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慧圆居士集序

因明、晚唐后久成绝学;比年重光于华土者,功莫慧圆居士若!居士初在沪、汉、京从余听受纲略,即湛心于是。取藏中关于因明诸经论,及遗在日本诸古疏暨近人新著,穷搜冥讨,融会贯通,遂慨然有发明斯学之志。旋应中国大学授论理学聘,乃论论理学有西洋形式者,与佛教因明者,著为佛教论理学。嗣余招至武昌任佛学院讲师,授因明及俱舍等,修正其佛教论理学为因明入正理论讲义,即今佛学院印行者也。除讲学外,并从余研习唯识。正精进深造而疾作,发心病愈后出家专宏慈恩学;而辗转缠绵,由鄂迁沪,犹为人说起信等,卒以不起。悲夫!佛学院同人致挽辞云:‘唯识海空归觉海,大光明放在因明’,盖纪实也。鄂中新兴之佛化,得宏毅笃实之大慈以执其事,缜密精察之大彻以持其学,庶乎其可!乃皆为死魔攫之而去,吾恸深矣!其子史珏善严,集其散见之遗著,欲以问世,因为序其颠末。居士姓史,名锡绰,字裕如,后改一如,拟出家名大彻云。民国乙丑夏太虚识于天童。(见海刊六卷十一期)


猜你喜欢
  当速组佛教正信会为在家众之统一团体 (注一)·太虚
  俱舍论记 第五卷·普光
  法性空慧学概论·太虚
  [第八品]心双论·佚名
  卷五十八·佚名
  佛说末罗王经·佚名
  卷第二十(声闻学人僧部第九)·宝唱
  法句譬喻经道行品第二十八·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欧阳竟无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卷下·佚名
  涅槃宗要·元晓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二·欧阳竟无
  净土圣贤录偈·彭希涑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宗镜录卷第九十·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吴仁杰

    臣等谨案离骚草木疏四卷宋吴仁杰撰仁杰有古周易巳著录是编末有仁杰庆元丁巳自序谓梁刘杳有草木疏二卷见于本传其书巳亡杳疏凡王逸所集者皆在焉仁杰独取二十五篇疏之其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

  • 卷八·徐世昌

    永璥辅国公永璥,字文玉,一字益斋,号素菊道人,理密亲王允礽孙。袭封。有《清训堂集》。西甘涧步下万松寺,山径落斜曛,路逢山中樵,导我西涧滨,逶迤四五里,始及藏山门。晚霞云半赤,寒岩枫柏丹。古寺余老屋,山僧鬓已

  • 姜夔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

  • 东都事略卷三十五·王称

    列传十八  李穆字孟雍开封阳武人也幼温厚寡言好学闻酸枣王昭素善易往师之昭素谓人曰观李生材器他日必为卿相昭素以着易论三十三篇授之举进士调郢州判官周世宗即位博求文学之士近臣荐其才拜右拾遗太祖登极迁殿中侍御

  • 第五卷·况周颐

    岁在甲午,东败于日,割地媾和。李文忠忍辱蒙垢,定约马关。一日宴会间,日相伊藤博文谓文忠曰:“有一联能属对乎?”因举上联曰:“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文忠猝无以应,愤愧而已。翌日乃驰书报之,下联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天启二年九月甲午朔 光宗贞皇帝大祥○是日奉安 神主于 太庙同日奉安 孝和皇太后神主遣驸马都尉侯拱宸祭告 太庙遣永康侯徐锡胤祭 庆陵○大学士叶向高等题蒙发下户部借帑本 上传不允又于工部本传令户工二部措还

  • 卷九 元帝纪 第九·班固

    (汉元帝刘奭)【原文】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

  • 徐豁传·沈约

    徐豁字万同,东莞姑幕人,是中散大夫徐广的哥哥的儿子。父亲徐邈,是晋朝的太子左卫率。徐豁在晋安帝隆安末,当太学博士,桓玄辅佐晋朝时,当中外都督。徐豁提议:“表示敬礼只能是内外的武官,太宰、司徒,并非军队职务。则对于琅笽王

  • 苏逢吉传·欧阳修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汉高祖镇守河东,父悦为高祖从事,逢吉常代悦写奏记,悦对高祖说过。高祖召见逢吉,喜欢他精神爽秀,就用为节度判官。高祖的性格刚强严肃,宾客官吏很少得到请见,逢吉能单独入见,终日侍立高祖的书阁中。当时公文

  • 周必大传·脱脱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他学习。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

  • 卷之十七 说林训·高诱

    说林训木丛生曰林。说万物承阜,若林之聚矣,故曰说林,因以题篇也。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契,刻。桅,船弦板。堕剑於中流,刻下船弦,言其於此下失剑。桅,读如左传襄王出居郑地汜之汜也。暮薄而求之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印光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恒一,觉(本觉)明(妙明真心)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1]。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完全)罔(wǎng没有)陈

  • 净名玄论卷第三(名题下)·吉藏

    三别释法门有三门。先释不思议门。次释解脱门。后释法门。先释不思议有四。一来意。二释不思议名。三辨不思议体。四释不思议名多少。第一来意者。问。诸方等教。皆是不思议。何故此经独受其名。答。一切诸经。虽皆是

  •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四·湛然

    天台沙门释湛然於佛垄述释二十五方便。先通次别。通即通辨。别正指今文。初通。明渐顿二种。初云顿者。法别事通。通后别故。故善巧等二十五法无非善巧。言善巧者。所谓回向。今此顿人。初缘顿修一切诸行。行成解发得

  • 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

  • 外科十三方考·张觉人

    外科著作。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至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本,加

  • 四如讲稿·黄仲元

    六卷。宋黄仲元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着有《经史辨疑》。《四如讲稿》又称《黄四如先生六经四书讲稿》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佚名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