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椒生随笔·卷六

◎俄人取伊犁城

同治十年五月十七日,俄罗斯人取伊犁城,有旨派将军荣全驰往查办。忆咸丰十年间,俄人以洋枪等物,求易鸭绿江外地七千余里,朝命允之,遂启今日攘伺之端。积虑处心,非一日矣。

◎论武汉

胡文忠《陈湖北吏治兵政》一疏有云:“荆襄为南北之关键,而武汉为荆襄之咽喉,武汉有警,则邻疆震惊,南服均阻。控制失宜,本根先拨。”云云。论得其要,厥后东南底平,皆借乎此,是诚高屋建瓴也。

◎王子安善袭前人

王子安善袭前人,如《滕王阁序》中“层台耸翠”四句,全袭王简栖《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山云霓;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又“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亦袭庾子山《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相传滕王阁下,夜有鬼苦诵“落霞”二句,客舟为之不安。一文士过而闻之,叱曰:“此等蹈袭文字,且‘与’字‘共’字可删,未见其佳,何必喋喋!”自此寂然。今之剿袭旧文而自鸣得意者,可以为戒!

◎糊涂粥

板桥书有云:“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此言颇形穷象。然君子固穷,颜子箪瓢陋巷,乐在其中。此非安贫乐道者,不能言也。

◎{敖山}阳题壁诗

{敖山}阳旅店有白下女士柳盲卿题壁二绝句云:“飘零薄命恨缘悭,旅馆凄凉百不堪。每忆故园诸姊妹,一灯飞梦到江南。铅华不御鬓{髟}松,消瘦形容镜影中。绿遍垂阳青遍草,教人一路怨东风。”哀艳风流,必非伪托。

◎阴曹门联

阁学周荇农师尝梦至阴曹,见一极大衙署,其门联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少完人。”按两首句本是倒语,深入一层,即律重诛心之意,极其透彻。

◎疏语沉痛

道光癸巳,林文忠抚苏时,以水灾疏请缓征,中有语云:“昼见阴霾之象,自省愆尤;宵闻风雨之声,难安枕簟。”又云:“惟求恩出自天,多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言之沉痛。

◎三元

古今三元,只十二人:唐张又新、崔元翰,宋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孟宗献,元王宗哲,明商辂,国朝钱檠、陈继昌。顺治初,有武三元王玉{殿玉}。独陈莲史(继昌),人虽呼为陈三元,然其衔牌曰“四元及第”,则朝考亦第一人也。莲史每试皆首列,故常用之小印云“生平不作第二人想”。又一印云“古今第十二人”。夫以欧阳文忠与王文恪之才,仅得其两元,而大魁竟失,荣名岂易尽占哉?

◎伤乱诗

兵勇扰害,甚于贼匪。见贼不战,统帅者漫无纪律而夸功,则郭、李不若也。地方官吏闻惊即遁,贼退则以克复城池免罪。穷民不能安业,应募为勇,遂成废类,市井无赖有邀荐剡,而真才沦落,可胜慨乎。船山太史宝鸡题壁句云:“民穷转觉军前好,寇过惟从壁上观。山中城破官仍在,阃外兵哗将不闻。大贾随营缘战富,连村无寇是谁焚?能文未易参军事,有口都能说战功。攘劫翻夸裨将勇,需求谁谅县官贫?不明赏罚终何益,真举才能尚未迟。”虽云伤乱,亦实录也。

◎示逆灵兆

闯贼入京,射大清门不中,因以丧气。白莲教首冉天元入梓童时,往文昌庙求签,有“一人入都”之语。未几,为德参赞(楞泰)所擒,囚送成都。捻逆张总愚由晋北犯顺,号于众曰:“戊辰正月初五日破京城,御太极殿受贺。”初五日至保定境,询地名,土人以“大级店”对,语音似太极殿,贼嗒然,乃不克振。示兆灵验,一若有意为之者。

◎绝对

绝对如“小老虎柳下惠风和”之类,可谓寡偶,惟“月月红”有人对以“星星翠”,“烟锁池塘柳”对以“烧坍镇海楼”。盖适值镇海楼灾,偶句仅藏五行而已,字面实不对也。又“荷叶露珠,柳线松针穿不住”,友人对以“雁峰瀑布,莺梭燕剪织难成”,真铢两悉称矣。又在河南抚署,见书屋壁间二语云:“猫卧墙头,风吹毛动猫不动。”缀其后云:“有对此者,酬以文房四宝。”同人苦思,竟不能对。

◎三声

有人出守荆州,谒某道,卒然问曰:“闻贵府有三声,谓围棋声、斗牌声、唱曲声。”知府徐徐应曰:“下官闻公亦有三声。”道诘之,曰:“算盘声、天平声、板子声。”迨知府竟以此解任。今为某府之三声,未有不诖误,本官为某道之三声,未有不得意者也。噫!

◎为令八难

朝邑李桐阁孝廉(元春)作《为令八难》,论其难有八。曰:到任难,事上难,驭下难,赋役难,理教化难,治讼狱难,平灾旱难,恤盗贼难。除到任难,惟自苦约耳。事上难,谨慎以奉之,积诚以感之耳。驭下难,悉心以察之,亲民以辨之耳。若夫赋役之难,既自苦约,不任在上之苛求,不致在下之盗窃,自可取之有制。即不尽如古,然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福,己亦自减一分之罪。教化虽难,身帅之、勤谕之、严惩之,因俗为礼,谅亦无不从也。平狱讼无他,可息者谕之使息,否则判以情理,谳以律例,当严则严,当宽则宽,不自受赇,而又不信胥役;不淹听断,斯为得之。恤灾旱无他,缓催科,发仓廪,散贷平粜,实心救援,诸弊自绝。而酌行古人之法,其中惟劝捐为善,切禁勒捐,周礼安富,意正为此。而保甲则治盗贼之善化,治盗贼即治喽,惟患民间不实心奉行,则法虽存而实亡,为令者能尽心纠督,盗贼虽难除,而无不可除,亦如于青天之于鱼壳矣,令又何难为哉?其难焉者,吾直以为非令也。博士倚席不讲,但责礼于诸生,其负职犹之令也。此论颇为详尽。

◎戴文节面奏语

文节画名高天下,咸丰初直南书房,上命其讲授画法,文节面奏曰:“方今四方多事,上正宜究心治平之道,绘事末技,不足学也。”时论称其得体。

◎北人好食葱蒜

南人恶食葱蒜,北人好食葱蒜,土性然也。而葱蒜亦以北产为胜。直隶、河南、山东等省无论富贵贫贱之家,每饭必具。最可恨者,车夫与剃头匠耳。赵瓯北舒城旅店题壁诗有云:“汗浆迸出葱蒜汁,其气臭于牛马粪。”盖亦深疾之也。今以二八女郎偶一吹气,不可向迩,颇有西子不洁之叹。

◎保甲

王荆公作事乖谬,惟保甲一法,千古不敝。王文成兼行十家牌,即周礼五人为伍、十人为联之意。然举办保甲,宜先令乡约查报,再着亲信人确查覆核,按季销补,不特缉盗之良规,抑亦听讼之一助,目今虚应故事,耗费纸笔,可胜慨乎。

◎短挂战裙

短挂战裙,古无其制。惟短挂略类短后半臂,战裙则羌无故实矣。赵松云先生咏之。《短挂》有云:“亵袂双非只,明衣一可三。僬侥如着此,或尚觉毵毵。”《战裙》有云:“何须白练制,略并锦鞯长,衣反居裳内,男偏女作装。”似此咏物,真是不为题窘。

◎鬼教

北魏明帝时,李阳为高阳王雍友,以时人多佞佛,言沙门为鬼教,沙门都统僧暹等以阳谤佛法,泣诉于灵太后,太后责之。阳自理曰:“鬼神之名,皆是通灵达称。佛非天非地,本出于人,名之为鬼,臣为诽谤。”宋张天觉欲作《无佛论》,妻向氏一言而止,后又作《护法论》。圣人云:“敬鬼神而远之。”最是正理。

◎选兵良法

《纪效新书》云:第一选人以精神为主,而当兼用相法,必无凶死之形,重福气之相。最勿使伶俐油滑,宁用乡野愚钝。乡野愚钝之人,畏官府,畏法度,不测我颠倒之术,诚信易于感孚,忾气易于振作。又云:使威严之永行无阻坏者,恩与信也。如载人者,舟之功,而所以使之载者,舵也。威严其舟乎,恩信其舵乎。又云:武术尚可教习,必精神力貌兼收,三者兼收,又不若凭各亲识乡里哨队长举首。盖渠皆生同里,观其所忽也久矣,此又不可凭选者之目也云云。实为选兵良法。今之纷纷召募者讲求及此,则思过半矣。

◎少年科第

少年科第最为人生惬意之境,杜老有句云:“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白香山《登第》诗云:“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时年二十七,不甚早也。寇莱公十九举进士,时太宗取人多问其年,年少者,往往罢遣。或教公增其年,公曰:“吾初进取,可欺君耶?”然总不如苗台符、张读之早。苗年十六,张年十七,同及第。所谓“一双新进士,两个阿孩儿”也,商子华(亮)以十四举孝廉,贾蜗氏(中黄)以十五举进士,乃科第之至早者。国朝侯官林廷禧于道光辛卯登贤书,癸巳捷南宫,年才十六。房批有云:“九岁游庠,驹齿有神童之目;五年食饩,鳌峰兼都讲之名。”为二百年来科名盛事。

◎邑令宜为循吏

姜明叔曰:邑令乃字民之官,关系重甚。鲁《论》一书,吾夫子独丁宁于为宰为令之戒,而他职不与焉,实以得百里而君之,乃斯民休戚之寄,故曰:“可以寄百里之命。”宋林德崇父与监司启有云:“鸣琴堂上,将贻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杀人之罪。”刘潜夫宰建阳,亦有一联云:“每嗟民力,至叔季而张弓;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曾涤生侯相督畿疆时,撰联勖属吏云:“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宁为循吏,毋为能吏。为令者,宜自审焉。

◎黄太守

同治九年十月,黔抚曾璧光奏:道衔候选知府黄德裕,湖南乾州厅拔贡,由教职累以军功擢知府投效贵州署都匀府事,八年六月,苹安军营饥溃,苗匪攻城,粮尽援绝,十一日城陷死之,请援前守鹿丕宗例,予谥建祠。疏语有云“黄德裕从征南北,屡立战功,去夏委署都匀,通饬各属讲求吏治。办理团务,转运军粮,规画周备。乃以苹安营溃、贼逼郡城,外无片甲寸铁之援,内无粒米铢金之积,杀马飨士,为国捐躯,大节凛然,较鹿丕宗为烈”云云。同殉者有总兵王松林等十五人,其弟德威并请附祀。予谓烈则烈矣,而循绩不及鹿公,余则大致略同耳。

◎百岁寿母赐果图

李桐阁举道光庚子孝廉,有孝行,时导母出游。尝观剧邻村,母年九十七、八,桐阁亦近七十,亲送馔歌架下,拥挤莫进,高呼曰:“妈!(称母曰妈)”人哄笑曰:“此翁须尽白,尚呼妈也。”桐阁应曰:“予有妈,焉得不呼?”笑者又哄然。及母百岁旌下,桐阁作《百岁寿母赐果图》,路闰生太史(德)题一长古云:“世间奇事真咄咄,母也朱颜儿白发。朱颜白发欢相依,一家四壁恒春晖。使母生大贾,终岁营营为阿堵;使母生贵官,出山远志还山难。寿母有子为人师,生徒济济环阶墀。出拥皋比据上座,入受甘旨犹婴儿。母昔蒸麸和野蔬,今也问字之酒束之羊罗满厨。昔鬻簪珥为儿买书,儿今读破万卷为通儒。葛巾蕉扇侍母侧,绘出寒门消夏图。儿年虽迈,童心尚在,仙桃一颗遥相投,王母不待东方偷。对母大嚼母色喜,岂惟萱草能忘忧。陆郎怀橘夙所欣,潘岳捧舆安足论。孩提时事不可忆,垂老犹荷慈母恩。垂诞者谁两旁立,窃语时复闻曾孙,曾孙男,曾孙女,欲分甘,母不许。”写得情事俱到,佳话不可无佳章以传。桐阁雅负盛名,著《朝邑县志》。

◎河套

姜明叔《剔齿闲思录》云:“陕西西安、绥德之境有黄河一曲,俗名河套,其地约广七、八百里,北虏时窃入其中,居久之乃去。叶文庄公盛为礼侍时,尝因言者欲筑立城堡,耕守其地,奉命往勘,大意谓其地沙深水少,难以驻牧,春迟霜早,不可耕种。其议遂寝。近时关中大饥,流民入其中,全活者甚众,逾年才复业。则是非不可驻牧耕种也。今闻虏居其中皆长子孙,边将不复逐去之,纵不能为患,然侵盗之事,难保其必无也。”云云。按此在北山境内,其土脉之腴厚,不及蒙古新垦之地,然前数年屡为土匪巢窟,可称远见。

◎邓侍御疏略

同治九年闰十月,邓侍御庆麟奏;州县实缺人员务当饬归本任,不得率行更调,听断必期明速。请饬仿曾国藩考课功过章程办理,编查保甲,严惩滋事散勇。收押放押人犯,照丁日昌令州县悬挂粉牌之法,以杜滥押,访拿讼棍,买补常平仓谷,开垦荒地,修筑陂堰,厘捐须杜中饱。至帝王之学,必以敬天爱民为本等语。蒙上嘉纳,谓其措意详到,均有关于国计民生。然内有云:有不烦琐陈者,有言之无益者。如我朝历圣相承,上下胥格,其州县应为之事,各省长官颇严考核,此不烦琐陈者也。如买补仓谷、开恳修筑费从何出,即保甲亦具文而已,此言之无益者也。则以侍御苦心孤诣,等于老生常谈,惜哉!

◎带肚

同治九年四月,宋侍御邦亻惠《敬陈管见》一折有云“又有一种长随,名为带肚家人,当本官未经得缺之先,常代借银两,并言明得缺后,即派充门丁。需资人员往往嗜其小利,一经任用,则蒙蔽招摇,无所不至,本官受其挟制,平民被其讹索,实堪痛恨”等语。近日宦场枯窘,求带肚而不得者多矣,遑云严禁耶。

◎首山

临榆即山海关,雄秀无匹。邑之名胜,以角山、澄海楼为著,而不如首山之入画也。山有乐寿、可琴二亭,前临平野,野尽而海,后则峰环水曲,瀑声潺潺,樵唱渔歌,疑涉仙境。畿东之胜在榆关,榆关之胜在首山。同治十一、二年,予充通永练军马步翼长,每届冬令,领兵由北塘至永平一带巡道关口,辄往游历,流连忘返。

◎八仙

八仙由来甚古,予窃以为傅会,否则成仙者夥矣,而何以此八人者。既无散期,且无增减,岂仙家亦有党耶?其事迹所说不一:一曰钟离权(字君房,晋周处裨将,终南山遇东华真人得道),二曰吕(字洞宾,唐时举进士不第,遇正阳真人得道),三曰张果(隐恒州中条山,召授银青光禄大夫,天宝时尸解),四曰曹国舅(丞相彬子,皇后弟,遇洞宾得道),五曰何仙姑(零陵市人女,吕以桃与之,食半得不饥,老而尸解。又称姑以开元中羽化,合在纯阳前),六曰李元中(开元大历间人,学道终南阳,神出,其徒化之,神无所依,乃附饿殍而起),七曰蓝采和(衣破蓝衫,黑布腰带,足一跣一靴,醉则持三尺大拍板为踏踏歌,后至濠梁,掷靴带拍板乘云去),八曰韩湘(昌黎侄孙也,少学道,能为顷刻花,于瓣中示昌黎以字,后昌黎谪潮州,至蓝关,湘适来候,昌黎乃悟)。赵瓯北云,戏本所演八仙,不知起于何时。按王氏《续文献通考》及《胡氏笔丛》俱有辨论,则前明已有之,盖演自元时也。其诗有云:韩湘张果吕洞宾,此外载籍无其人。由来仙成本荒幻,何必扪龠求其真。天下都散汉,竟作时代看。铁拐无姓李,或言刘跛子。赵家外戚传,不闻曹佾能修炼。蓝衫老采和,丈夫忽变作妖娥。又况何姑爱酬答,偏与群真坐联榻。仙家想是无凡心,不妨男女相混杂。故作谐语而视等无稽之意自见矣。

◎“司”字平仄均用

“也应愁杀杜司勋”,是“司”字本从平也,而渔洋诗有“落魄江湖杜司勋”之句,“司”字自注入声。按渔洋喜白乐天之为人,盖本诸白诗耳。尝考《容斋随笔》云:白乐天好以“司”字作入声读,如云“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一为军司马,三见岁重阳”是也。王懋《野客丛书》谓:白诗“司”字非入声,乃去声耳。《广韵》入声不收,《集韵》去声“伺”字韵收,曰:“司,至也。”今韵书在“支”字平韵者曰:“主也。”在“置”字去韵者曰:“与主义通。”总之平仄均可用,而仄音当以去声为是。

◎顾亭林征君

汪彦石献题顾亭林像诗小序云:“昔王半山非马《史》《孔子世家》而近儒。钱潜研亦论《宋史》创立道学传之非,其言曰:‘史学之例,凡道德文章显著者,各有专传,其列于“儒林”“文苑”者,皆其次焉者也。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史记》未尝列于“儒林”也,汉之董仲舒,唐之韩愈,皆自有传。元儒无出许衡、吴澄之右者,亦自为传。愚以为周、程、张、朱五子宜合为一传,自五子而外,则入之“儒林”可矣。又金刘祁《归潜志》、魏征辈修《隋史》,不为文中子立传,将毋以既拟其师于圣人,欲列于传,恐小之,欲援《孔子世家》之例,而《隋史》无他“世家”,故皆不纪。以为其师之名不待史而传乎?’按郑康成不入《后汉书·儒林传》,亦尊之儒林之上。窃疑世之论亭林者,辄以儒林遗民概之,于史家之例,似有未合。”云云。非必定为亭林专计也,而有益于道学已不少矣。

猜你喜欢
  志第六 律历上·房玄龄
  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河渠七·脱脱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卷四百六十七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李心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民国女子·胡兰成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九 整顿内务府·溥仪
  咸阳王元禧传·李延寿
  卷第一·佚名
  礼五九·徐松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卷十二·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阮阅

      ●卷二十四·用字门  子美有“同学少年多不贱”,“小径升堂旧不斜”,“群仙不愁思”,“夕烽来不近”,皆人所不敢用,甚类《周礼》“凡师不功”,《左传》&ldq

  • 卷131 ·佚名

    黄公度 秋旱祈雨 万顷膏腴欲圻龟,祷祠曾不补毫厘。 朝廷无事政刑简,天地何心岭海饥。 绝徼难逢霖雨手,隐忧先到老农眉。 谁能鞭策卧龙起,乞与滂沱一解颐。 黄公度 秋旱热甚尤苦登陟舆中戏成

  • 唐诗镜卷三十九·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九 明 陆时雍 撰 中唐第十一 韩愈【二】 七言古诗 马厌谷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裋褐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嗟嗟乎鄙夫 【韵气古】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栢

  • 卷七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六 李频【字德新建州太守】 宋少府东溪泛舟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晩叶低衆色湿云带繁暑落日乘醉归溪流复何许 南游过湘汉即事寄

  • 列传第二十二 郤诜 阮种 华谭 袁甫·房玄龄

    郤诜,字广基,济阴单父人也。父晞,尚书左丞。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泰始中,诏天下举贤良直言之士,太守文立举诜应选。 诏曰:“盖太上以德抚时,易简无文。至于三代,礼乐大备,制度弥繁。文质之变,其理何由?虞

  • 卷之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七·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二十一宁国:邱祖德(钱龙文、沉寿荛)、麻三衡泾县:尹民兴(赵初浣)、吴汉超池州:吴应箕青阳:庞昌胤江上:卢象观、方明、潘文焕、葛麟无锡:顾杲庐皖:冯宏图、周损、傅梦鼎(傅谦之、桂蟾、僧义堂、侯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张晏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徐广曰一作莫辽东有番污县番音普塞反】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

  • 崔仲方传·李延寿

    崔仲方字不齐。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文帝见到他以后很惊讶,就让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读书,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从小就交情深厚。后来,仲方以明经当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转为记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征

  • 卷一百三十七·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九上神宗论种谔擅入西界  刘 述臣昨以种谔不禀朝命擅兴兵马城西界绥州有违誓诏为国生事曾具奏闻乞并同谋人枷送

  • 目录#1·尹文

    经名:尹文子。战国尹文子着。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序卷上大道上卷下大道下#1目录原缺据正文标题补。

  • 原序·张大亨

    春秋五礼例宗原序昔杜元凯作释例以明春秋异同之义事类相发各为条纲使览者用力少而见功多可谓善矣然其间杂以传例与经蹐驳而又摘数端不能该尽学者病之唐陆淳乃因啖赵之余别为纂例其所条列一出于经比于杜公详显完宻后之

  • 卷四十·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礼四杂仪古人上下之际虽是严而情意甚相通如禹拜昌言王拜手稽首之类到汉以来皇帝见丞相在坐为起在舆为下赞者曰皇帝为丞相起尚有这意思到六朝以来君臣逐日相

  • 与王觉先生书·太虚

    醒窟先生哲鉴:前承以大著原易携示,连日无暇,乘隙稍一披览,乃精义络绎奔凑,真有亭毒千古、欲累一世之胜概!而寻出数元为易之本,既能吻合西洋最新之科哲思想;中平为易之归,尤可贯通华夏传统之圣贤宗旨。诚能使国中学者皆知其理,则

  •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二十年八月在北平华北居士林讲──   开题   释颂    一 顺转杂染分     甲 第六识     乙 前五识     丙 第八识     丁 第七识    二 逆转清净分     甲 第

  • 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如净

      宋 义远编天童遗落录序夫佛祖道实际理地。本离言语相。然佛事门中为物垂慈。则虽非有为又非无语。洞山五位临济三玄。共是垂慈心。声止啼黄叶。若就语中生实解者。求马于唐肆待兔于枯株也。璨无文之无文印第五卷

  •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波罗奈王得辟支佛一&middot;月氏王造三十二塔成罗汉道二&middot;摩诃劫宾宁王伐舍卫遇佛得道三&middot;有德王拥护弘法法师失命为佛弟子四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最后如意轮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印,与上二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