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经卷九

经后魏孝文帝太和四年春正月,[一本书,帝即位,]

文中子曰:或问孝文子曰:可与兴化矣。又曰:中国之道,不替孝文之力也。又曰:太和之政近雅矣。[都洛阳得中国也。建明堂,修制度,兴文物,得先王之道也。]一明,中国有法也,[置职,制定律令,举兵百万伐江陵。其后宣武、孝明皆修太和之政,是中国有法也。]又曰:修元经以断南北之疑,[晋东迁,故南朝推运厯者,以齐、梁陈为正统,魏据中原,故北朝推运厯者以北齐周陈为正统。于是南北二支,夷虏相乗而天下疑矣。元经者,所以尊中国也。中国无主,故正统在东晋。及宋中国有主,则正统归于后。魏后周]董常问:元经之帝魏,何也?子曰:乱离瘼矣,吾谁适归?[诗曰:月篇也。笺云:此乱夏病,必有所归。]天地有奉[。魏修圜丘方泽之祭。]生,民有庇[十六伪国皆为魏平之,是庇民也。]且居先王之国,[洛邑]受先王之道,[建明堂,修典礼]子先王之民矣。[子亦王民]谓之何哉?[何谓而不帝之]子曰:元经之专断,盖禀于天命,吾安敢至之哉?[天命未改于晋祚,则断之于江南,天命归于中国,则继之于元。魏]。

帝都洛造明堂置职制,凡诏策帝自述之。经太和五年经太和六年经太和七年经太和八年经太和九年经太和十年经太和十一年经太和十二年经太和十三年经太和十四年经太和十五年经太和十六年经太和十七年,江南王萧东奔经太和十八年,经太和十九年经太和二十年[,改姓元氏]经。太和二十一年经太和二十二年伐江南,至樊城而还。经太和二十三年,帝崩,经后魏宣武帝恪景明元年春正月即位。经景明二年,经景明三年,南齐为梁萧衍所簒经。正始元年经正始二年经正始三年经正始四年,[改元永平]经。永平元年经永平二年经永平三年经永平四年[改元延昌]经。延昌元年经延昌二年经延昌三年经延昌四年经后魏孝明帝[翊]。熈平元年春正月即位。经熈平二年,[改元神龟]经。神龟元年经神龟二年[]改元正光经。正光元年梁改。普通元年经正光二年经正光三年经正光四年经正光五年经孝昌元年经孝昌二年经孝昌三年[改武泰]

经。武泰元年,帝崩,[立。孝文曾孙钊]尔朱荣弑帝钊别立子攸,改元永安经。孝壮帝永安元年即位经。永安二年,经永安三年,帝杀尔朱荣经前废帝恭普泰元年春正月,[不书即位]经后废,帝[朗]。中兴元年春正月,即位于信都,高欢立之。经出帝[修]。永熈元年春,即位经。永熈二年,帝幸长安经。永熈三年,帝在长安,宇文泰弑帝崩,经西魏文帝大统元年,[寳炬孝文之孙]即位于长安高欢立元善见,号东魏经。大统二年,闗中大饥。经大统三年,经大统四年经大统五年,

经大统六年,经大统七年经大统八年经大统九年经大统十年经大统十一年,经大统十二年,梁中大同元年经大统十三年,东魏高欢卒。子澄嗣经。大统十四年,东魏侯景奔梁经。大统十五年,侯景杀梁王萧衍、高澄经。大统十六年,高洋杀东魏,靖帝自立国号齐经。大统十七年,帝崩,经西魏废。帝[钦]元年,[从周制,立称元年]。春正月即位经。二年,陈覇先诛侯景梁萧绎立于江陵。经三年,帝为宇文泰所废,崩经西魏恭帝[廓文帝第二子]元年,以宇文泰为太师。

经二年,萧詧立于江陵,号后梁。经三年,宇文泰卒,子觉立弑。帝崩,经周闵帝[觉]。元年春,帝正月,即位,陈覇先簒梁自立。宇文护弑帝崩,经周明帝毓武成元年春,帝正月即位经。武成元年,陈覇先卒。高洋卒。经武成二年,宇文护弑帝崩,经周武帝[邕]。保定元年,高演卒北齐经保定二年,萧詧卒。经保定三年,经保定四年,经保定五年,[改天和]经。天和元年,陈文帝卒。北齐高纬大乱,经天和二年,经天和三年,经天和四年,

经天和五年,经天和六年,[改元建徳]经。建德元年,遣使聘陈经。建德二年,经建德三年经建德四年,经建德五年经。建德六年,举师伐邺,高纬亡[,改宣政]经。宣政元年,伐陈,获吴彻帝崩,[改元大象]经,周宣帝[赟]。大象元年春,帝正月即位,[改元]经。大象二年春,帝禅位于太子衍曰静帝经周靖帝[衍]。大定元年,杨坚辅政伐陈,尽取淮南经。大定二年,禅位于隋经隋文帝[坚]。开皇元年春,帝即位,封子广晋王经。开皇二年,陈宣帝卒。经开皇三年,苏孝绰置藉田

经。开皇四年,后梁萧岿来朝,经开皇五年正月朔,日有蚀之,立义仓经。开皇六年,筑长城经。开皇七年,后梁萧琮来朝,国亡经。开皇八年,出师五十万,伐陈镇星,入东井经。开皇九年春正月,白虹夹日,晋、宋、齐、梁、陈亡王凝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子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懐帝永嘉二年,中国大乱,而元帝渡江中,兴衣冠徃依之。]卒。不贵者,无人也。[元帝明帝成帝,赖王导为辅,至康穆之世,晋祚不衰,至孝武赖谢安为之佐。后桓玄簒刘裕兴贤,故衰也。]齐梁、陈不与其为国也。[宋尝有树晋之功,故君子犹与之。至齐、梁、陈无复及中国,但自相簒立,故君子不与其为国]。及其亡也,则君子犹懐之[,自齐、梁陈三国之亡,吾犹懐晋、宋也。]故书曰:晋、宋齐梁陈亡,具五以归其国,[归晋旧国],且言其国亡也。[言自亡矣。]凝曰:晋、宋先亡,今具之,何也?子曰:衣冠文物之旧,不欲其先亡也。故具晋宋,齐梁陈以归其国也。其未亡,则君子责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曰:君子责齐,梁陈之词也。不修礼乐,但自相簒而已。]责。及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人也。[曰者,君子犹懐书宋之词也。言齐梁陈,亦晋、宋之遗人也。]此元经所以书也。文中子曰:春秋以天道终乎?故止获麟[,麟不遇时,天命穷矣。]元经以人事终乎?故止陈亡[先王之道,扫地是人事极矣。]薛收曰:何谓也?曰:天人相与之际,其可畏也。故君子备之。续元经。后二十八年,终[如春秋。左传至孔子卒,]。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四·志第一百四十七·兵八·脱脱
  第三十回 斩龙且出奇制胜 划鸿沟接眷修和·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佚名
  东汉会要卷三十三·徐天麟
  卷上·钱澄之
  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纪昀
  一○七三 护理广西巡抚奇丰额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敬乡录卷七·吴师道
  八八 茶水·周作人
  卷五·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七·佚名
  卷14·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南金·唐圭璋

      南金字晋卿,自号三谿冰雪翁,乐平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贺新郎   感怀   流落今如许。我亦三生杜牧,为秋娘著句。先自多愁多感慨,更值江南春暮。君看取、落花飞絮。也有吹来穿绣幌,有因风、飘坠随尘土。人世

  • 卷一百二十三·徐世昌

    姚椿姚椿,字子寿,号春木,娄县人。监生,举孝廉方正。有《通艺阁集》。莲花寺秋感佛镫照客梦,秋气空人心。不历世味艰,安知禅定深。轮蹄滃余壒,钟磬生曾阴。孤花明寒衣,清诗调王琴。肃肃霜下羽,槭槭风间林。归思

  •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克让,武皇之仲弟也。少善骑射,以勇悍闻。咸通中,从讨庞勋,以功为振武都校。乾符中,王仙芝陷荆、襄,朝廷征兵,克让率师奉诏,贼平,以功授金吾将军,留宿卫。初,懿祖归朝,宪宗赐宅于亲仁坊,自长庆以来,相次一人典卫兵。武皇之起云中,杀段

  • 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奸臣上·脱脱

        ◎奸臣上   ○耶律乙辛 张孝杰 耶律燕哥 萧十三   《春秋》褒贬,善恶并书,示劝惩也。故迁、固传佞幸、酷吏,欧阳修则并奸臣录之,将俾为君者知所鉴,为臣者知所戒。此天地圣贤之心,国家安危之机,治乱之原也

  • ●卷七·魏泰

    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时元参政绛为翰林学士、判群牧,常问三命僧化成曰:“吕参政早晚为相?”化成曰:“吕给事为参政,譬如草屋上置鸱吻耳。”元曰:“然则其不安乎?”成曰:“

  •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成化十一年八月丁丑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商辂行礼○铨注会州卫带俸署都指挥同知李宽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刘文大宁前卫带俸都指挥佥事周玉俱于狭西都司管事○戊寅祭 太社 太稷○己卯翰林

  • 第二卷 名宦 二·缪荃孙

    江 宁 府 周伍 尚伍尚,楚人,伍奢子。周景王时,为棠邑大夫。(六合县志) 汉李 忠李忠,字仲都,东莱黄县人。建武六年,为丹阳太守。是时,海内新定,南方海滨江淮,多拥兵据土。忠到郡,招怀降附,旬月皆平。忠以丹阳越俗

  • 第三辑·佚名

     澹归和尚遍行堂集案  福隆安奏查办高秉等住房书籍折 军机处档  军机大臣太子太保臣福隆安谨奏为奏闻事臣遵旨前往原任广东韶州府知府高纲家查得伊子高秉在地安门内宫监胡同居住有自置房五间半详加搜查仅有破烂

  • 世家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三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惠王。忠惠献孝大王讳祯蒙古讳普塔失里忠肃王长子母曰明德太后洪氏。 忠肃王二年乙卯正月丁卯生十五年二月以世子如元宿卫。 十六年十

  • 十一、我的春园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记春园琐事》。我未到浙西以前,尚是乍寒乍暖时候,及天目回来,已是满园春色了。篱间阶上,有春的踪影,窗前檐下,有春的淑气,"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树上枝头,红苞绿叶,恍惚受过春的抚摩温存,都在由凉冬惊醒起来,教人几乎

  • 赵在礼传·薛居正

    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曾祖父赵景裕,祖父赵士廉,都不曾入仕做官。父亲赵元德,担任过卢台军使。赵在礼最初事奉燕帅刘仁恭,担任小校,唐昭宗光化末年,刘仁恭派他儿子刘守文驱逐浮阳节度使卢彦威,占据了那座城池,提升赵在礼为军使

  • 二九 转变·邹韬奋

    《生活》周刊所以能发展到后来的规模,其中固然有着好多的因素,但是可以尽量运用本刊自身在经济上的收入,——尽量运用这收入于自身事业的扩充与充实——,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关于这一点,我在上次已经略为谈过了。所以能办

  • 卷一百二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八雍正十一年二月上谕七道初六日奉上谕江南滨海州县上年遭値水患贫民乏食朕已大沛恩膏蠲租散赈加意抚绥今春又颁谕旨加赈四十日资其耕作务令得所近闻有司奉行不力吏胥作奸竟

  • 卷七 离娄章句上·朱熹

     凡二十八章。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师旷,晋之

  • 卷十四·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十四宋 吕本中 撰文公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传毛伯衞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公羊传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即位矣而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义品亲闻记序·太虚

    原夫菩萨极地,该三藏之遗文;如来后心,畅五乘之奥旨。瑜伽之微妙,不可得而思议也!爰有太虚法师者,巧飞妙辩,发海潮音于简编,志振颓风,握佛学院之纲领。更于禅余击节,课外分芳,阐大乘论,宣真实义。学者之于瑜伽也,始在武林闻其名,继在

  •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佚名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忏仪。述一百五十天尊和四真人名号。

  • 无上处经·佚名

    一卷,失译。指三宝为三无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