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八

雍正十一年二月

上谕七道

初六日奉

上谕江南滨海州县上年遭値水患贫民乏食朕已大沛恩膏蠲租散赈加意抚绥今春又颁谕旨加赈四十日资其耕作务令得所近闻有司奉行不力吏胥作奸竟有未沾实惠之穷民现在嗷嗷待哺而松江所属尤甚此虽罪在有司而督抚等岂无见闻咎实难辞着该督抚严行申饬竭力稽查并督率郡县官速为料理傥再有怠忽从事者定将大小官员严加处分

初八日奉

上谕古云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所谓备者非徒操练技勇演习行阵而已如马匹军装礮火器械军行必需之物一一皆预备於平时及有事调拨便可刻期

啓行不至拮据延缓此乃设兵之本意也我国家承平日久武备渐觉废弛年来朕屡降谕旨谆谆训饬虽该管大臣等稍知以训练为务然马力不足资装器具不周每闻派遣之信往往勉强周章迁延时日所谓预备者但有虚名而无实际此则该管大臣所当深知痛改加意整理者又如营中有必需之匠役不得不酌量给与兵粮数名以资养赡而将弁等每多借此名目将水火夫役等人多占名粮又每将精壮名丁多派为亲随不令当差及遇头目把总缺出即於此内拔补以致荷戈持戟者差使繁多而不得上进之路朕向知此弊已屡加申饬近闻此风仍未全改亦着该管大臣严行查察毋得姑容又闻各营中间有公中余利如甘州提标马厰之类原系存公备用者而该管将弁往往据为己有收入私槖遇有过往应酬及营中杂费则摊派於兵丁名下而不恤其艰苦此弊尤当禁革今再行晓谕傥敢视为具文仍蹈前辙勿谓罚不加衆希冀苟免其情罪轻者必照例处分若有情罪重者必在本地正法示衆

十六日奉

上谕武职官员凡於当差之处理应佩刀朕前为此特降谕旨敕令一体遵行今闻虽侍卫等俱不亲身佩刀令仆役执持随行及进紫禁城始取而自佩出即解授仆役此皆由该管大臣不谨记朕旨不查管属员之所致也如果将朕训旨缮写实贴不时看阅何至遗忘着交与领侍卫内大臣都统等严饬各该管侍卫官员等於应佩刀行走之处务令佩刀嗣後如仍有不自佩刀者一经查出朕惟该管大臣等是问

二十日奉

上谕据廵察山西御史周绍龙奏称现在大同旗兵有七八人於去年十二月内恃强殴打铁匠尚宏谟将尚宏谟兄弟送知府处审讯又本年正月内镶蓝旗护军铁头向老民杨禄买烟争角以刀背打伤杨禄面皮流血曾经总兵官衙门提审等语伊等俱系满洲兵丁世受国恩自出兵之後并未効力行走辄敢任意违禁在地方生事甚属可恶着行文哈逹哈等将此等妄行兵丁务必查出同地方官审明惩治其为首二人革退护军即於彼处永远枷号示衆伊等起程时所得恩赏等项着该旗催追缴还俟大兵凯旋时再将伊等释放二十二日奉

上谕从来天时之旱涝由於政治之阙失人事着於下天道应於上感召之机捷於影响朕深明此理纎毫不爽而刑狱为民生休戚所关更为紧要一有枉抑天气即为之不舒此更显然者上年京师无雪今春雨泽又少朕心惶惧深恐用人行政之间错误失当朝夕修省莫释於怀朕观各部院事务如吏部户部工部俱觉整饬礼部事简兵部虽未能整理然尚不至於大误惟有刑部声名不好司员作弊胥吏逞奸道路之间人言啧啧海寿身为尚书乃一部之表率伊先怀挟私心何能使所属之人奉公守法乎况司官中之不肖钻营者往往滥膺保举阖部官员何由心服而抒诚供职诸务自然废弛百弊因之丛集谳狱之不得其平者必多宜乎

上苍垂象以示儆也王国栋受朕深恩膺封疆之重寄伊在湖南浙江等任非水即旱或遇虫灾历历可数及回刑部办事而天时又有亢旱之象伊心尚不知儆畏视为泛常是汉军汚下习气全然未改也刑部职任何等重大而海寿王国栋之居心行事若此一任司官胥吏作奸犯科舞文弄法岂有不上千

天和之理朕屡次谆切诫谕深望伊等愧悔悛改倘仍然执迷不悟想伊二人非教训之所能感化朕惟有执国法以正其罪非第革职降罚而已刑部事务朕非不欲另派大臣清查经理然新派之大臣平时既未练习科条一到岂能洞悉情弊展转思维不得不仍於经历之大臣是问着即将大小事件应完结者完结应改正者改正种种弊端彻底厘剔务期正本清源毋再因循玩忽海寿王国栋二人尤须洗涤肺肠痛改前非力图後效庶几挽回

天意否则身试法网亦无可如何也朕前躬谒

陵寝见沿途地方安设水缸甚多比时询问按察使窦啓瑛据奏系动支钱粮预备者因即降旨切责云地方官职司民牧当以利济闾阎休养百姓为务乃只以洒道清尘为迎合朕心之举错谬已极銮舆所过即略有尘土亦复何碍尔等於此等处过於用心冀朕欢悦转被朕之谴责何不以此心用之於民生吏治重受朕之嘉奬耶比将窦啓瑛交部议处今观畿辅之地雨雪亦未均调窦啓瑛为职掌刑名之大员而识见庸陋如此则听断谳鞫之际必有不得其当者安得不加儆惧尔等部院大臣俱有办事之责刑部固为刑名总滙而各部事务与刑名相关涉者亦多如户部钱粮之亏欠工部工程之查核吏部兵部员弁之考成皆有处分及交送刑部之件诸大臣俱应愼重周详小心敬谨以凛

天戒朕之用人行政如有错误诸大臣科道等即当切实指陈直言无隐朕省身思过实出至诚若少有从事虚文之意是自欺以欺

天矣尚敢冀

上天之感格乎文武大臣科道等官向有轮班条奏之例近年以来军务殷繁暂时停止今恐耳目或有未周下情或有壅於上逹者着仍照前例轮班条奏

二十四日办理军机大臣奉

上谕据尔等议将归降之厄鲁特乌鲁木等四人充补护军安插京城居住等语此内那尔毕克来归时伊兄二人俱在途间被杀乌鲁木来归时伊之一子被杀一子自尽情殊可悯着将此二人发往察哈尔地方安插居住照其应得房地之分酌量加恩添赏牲畜其被获之厄鲁特噶尔兆哈什哈猛克不必发遣江寜着暂留京另行安插

二十五日

谕内阁驻劄西藏官兵原为护守汤古忒等以防凖噶尔侵犯而设近日贼人在厄尔德尼召地方大败步行逃回其势已穷难於远奔藏地则将来无力进兵可知且贝勒颇罗鼐协力防守而汤古忒兵丁亦较前奋勇整齐现今藏内无事若兵丁多集则米谷钱粮一切费用等项虽非汤古忒等所出而由内地运往伊等不免劳苦朕意量留数百兵丁防守藏地其余俱行撤回不但汤古忒等不致劳苦即官兵亦得苏息其留藏兵丁着总兵官周其凤带领同总理藏内事务之青保马拉苗寿居住其在藏兵丁应撤回若干及驻劄乂木多地方云南兵丁或应照旧留住如何得使兵民两便之处尔等详议具奏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志第六十八·兵四·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八 慶曆六年(丙申,1046)·李焘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雍正
  ●卷二·杨循吉
  周纪·方诗铭
  卷之三百五·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今献备遗卷四·项笃寿
  二百七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第五章托孤·佚名
  四六八 谕内阁纂订《热河全志》仍于山庄内肇建文津阁庋贮四库全书·佚名
  ·领饷议·丁曰健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司马迁
  穰侯列传第十二·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巧对补录·梁章钜

    前录巧对,有未详者,兹复补之云:王禹偁字元之,济州人,擢进士第,事宋太宗、真宗,官至知制诰。年七、八已能文,毕文简为郡从事,始知之,问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对。元之不思以对云:“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文简大奇之

  • 于濆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于濆(832-?)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咸通二年(861)登进士第,曾奔走于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和北方边塞等地,一生郁郁不得其志,沉沦下僚,官终泗州判官。与刘驾、曹邺等皆不满于当时诗坛拘守声律、轻浮华艳的绮

  • 自序·蔡东藩

      《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

  • 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与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蔡东藩

      却说赵延寿为兀欲所拘,带归辽京,消息传至河东,河东军将,以河中节度使赵匡赞,为延寿子,正好乘势招谕,劝他归降。刘知远依议办理,派使至河中宣抚。既而传说纷纷,言延寿已死,再由郭威献策,着人往河中吊祭。其实延寿还是活着,过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六)·陈寅恪

    寅恪案:前论“朝云诗”八首,以诗中女主人寓居处所先后有所不同,故可分为两组。茲请略考第壹组,即前五首,河东君于崇祯七年暮春至初秋寓居嘉定之处所。 依通常惯例言之,以河东君在当日社会之身份,寄居一地,与当地诸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正德八年十二月乙未朔升吏部主事阎铎为陕西按察司佥事○荫故吏部尚书马文升孙天祐为中书舍人○南京六科给事中史鲁等劾奏守备太监刘琅先年守备毒害军民今闻复用人心惊怖乞令炤旧闲住南京兵部尚书刘机粗鄙不学垄断无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庚辰朔时享太庙遣侯郭大诚恭代○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改南京户部尚书卫承芳为南京吏部尚书○辛巳 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永陵○ 上赐辅臣中历十本民历一百本○宴崇隆等进贡

  • 第四○九禀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四日一二二一六--二·佚名

    大甲团练局绅董,禀举大甲总理及管辖内庄正具禀淡南大甲团练局诸绅董等,为佥举选充,颁发谕戳,〔而资〕供公事。窃奉大宪谕饬淡南城乡,一律举办联甲,挑选练丁,守望相助,仰见仁宪保卫民生、绥靖地方之至意。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四·佚名

    唐隠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附】唐高祖武徳元年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建成高祖长子与秦王及元吉俱窦皇后出隋义宁元年唐国建为世子开府置官属又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徇洛阳还授尚书令高祖受禅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上为吴王。时群臣以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命难必,人心未定。若遽称尊号,诚所未遑。昔武王克商,戢干戈,櫜弓矢,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 八年·佚名

    (丁未)八年清康熙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丙子,以朴長遠爲刑曹判書,趙復陽爲吏曹參判,姜栢年爲大司諫,尹絳爲工曹判書,李敏采爲奉敎,李慶徽爲兵曹參判,李慶億爲大司憲,尹文擧爲左副賓客,李時術爲兵曹參知,李翊爲兼輔德,沈梓爲兼弼善

  • 词章·吕坤

      六经之文不相师也,而后世不敢轩轾。后之为文者,吾惑矣。  拟韩临柳,效马学班,代相祖述,窃其糟粕,谬矣。夫文以载道也,苟文足以明道,谓吾之文为六经可也。何也?与六经不相叛也。否则,发明申、韩之学术,饰以六经之文法,有道君

  • 去类界爱众生·梁启超

      人类既平等之后,大仁盎盎矣。虽然,万物之生皆本于元气,人于元气中,但动物之一种耳。当太古生人之始,只知自私爱其类而自保存之,苟非其类则杀绝之。故以爱类为大义,号于天下,能爱类者谓之仁,不爱类者谓之不仁,若杀异类者,则

  • 大方廣佛華嚴經·欧阳竟无

      世主妙嚴品第一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普賢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華藏世界品第五              毗盧遮那品第六   如來名號品第

  • 卷二十二·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二杨次公王敏仲传杨次公名杰。生於无为州。自号曰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好禅宗。历参诸老宿不契。既从天衣禅师游。天衣每引庞公机语令参究。及奉祠泰山。一日鷄初鸣。覩日出如盘涌。忽大悟。易庞公偈曰

  • 卷第一·佚名

    付法藏因缘传元魏 吉迦夜共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一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敬礼无边际  去来现在佛等空不动智  救世大悲尊昔婆伽婆。于无量劫为众生故求最胜道。成就种种难行苦行。舍所爱身头目髓

  • 多产集·周文

    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除《序》外,收1934年至1936年所写短篇小说15篇,附录2篇。其中《红丸》描写警察查获一罐烟土(红丸),在上交过程中,经手的巡警、

  • 谈渊·王陶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陶撰。仅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不存。 《绀珠集》及《说郛》卷三十四录遗文十余则。本书杂录五代至北宋前期的朝野遗闻。有关李煜的有三则,《李后主善诗》云:太祖一日小宴,顾江南国主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