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千鍾〕四年四月甲午,侯劉搖元年。〇按漢表作劉擔。

讀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讀王子侯者表亦以天子爲主時。主父偃説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爲淫亂,急則阻其疆而合從,以逆京師。若以法制削之,則逆節萌起。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無尺寸地封。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自弱矣。上從之。故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慶,天下賴之。陳仁子云:遷之言似頌似諷。

秦制有徹侯,漢避武帝名,諱徹爲通。有關内侯,〈無食邑。〉以賞功。勞漢約非軍功不侯,武帝始侯諸王子,有食邑,但即其父所封國使支庶侯者分食之。此所謂衆建而少其力,實賈誼遺策也。

表國名,今所受侯食邑也。次表王子號,從其父,明宗室親屬也。次表姓名、王朝年月、侯者元年,或不具年月者,闕文也。

漢書侯所食邑,多書其郡縣于下。史記不書而索隱具載之。劉氏曰:諸侯封名,史、漢表各有不同,不敢輙改,但略檢表志同異,以備多識也。

黄履翁曰:史記王子侯者表斷自建元,蓋是時始行分封之典,遷意正自有在也。固則起于高祖,自謂聖祖建業,以廣親親,殊失王子侯表之本旨矣。

按史記斷自建元,以大封諸王支庶,實始于主父偃策也。漢書起高祖訖孝平,離爲上下篇,備一代王子封典故也。

河間獻王子十一人,長沙定王子十五人,楚安王子二人,魯共王子六人,江都易王子七人,菑川懿王子十二人,城陽共王子十三人,趙敬肅王子十四人,中山靖王子十九人,廣川惠王子四人,濟北貞王子十一人,〈漢書載濟北貞王子六人,濟北式王子五人。〉代共王子八人,齊孝王子十人,衡山王賜子一人,城陽頃王子十九人,菑川靖王子五人,廣川穆王子二人,膠東康王子三人。有同是一王之子而前後别見者,蓋異年封也。

諸王子之後失侯者,坐酎金凡五十五,無後四。此外則不朝不敬一,棄綬出國不敬一。其甚者則簒死罪一,姦人妻一,姦姊妹一,殺人坐棄市一,殺弟坐棄市一,有罪不明所坐十,而謀叛者無聞焉,豈非户邑分而勢銷弱故與?然漢自是遂無大藩國,至于哀、平之際,王氏專政,一嵗之中,無罪而免者數十,捽而去之如揮羊豕。其欲誅莽者,武平侯璜、陵鄉侯會。翟義所立者嚴鄉侯信,祗駢首就戮,無一人應,惡覩所謂百足不僵者乎?故觀王子侯表,合漢興以來諸侯表,究其終始,此西京二百三十年之大勢也。

洪邁曰:漢列侯八百餘人,至光武而存者,平陽、富平二侯耳。〈按稱八百餘,則是兼異姓也。〉

讀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補

王子封侯,在昔已然,不自主父偃言始也。偃之言在元朔二年,元光五六年間已封河間獻王子侯一人,長沙定王子四人,楚安王子二人,元朔元年侯魯共王子一人,江都易王子五人。論者謂建元始行分封之典何也?蓋前此之封,恩自上逮,或侯或不侯,不盡封也。至是始令諸侯各得推私恩分子弟,恩自下推,上特臨定之耳。所以藩國悉分,支庶畢侯,不削而自弱也。

文帝采賈誼之言,武帝用主父之策,其事一也,而實不同。文帝之心在分地以保全之,不失親親之本,故淮南厲王廢死,隨立其嗣。武帝之心在分地以削弱之,假以推恩之名。故封不數年,以酎金小過除國者凡五十六人。汲黯所謂内多欲而外施仁義者,即此可見也,惡得與文帝比哉!

論者輙謂封建不行,則三代之治不復,非也。自古有治人無治法,謂封建爲聖王公天下之心則可,謂天下之治安繫于此則不然。漢事不足論,觀周之天下可見矣。列國分爭,干戈不息,無論天子僅守府,生民之塗炭,其何以堪?如謂秦以孤立速亡,夫以秦之暴, 卽封建得無亡乎?柳子厚謂秦之失在政不在制,非過論也。天下之治亂安危繫于君德,封建何與焉!

存疑

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城陽頃王子十九人。按漢表二十人内有校侯雲挾、釐侯霸,史表載校侯霸,名邑參錯,故失其一,當從漢書爲是。漢表别載不得封年十人,史表無之又。征和元年封四人,二年封一人,此在史表後也。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张廷玉
  越绝卷第一·袁康
  第四十五回 嘱后事贤后升遐 绍先朝奸臣煽祸·蔡东藩
  卷五十二下·郝经
  卷四十·佚名
  一二三 卯字号的名人三·周作人
  第十四章抄封租·佚名
  ●雪交亭正气录卷十一·高宇泰
  卷二百三十九·杨士奇
  选举九·徐松
  卷五名例律·窦仪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30 ·佚名

    黄庚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人去台犹在,飞升事可嘉。 神仙多变幻,尘世总虚花。 练气颜难老,劳心鬓易华。 千年留古迹,题咏属诗家。 黄庚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异人锺秀气,草木亦精神。 见说为渔父

  • 皇明诗选卷之十三·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绝句高启张羽袁凯王蒙董良史解缙赵羾王恭郭登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郑善夫薛蕙蒋山卿陈沂韩邦靖杨慎严嵩蔡经

  • 卷三十三·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三钱塘 王琦 撰诗文【五十九首】调张籍           韩 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

  • 补遗卷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八祯祥白鹿赋          【唐】虞世南惟皇王之盛烈表帝德之休符有金方之瑞兽乃曜质于名都既驯洽于郊甸亦腾倚于山隅素毳呈彩霜毫应图宴嘉賔于雅什偶仙客于天衢故能着美祥瑞流

  • 巻四·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四     明 宋公传 编杂古体此体非骚非乐府其辞激切含规讽意有感人者亦古歌辞之类今凖郭茂倩乐府集杂歌辞例编置长短句之后以别古今体裁之变庶几无沧海遗珠之叹云楚人弓【陆宅之】楚人弓

  • 附録·刘琏

    故叅政刘君孟藻哀辞(有序)孟藻,姓刘氏,讳琏,世为处州青田人。皇赠永嘉郡公,讳爚之孙,故御史中丞护军诚意伯之冡子也。由考功监丞,歴试监察御史,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叅政,积阶至中奉大夫。年三十有二,以疾薨于位。孟藻为人敏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五、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敬卿、景叔语言文字推崇过量,把某看做莫大的人物。心心念念,望世变世革,想某乘运起来复三代。”  又云:“仰观三代,天聪明,乾之九五,圣位莫乘。此等语在分上,固不敢

  •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三十四章 徐州班师始末·李宗仁

    一6月初,我三路革命军会师陇海线时,山西阎锡山已正式附义。革命势力至此已奄有全国的大部,本可一举而下北京与天津,以实现我原先“打下北京再说”的主张。谁知正因军事进展的迅速,武汉方面反蒋声浪也随之高涨。卒

  • 三年·佚名

    (壬辰)三年大明成化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戌,彗星見外屛星南,尾長五尺許。○停望闕禮及本朝賀禮,以禫祭致齋也。1月2日○己亥,彗星見外屛星南,尾長五尺許。○上詣景安殿行禫祭。○日本國西海路筑前州冷泉津尉兼內州太守田原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四·陆世仪

    天道类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譬如呼前有吸吸前有呼呼吸亦无端无始也然人自父母初生时落地一声即为呼吸之端始天地初开辟时亦必有个端始在邵子所谓天开于子也但开之先有合合之先又有开终无个起头住头故谓之无端始天地中间之

  • 论语点睛补注上·智旭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皆是时习之时。乐及不愠。皆是说之血脉

  • 吃饭睡觉不说话·孔子

    【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不交谈,睡觉不说话。 【读解】 吃饭不交谈符合卫生习惯,这是没有说的。可是吃国宴呢?如果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埋头苦干--吃!那像什么话呢?起码,祝酒辞还是要的吧。莫说国宴,就是你一家子在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九·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復有十千乾闥婆王。於虛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及諸眷屬。悉令我等受不思議無量快樂。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此婆

  • 佛说佛大僧大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佛在王舍国。国有富者。其名曰厉。金银众宝田地舍宅。牛马奴婢。不可称数。厉年西耄。绝无继嗣。其国常法。人无子者。死后财物。皆没入官。厉祷日月诸天鬼神并九子母山树诸神。皆从请子。不能致之。

  • 第五十八章 向阿努罗达普罗进军·佚名

    然而通达方策[乞提王子]即青年王之位时,名为威佳耶巴夫,已为遍知,(一)而大智者由己命,于此使回击太鼓,授多种臣等适当之官职。(二)彼消灭住于罗佳罗多之周罗人,授军兵四种之术策而住彼处。(三)周罗王耳闻此,送将军与大军至普罗提之都

  • 醉醒石·佚名

    拟话本小说集。十五卷,每卷一篇。撰人不详,题“东鲁古狂生编辑”。鲁迅认为是明代的作品,“所记惟李微化虎事在唐时,余悉明代,且及崇祯朝事,盖其时之作也”(《中国小说史略》)。江东老蟫《序》,亦持此论。但也有人认

  • 石关禅师语录·佚名

    清 说,芳桂等编(依驹本印),一卷,本卷收序、上堂、小参、机缘、赞、拈、颂、偈、诗、行实、小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