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回 殷汤氏三十世六百余春

词曰: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却说商王成汤,名履,又名天乙,黄帝之后,姓子氏。初,帝喾高辛氏第三妃有娀氏女名简狄,祈嗣于高禖,适有紫燕堕卵于地,简狄知是祥瑞,拾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契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十一传至主癸,娶扶都氏,感白气贯月而生汤。汤既伐桀,诸侯大会,汤退就诸候之位。曰:“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可以处之。”三让,诸侯皆推汤,于是即天子位。以水德王,色尚白,国号商,都于亳,今河南归德府商邱县是也。

王既即位,除桀虐政,以宽治民,用人惟已,改过不吝,远近归之。乃改正朔,以建丑之月为岁首,改岁曰祀。立助法,以六百三十六亩之田,画为九区,形如井字,是为一井。区七十亩,中一区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其国君及卿大夫列士之禄,各取给于公田有差,是为助法。以伊尹、仲虺为相。二十一祀,大旱。伊尹言于王,发庄山之金铸币,通有无于四方,以赈救之,民是以不困。时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当杀人以祷。”汤曰:“吾所以请雨者,为民也。若以人祷,吾请自当之。”遂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之野,祝曰:“无以予一人之不敏,伤万民之命。”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宫室崇欤?女谒盛欤?苞苴行欤?谗夫昌欤?”言未已,大雨数千里。岁则大熟,天下欢洽,遂作桑林之乐,名曰《大濩》。作诸器用之铭,以为警戒。王在侯位十七祀,在王位十三祀,共三十祀而崩。寿一百岁,葬于济阴之桐宫。太子太丁早卒,太丁之子太甲立,百官总己,以听冢宰,国事俱听伊尹处分。太甲恃有伊尹,不明厥德,颠覆汤之典型。伊尹屡次诰戒,王未克变。伊尹因谅阴之制,居太甲于汤墓所桐官,使思祖业之艰难,无终身迷惑也。太甲居桐宫三年,果能顾乃祖而兴思,自怨自艾,处仁迁义。伊尹乃以冕服,迎太甲复位。太甲增修厥德,诸侯咸服,在位三十三祀而崩,子沃丁立。八祀,伊尹薨,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亲临其丧。任贤臣咎单为相,一顺伊尹所行之事,在位二十九祀崩。弟太庚立,庚在位二十五祀崩。子小甲立,甲在位十七祀崩。弟雍已立,已在位十二祀崩。弟太戊立,太戊即位,以伊尹之子陟与臣扈为相,巫咸佐之。时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王惧,以问伊陟。陟曰:“妖不胜德,君之政其有阙欤?”王于是修先王之政,明养老之礼。早朝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祥桑枯死,诸侯皆朝。远方重译丽至者,七十三国,商道复兴,在位七十五祀崩。子仲丁立,时亳都有河决之患,乃迁都嚣,在位十三祀崩。国内乱。弟外壬立,王在位十五祀崩。弟河亶甲立,时嚣都又有害,乃迁都于相,在位九祀崩。子祖乙立,时相都又有河患,乃迁都于耿,复迁于邢,以巫咸之子贤为相,诸侯宾服。商道复兴。在位十六祀而崩。子祖辛立,辛在位十六祀崩。弟沃甲立,甲在位二十五祀崩。国乱,祖辛之子祖丁立。丁在位三十二祀崩。国乱,沃丁之子南庚立,庚在位二十五祀崩。国乱,祖丁之子阳甲立。甲在位七祀崩。弟盘庚立,时邢都又有河决之患,乃复迁都于毫,复汤之故都,改国号曰殷。复行成汤之政,商道复兴,诸侯来朝,在位二十八祀崩。弟小辛立,辛在位二十一祀崩。弟小乙立,乙在位二十八祀崩。子高宗武丁立。初,武丁为太子时,小乙欲知其民疾苦,使居民间,以知稼穑之艰难。及即位,以甘盘为相,恭默思道,居丧三年不言政事,皆决于冢宰,既免丧,亦弗言。群臣咸谏曰:“不言无所禀命。”王曰:“朕梦上帝赐我以良弼,其代予言。”乃以梦中所见形象画为图,使人持其像,旁求于天下,见传说在传岩之野筑墙,与画中人无异,遂聘请以见武丁,武丁与语,大悦,用以为相,天下大治,殷道复兴,在位五十九祀崩。子祖庚立,庚在位七祀崩。弟祖甲立。初,高宗欲废祖庚而立祖甲,祖甲以为不义,逃于民间。

及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国大治,在位三十三祀崩。子禀辛立,辛在位六祀崩。其弟康丁立,丁在位二十一祀崩。子武乙立,迁都河北。武乙无道,为木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戏,行双陆,令人代为天神行博,天神不胜,乃戮辱之。为革囊,盛血其中,悬于空际,仰射之,使血流下,名曰射天。在位四祀,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子太丁立,丁在位三祀崩。子帝乙立,乙在位三十七祀崩。子受辛立。初,帝乙三子,同母所生。其母初为妾时,生微子启及仲衍;后立为后,时乃生受辛。帝乙与后欲立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受辛,即纣也。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以为天下皆出己之下。

纣闻有苏氏有女妲己甚美,因伐有苏氏。有苏氏以妲己进献。或曰:妲己本一贤慧女子,因禹后涂山氏忿成汤取桀之天下,屡决河水以窘之。至是因冀州侯苏护进女,乃遣千年粉面妖狐,于恩州驿舍魅死妲己,脱其形容,而卧帐中,苏护不知,以进于纣,其足仍小,而不能变大,亦为弓跬装,娇媚无比。

卒以亡商。此系小说家话,无据,不敢擅入。纣宠妲己,所言皆从,所好者贵之,所憎者诛之。作奇伎淫巧以悦之。使师涓作朝歌北鄙之音,北里之舞,靡靡之乐,**无比。造鹿台为琼室玉门,其大三里,高千尺,七年乃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财,盈巨桥仓之粟,狗马奇物充满后宫。广沙邱苑台,为离宫别馆,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男女俱要脱去衣服,精着身子,相逐于其间,使相遇即交,又使纷纷乱交。纣与妲己观其交接之势以为乐。宫中九市,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诸侯有叛者,妃己以为罚轻,乃重刑辟,为熨斗内燃以火,以熨人手,实时糜烂。更为铜柱,外涂以膏,内燃以火,缚罪人于柱,号叫之声不忍闻,糜烂见骨而后毙。纣与妲己大以为乐,名曰炮烙之刑。纣诏天下诸侯,各进美女。九侯进女于纣,貌美无比,肤如凝脂,纣王亦尝幸御,但见其畏畏怯怯,无甚风情,与妲己大不相同。纣王心生一计,要此女精着身子,与人交接。纣与妲己纵观为乐。此女不肯,纣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并杀鄂侯。又裸孕妇于前,剖开其腹,视其胎之或男或女。又在鹿台之上,于寒天霜朝,见老幼二人涉水,而老者反不畏寒,乃使人拿来,砍断其足胫,视其骨髓谁盈谁虚。

西伯昌闻之叹息。崇侯虎以告纣曰:“西伯昌与子发及旦,皆圣人也,三圣合谋,君其虑之。”纣乃囚西伯于羑里,将杀之。西伯曰:“吾唯明于天人之道,以顺受之耳。”因取庖牺氏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演成爻辞,垂世立教,而筮吉凶焉。

时西伯长子伯邑考,质于殷,进谏于纣。纣烹为羹,以赐西伯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西伯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因有欲赦之意。西伯之臣闳夭散宜生,求有莘氏之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之九驷,及奇怪之物,因纣嬖臣费仲献之。纣大悦,指有莘氏之美女曰:“此一物足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之。

西伯既释,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之刑,许之。遂赐西伯弓矢铁钺,得专征伐。西伯退而修德,诸侯多叛纣归昌。昌率殷之叛国以事纣。西伯将出猎,卜之曰:“非龙非彨,非熊非罴,非虎非貔,所获霸王之辅。”及出猎,果遇吕尚于渭水之滨,在水边垂钓,与语大悦,曰:“自我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因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之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谓之师尚父。时西伯化行江汉汝坟之间,四方诸侯皆来决平。有虞、芮二君相与争田,久不决,乃相与朝周,入其境,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君感而相谓曰:“我之所争,周人之所耻。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其田而不取。汉南诸侯闻之,归之者四十国。西伯伐密须、伐耆、伐邢、伐崇,作丰邑,徙都之。西伯立灵台,凿灵沼,掘地得死人骨。西伯曰:“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西伯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矣。”遂以衣冠更葬之。天下闻之曰:“西伯泽其枯骨,况其人乎?”于是归者三十国,三分天下,奄有其二。以服事殷,终身不贰。西伯寝疾,五日而地动。只国都,不出四郊。有司请曰:“地动不出四郊,人主当之,请兴师动众,以增国城,可以移之。”西伯惧其劳民,不可。及疾甚,谓世子发曰:“见善勿怠,时至勿疑,去非勿处,此三者道之所以止也。”世子再拜受教。

西伯昌薨,寿九十七岁。子发嗣为西伯,西伯发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奭、毕公高之徒,皆在左右。率修父之绪业。时殷地山鸣河竭,两日见女子化为丈夫,宫中夜闻哭声,而不见其人。黎侯近于王畿,不恭王命,纣不知治。西伯发斟黎,殷人大震。祖伊恐,奔告于王。王曰:“我生不有命在天。”勿听。西伯发观兵于孟津,渡河,至中流,有白鱼跃入舟中。西伯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而下,至于西伯所居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国,皆曰:“纣可伐矣。”西伯曰:“吾观兵,冀其悔悟耳!天命有在,未可伐也。”乃还师而归。纣愈**不止。有梅伯者,性忠直,数谏诤,纣怒杀而菹醢之。有雷开者,性阿佞,进谄言,纣赐之金玉而封之,赏以夏田。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谋,遂去之。抱祭器以归于周。箕子谏亦不听,或劝之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杀身以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为也。”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遂隐而鼓瑟以自悲。

比干乃陈先王创业之艰难,天命之不易,国家将亡之征,伏于象魏之门。纣大怒曰:“比干自以为圣人矣!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之乎!”遂杀比干,刳视其心。太师疵,少师疆,抱其乐器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不伐。”乃东伐纣。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至是武王伐纣,载西伯昌木主以行。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弒君,可谓忠乎?”左右欲杀之。太公曰:“此义士也。”

扶而去之。武王大会于孟津。己卯正月戊午,师毕渡,陈师牧野。纣发兵七十万人拒之,皆无战心。武王使师尚父以百夫致师。纣前徒倒戈,反攻其众,自相残杀。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衣珠衣,登鹿台自燔而死。在位三十三祀。武王斩妲己,殷亡。凡二十八王,共六百四十四祀。

诸侯尊周为天子,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野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遂饿而死。未知武王治周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三十五·胡三省
  序·张居正
  评鉴阐要卷十二·乾隆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郑麟趾
  永泰·周绍良
  卷八十七 西羌传第七十七·范晔
  吕安国传·萧子显
  李全传·脱脱
  耶律安抟传·脱脱
  周怡传·张廷玉
  卷之一百十  華夷譯語(明)火原潔等 編·邓士龙
  卷之三十二  野記二(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卷二十四·佚名
  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职官二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乾隆

    卷三十五眉山苏轼诗四四十六首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日龙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自怪

  • 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脱脱

        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八·佚名

    培远堂偶存稿选录陈宏谋申饬台郡厅县照式造报社榖檄(乾隆十八年十二月)清厘台湾仓榖檄(乾隆十九年四月)严禁各口需索米船檄(乾隆十九年闰四月)申饬台郡厅县照式造报社榖檄(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各属社谷牵混不清,有名无实;本部院先

  • 第五篇 嘉庆道光两朝·佚名

    ○第一章 和珅家产之籍没和珅之为弘历所宠也,一切奢侈,僭拟君王。尝于其密室,穿弘历御用服,临镜自照,以为得计。因是颙琰恶之特甚,恒欲诛这,顾以父在,未之发。及弘历殁,颙琰亲政,甫六日,即下珅于狱。旋数其二十大罪,令自尽。又将

  • ◎咸肉先生·吴虞公

    先生不详其姓氏,从其学者,咸以“咸肉先生”呼之。或曰:“先生喜肉食,更喜嗜咸肉,以是名。”或曰:“非也。先生喜留连乎苟合之所,乐而忘返。其徒因以诮之。”(沪上下等妓院有“咸肉庄”之称)有知其事者语其详曰:“二者均非也。先

  • 重印自序·胡适

    这十七卷《留学日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有民国二十五年我写的自序,说明这七年的日记保存和付印的经过。这书出版的时候,中国沿海沿江的大都会都已沦陷了,在沦陷的地域里我的书

  • 奕赫抵雅尔丁传·宋濂

    奕赫抵雅尔丁,回族人,父亦速马因在元朝官至大都南北两城兵马都指挥使。奕赫抵雅尔丁自幼聪明好学,有过目不忘之才,尤其精通蒙古语言。初为中书省官员,后出任江西行省员外郎,回朝任吏部主事,然不到两月就辞职了。后起用,升刑部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五·佚名

    丙、其它(上)德安桥--新兴坑仔底桥碑记(乾隆十二年)兴修濑道功德碑记(乾隆十四年)重修府县两学碑记(乾隆十六年)海防分府傅大老爷荣升碑(乾隆二十三年)佛祖碑记(乾隆二十五年)重建烽火馆碑记(乾隆三十年)功德碑记(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楠梓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四 洪武十八年秋七月辛酉朔,享太庙。 癸亥,高丽权国事王禑复遣门下评理尹虎、密直副使赵胖上表,献马,请袭爵,并请其故王王颛封谥,从其请。 乙丑,镇江丹徒知县胡孟通、县丞郭伯高以事当就逮,耆

  • 三十三年·佚名

    (丁丑)三十三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巳,上詣皇壇,行望拜禮,仍製感懷文。○以勤勸農、開陳田、善賑濟三條,飭諭于八道、三都。○命士庶嫁娶愆期者,令中外顧助,敎曰:「寒士以嫁娶愆期爲恥,往往匿不以聞,父母有問,子何有

  • 淮南鸿烈解叙·高诱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长,高皇帝之子也。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高皇帝七年,讨韩信於铜鞮,信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还过赵,不礼赵王。赵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赵王不敢内之於宫,为筑舍于外。及贯高等谋反发觉,并逮

  • 第二章 7·辜鸿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游)也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如今孝子的责任仅仅意味着能够赡养其父母,然而你也养着狗呀、马呀的,如果对老人没有爱心和

  • 卷中·佚名

    佛告阿难。汝今至心受持此四大观法。慎勿忘失。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当广演说。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此观时。以学观空故。身虚心劳。应服酥及诸补药。於深禅定。应作补想观。补想观者,先自观身。使皮皮相裹,犹如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魔事品第十一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已说善男子、善女人功德,云何起留难?”“须菩提!若说法者,不即乐说。菩萨当知,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乐说不止。菩萨当知,是为魔事。须菩

  • 卷下(之四)·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之四)瞻病送终篇第二十六就中即二。如门分别。初瞻病中略为四位。一制意。二简人是非并供养法。三安置处所。四说法敛念。制意者夫有待之形多诸婴累。四大互反六府成病。若不假相提接。薄命

  • 卷第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论】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

  • 放翁诗选·罗椅

    宋诗别集选本。有《四部丛刊》本,书题为《精选陆放翁诗集》。分《前集》、《后集》、《别集》三部分。《前集》,南宋末罗椅编选。椅字子远,号涧谷,宝祐进士。该集只加圈点而无评批语,前有序,落款为“大德辛丑立夏日適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张次溪

    戏曲论著汇编。张江裁(次溪)编。正续两编,1934.年正编收入“双肇楼丛书”,由北平邃雅斋书店排印出版,收吴元长《燕兰小谱》、小铁笛道人《月下看花记》等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八种。续编收冒广生《云郎小史》等戏曲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