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六〇、孔丛子载孔子顺事迹辨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后六世为子高穿,穿生子顺,尝为魏相。子顺生鲋,为陈涉博士,死陈下。”后世有《孔丛子》,详记穿、顺、鲋三世行事。《孔丛》伪书,本可无辨。顾《朱子语类》谓:“其书盖孔氏后人集先世遗文而成”,若其记载犹有来历,故后世多据以为说。余考其书中事实,多有大谬不然者。因知朱子之说,亦不可信。姑摘论其载子顺事有关史实者以示例。如齐攻赵,围廪丘,赵使孔青击之,获户三万,子顺聘赵,劝归齐尸。此事见《吕氏春秋》,劝归齐尸者为宁越。证之《纪年》,其事远在威烈王时。(参读《考辨》第五五。)下距子顺之世尚百七十年。《孔丛》轻为剿窃,其妄如此。又秦急攻魏,子顺请以国赞嫪毐,其语疏鄙,盖本《魏策》或人之言,妄人窃取,不悟其不足重子顺也。且子顺为魏相,既负隆誉,《魏策》亦不应不著其名。又季节见于子顺,子顺赐之酒云云,季节乃子顺父执,子顺如何又为季节尊长?妄人者乃并此而不知。虞卿早达,立谈相赵,迨其弃赵相印,偕魏齐亡之魏。魏齐既自刭,虞卿穷愁乃著书。长平之役,虞卿复在赵用事,则略当子高世矣。子顺犹为晚进。奈何虞卿著书,魏齐诫之以谓不当称《春秋》,而又以询之以子顺?颠倒史实,抑何甚也!凡此皆其疏谬之尤益见者。《周季编略》书子顺相魏于魏安釐王十七年,当秦攻赵长平之时,则据《孔丛》本书情事考之,亦觉未惬。本书称子顺相魏九月,遂寝于家,则此后必不复出。《编略》又以魏景湣元年,赵相、魏相会鲁柯,(鲁柯之盟,赵、魏两《世家》均未载。《志疑》云:“鲁地无名柯者,又此时鲁已灭,尚安得称鲁柯?而赵、魏会盟亦不得至鲁地,疑有误。”《史记札记》云:“《春秋》襄十九,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在魏郡内黄县西北,盖魏地也。”)谓出子顺之谋,一不合也。又其后一年,五国共击秦,本书谓子顺会之,不应谢事高隐之后,无端复出,二不合也。又其后二年,嫪毐封长信侯,本书谓秦急攻魏,魏王驾如孔氏,子顺进以国赞嫪毐之谋,其时去谢事去相已二十余年,其为魏国老,较之乃祖孔子之于鲁,远过之矣,恐亦无此情事,三不合也。子顺既退,其语新垣固曰:“当今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节而入秦,燕、齐、宋、楚已屈服矣。(宋已久亡,此原书之妄也。)不出二十年,天下将尽为秦。”若当秦、赵相搏长平,诸侯合从救赵之际,岂得云此,四不合也。本书又有魏王使相国子顺修好邻国,遂连和于赵,赵王问所以求北狄。若当秦攻赵长平,赵王何来有此遐思,五不合也。(此条子顺答语,乃汉人袭取中行说说耳。本不足信,今姑据以折黄说之未当。《绎史年表》,孔斌相魏在安釐王十八年,同一不合。)今子顺相魏事,既他无可考,如不得已而必据《孔丛》所载,以定其年,亦当以在信陵君既死,楚约五国伐秦之后,于嫪毐败死之前,约当魏景湣王之三四年,差为得之。即上推之于其父穿,下推之于其子鲋,年世相及,亦略当也。(《韩策》一有魏顺谓市丘君一节,吴师道《补注》云:“此楚怀王为从长,合齐、赵、韩、魏、燕及匈奴伐秦时事,在怀王十一年。《策》文见《孔丛子》,以为子顺之言。其注谓魏公子无忌率五国兵败蒙恬,尤为误。”如吴考,其时尚未有平原君,乌得有孔穿之子孔顺?是《孔丛》伪书窃魏顺为孔子顺也。要之《孔丛》书不可据,而孔子顺当在战国末年,则可推耳。)

猜你喜欢
  关于《邵氏闻见后录》·邵博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蔡东藩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海东逸史卷十一·佚名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吕思勉
  第三六九禀同治六年正月初八日一二二○六--四·佚名
  第一九票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一五·佚名
  南唐书卷七·陆游
  ·奏开番地疏刘韵珂·丁曰健
  十国春秋卷六十五·吴任臣
  曲江公萧遥欣传·李延寿
  吴元济传·刘昫
  刘应节传·张廷玉
  礼一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姚镛·唐圭璋

      镛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篷,剡溪(今浙江嵊县)人。嘉定十的年(1217)进士,为吉州判,擢赣州太守。坐事贬衡阳。   谒金门   吟院静。迟日自行花影。熏透水沉云满鼎。晚妆窥露井。   飞絮游丝无定。误了莺莺相等。欲唤海

  • ●目录·纪坤

    序 芙蓉词效昌谷体 南游不遇过交甫遗佩处戏题 半夜 闻孙阁部罢归 清明日野外闲步 偕董天士蔡家河游眺 崇祯癸酉下第还里后作四首 唁许总戎于内黄间道归里途中书所见二首 所闻 送张林宗归河南 庚子下第二首 闻钦定阉党

  • 卢溪集补钞·管庭芬

    卢溪集补钞王庭珪和刘美中尚书听宝月弹桃源春晓何年凿源开混茫,桃花两岸吹红香。烟消远浦生微阳,渔舟误行溪水长。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能弹往

  • 卷九十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七玉帛金赋           【唐】阙 名夫五气降于五行五星均于五德助天地而为政体阴阳之有则牺图八卦之文所以化成禹锡九畴之道由其平直分宗别序正位辨方春青夏赤羽黑宫黄育

  • 卷四十·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十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遗诗二十九首 【施注缺今补】 老翁井 井中老翁悞年华白沙翠石公之家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佚名

    嘉靖二十四年十月庚寅朔钦天监进嘉靖二十五年大统历给赐文武群臣○孟冬时享 太庙遣京山侯崔元代○辛卯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陵寝○壬辰命原任副总兵种继分守辽阳○先是大同平虏威远玉林浑源阳和

  •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中·佚名

    次日,乐毅宣谕诸将曰:“齐王无道,侵凌诸国,吾今佐燕王,会集秦,魏,韩,赵四国军将,共灭无道齐君,以雪先王之耻。汝等有功者赏,怠慢者斩!”宣谕毕,遂布下七星八斗阵。齐帅邹文简领兵三十万,列成坚阵。邹文简出马叫曰:“太平不睹来朝,输赢

  • 首卷二·佚名

    圣祖仁皇帝实录 首卷二目录卷之一顺治十八年正月至二月卷之二顺治十八年三月至五月卷之三顺治十八年六月至七月卷之四顺治十八年闰七月至九月卷之五顺治十八年十月至十二月卷之六康熙元年正月至七月卷之七康熙元年八

  • 尚史卷七十九·李锴

    列传五十七説客传张仪张仪魏人也始尝与蘓秦俱事谷先生学术蘓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

  • 卷七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索隐按序传孟尝君第十四而此传为

  •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六经籍考【二十六】集【歌词】【臣】等谨按歌词一体为乐府之遗音风人之余派旧志多附诗文集後自马端临别为一类续通考因之今亦一仍其例除已见

  • 晋纪(邓粲)·干宝

    〔迁左将军,从讨成都王颖,败颖将陆机,杀机及云。初,机、云入洛,造张华,如旧相识。〕张华多须,常以绵缠之,陆云见之,笑不能止。[1]〔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害,帝奔归国。〕王导与元帝有布衣之好,知中国将乱,劝帝渡江。(邓粲

  • 沈祖荣·周诒春

    沈祖荣 字绍期。年三十岁。生于四川。已婚。女一。初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任该校图书室襄理。民国三年。以在美友人资助。自费赴美。入纽约图书馆学校。习图书管理。得有文凭。民国四年。入哥仑比亚大学。习理科。民

  • 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目录卷首圣制纲领卷一曲礼上第一之一卷二曲礼上第一之二卷三曲礼上第一之三卷四曲礼上第一之四卷五曲礼上第一之五卷六曲礼下第二之一卷七曲礼下第二之二卷八曲礼下第二之三卷九檀弓上第

  •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释曰。诸菩萨有羞相(羞兼惭愧)。此中应说。偈曰治障及合智  缘境亦成生菩萨有羞相  如是四差别释曰。此偈显示菩萨有羞有四种

  • 卷第三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七门第九子摄颂曰。寺外不为忏  独不令剃发不赁尼寺屋  砖等不揩身缘处同前。有一苾刍尼。诣苾刍处从其受学。尼有过失诃责令去。便往寺中委胁而卧。其

  •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佚名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止有华言四十八句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一行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