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卷二十五
国名纪
帝鸿后厘姓国
(厘,原文为 )
白民
山海经云:“销姓国。”而汲冢书言:“白民之国,今之白州。”孔晁以为东南夷与白州接。
防风
厘姓。守封禺之间,二山在今湖之武康。
汪芷
即汪罔。说苑云:“汪芷,厘姓。”说文云:“封嵎山在吴楚之间,汪芒之国。”历代故以为防风也。
缙云
今处州缙云郡有缙云山,是为缙云堂,缙云氏之虗也。永初山川记“永宁县有缙云堂”是矣。旧经图记皆以为黄帝之号、黄帝之踪失之。
驩兜
以嬖臣狐攻专权亡国。今弘农有地名晁志,为驩兜之都。然意驩为国,当如鲁;驩未必晁地,其后窜之崇山,则今沣之慈利也有驩晁墓。然领外驩州图经记以为其窜所,乐史亦记“驩州”为所放处,则去崇山远矣。驩随为州,是为驩朱国。
崇山
在慈利。潞之涉东南亦有崇山,非也。
驩朱
今驩州。详上。
三苗
周景式云:“柴桑、彭泽之间,古三苗国。左洞庭、右彭蠡,负固而亡者。”今衡岳潭之境,而南海亦有三苗国。
三危
今戎、虏、瓜、沙等州是其处,有三峯山,俗曰“升雨山”,在焞皇南三十里。地道记云:“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
重(奚色)
(奚色)即
穆天子觞重 氏,地在长 ,近黑水。其先三苗。
羌
今河关西南皆羌地,滨于赐支,至于河首,緜地千里。
大人
见西北经厘姓。
久远之事谓人似狗,盖有知之者矣。四凶之奸曰“倱伅”、曰“穷奇”、曰“檮杌”、“饕餮”而已。倱伅,侜张之譬;穷奇,离奇之谓;檮杌,俦之称;饕餮,贪叨之号尔。而言者率过实传,曰“投之四裔以御褵祙”。又曰:“尧窜之以变四夷,计四凶之在。尧朝则为凶族。”盖有今之君子所不及者;不然,则亦安能御褵祙、变四夷哉?我之下驷当彼上驷,然则四夷之视中国,岂不甚相辽邪?先王于此盖有以处之矣。此氐、羌、戎、蛮与夫白民、驩兜、晁、防风、三苗、髦民、狂犬、鲜卑、安息等之所以不去于国名记者,岂惟先王之族哉?
亦欲世人知生华之为幸,而自弃于禽物之贵而已。虽然,山海经云:“驩兜、苗民。”至有甚异。而东方生神异经更以倱伅、穷奇、檮杌、饕餮为之四兽,人之于兽远矣。然檮杌之饕餮之不已,则去华而夷化人,而禽不希矣。离仁义,人虽名,固二足、无毛尔,是以君子恶居下流。人之为人,岂惟衣食饱煖而已哉?
少昊青阳氏后
清
帝德考云:“清,清地也。”一曰青阳。春秋图“清有二”。预谓“荣阳中牟西青阳亭是”。中牟,今隶开封。(旁边空一个字)
然攷清地非一。一在郓,汉封宫中同者,或谓少昊国;一在濮;一在并解。一作乐平。
云阳
今荼陵有云阳山,有青阳氏坟,盖即青阳。今长沙皆是。
青阳
今潭之长沙,昔荆献青阳以西于秦者。(空一字)然贝之青阳、汉之旧县,故城在今县东三十五。贝,今之恩;而青阳,宁四省入清河。而欧公于役志“辛亥次,青阳乃宿泗间。”盖子孙之散处者。若池之青阳,则特在青山之阳尔。
穷桑
宜在梁、雝之域。说咸以为鲁。盖以传谓“伯禽之封为少昊之虗”,或其后所徙,非始国穷桑也。
兖
今兖之仙源。舆地广记云“少昊之裔”。
凡人有子八岁,教让十三,出之俾就外传,居宿于外,诚欲以尊德性而广见闻,历艰难而知疾苦也。国君有子独不知诲之乎?
太子者,天下之本也。其善者非他,在于早教谕而习人事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夫世固未有不先贱而多能者。昔文王之卦,干父西北,坤母西南,中男近父,中女近母,少女介乎父母之间,而长男独远居乎父母之外。远乎父母,惟以成其德,多其能也。是故一鼂(cháo,zhāo)出震,向明取离,而天下治矣。雒阳年少,盖知其一而未悉其二也。彼知自古圣君少、庸君多,故乱日长而治日短者,在于人主。教谕之不早,而不知鼂夕闽围;耳目之所接者,尽富贵无非陷溺。其良心正性者也,而能保其终不流乎风雪之中,有柰草荫覆之下,无羙(gāo,měi)枞舟癯(wò,yuè)之垣,岂固少经论之材邪?佚则生疾,安则忘患,是故洪舒蒲假从欲,败度而无不至;夏之癸、商之受、周之幽厉、秦之二世,与夫汉桓灵、晋惠怀、东昏叔宝,若夫后代之弃,迷菽麦、惑屯毛、缪猪驴而疑鹿马者皆是物也。
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及其得位,则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晋公子十九年在外险阻备尝,而楚君荜路蓝缕以起草莽,俱霸诸侯。夏之仲康、少康,商之盘庚、祖甲,汉高祖、唐太宗与夫文帝、光武,之所以能恢复境土、致太平者,咸由长于民间、知人疾苦而已矣。德慧以疾疢(chèn)存,圣贤由忍性达。是故爱子不可存之膝下。
孟侯元子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何自而知稼穑之艰难哉?畀以天下,是何异于俾蟾执鼠、 捕,其不失之者无矣。
欤绎络史,见伏羲之出于庖,神农之出于耆,黄帝之出于熊,苕华之出于清,与夫高阳之出若水,帝喾之出高辛,俱自远方,以陟帝,旋致昭泰,然后知古之有道之君未有不养成于潜者。易经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治也。”沧渊者,神农养神之所;而潜邸者,圣人养德之地也。可不务哉!
少昊后国
倍
倍伐倍 国。
缗
蔑姓,夏灭之。山阳东缗。今济之金乡有古缗城。邹衍云:“予登缗城以望宋都。”后缗国也。贾逵以缗为有仍之姓,妄。
蔑
一曰姑蔑。今兖之瑕丘有姑蔑故城,邾鲁盟处。
尹
般之封,今汾州。郑樵说:“故尹地,及周为尹氏采。”王符云:“庆姓。”盖亦做允。
汾
骀封汾川,以处太原,绛州正平之汾水也。故曲沃有骀神。
台
台,骀,宜。以国名,或即汾川。一曰台骀障。
沈
故国在汾川,晋灭之。与汝南之沈别约自序失之。
姒
邓名,世云“姒乃国名”,非也。
蓐
辱,鄏也。所谓郏、鄏,俱在河南,有鄏山,后盖为蓐收国。风俗通、姓纂云“蓐收后”未然。
鄀
子爵。旧鄀,本商密,秦楚界上小国。世本云“允姓国,秦入之,后迁南郡。”今襄之宜城,西南有鄀亭,山上有城险固,鄀乡鄀水。
戎州
允姓。古戎州己氏之邑,今拱之楚丘己氏城,汉随之己氏县。
少昊后偃姓国
皋
陶之封。杜云:“ 姓,当与咎同。”商有咎单,读为“旧”。非。
偃
用偃代替 ,全文皆如此。
,郾也。光武曰:“郾,最大, 次之。”楚昭阳伐魏取郾者,今许之郾城有故城。而蔡之褒姒信,故郾城乃汉之 。
州
今荆南监利故华容古州也。昔随绞州蓼伐楚败郧者,皆近楚小国。庄辛言“州侯”者,非淳于之州。
绞
佼也,楚伐取之。邾邑有绞,在隋唐之南。传云:“佼,小而轻。”是国也,曰“日虞四邑”,颠倒如此。
贰
在随州南,昔屈瑕将盟贰轸者。
轸
左氏传记“轸国在楚东南。”郑樵“三国未详。”
谣
见潜夫论·郅都传有“繇延”。音“遥”。
皖
伯爵。汉为侯。舒之怀宁有皖故城、皖公山、皖伯庙。九域志·宋州郡志云:“晋安于旧皖城置怀宁。”史云“夏姓”,非。佑作皖,音患同。
参
会
阮
文王侵阮是矣。或云:“周中叶,阮乡侯晋伐秦,围邧新城。”盖与元同。而切为愿晚,故说同阮。然代之五阮闗,乃音通而地异也。
棐
郑地,文公会郑伯处。说即棐林。今开封宛陵有棐林林乡,一作棐。
舒
僖三年,徐人取舒。杜云:“庐江舒县,今庐之舒城也。”一作舒群。舒,子爵。
止
今首阳北,故曰“止阳”。
舒庸
楚灭之。在舒城,与庸别。寰宇记:“舒庸城与舒鸠城相似。”预云:“东夷国。”缪。
舒鸠
楚灭之。襄公时吴子使舒鸠,民诱楚。故城在舒城内,离城、荒浦、鸠兹皆其地。
舒蓼
鄝也,楚灭之。武德四为“蓼州”。盟会图云:“在光州。”杜以为二国,既非;而通典更以为“湖阳”。湖阳乃廖,预之缪。
舒龙
预云:“六西南有舒城。”又“西南有龙舒”。今舒城西有龙舒故城,去州三百。而舒城、怀宁皆有龙舒、舒乡、大小龙山,曰“龙”以别群舒。然境以龙称水城,在龙舒水西南中有池,深仞无耗。
舒鲍
世本云:“小国。”寰宇记:“舒鲍城,在舒西北龙舒水南,小于诸城。”
舒龚
兖之龚丘东南二十有古龚丘城。然与群舒远,宜别国。
鬲
郡国县道记:“鬲国,郾姓,皋陶后。”汉为县,齐天保七并入安德。今隶德州,西北有故鬲城。
郦
今南阳属县。
右二十二国偃姓。
孔子作春秋,凡并国、邑在内,皆曰“取”;外而书“取”,必其以计、若本有者也。徐人取舒,何也?舒,昔属徐,今属鲁,而徐人取之也。外取内邑,不系国,故代以(99页)
少昊后嬴姓国
六
中甄国寿之安丰南有故六城,汉县,九江王都。有皋陶冢,在舒城东南六十陂中。
英
楚与国。鲁僖十七年,齐、徐伐英氏者,汉为黥布国。
嬴
也。翳能緐(fán)物而封,汉县,隶泰山,后魏复置于莱芜。唐入博城,所谓嬴博。今兖之莱芜,本齐邑。
盈
嬴之枝,作雒云,熊盈以略者,与熊 皆为周公所郯。一作 姓也,或云即“嬴”者,非。
费
翳之封,音沸。费仲、费昌国,费州费水之地,与鲁费河南费异。
萧
孟亏封徐之萧,汉故县属沛。北征记云:“城周十四里,南临沔水。”
非
蜚也。蜚廉国,龙门县南七里有蜚廉故城。非,子祖也。又绛之正平蜚廉城,云事纣所居。
赵
晋之赵城南三十五故赵城,造父封。寰宇记:“今赵州其地也。”
曲沃
訾
驭服
赵奢驭服君封。今海之永年有驭服冈。
邯郸
磁之属县,唐隶洺。风俗通云:“邯郸氏以国为姓。”
眭
籛禾名隶省,为秦非子初封秦亭。今陇之汧原陇西镇,有秦亭秦城。然非子初封,实秦谷在今秦州陇西城,汉陇县。襄公始侯,有岐丰地(此处空一字大小)庄居大丘。文复汧渭(此处空一字大小)德迁雝,献迁栎阳,孝徙咸阳,遂世处之伯爵。
针
绕
成六年,晋楚遇于绕角。
征
北征也。今同之澄城。
梁
伯爵。本少梁,夏阳也,好战而亡。有梁山。
梁余
辽山县。河东图“和顺县,晋大夫梁余子养邑”云云。
将良
本曰良。今淮阳军有古良城,史作将良。
运
京相璠云:“廪丘东八十有运城。”廪丘随并入郓城,今隶济。“晋人执季文子还待于郓”即此。
掩
即奄、 也。兖之仙源,古曲阜有奄城。奄里,古之弇中,自郓迁掩,故史有“运掩氏”。鲁近淮夷,武王伐之。
锺离
子爵,徐之别封。今沂之承有锺离城,乃晋吴会处。应劭云:“锺离,子国,在九江。”盖其后徙于此。吴灭之。
光武为侯国,今濠之治,东六里锺离古城也,而宜咎之所城,则楚地矣。今汉阳军。
寻
今寻阳,字一从水。
衙
汉冯翊属县,今同之白水东北六十彭衙故城也。音鱼如吾,穆公子采。
汪
秦邑,同之白水有汪城,在临晋东,后属晋。
菟裘
盟会图云:“兖之泗水县。”预谓:“菟裘在梁父县南。”梁父,唐入干封,今之奉符也。
不羹
春秋时二不羹:襄城西不羹,定陵为东不羹。楚并之。子革云:“四国皆足畏。”谓陈、蔡二不羹也。子皙云:“三国赋皆千乘见,非小邑。”
东灌
以有斟灌,故此为东。
东闾
修鱼
即萧鱼,郑地。
樗里
今谓南阳乡有樗里。
密如
预云:“费县北有密如亭。”费隶沂。一作 。
高陵
盖秦昭弟高陵君封,今属京兆。
裴
也。河东闻喜 乡是。
解
洛阳西南大解城也。又有小解,非河东之解。
徐
赵孟曰:“周有徐奄。”括地象云:“泗州徐城县北。”今徐城镇在泗之临淮镇北三十有故徐城,号大徐城:周十一里,中有偃王庙。徐君墓去徐州仅五百。郡国志曰:“薄薄城。”
取虑
徐之分。汉属临淮,故下邳西南有取虑故城,在虹北百二十、光武以益楚者。
淮夷
世本云:“嬴姓。”盖非一,武王所伐其一也。
右三十九国皆嬴姓。
诸嬴为少昊后,不待较矣。由汉而来,皆谓伯翳为伯益,而后始有以诸嬴为高阳之后。至有知伯翳为少昊之后者,则不知伯益为高阳之子。言氏族者,袭伪蹑讹,莫知其缪。文字滋多,大率相绐。求其为适,不亦难哉?予亟矜之,是以论其世也,后有识者曷益损焉。
少昊后李姓国
李
徐广云:“河内平皋有李城、李阪。”今温县城是。昔李同却秦,兵死,封其父李侯即其地。
苦
硕宗封,今毫之卫真。汉苦县隶淮阳国,晋属梁国。后魏为谷阳,唐为真源。有涡水濑乡祠,老子生处。
莱
段干
蹇叔处。干,干国也。郡国志“卫县南有干城”,诗“出宿于干”者。今开封有沟者,有段干木庙,而墓乃在汾之孝义东北二十五。
右四国李姓。
段干,李姓邑也。初邑段,后邑干,因邑而氏。魏世家有“段干子”,田世家有“段干朋”,而风俗通·氏姓注乃以为“姓段名干木”。盖以吕氏春秋“干木光于德”与魏都赋“干木之德”之言误。唐百官表遂以为“封段而为干木”,大夫矣。幽通赋云:“木偃息以蕃魏干木”,岂其名哉?姓书或更以为郑共叔,后抑又妄云。
江
晋志:“汝南安阳江亭也。”按在信阳县之东南、新息之西有安阳故城。
黄
子爵。楚灭之。光之定城西十二有故城,其去黄州四百五十。先儒亦疑其相辽,不知其异。昔黄不事楚,曰“自郢及我九百里”,非齐安亦明矣。
耿
伯爵。河中龙门县十二故耿城,晋献公灭以赐赵夙,遂曰“赵”。今晋之赵城。
弦
子爵。楚所灭。杜云“弋阳轶县东南。”今光之仙居东十里弦亭也。武德三为弦州。
兹
牟夷以防兹二邑奔鲁。预云:“姑幕有兹城。”姑幕后齐并入东莞,今高密有故城。然太原亦有兹氏城。
蒲
晋志云:“隰之蒲子。”今隰川县北四十五故蒲城,晋重耳居。与卫蒲别。
时
博昌有时水。春秋之干时,元凯云旱则涸,故曰:“干时,齐大夫时子。”
白
蔡之 信西南白亭是,楚平灭,以封子建之子胜,曰“白公”。
郯
子爵。故东海郯县,唐入下邳,无坛云:“愿齐试兵,南阳 地以聚。”常郯之境,则齐、之间也。今淮阳军治有古郯城,在东北百五十,沂、沐二水间。周十余里,有郯子庙。秦为郯郡。
优
今优(原文“ ”)州。春秋以来楚地。
巴
左氏传:“巴师侵鄾。”今巴、泸二州境,宜与太昊后异。
寘
史记作“ ”,云“嬴后”,有白 氏,则以白 为一也。 在陕。
谷
详周后国。
麋
详高阳后国。
,子 ,夫人国也。世族谱云:“嬴姓。”传太叔会郧,乃卫地,非 姬二姓 。
葛
鲁附庸。齐昭公母葛嬴在河内修武,有葛伯城葛伯墓。
祁
太原祁县,以祁薮名。自汉不改,其地甚广。金坡遗事系小国,盖以祁奚邑尔。
子爵。齐桓二年灭之。今齐之历城,武德中为谭州,东南十里有故城。一作 ,与郯异。
右一十八国亦嬴姓。
鲁宣公十三年,齐师伐,楚子伐宋。二国之兴兵,皆以晋也。彊大之为虐春秋极矣。(此处有一字之空)方扈之会郑会而陈不至,故林父伐陈,以即楚也。楚子伐郑,以服晋也。
夫为盟主,不务德以听诸侯之取来,而每以力胜,岂长久之道哉?(此处一字之空)沈服楚,晋伐沈、江,与晋楚围江。曾未几何,沈溃、江灭。虽晋楚亦末,如之何者?故君子务修德,不修德而争,诸侯徒自悴尔。此圣人所以皆人之欤。
纪姓。舆期二世,兹丕始封都计,后徙 。乐毅破齐城, 独不夏,随为 州。今密之 县理厥。后徙盐官,故世谓南宫。
计
计斤尔。乐史云:“兹舆始都。”今高密东南四十。
箸丘
渠丘
子朱居为渠丘,公 邑也。楚子重伐 ,围渠丘者。今 县有渠丘故城。风俗通云:“晋有渠丘公,乃也。”(此处一字之空)与齐邑异。
安丘
汉县,隶北海,今隶密,有安丘亭。西南十二有汉安丘城,安丘望之。
无娄
即牟娄也。本牟夷国,后属杞。今密之诸城有娄乡城。字书:“无娄,微视也。音牟。”
且于 犁比 林闾 凡 邑皆公称。
右纪姓国。
“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诗人所言王治天下、弭祻御患而以膺。夫天眷者也,密密须也。密须之人旅拒王命,侵逼阮共之二小国,王始以其不道赫然奋怒、整治师旅以遏绝其徂者,盖将以除祻乱于下,斯天之所为福也;“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斯人之所为悦者。以故孟子援之为说,而郑氏乃以、阮徂共为之四国,盖惑于前者。四国之说不惟远,失诗人美王去乱之意,而于诗文亦不乱维此二国,其政不获。
“维此四国,爰究爰度”,此言天之所以兴周者也。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则监劝;而下语可知矣。二国者,密人崇侯也。崇密为虐政,可谓不获矣。而公乃以为之殷夏,岂其然邪?“维此四国,爰究爰度”,此言天以四方君侯,付之周王而究度之,故下又云“乃眷西顾”,言其卒与周也。何得以是充四国乎?按马迁言文王征伐之数甚备,孰有所谓徂者?顾亦何尝伐阮、共哉?(此处一字之空)昔楚人之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大夫谏之,秦伯曰:“同盟之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矣。”故君子曰:“诗云:‘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乎?惟孟所言“以遏徂 ”,而今乃云“以按徂旅”,斯则秦之后出于民间、定于讲师之口者。耳彼上方,言“爰整其旅”,而此遽云“徂旅”,其不然昭矣。
春秋初年,纪子、 子为盟于密, 、杞、密之近也。王之伐密于此,遏其往 之师,戡乱之祻理,比从其亟,宜 之为正云。
猜你喜欢 周臣传第十九·欧阳修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四·河渠一·脱脱 卷十六 齐高帝·王夫之 卷第一百二·胡三省 元经卷八·王通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七·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清代名人趣史·佚名 卷一·韩菼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纪昀 卷之十·祁韵士 卷二十·张守节 陆缮传·姚思廉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魏收 东平王元略传·李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