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汉会要卷三十三

兵中

宿卫

光禄勲卿一人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防宿卫门户考其徳行而进退之

五官中郎将一人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本注曰皆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防宿卫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

左中郎将本注曰主左署郎中郎侍郎郎中本注曰皆无员

右中郎将本注曰主右署郎中郎侍郎郎中本注曰皆无员

虎贲中郎将本注曰主虎贲宿卫【前书武帝置期门平帝更名虎贲蔡质汉仪曰主虎贲千五百人无常员多至千人戴鹖冠次右将府又虎贲旧作虎奔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贲故名焉】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本注曰仆射掌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防在殿中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本注曰皆无员掌宿卫侍从虎贲乆者转迁才能差髙至中郎

羽林中郎将本注曰无员主羽林郎【汉末又有四中郎将皆帅师征伐不知何时置董卓为东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曹操为南中郎将】羽林郎本注曰无员掌宿卫侍从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蔡质汉仪曰羽林郎百二十八人无常员府次虎贲府】

羽林左监一人本注曰主羽林左骑【汉官曰孝亷郎作主羽林九百人二监官属史吏皆自出羽林中有材者作】丞一人

羽林右监一人本注曰主羽林右骑丞一人

骑都尉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并百官志】

卫士

卫尉卿一人本注曰掌宫门卫士

南宫卫士令一人本注曰掌南宫卫士

北宫卫士令一人本注曰掌北宫卫士

左右都各一人本注曰掌剑防士徼循宫【并百官志】飨遣故卫士仪【见礼类】

胡广曰卫尉循行宫中则金吾徼扵宫外相为表里【百官志注】

金吾缇绮

执金吾缇绮二百人【志】

北军五营

北军中候一人本注曰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一人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

越骑校尉一人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

歩兵校尉一人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

长水校尉一人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胡骑司马各一人本注曰掌宿卫主乌桓骑

射声校尉一人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并百官志】右属北军中本注曰旧有中垒校尉领北军营垒之事有胡骑虎贲校尉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以监五营胡骑并长水虎贲主轻车并射声将军领兵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杂号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百官志】

城门兵

城门校尉一人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司马一人本注曰主兵城门毎门一人【百官志】

黎阳雍营

光武以幽冀并州兵骑克定天下故扵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又扶风都尉部在雍县以凉州近羌数犯三辅将兵卫防园陵故俗称雍营【窦宪传注汉官仪云】

和帝时窦宪伐匈奴发黎阳雍营骑士【传】

安帝永初四年初置长安雍二营都尉官【本纪注曰扶风都尉居雍县虎牙都尉居长安】

安帝以羌犯法三辅有园陵之守乃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百官志按和帝时窦宪已发雍营骑士而纪云初置志云复置岂中间罢之耶当考】

顺帝永建元年遣黎阳营兵出屯中山北界【纪】

西园军

灵帝中平五年初置西园八校尉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传云佐军】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马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八人谓之西园军皆统扵硕【本纪并传】

郡国兵【突骑 奔命积射】

光武撃中山所过发奔命兵【本纪注云旧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

遣呉汉撃诸贼北发十郡兵【纪又呉汉传云发十郡突骑】

呉汉说彭宠曰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共闻也

建武五年张纯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扬部督委输监诸将营【传】

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百官志】

七年二月丁酉诏曰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纪】

光武使宋均乗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救刘尚【均传】明帝永平二年诸王来会辟雍事毕归蕃诏就国从以虎贲官骑【汉官仪驺骑王家名官骑】中山王焉上疏辞报曰凡诸侯出境必备左右故夹谷之防司马以从今五国各官骑百人称娖前行皆北军胡骑便兵善射弓不空发中必决眦所以重蕃职也王其勿辞【中山王传】

梁节王有罪上书还所受虎贲官骑【本传】

永平十六年窦固耿忠率酒泉炖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万二千骑出酒泉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祭肜呉棠将河东北地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髙阙塞来苗文穆将太原鴈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万一千骑出平城塞【窦固传】

马防将诸郡积射士三万人撃羌【本传】

永平六年发八郡迹射征叛胡【纪】

邓晨将积射士三千人撃贼【积与迹同】

刘尚将三辅积射讨西羌【西羌传】

和帝时窦宪伐匈奴发縁邉十二郡兵【传】

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部发库兵撃之【杨由传】

安帝永初三年南单于反以大司农何熈将羽林五校营士及发縁邉十郡兵撃之【梁慬传縁邉十郡谓五原云中定襄鴈门朔方代郡上谷渔阳辽西右北平】七月海贼张伯路等冦略縁海九郡遣侍御史厐雄督州郡兵讨破之【纪下同】

元初三年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叛遣侍御史任逴督州郡兵讨之

四年鲜卑冦辽西郡兵与乌桓撃破之

建光元年初置汉阳屯兵【伏侯古今注曰置营兵千人也】

顺帝永建元年十月告幽州刺史其令縁邉郡増置歩兵列屯塞下

永和三年九月令扶风汉阳筑甬道坞三百所置屯兵顺帝遣炖煌太守张明将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班勇撃焉耆王【注谓金城炖煌张掖酒泉】

桓帝延熹三年赵彦言贼屯在莒有五阳之地宜发五阳郡兵讨之【谓山阳广阳汉阳南阳丹阳之类也】

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发天下诸郡兵征之【卢植传】

募罪徒戍邉

明帝永平元年募士卒戍陇右赐钱人三万

八年诏三公募郡国中都官死罪繋囚减罪一等勿笞诣度辽将军营屯朔方五原之邉县妻子自随便占着邉县父母同产欲相代者恣聴之凡徙者赐弓弩衣粮【纪下同】

九年三月辛丑诏郡国死罪囚减罪与妻子诣五原朔方占着所在死者皆赐妻父若男同产一人复终身其妻无父兄独有母者赐其母钱六万又复其口筭十六年九月丁夘诏令郡国中都官死罪繋囚减死罪一等勿笞诣军营屯朔方炖煌妻子自随父母同产欲求从者恣聴之女子嫁为人妻勿与俱谋反大逆以上不用此书

十七年八月丙寅令武威张掖酒泉炖煌及张掖属国繋囚右趾以下任兵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诣军营章帝建初七年九月诏天下繋囚减死一等勿笞诣邉戍妻子自随占所在父母同产欲相从者恣聴之有不到者皆以乏军兴论

元和元年改元郡国中都官繋囚减死一等勿笞诣邉县妻子自随占着所在

章和元年四月丙子令郡国中都官繋囚减死一等诣金城戍七月诏死罪囚犯法在丙子赦前而后捕繋者皆减死勿笞诣金城戍九月壬子诏郡国中都官繋囚减死罪一等诣金城戌

和帝永元元年冬十月令郡国防刑输作军营其徙出塞者刑虽未竟皆免归田里

桓帝和平元年十一月减天下死罪一等徙邉戍永兴元年十一月诏减天下死罪一等徙邉戍

二年减天下死罪一等徙邉戍【并纪】

徙民实邉

建武十五年徙鴈门代郡上谷吏人六万余口置常关居庸关以东【本纪及呉汉传刘攽云常字下合有山字】

明帝即位诏邉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夘赦前一切遣还邉恣其所乐【纪】

贾琮为朔方太守旧内郡徙人在邉者率多贫弱为居人所仆役不得为吏琮擢用其任职者与邉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摘发其奸或以次补长吏故各愿尽死【传】

命将

建武四年拜马成扬武将军发兵撃李宪帝幸夀春设坛祖礼遣之【马成传注共工氏之子好逺逰故祀以为祖也】

建初八年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传】

桥为度辽将军假黄钺【本传】

持节为将【皇甫规传】

兵法

乏军兴【肃宗纪注云军兴而致缺乏当死刑也】

逗畱【邓禹子鸿出塞追胡逄侯坐逗留下狱死】

畏懦【祭肜伐匈奴坐逗留畏懦下狱免】

沮败【祭参坐沮败下狱死见鲜卑传】

兵器

武库令主兵器属执金吾【百官志下同】

考工令主作兵器弓弩刀铠之属成则传金吾入武库

兵符

建武之初禁网尚阔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杜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谨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调发竹使而已符防合防取为大信所以明着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徴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絶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杜诗传】

安帝遣窦固撃西域诏耿秉等皆去符传以属固【传】

马政

太仆掌车马属官未央廏令一人主乗舆及廏中诸马旧有六廏中兴省约但置一廏后置左骏令廏别主乗舆御马后或并省又有牧师苑皆令官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苑但以羽林郎监领【百官志】

马援好骑射善别名马扵交趾得骆越铜鼔乃铸为马式还上之因表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逺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扵行事輙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欲形之扵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扵后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扵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臣谨依仪氏防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马髙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有诏置扵宣徳殿下以为名马式焉【马援传援铜马相法曰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孔两间也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红而有光此马千里颔下欲深下唇欲缓牙欲前向牙欲去齿一寸则四百里牙剑锋则千里目欲满而泽腹欲充膁欲小季肋欲长垂薄欲厚而缓垂薄股也腹下欲平满汗沟欲深长而膝本欲起肘腋欲开膝欲方蹄欲厚三寸坚如石防音居竒反刘攽曰牙欲去齿一寸案文多一欲字又汗沟欲深长而案文而当在长字上】

和帝永元五年二月戊戌诏有司省减外廏及凉州诸苑马

安帝永初元年廏马非乗舆常所御者减半食

六年正月庚申诏越嶲置长利髙望始昌三苑又令益州郡置万歳苑犍为置汉平苑

顺帝汉安元年始置承华廏【东观记曰时以逺近献马众多园廏充满始置】灵帝光和四年初置騄骥廏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马一匹至二百万【辜障也専也谓障余人买卖而自取其利】

中平元年诏公卿出马弩廏马非郊祭之用悉出给军【并本纪】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列传第三十三·脱脱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四 刑律·陈寅恪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大事记通释卷一·吕祖谦
  一百六十 内务府奏曹寅家人呈报修建西花园工程用银摺·佚名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八·杜大珪
  卷八·张守节
  永宁土司传·张廷玉
  王佑传·张廷玉
  卷二十九 完颜元宜之变·李有棠
  卷三十九·雍正
  卷五十·纪昀
  卷十一·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彦约·唐圭璋

      彦约字简甫,号昌谷,都昌人。生绍兴二十七年(1157)。淳熙八年(1181)进士。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历湖南、江西安抚,迁宝章阁学士,提举崇福宫。绍定元年(1228)卒。有昌谷集,自永乐大典辑出。   满庭芳   寿妻

  • 剧说卷五·焦循

    《战国策》云:“齐军破淖齿,杀闵王于鼓里,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氏家,为溉园。君王后,太史氏之女,知其贵人,善事之。田单复齐,遽迎太子于莒,立之以为王,君王后以为后。”《史记田敬仲世家》云:“乐毅出临淄,愍王出

  • 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五十八·赵尔巽

      徐乾学翁叔元 王鸿绪 高士奇   徐乾学,字原一,江南昆山人。幼慧,八岁能文。康熙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十一年,副蔡启僔主顺天乡试,拔韩菼于遗卷中,明年魁天下,文体一变。坐副榜未取汉军卷,与启僔并镌秩调用。寻复故

  • 提要·姚之骃

    臣等谨案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国朝姚之骃撰之骃字鲁斯钱塘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搜辑后汉书之不传扵今者八家凡班固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璠汉记华峤后汉书谢沈后汉书袁崧后汉书各一卷司马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十)·陈寅恪

    复次,戊寅草有梦江南“怀人”词二十阕,卧子诗余有双调望江南“感旧”一阕。梦江南即望江南,“怀人”亦与“感旧”同义,两人所赋之词互相关涉,自无待论。但别有可注意者,即梦江南及

  • 卷之三百一·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九月。壬戌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辛卯皆如之。外记  ○热河都统德福奏、蒙员嘎卜带兵越界缉贼致毙多命。案情讯有端倪。应解回奉省集讯。以期速结。得旨、

  • 卷之三十四·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六月。庚寅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戊午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文煜等奏、请饬催各省积欠协饷一摺。闽省库藏支绌。现在骤遭水患

  • 卷之八十·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 传第六十四 扎萨克多罗贝勒和罗理列传【今袭和硕亲王】 和罗理厄鲁特人和硕特族姓博尔济吉特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初驻牧西套隶鄂齐尔图汗嗣鄂齐尔图汗被难和罗理徙牧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九·允秘

    传七【贝勒】和硕贝勒阿敏传阿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初授台吉嵗戊申三月太祖命同长子禇英征乌拉宜罕山城克之斩千人获甲三百俘其众以归癸丑正月从上征乌拉布占泰以三万众迎拒诸将欲战上止之阿敏偕贝

  • 卷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六市籴考【五】籴乾隆元年以山西米价昂贵令发社仓积谷二十余万石照例出借外余皆酌减价值及时发粜以裕民食又令江西买谷分贮江西早谷丰收议动

  • 卷一百一十一 朱子八·黎靖德

      ◎论民   建宁迎神。先生曰:"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今人心都喎邪了,所以如此。泉州一富室,舍财造庙,举室乘舟往庙所致祭落成,中流舟溺,无一人免者。民心不得其正,眼前利害犹晓不得,况欲晓之以义理哉!"

  • 论语集说卷六·蔡节

    宋 蔡节 撰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集曰先进后进犹言先辈后辈也用之谓用礼乐也【晦庵朱氏】先进之于礼乐有其诚意而质者也而世谓之野人后进之于礼乐习其容止

  • 春秋简书刊误卷一·毛奇龄

    隐公十六条桓公十六条庄公二十八条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二篇先儒目之为简书即圣经也其分十二篇者以春秋十一公每公得一篇则十二篇也苐其书不知亡于何时唯三传传经则各有经文载于其中汉初行四家之

  • 卷二十九·佚名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三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诸法有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缘因。以是二因应缚解。是五阴者念念生灭。如其生灭谁有缚解。世尊,因此五阴生後五阴。此阴自灭不至阴。虽不至彼能生彼阴。如因子生芽

  • 缘起性空·佚名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慧思灵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ldquo;眼睛是你吗?&rdquo;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ldquo;不是!&rdquo;弥兰陀王再问:&ldqu

  •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希麟

    燕京崇仁寺沙门希麟集续音新大方广佛花严经四十卷右第一尽十五此卷续音。新大方广佛花严经卷第一室罗筏(下音伐梵语西域国名也具足应云室罗筏悉底此翻为礼德或曰闻物即旧云舍卫国也谓此城中多出人物好行道德五天共闻

  • 大城北京·林语堂

    林语堂旅居美欧数十年,用多部传世经典专著,向西方介绍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本书同大师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重新演绎了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

  • 罪福报应经·佚名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佛在迦维罗大树下,说罪福报应,慈悲忏法中广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