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五

宋 徐天麟 撰

帝系五

诸侯王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於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鴈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於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大宗之业者亦赖之於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鼂错之计析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害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於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疎远生於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执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絶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首奉上玺韍惟恐在後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诸侯王表】

杂録

诸侯王金玺盭绶掌治其国【百官表】

高帝王子弟犬牙相制所谓盘石之宗也【文纪】

悼惠之王齐最为大国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塡天下时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羣卿以下衆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自吴楚诛後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其後诸侯惟得衣食租税贫者或乘牛车【高五王赞】

高皇帝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燕剌王传】

文帝时贾谊上疏曰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悳至渥也然其後十年之间反者九起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辠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欲天下治安莫若衆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也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衆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臣天麟按也字合作他传写之误也所字合属上句】一寸之地一人之衆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後世诵圣壹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贾谊传】景帝即位鼂错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诸侯讙譁吴楚七国反以诛错为名丞相劾奏错当要斩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见上曰鼂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於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鼂错传】

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百官表】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寃鼂错之策皆以诸侯连城数十泰强欲稍侵削数奏暴其过恶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多自以侵寃建元三年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以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对曰臣闻悲者不可为絫欷思者不可为叹息故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为之低而不食雍门子壹微吟孟尝君为之於邑今臣心结日久每闻窈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夫衆嘘漂山聚蟁成靁朋党执虎十夫挠椎是以文王拘於牖里孔子厄於陈蔡此乃烝庶之成风增积之生害也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衆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纷惊逢罗澘然出涕臣闻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明月曜夜蟁蝱宵见然云蒸列布杳冥昼昬尘埃抪覆不见泰山何则物有蔽之也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生道辽路远曾莫为臣闻臣窃自悲也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诗云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唯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臣之谓也具以吏所侵闻於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其後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中山靖王传】

元狩六年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武纪】

王子侯

主父偃说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得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於是上从其计【主父偃传】

武帝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臣邑分弟其计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於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本纪】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後嗣承序以广亲亲至於孝武以诸侯王疆土过制或僭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相准於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表上】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居摄而愈多非其正故弗录旋踵亦絶悲夫【表下】

孝平元始元年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本纪】

宗室

高祖七年置宗正官以叙九族【本纪又百官表云影正出属籍】

孝惠内修亲亲【本赞】

文帝诏曰诸侯王宗室昆弟功臣多贤及有德者【本纪】四年复诸刘有属籍者家士所与【本纪】

孝景三年楚元王子艺等与濞等为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本纪】

孝武元光元年复七国宗室前絶属者【本纪】

後元二年正月朝诸侯于甘泉宫赐宗室【本纪】

武帝时刘辟强以宗室子随二千石论议冠诸宗室清静少欲常以书自娱不肯仕昭帝即位或说大将军霍光曰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於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光然之乃择宗室可用者辟强子德待诏丞相府【楚元王传】

孝昭始元二年以宗室毋在位者举茂材刘辟强刘长乐皆为光禄大夫辟强守长乐卫尉【本纪】

元凤二年四月上自建章宫徙未央宫赐宗室子钱人二十万【本纪】

四年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赐列侯宗室金帛牛酒各有差【本纪】

孝宣地节元年六月诏曰盖闻尧亲九族以和万国朕蒙遗德奉承圣业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絶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本纪】

地节四年刘德以宗正关内侯行谨重为宗室率封阳城侯【思泽侯表】

成帝时刘向上封事言王氏一姓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絶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已分权事埶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且不并立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达外戚毋授以政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刘向传】建始二年罢博望苑以赐宗室朝请者【本纪】

哀帝即位赐宗室王子有属者马各一驷【本纪】

平帝元始元年诏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絶者复其属其为吏举廉佐史补四百石【本纪师古曰宗室为吏者皆令举廉各从本秩而依廉吏迁之为佐史者例补四百石】

四年二月赐宗室有属籍者爵目五大夫以上各有差【本纪】五年正月祫祭明堂宗室子九百人召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诏曰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赐亲亲以相及也昔尧睦九族舜惇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後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之属莫能相纠或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传不云虖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寃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常以岁正月赐宗师帛各十匹【本纪】

杂录

高皇帝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燕剌王传】

大雅卓尔不羣河间献王近之【景十三王赞】

刘德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传】

肺附【中山靖王胜传又刘向传】   同姓末属【刘向】

宗室遗老【上】     河间王良宗室仪表

宗英【叙传】

元狩五年沈猷侯受坐为宗正听请不具宗室耐为司寇【王子侯表】

 

 

西汉会要卷五

猜你喜欢
  连雅堂先生家传·连横
  雍正上谕 二、曾静痛心疾首地说:“我这过去的禽兽,·雍正
  卷十三·张廷玉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五·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四·佚名
  ◎伪官可用,伪学生要罚·恽逸群
  卷二十九·佚名
  马殷传·薛居正
  子崧传·脱脱
  程文德传·张廷玉
  李善长传·张廷玉
  七 英文的学习·邹韬奋
  68.张骞通西域·林汉达
  奚萼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丁绍仪

    ○华长发词国初吾邑书家称孙、高、严、华,余少时见故家联匾,多四家书,乱後胥成灰炉矣。家有静安堂,字即孙书,今堂在,而匾已无有。孙名雄禾,字稚均,笔劲如铁,世推第一,以布衣终。高名世泰,字汇★,前明进士,曾官推学佥事,词均无传。严

  • 第十八出 改图·李渔

    〖普贤歌〗(丑上)洞房处处起风波,命犯孤鸾待若何?年纪二十多,依然没老婆,叫我这手指如何当得过?我阙里侯娶了一双新人,弄出两番把戏。一个方才满月,一个止得三朝,都生出法来骗走了。如今合起来一算,共当了三十三夜新郎。在我看起

  • 巧对录卷之一·梁章钜

    纪文达师曰:昔宋人四六喜缀成句,然一篇之内,不过数联而已。宋人诗话又喜称巧对,如“带眼,琴心”;“杀青,生白”之类。一集之内,亦不过数联而已。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抽黄对白,巧若天成,合璧分璋,词如己出,未

  • 卷八·吴兢

    钦定四库全书 贞观政要卷八      唐 吴兢 撰 元 戈直 集论 务农第三十【凡四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夫音扶後同】在人君简静乃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秋七月己卯朔金主亶执其太师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太保领三省事兖国王宗隽滕王宗英虞王宗伟先是郎君和什者谋反下大理狱事连宗磐等会宗磐等以朔日入见亶伏兵执之辛巳皆坐诛亶下诏略曰周行管叔之诛汉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四)·陈寅恪

    ◎第一期前录卧子“癸酉长安除夕”诗,依据“去年此夕旧乡县,红妆绮袖灯前见”等句推论卧子至迟在崇祯五年除夕已遇见河东君,但在崇祯五年除夕以前似更有其他诗词为河东君所作者。今详检陈忠裕全集,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六月丙辰朔大学士李廷机言宋执政韩琦之辞神宗持四方士人责退之书以为清议不容如此臣之不肖何敢望韩琦而露章显劾不特责退之私书莫非士大夫之清议也 皇上不与臣去使四方人士以臣为顽钝无耻是 皇上留臣适

  •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完颜合达传·脱脱

    完颜合达名瞻,字景山。他从小在军队中长大,弓马娴熟,又能够让人死力相助。贞..初年,以亲卫军身份护送岐国公主,充当护卫。三年(1215),被任命为临潢府推官,代理元帅右监军。当时临潢因避乱而改迁,和全、庆两州民众一起住在平州

  • 四·钱穆

    隋、唐的府兵制,沿袭了北周成规,而唐代的租庸调制,则由北魏均田制所蜕变。汉代租额三十税一,唐代更轻,只四十税一了。汉代农民服役,每年一月,唐代减到二十天。更重要的,是唐代沿袭北周,接受了古代井田制度为民制产的精神,每一农

  • 仓库例·佚名

    目录 稽查仓榖实贮 仓榖不许滥粜,采买不许勒派,盘交务要实银实榖,违即参追 各营借领仓榖,统俟该州县开仓平粜时方准循例详借 采买仓榖,自行就地采籴交仓 采买仓榖,毋许派发里户短价勒买 应行买补榖价提贮司道府州各库 台属

  • 十六 苏俄的旅行(1933)——最后三年的政论·胡适

    在君的《苏俄旅行记》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楔子”(《独立》一○一号、一○三号、一○四号、一○七号、一○九号),写他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二十三日从上海上船,到芝加哥看博览会,到华盛顿赴国际地质学会十六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九十三礼部五十二丧礼四庶人丧礼明集礼初终疾病迁居正寝清扫内外分祷所祀使人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气絶乃哭废床寝於地乃易服男子扱上袵被髪徒跣妇人去冠被髪不徒跣诸有服者皆去华饰乃

  • 卷十·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     宋 王安石 撰春官三大司乐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言建国之学政者凡建国则有学焉礼记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又曰礼在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伽耶山顶。与大比丘僧七万人俱。所作已办舍诸重担其心自在。尽诸有结正见解脱。皆如大龙善解法界。是法王子能舍利养。善具出家善受具戒。意所欲者悉得满足住涅槃道。唯除阿难在於学地。诸大菩萨八万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十万众俱。及诸菩萨八万四千。皆不退转无所从生。逮得权慧神通无极。随时而化救济三界。其名曰文殊师利。光世音。大势至诸菩萨等咸来云集

  •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延寿

    夫生死轮回。不待外缘。既由内识。此即有漏异生。生死相续。诸佛菩萨净法相续。为复亦由内识。为复别有净体。答。净法相续。应知亦然。论云。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有无漏种。由转识等数数熏发。渐渐增胜。乃至究竟得成

  • 圆圆曲·吴伟业

    清诗。七古。吴伟业作。见《梅村家藏稿》卷一○。陈圆圆,明末名妓,声色甲天下,后为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之妾。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陈圆圆被俘。吴三桂闻讯后,勾引清兵入关,遂演成明朝彻底灭亡,清贵族入主中原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