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臣传第十九

○王朴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为开封尹,拜朴右拾遗,为推官。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献《平边策》,曰:

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僭,大不制而至于滥,天下离心,人不用命,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勿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彼人怯弱,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获其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岁中,迁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与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仆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四年,再征淮,以朴留守京师。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显德二年,诏朴校定大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以岁轨离交朔望周变率策之数,步日月五星,为《钦天历》。六年,又诏朴考正雅乐,朴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庄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郑仁诲

郑仁诲,字日新,太原晋阳人也。初,事唐将陈绍光。绍光为人骁勇而好使酒,尝因醉怒仁诲,拔剑欲杀之,左右皆奔走,仁诲植立不动,无惧色,绍光掷剑于地,抚仁诲曰:“汝有器量,必富贵,非吾所及也。”仁诲后弃绍光去,还乡里,事母以孝闻。汉高祖为河东节度使,周太祖居帐下,时时往过仁诲,与语甚欢。每事有疑,即从仁诲质问,仁诲所对不阿,周太祖益奇之。汉兴,周太祖为枢密使,乃召仁诲用之,累官至内客省使。太祖破李守贞于河中,军中机画,仁诲多所参决。太祖入立,以仁诲为大内都点检、恩州团练使、枢密副使,累迁宣徽北院使,出为镇宁军节度使。显德元年,拜枢密使。世宗攻河东,仁诲留守东都。明年冬,以疾卒。世宗将临其丧,有司言岁不利临丧,世宗不听,乃先以桃荝而临之。

仁诲自其微时,常为太祖谋画,及居大位,未尝有所闻,而太祖、世宗皆亲重之,然亦能谦谨好礼,不自矜伐,为士大夫所称。赠中书令,追封韩国公,谥曰忠正。

○扈载

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拜校书郎,直史馆。再迁监察御史。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而载已病,不能朝谢。居百余日,乃力疾入直学士院。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

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穀,久而不用,朴以问穀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穀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穀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穀、徐台符等俱被进用。穀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穀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穀之谀也。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上,而强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鲁爽 薛安都 邓琬 宗越 吴喜 黄回·李延寿
  卷二百四·志第一百五十七·艺文三·脱脱
  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缘终作后 栗太子被废复蒙冤·蔡东藩
  ●卷五·刘一清
  第三十七回 二百有八十年二十七帝·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七·纪昀
  通志卷二十二·郑樵
  纳麟传·宋濂
  一·沈从文
  书介庵王公奏稿后·王恕
  纲鉴易知录卷五二·吴楚材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顼·唐圭璋

      顼即宋神宗,英宗长子。庆历八年(1048)生。治平四年(1067)嗣位。任王安石,行新法。在位十八年,元丰八年(1085)卒,年三十八。纪元三:熙宁、元丰。   瑶台第一层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

  • 第三十四出·李开先

    【引子】(地方官上)地方千里关心处,朝暮驱驰内外巡。半夜挑灯梳白发,平明骑马走红尘。(白)事不关心,关心即乱。小官是沧州捕捉官是也。今早大圣庙地方来报:庙前杀死二男子,各带器械。身边有印信文书,验出是高太尉府中两个虞候。

  • 卷九·万树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九宜兴万树撰花上月令【五十八字】      吴文英文园消渴爱江清酒肠怯怕深觥玉舟曾洗芙蓉水泻清冰秋梦浅醉云轻 庭竹不收帘影去人睡起月空明瓦缾汲井和秋叶荐吟醒夜深重

  • 卷三百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渔溪诗藁江上江头云阁雨桞色与春深船发春风阻谁知客子心居闲富贵人所愿贫贱不堪忧自有兰蕙清非比萧艾羞功名如露草飘瓦若虚舟千载倘相遇臯防及伊周茍使

  • 雍熈乐府卷之八·郭勋

    南吕宫一枝花      灯词皇都锦绣城江左繁华地累朝天子阙万载帝王基水秀山竒百姓多豪贵庄农禾稼齐幸遇着盛世明时端的是豊年稔嵗梁州喜泥牛碎鸿钧气转碧天轮斗柄寅回凤城元夜堪人意一轮寳鉴万颗星垂灯光相映月色

  • 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靦颜拜母 戏太后嫚语求妻·蔡东藩

      却说吕太后害死赵王母子,遂徙淮南王友为赵王,且把后宫妃嫔,或锢或黜,一律扫尽,方出了从前恶气。只赵相周昌,闻得赵王身死,自恨无法保全,有负高祖委托,免不得郁郁寡欢,嗣是称疾不朝,厌闻外事。吕太后亦置诸不问,到了惠帝三年,

  •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运动家之如夫人·李定夷

    汉口征收局长某,到差以来,违章苛罚,叠被商民控告有案。而卒能保全位置,未致撤差者,则以其手腕灵敏,运动通神。且在宦途既久,历任差厘,于种种舞弊法门,皆已洞悉。故屡被告发,终能弥缝无事也。然定章任局长者,多只一年,即须瓜代。某

  • 第七四认充结状光绪十二年八月一一二一二-三·佚名

    三皂头役萧嘉,具立认充结状具认充结状人萧嘉,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蒙准接充三皂头役额缺,所有应收缴红白契、钱粮、正供等款公项,及遇保内命盗各案,宜当极力办理,不敢玩误、非为情弊。如有非为情弊,愿甘

  • 一一七 蔡孑民三·周作人

    如今说到了林蔡斗争的问题,不由得我在这里不作一次“文抄公”了,但在抄袭之先,还须得让我来说明几句。北洋派的争斗,如果只是几个军阀的争权夺利,那就是所谓狗咬狗的把戏,还没有多大的害处,假如这里边夹杂着一两个文人,便容易

  • 卷一百四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五雍正十二年七月上谕五道初四日四川总督黄廷桂奏署大宁县知县李梁园试用一年请准实授奉上谕凡命往各省人员多系不应即选之人因该督抚等奏请差委需员是以命往此等人员该督抚

  • 第四节 钱 币(上)·吕思勉

    自隋灭陈,统一中国,至安史之乱,凡经百五十年,虽中更隋末之乱,然历时不久,商业实大可振兴。商业振兴,必资钱币。魏、晋、南北朝,币制紊乱,且其数不足用,统一后自更甚,故此时之所求者,实为增铸及画一。隋、唐两代,皆思致力于此,而力弗

  • 近思録集注卷二·茅星来

    为学大要【首篇言本然之理自此至十二卷皆言当然工夫而此篇及第八卷则所谓统论纲领指趣也此则明明徳之事于学者尤为切要盖必于此知所趋向而后可语以学问之全功焉凡一百一十条】濓溪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贒【朱子曰希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三·周祖谟

    陈楚之间凡人□乳而双产谓之厘孳,(音兹。)秦晋之间谓之僆子,(音辇。)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孪生。(苏官反。)女谓之嫁子。(言往适人。)东齐之间婿谓之倩。(言可借倩也。今俗呼女婿为卒便是也。卒便一作平使。)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

  •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总识摄生圆满门。次说总相剖分散说门本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相。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 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杂法之四佛在刍摩国。与五百大众共会。尔时世尊。与五百比丘说五阴法。所谓色受想行识。时诸比丘持钵著露地。天魔变作大牛身来向钵。有一比丘遥见牛来向钵。

  • 陶山集·陆佃

    诗文别集。 北宋陆佃(1042—1102)撰。十六卷。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之祖。熙宁进士,官授蔡州推官,郓州教授,国子监直讲等,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未几出知亳州。佃少从王安石学经,为政不以新法为是。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