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四

洪武十八年秋七月辛酉朔,享太庙。

癸亥,高丽权国事王禑复遣门下评理尹虎、密直副使赵胖上表,献马,请袭爵,并请其故王王颛封谥,从其请。

乙丑,镇江丹徒知县胡孟通、县丞郭伯高以事当就逮,耆民韦栋等数十人诣阙疏其抚民有方,举留之。上特命释之,仍遣使往劳以酒,敕曰:“朕闻天道至公无私,帝王法天之道亦至公无私。夫国之大权,惟赏与罚,故赏无私,赏必因民之所共好而赏之,罚无私罚必因民所共恶而罚之,所以示至公也。乃者,有司失职,民受其害,欲穷治而更张之,惟丹徒父老诣阙举留知县胡孟通、县丞郭伯高。朕闻而惊异,夫一县之民生齿寔繁,为之官长者非必人人而悦之也,今其相率来言,必尔平日为政能尽父母斯民之道,有以感动其心矣。狂澜之中,砥柱屹然,疾风之余,劲草不偃,尔实有焉。今特赐酒二樽以劳,尔其慎终如始,毋废前劳,则予汝嘉。”复以酒赐耆民韦栋等而谕之曰:“昔者,明王任官,布列中外,爵分五等,章以五服,禄士尊贤,造民福于宇内,所以命敷五教,敕用五刑,世无偏党之私,人乐雍熙之治。朕握乾符,抚蒸黎,于今十有八年矣,孜孜求贤,期于致治,然职任方隅者无牧民之政而有殃民之患,于是欲尽革其人而更张之,以措生民于治安。丹徒知县胡孟通等亦在更张之数,尔耆民韦栋等列状来,言令丞之政,境内怀泽,审如是官,得其人矣。呜呼!昔者,人君狩于四方,询于民情,知政之得失,然后赏罚行焉,所以官之贤否,民情为验。今尔等使朕知县官之贤而留福一方,故于尔等有嘉,特以酒劳尔,尔其会享,坚尔善心,永宜多福。”时金坛县丞李思进亦坐事当逮,邑民丁原德率数十人诣阙言思进在官多善政,乞留。上亦遣使赍酒劳之,敕曰:“善善恶恶,人之至情,故善者必赏之以为劝,恶者必惩之以为戒,非有所私,盖顺人心而奉天道。究观前代帝王,循斯道者,前后一辙。故曰:‘国无赏罚,虽尧舜不能以治。’朕缵旧服,惟恐有乖,比年以来,职内外者相为朋比,有司尤为失职,故夙夜忧虑,思欲革故而更新之。金坛父老丁原德等列状来,言尔为政有方,士民乐业,词恳意诚,咸欲举留。朕闻惊叹,虽古循吏何以加此?今特遣使劳尔酒二樽,尔其享焉。呜呼!朕非私尔,特为民也,尔宜慎终如始,益勤厥职,毋废前劳,则爵赏之加,朕实不吝。”复以酒赐丁原德等,其敕谕如韦栋。

丙寅,命户部以天下税粮课程一岁收用之数刊石于厅事。

己巳,命五军都督府及户部:凡公侯家属亲戚有在他处占籍为民及隶戎伍者,皆除其藉,给与完聚。

罢四川普定军民府。

赏宁川等卫征云南将士二万一千三百六十人钞凡一十三万一百余锭、绵布三万五千六十余疋。

夜,填星犯天樽。

辛未,陕西布政使司、按察司奏:“延安府属县频年欺隐田粮十二万七千余石,请如数徵之。”上曰:“民果欺隐所司,当即发之,今积有年矣,乃欲一时徵纳,岂不厉民?”不许。

壬申,浙江按察使陶晟坐罪死。

癸酉,礼部言:“桂林府临桂县民李文选早丧父,事母莫氏至孝,具甘旨候,寒温晨昏不少懈,母喜则喜,母或不乐,则拜问其故,致婉辞以慰之,必母喜乃止。尤能友爱其兄弟,乡闾宗族称之。无间,言有司,请表其行于旌善亭。”从之。

甲戌,给北平、燕山等卫士卒七万四千三百余人钞凡一十四万九千九百锭、绵布四十四万三千匹、绵花一十三万八千斤。

诏颁诰于高丽国,封王禑为高丽国王,其故王颛赐谥恭愍,以国子学录张溥为诏使,行人段裕副之,国子典簿周倬为诰使,行人雒英副之。

丙子。时州县父老有诣阙上言县官善政,当罢任而举留者。上赐手敕奖厉复职,加赐衣币。侍臣曰:“县令抚民,职所当然,陛下加以厚恩,待之至矣。”上曰:“郡县之治,自守令始,朕向在民间,尝见县官由儒者多迂而废事,由吏者多奸而弄法,蠹政厉民,靡所不至,遂致君德不宣,政事日坏,加以凶荒,弱者不能聊生,强者去而为盗,此守令不得其人故也。今县官能为吾抚循百姓,达吾爱养斯民之意,得其欢心,岂不深可嘉尚?且为政以得民心为本,能得民心,则其去也民岂得不爱而留之?不才者,民疾之如仇讎,惟恐其去之不速,岂肯留也?即此可以知其人之贤否矣,使守令皆能抚民,天下何忧不治?赏而劝之,非滥恩也。”

戊寅,上问近臣:“今天下百姓安否?”左春坊左赞善刘三吾对曰:“赖陛下威德,四方无虞,盗贼屏息,岁比丰登,民皆安乐。”上曰:“天下人民之众,岂能保其皆安?朕为天下主,心常在民,惟恐其失所,故每加询问,未尝一日忘之。”三吾对曰:“圣心拳拳,若此恩德之及民者深矣。”上曰:恩德亦非泛。然医如臾扁,不施药石,疾不自瘳;匠如公输,不施绳墨,木不自正。君如尧舜,无纪纲法度之施,而但曰恩德,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也。

以金吾后卫指挥同知何福为前军都督府佥事,羽林左卫指挥同知祝哲为右军都督府佥事。

己卯,礼部议天下府、州、县先师孔子及社稷、山川等祀:“如县之附府者,府既祭,县亦以是日祭,诚为烦渎,自今县之附府者府祭,县罢之。”诏从其议。

庚辰,五开洞蛮吴面儿复聚众为乱,诏发武昌、宝庆、岳州、长沙、辰沅诸卫官军讨之。

甲申,礼部言:“府、州、县岁贡生员不中式者,提调官吏论以贡举非其人律,教官、训导罚俸一年,贡不如期者以违制论。”从之。

乙酉,长兴侯耿炳文奏简阅陕西诸卫军士,凡一十二万四千二百五十三人、马二万五千九百五十疋。

丙戌,命礼部:凡国子监生患病者,官给医药,久病不痊者遣行人送还其家,俟愈入监,经过所司供药物,有死亡者,给官歛之,仍归其丧。

丁亥,给太原诸卫士卒十万余人绵布四十七万七千七百匹、绵花一十四万五千三百斤。

八月庚寅朔。

乙未,诏以邠州姜嫄、公刘二庙入祀典。礼部议:“按祭法:‘有功于民则祀之。’姜嫄,后稷之母也,德淑子圣,后稷教民稼穑,泽被万世;公刘,后稷之曾孙,初居西戎,后迁于邠,能脩后稷之业,有功于民。诚宜载之祀典。”诏从之。

湖广长宁洞蛮答呼什用等贡方物,上其伪夏所授印。

丁酉,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夜,太阴犯南斗,辰星入太微垣。

戊戌,祭大社、大稷。

己亥,命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高翼招集莱阳、即墨等处故元将校一百九十八人为军。

辛丑,夕月。

癸卯,吏部言:“天下役满吏员凡千八十人,宜避贯用之。如湖广人用于江西、四川,江西、四川人用于湖广,其福建与浙江,广东与广西,直隶与山东,河南与陕西,北平与山西,皆互相迁用。”从之。

甲辰,遣官祀历代帝王。

诏五军都督府核在外将校士卒之数,赐钞有差。都指挥人十二锭,卫指挥人十锭,千户卫镇抚人八锭,百户所镇抚人六锭,俱于所在有司给之。

乙巳,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旗毒。

丙午,赐公、侯钞人一万锭,俾还乡建第宅。上谕礼部臣曰:“诸功臣于京师既有第宅,而乡里尚仍故居,若既老而归,于礼不称。其各赐钞,俾还置第以居,乐其高年,传之子孙,亦优待功臣之礼。”

丁未,命旗手卫百户杨林招集光州固始诸县故元将校万七千八为军。

己酉,以赐进士出身方昇、同进士出身梁德远等六十七人为六科给事中、六部试主事。上谕之曰:“忠良者,国之宝;奸邪者,国之蠹。故忠良进则国日治,奸邪用则国日乱。观唐太宗用房、杜则致斗米三钱,外户不闭之效;玄宗用杨、李则致安、史之乱,有蒙尘播迁之祸。此可监矣。”

庚戌,遣官祭忠臣蒋子文等五庙。

贵州宣慰使霭翠遣把事阿夷、云南马龙他郎甸副长官普赐遣把事鲁知来朝,贡马。

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偕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率京卫将士往北平,会诸道兵操练沟边。

癸丑,复设粮长,以民户粮多者为之。

丙辰,上御华盖殿,与群臣论及治天下之道。文渊阁大学士朱善进曰:“古者,人主致治,重在任人,盖择众贤为耳目,则视听周乎四海,任众智为计虑,则利泽施于万民。今天下太平,惟选任贤才,宜留圣虑。”上曰:“然任人之道当严于简择,简择严则庸鄙之人不进;当专于任使,任使专则苟且之意不行。然必贤者乃可以专任之,非贤而专任者必生奸也,是以任人为难,然人亦有谨于始而怠于终者,亦有过于前而改于后者,则固不能保其始终,惟始终如一者,其怀忠报国之心坚如金石,安得不任之?若匿诈似信、怀奸若忠者,决不可任也。”

戊午夜五鼓,有大星赤色有光,起自东南云中,东北行至云中没。

己未,命内外指挥千百户镇抚凡年五十之上者,许以子代职。

是月,河南水,出内帑钞一十二万三千五百八十五锭,遣使往赈其民。

上以成都卫指挥佥事楚华、黄州卫千户徐亮皆征讨有功,命华子瑛为留守中卫指挥,佥事亮为邳州卫指挥佥事。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七·汪楫
  卷一百七十七 至和元年(甲午,1054)·李焘
  后汉书补逸卷九·姚之骃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尚史卷八十一·李锴
  尚史卷六十三·李锴
  ◎田中玉亲捧痰盂·宣南吏隐
  古史原叙·苏辙
  卷二十五·萧常
  卷五十一·傅恒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二·佚名
  铁失传·宋濂
  ●附录·高宇泰
  2.钻木取火的传说·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二 李绅【字公垂亳州人】 移九江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江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楚客

  • 卷四百六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八龙类【附蛟虬】五言古应龙萹         【陈】张正见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风播四逺万里望芬芳隠居可頥志自见焉得彰飞

  • 卷一·孔克齐

    杂记直笔杂记者,记其事也。凡所见闻,可以感发人心者;或里巷方言,可为后世之戒者;一事一物,可为传闻多识之助者,随所记而笔之,以备观省,未暇定为次第也。至正庚子春三月壬寅记,时寓鄞之东湖上水居袁氏祠之旁。上都避暑国朝每岁四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二月庚戌朔○癸丑行祈榖礼于 玄极宝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诏发太仆寺马价银一万两于良乡县缮葺各公廨驿递良乡最近京供应劳顿会岁比不稔各省直协济银两久不徵角□羊廨宇驿递倾废其丞簿率僦民屋以公使往来

  • ◎货税所统捐局·费行简

    是皆厘金之变名,百弊丛伏,等于清代唯值米禁期中,能卖放大宗私运,数万金可以立致,则清代委员所无也。其胆大者,并敢贿放私土,故米禁、烟禁愈严,税局弊端愈大,其大局希冀留差者,枯月则筹款垫解亦有由司书等凑资者,然不免受其挟制矣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袁枢

    宋 袁枢 撰藩镇之乱唐僖宗光启元年 初田令孜在蜀募新军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分两神防为十军以统之又南牙北司官共万余贠是时藩镇各专租税河南北江淮无复上供三司转运无调发之所度支惟收京畿同华鳯翔等数州租税不能赡

  • 张瑰传·萧子显

    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裕曾任宋的金紫光禄大夫。父亲张永,官至右光禄大夫。通晓音律,宋孝武帝曾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音为什么有嘶声,张永回答说:“铸钟时有铜滓掺入了。”于是扣钟找铜滓所在,凿去铜滓,钟声于是清越

  • 萧赞传·李延寿

    萧赞,字德文,本名综。当初,梁武帝灭齐,齐废主东昏侯萧宝卷的宫女吴氏刚刚怀孕,隐瞒了没说,等萧赞出生后,梁武帝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封他为豫章王。长大后,他学识渊博,聪明有才气。他的母亲将实情告诉他,于是他白天谈笑嘲谑,晚上则悲

  • 公鼐传·张廷玉

    公鼐,字孝与,蒙阴人。曾祖父公奎跻,是湖广副使。父亲公家臣,是翰林编修。公鼐考取万历二十九年(1600)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升任左谕德,担任东宫的讲官。晋升为左庶子,称病回乡。光宗登基,召见并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

  • 苏秦说齐闵王·佚名

    【提要】 作为一代大战略家、大游说家,苏秦的智慧、才干和气度足以让几千年来的豪杰才俊们钦佩叹服。他给齐闵王阐述的立国做人之道,是非常深刻非常有效的,如果没有长期的从政经验和清醒的洞察力,是不可能得出如此精辟深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命将考上自髙庙至今亲征之外凡大举平敌出塞者悉纪之按洪武初年定出师献俘仪注録之遣将出师授节钺礼仪前期拱卫司设大将军次于午门外兵部官备节钺陈于奉天殿内架上内使监设御座于殿中侍仪司设大将军拜位

  • 论语集解义疏卷九·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阳货第十七疏【阳货者季氏家臣亦凶恶者也所以次前者明于时凶乱非唯国臣无道至于陪臣贱亦竝凶恶故阳货次季氏也】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注孔安国曰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而専鲁国之政欲见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三·周祖谟

    陈楚之间凡人□乳而双产谓之厘孳,(音兹。)秦晋之间谓之僆子,(音辇。)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孪生。(苏官反。)女谓之嫁子。(言往适人。)东齐之间婿谓之倩。(言可借倩也。今俗呼女婿为卒便是也。卒便一作平使。)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

  • 卷十六·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六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二桓公【下】【七年】传名贱之也传曰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又云服于有礼社稷之卫谷邓在南地属衡岳以越弃疆楚逺朝恶人卒至灭亡故书名以贱之杜驳论先儒自谓一凖丘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

  • 卷二十六·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六宋 王昭禹 撰司勲掌六乡赏地之灋以等其功王功曰勲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先王以德制爵以功制禄德懋者懋之以官功懋者懋之以赏所以砺

  • 古本难经阐注·丁锦

    四卷(后又有二卷本、一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其排列次序及文字均与通行本有一定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内经》等书以发《难经》之蕴

  • 三家医案合刻·吴金寿

    清吴金寿辑。三种,附二种。五卷。金寿有 《温热赘言》 已著录。此书包括清代苏州著名医家叶桂《叶天士医案》一卷、缪遵义《缪宜亭医案》一卷、薛雪《薛生白医案》一卷。附《医效秘传》一卷、《温热赘言》一卷。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