倭夷,迨秋乃还,后以浙江之舟难于出闸,乃聚泊于绍兴钱清汇,然自钱清抵澉浦、金山,必由三江海门俟潮开洋,凡三潮而后至,或遇风涛,动踰旬日,卒然有急,何以应援?不若仍于澉浦、金山防御为便,其台州、宁波二卫舟师则宜于海门宝陀巡御,或止于本卫江次备御,有警则易于追捕,若温州卫之舟卒难出海,宜于蒲洲、楚门海口备之。”诏从其言。

癸卯,以儒士吴颙为国子监祭酒。上谕之曰:“国学者,天下贤材所萃而四方之所取正,必师道严而后模范正,师道不立则教化不行,天下四方何所取?则卿宜崇重道义,正身率下,俾诸生有所模范,若徒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则非所以为教矣。夫钟鼓扬则闻于远,德义著则人乐从,尔其慎之,勉副朕意。”

乙巳,改岷州卫为军民指挥使司,西固城千户所为军民千户所。

丙午,户部奏天下郡县所进赋后黄册丁粮之数,类多错误,请逮问之。上曰:“里胥或不谙书筭,致有错误耳,若罪之,则当逮者众,且以郡县之广,人民赋税之繁,其间岂无误者?令官为给钞市纸笔,再造以进,复有错误,然后罪之。”

诏旌表辽东高希凤、裴皮铁家。时故元臣名祖自定辽来归,上问辽东风俗。名祖言:“辽东地遐远,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素不知诗书而其俗尚礼教。凡子丧其父,妻丧其夫,皆日至墓所拜哭,奠酒浆,百日乃止,服衰三年,不饮酒食肉,不理发,不游猎,不与人语戏,间有以歉岁食肉者,乡人共诋之。”又言:“往年石城有高希凤者,本光州固始县人,戊戌秋在辽东老鸦寨为乱兵所掠,力抗不伏,乱兵断其右腕而死,其妻刘氏被虏,行十余里,骂不绝口,亦为所杀。希凤仲弟药师奴亦死于乱,妻李氏携其子文殊孤、侄僧保往高丽避难,至中途度不能两全,以其子差长弃之,独携侄以行,及圣朝混一区宇,居民复业,李氏访得其子,同归守夫墓。希凤季弟伯颜不花为纳哈出所杀,其妻郭氏高丽人,居浑滩,自缢死于马枥。希凤从子高塔失丁亦为父仇诬陷而死,其妻金氏与姑邢氏缢死于鱼坞所居之室。一门五妇,皆尽节义。”又言:“定远南河寨斡罗村有卒裴皮铁者疫死,其妻李氏女直人,年二十二,停柩二年,昼夜哀临,比葬之日陈祭。辞柩毕,缢于屋西桑树而死,乡人义之,遂合葬焉。臣耳目所见闻,有如此者。”上为之动容称叹,即日诏有司旌表希凤家为五节妇之门,裴皮铁家为贞节之门。

丁未,赐宁国卫指挥佥事陆达上元县新亭乡田地、山塘三顷四十三亩。

戊申,以陆贤为驸马都尉,尚第五皇女汝宁公主。贤,吉安侯仲亨子也。

是月,贵州宣慰使宋诚母刘氏来朝,贡马,赐以纱罗、袭衣、米三十石、钞三百锭,寻又赐衣三袭,遣归。

马湖府知府安仁贡马,赐以绮帛、钞锭。

西堡蛮贼寇普定,贵州卫指挥同知顾成出兵击败之。时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遣成守普定,会蛮贼一万五千余人来攻城甚急,成坚壁不动,徐俟其怠,将兵出北门击之,贼遂败走。

猜你喜欢
  列传十三·薛居正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赵尔巽
  卷二百五十七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卷二百四·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八·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第四七甲谕光绪七年八月十八日一一二○六-四·佚名
  补史记序·司马迁
  卷十九·司马迁
  ●序·钱谦益
  祖宽传·张廷玉
  梁纪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监十八年 (己亥、519)·司马光
  职官三·徐松
  卷三十四·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镜总论全文·陆时雍

      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周人莫为。《小雅》婉娈,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仿。然体裁各别,欲以汉魏之词,复兴古道,难以冀矣。西京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况

  • 卷三·郑用锡

    七言律诗(上)七言律诗(上)仿元人东阳十咏秋碪秋钟秋屐秋笛余年四十五,眼已花矣,近复能灯下作小楷自叹颂张焕堂司马(启暄)德政荏苒堑垣因粤匪掠争,民领不足,时适唐升庵司马赴艋,诸绅驰商禁口,从之;乃瓜代者至,惑于他说,旋开旋禁,感而作

  • 卷530 ·佚名

    郑刚中 每年家酿留一器以奉何元章今年持往者辄酸黄不可饮再以二尊赎过仍 吾庐吒穷巷,有酒无佳客。 年年家酿香,延首定攀忆。 分持远相遗,岂问杯杓窄。 所贵明月前,共此一尊色, 去年冬苦寒,雪水填四

  • 序·陈子龙

    陈子龙李雯宋征舆○陈子龙有明御宇。矢文德以洽海内。学士大夫。委蛇酝藉每以修辞显。自弘治以后。俶傥瑰玮之才。间出继起。莫不以风雅自任。考钟伐鼓。以振竦天下。而博依之士。如聚沙而雨之。作者斐然矣。又以承百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七·酷吏·脱脱

        ◎酷吏   ○高闾山 蒲察合住    太史公有言:“法家严而少恩。”信哉斯言也。金法严密,律文虽因前代而增损之,大抵多准重典。熙宗迭兴大狱,海陵翦灭宗室,钩棘傅会,告奸上变者赏以不次。于是中外风俗一变

  • 卷三十九 志十四·赵尔巽

      ◎天文十四   △客星流陨云气   客星太祖丁未年九月丙申,彗星见东方。   天命三年十月丙寅,彗星见东方,尾长五丈,每夜渐移向北斗,十九日而没。   顺治九年十一月庚寅,异星苍白气见于参,西北行入毕。   康熙三

  • ○附录:胜利前后·恽逸群

    八月九日苏联对日宣战,红军长驱直入伪满及朝鲜北部,日寇受到致命打击,即接受波茨顿宣言,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处于日寇铁蹄下达八年之久,忍饥耐寒,窒息下气的上海人民,兴高彩烈,欢欣疯狂,满以为从此重见天日,可以扬眉吐气!然而“

  • 通志卷一百九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二西戎上西羌序略 羌无弋 湟中月氐胡 氐 葱茈羌 吐谷浑 乙弗敌【契翰 可兰女王国附】宕昌 邓至党项 白兰 吐蕃西羌序略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

  • 沈文季传·萧子显

    沈文季字仲达,是吴兴武康人。其父沈庆之,在刘宋时官至司空。文季从小便以宽雅正直闻名。孝建二年(455),起家出仕任主簿,后被征召为秘书郎。由于其父沈庆之功勋卓著,大明五年(461),朝廷封文季为山陽县五等伯爵。后转任太子舍

  • 偏安排日事迹卷七·佚名

    十一月乙酉〔朔〕,赠原任户部侍郎庄祖诲尚书,荫一子。命改折各衙门上供钱粮,以实内帑。免议益王。原任杭州推官黄端伯疏其不法故也;端伯亦免究——和事而已。命御史差委暂行掣签法,事平仍旧。时御史争营美差,左都

  • 卷四十七·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七明 俞汝楫 编奏疏修省疏奏乞囘天弭灾疏成化四年礼部尚书姚夔等言窃见今年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日色无光近一二日来黄雾蔽天昼夜不见星日况今四月

  • 熊遂·周诒春

    熊遂 字和轩。年三十二岁。生于江西南昌。已婚。子二。初毕业于江西高等学堂。肄业北京大学。民国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经济科。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入普林斯顿大学。民国五年。得硕士学位。为留

  • 三十六年·佚名

    (癸卯)三十六年大明萬曆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以奇自獻爲吏曹判書。自獻賦性陰險,行己叵測,傷人害物乃其能事,揣中上意,驟占卿相。及其修史,以外多質而內如神,洞察世情等語贊美之,渠雖欲逃後世之公議,其可得乎?○設庭試,取

  • 卽位年·佚名

    六月6月8日○初八日癸卯,上昇遐于慶德宮之隆福殿。越六日,戊申王世子卽位于崇政門。○前一日,禮曹進服制節目:王世子斬衰三年,衣裳、〈用極麤生布。〉冠、〈用稍細生布以麻繩爲武及纓〉首絰、腰絰、絞帶、〈竝生麻。〉竹杖

  • 量知篇第三五·王充

    【题解】本篇是对儒生与文吏在学问和知识方面的衡量,故篇名称之为“量知”。王充认为儒生身怀节义有学问,懂经学,通先王之道,知晓政治,敢于直谏,有文采;而文吏“好为奸”,“贪爵禄”,没有学问,腹中空空,不晓政治

  • (二十八)朱子之史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四书学,此下当续述朱子之史学。朱子之学,重在内外合一,本末兼尽,精粗俱举,体用皆备。就某一意义言,则史学属于外末,只及人事粗处用处。若不先在义理之大本大体上用功,而仅注意于史学,此为朱子所不许。然在理学家

  •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王相应品第一(有七经第二日诵名小土城有四品半合有五十二经)乌鸟喻.说本天奈林.善见三十喻.转轮蜱肆最在后(六五)中阿含王相应品乌鸟喻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

  • 众经目录卷第三·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别生(于大部内抄出别行) 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八卷大乘别生一百二十一部一百三十八卷&middot;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middot;佛名经一卷&middot;净行品经一卷&middot;菩萨名经一卷&middot;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