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九 转变

《生活》周刊所以能发展到后来的规模,其中固然有着好多的因素,但是可以尽量运用本刊自身在经济上的收入,——尽量运用这收入于自身事业的扩充与充实——,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关于这一点,我在上次已经略为谈过了。所以能办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感谢职教社在经济上的不干涉。但是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我尤其不得不感谢职教社的,是《生活》周刊经我接办了以后,不但由我全权主持,而且随我个人思想的进展而进展,职教社一点也不加以干涉。当时的《生活》周刊还是附属于职教社的,职教社如要加以干涉,在权力上是完全可以做的,我的唯一办法只有以去就争的一途,争不过,只有滚蛋而已。但是职教社诸先生对我始终信任,始终宽容,始终不加以丝毫的干涉。就这一点说,《生活》周刊对于社会如果不无一些贡献的话,我不敢居功,我应该归功于职教社当局的诸先生。

《生活》周刊初期的内容偏重于个人的修养问题,这还不出于教育的范围;同时并注意于职业修养的商讨,这也还算不出于职业指导或职业教育的范围。在这个最初的倾向之下,这周刊附属于职教社,还算是过得去的。也许是由于我的个性的倾向和一般读者的要求,《生活》周刊渐渐转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对于黑暗势力不免要迎面痛击;虽则我们自始就不注重于个人,只重于严厉评论已公开的事实,但是事实是人做出来的,而且往往是有势力的人做出来的;因严厉评论事实而开罪和事实有关的个人,这是难于避免的。职教社的主要职责是在提倡职业教育,本来是无须卷入这种漩涡里面去的,虽职教社诸先生待我仍然很好,我自己却开始感到不安了。不但如此,《生活》周刊既一天天和社会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改造到了现阶段又决不能从个人主义做出发点;如和整个社会的改造脱离关系而斤斤较量个人的问题,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于是《生活》周刊应着时代的要求,渐渐注意于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问题,渐渐由个人出发点而转到集体的出发点了。我个人是在且做且学,且学且做,做到这里,学到这里,除在前进的书报上求锁钥外,无时不皇皇然请益于师友,商讨于同志,后半期的《生活》周刊的新的进展也渐渐开始了。研究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多少是含着冲锋性的,职教社显然也无须卷入这种漩涡里面去,我的不安更加甚了。幸而职教社诸先生深知这个周刊在社会上确有它的效用,不妨让它分道扬镳向前干去,允许它独立,由生活周刊社的同人组成合作社,继续努力。在这种地方,我们不得不敬佩职教社诸先生眼光的远大,识见的超卓,态度的光明。

生活周刊社以及由它所脱胎的文化机关,都是合作社的性质;关于这一点,我在《萍踪寄语》初集里面也曾经略有说明,在这里不想重述了。回想我和几位“患难同事”开始为文化事业努力到现在,我们的确只是以有机会为社会干些有意义的事为快慰,从没有想要从这里面取得什么个人的私利。我所以要顺便提出这一点,是因为社会上有些人的观念,看到什么事业办得似乎有些像样,便想到办的人一定发了什么财!有些人甚至看得眼红,或更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卑鄙心理,硬说你已成了“资本家”,或诬蔑你括了多少钱!他们不管在我们的合作社里,社员最大的股款不得过二千元,到了二千元就根本没有任何利息可拿,五百元以上的股本所得的利息(倘若有的话),比二百五十元以下的股本所得的要少一倍。这是可以造成什么“资本家”或括钱的机关吗?我和一班共同努力于文化事业的朋友们,苦干了十几年,大家还是靠薪水糊口养家。我们并不觉得什么不满意,我们的兴趣都在文化事业的本身。像我这样苦干了十几年,所以能得到许多朋友们不顾艰难地共同努力,所以能够始终得到许多共同努力的朋友们的信任,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始终未曾为着自己打算,始终未曾梦想替自己括一些什么。不但我这样,凡是和我共同努力于文化事业的朋友们都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志第四十八·河渠五·脱脱
  卷十三·谷应泰
  建康实録卷十六·许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咸同朝将相琐闻·佚名
  ◎民国之新讳辨·李定夷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目録·佚名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胡适
  张跋·查继佐
  冯熙传·魏收
  泰不华传·宋濂
  卷一百三十二·杨士奇
  卷一百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六·徐世昌

    赵景贤赵景贤,字季侯,号竹生,归安人。道光甲辰举人,历官福建督粮道,守湖洲。殉难,赠巡抚,谥忠节。辛酉十月有感而作自亲矢石又经秋,多垒空增四国忧。病骨支离仍乘障,豪情慷慨独登楼。一腔热血从何洒,万姓生机尚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宦者·脱脱

        ◎宦者   ○梁珫 宋珪(潘守恒附)   古之宦者皆出于刑人,刑余不可列于士庶,故掌宫寺之事,谓之“妇寺”焉。东汉以来,宦者养子以继世。唐世,继者皆为阉人,其初进也,性多巧慧便僻、善固恩宠,及其得志,党比纠结

  • 卷二十三·魏二·佚名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请用其兵者,其国易未;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许昌首曰:“公之不

  • 序·程俱

    进麒台故事申省原状 朝奉大夫守秘书少监程俱奏:「窃见车驾移跸以来,百司文书,例从省记,按以从事,蠹敝或生。日者朝廷复置秘书省,稽参旧章,稍储俊造,而臣滥膺盛选,待罪省贰。窃以谓典籍之府,宪章所由,当有记述,以存一司之守。辄采

  •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误宠权阉 复长安追歼大盗·蔡东藩

      却说田令孜拥驾西行,日夜奔驰,不遑休息。趋至骆谷,适郑畋出镇凤翔,迎谒道左,请僖宗留跸讨贼。僖宗道:“朕不欲密迩巨寇,且西幸兴元,征兵规复,卿可纠合邻道,勉立大功。”畋知僖宗不肯留跸,乃启奏道:“道路梗涩,奏报难通,陛下委

  • 客座赘语卷十·顾起元

    官军粮赏则例水夫,每名胖袄一件,每件折表里绵布五丈二尺八寸、绵花二斤,每布一疋长三丈二尺,折银三钱,绵花一斤,折银七分。夏赏每布名俱苎布一疋,折银二钱。月粮则例:指挥使八石,同知六石二斗,佥事五石八斗,镇抚三石八斗,正千户四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九月辛巳朔。上驻跸鄂尔楚克哈达地方。  ○以先贤言偃七十三世孙生员言德坚、世袭五经博士。  ○予故翰林院侍讲加礼部侍郎衔徐倬、祭葬如例。  ○壬午。上驻跸得尔吉惠汉地方。  

  •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佚名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巡抚浙江 升授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 世管佐领三宝为咨送事。窃照浙江省解进备采遗书四千六百种内,熊前院、王护院任内进书一百一十六种,本院任

  • 卷九十五·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九十五歌颂【十五】万夀恭纪万年歌三十首【谨序】户部右侍郎【臣】庆成钦惟我皇上縡运乾纲庥绵鼎祚握贞苻於翠琯考绚祉於丹函芝检长凝锡昌昌之福绪萝图

  • 四年·佚名

    (戊寅)四年大明天順二年春正月1月1日○庚申朔,御思政殿設宴,宗親及六曹參議以上、大司憲金世敏、承旨等入侍。引見日本國管領使者曾齡、護軍井大郞、藤仇郞等十三人,賜彩花席、鹿皮、虎皮等物有差。1月2日○辛酉,御後苑觀射

  • 衰制 第二十·王符

    无慢制而成天下者〔二〕,三皇也;画则象而化四表者,五帝也;明法禁而和海内者,三王也〔三〕。行赏罚而齐万民者,治国也;君立法而下不行者,乱国也;臣作政而君不制者,亡国也〔四〕。〔一〕○铎按:衰制,谓衰世之制。上古任德,中古用刑,其

  • 春秋大全卷二十六·胡广

    明 胡广等 撰襄公中【戊灵王戌九年】十年【晋悼十齐灵十九衞献十四蔡景二十九郑简三曹成十五陈哀六杞孝四宋平十三秦景十四楚共二十八吴夀梦二十三】春公防晋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吴

  • 第八章 13·辜鸿铭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在其忠诚的道路上,至死都保持诚信可靠、文质彬彬、坚定不移,这样的人 不应在变革中

  • 卷七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七十三    婺源江永撰卜筮   通禮二十六補洪範九疇次七曰明用稽疑【稽疑曰明所以辨惑也】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稽考也有所疑則卜筮以考之龜曰卜蓍

  • 卷四十一·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一     婺源江永撰少牢饋食禮下   吉禮八經【舊篇名有司徹鄭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大夫既祭儐尸於堂之禮祭畢禮尸於室中天子諸侯之祭明日而繹有司徹於五禮屬吉】有司徹【徹室中之饋及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文殊师利。如来者名为法身。文殊师利。如来不生无生。文殊师利。如来无名无色。无言说无心意意识。文殊师利。如来无分别离分别。文殊师利。言如来者。名为空不可尽相。尽际实际。

  • 葆光集·尹志平

    诗集。元尹志平撰。三卷。志平,沧洲(今河北沧县)人,为丘处机弟子,袭掌道教十三年,或与道友唱和,或述怀遣兴,集而成书,取名于所居“葆光轩”。依次为七言绝句二百五十余首,五言诗四十六首,古调诗三首,语录、直言各一则;词一百五

  • 官箴·扬雄

    扬雄著。《官箴》25篇,继承"官箴王阙"传统,对最高统治者进行箴诫.从流传至今的21篇箴文来看,《官箴》所涉及的官职皆为中央的公、卿及其属官.公卿为辅佐大臣,位高权重,其属官位于皇帝侧近,直接服务皇帝或者担当特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