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查嗣庭之狱

雍正四年,江西正考官为礼部侍郎查嗣庭,试题曰“维民所止”。有讦者谓“维止”二字,是取“雍正”二字去其首也,狱遂起。今将当时上谕全录,于此事始未可见矣。

雍正四年九月乙卯,谕内阁九卿翰詹科道等:“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经荐举。朕令在内庭行走,授为内阁学士。后见其语言虚诈,兼有狼顾之相,料其心术不端,从未信任。及礼部侍郎员缺需人,蔡珽又复将伊荐举,今岁各省乡试届期,朕以江西大省,须得大员以典试事,故用伊为正考官。今阅江西试录所出题目,显露心怀怨望,讥刺时事之意。料其居心,浅薄乖张,平日必有纪载。遣人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则有日记二本,悖乱荒唐,怨诽捏造之语甚多。又于圣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肆讪谤,以翰林改授科道为可耻,以裁汰冗员为当厄,以钦赐进士为滥举,以戴名世获罪为文字之祸,以赵晋正法为因江南之流传对句所致,以科场作弊之知县方名正法为冤抑,以清书庶常复考汉书为苛刻,以庶常散馆为畏途。以多选庶常为蔓草,为厄运,以殿试不完卷黜革之进士为非罪。热河偶然发水,则书淹死官员八百人,其余不计其数,又书雨中飞蝗蔽天。似此一派荒唐之言,皆未有之事。而伊公然造作书写。至其受人属托,代人营求之事,不可枚举。又有科场关节及科场作弊书信,皆甚属诡秘。今若但就科场题目加以处分,则天下之人必有以查嗣庭为出于无心、偶因文字获罪为伊称屈者。今种种实迹见在,尚有何辞以为之解免乎?尔等汉官,读书稽古,历观前代以来,得天下未有如我朝之正者。况世祖圣祖,重熙累洽,八十余年,深仁厚泽。沦肌浃髓。天下亿万臣民,无不坐享升平之福。我皇考加恩臣下,一视同仁。及朕即位以来,推心置腹,满汉从无异视。盖以人之贤否不一,各处皆有善良,各处皆有奸慝,不可以一人而概众人,亦不可以一事而概众事。朕惟以至公至平之心处之,尔等当仰体朕心,各抒诚悃,交相勉励,殚竭公忠,无负平日立身立德之志。或有一二心术不端者,亦宜清夜自省,痛加悛改。朕今日之谕,盖欲正人心,维风俗,使普天率土,永享升平之福也。尔等承朕训旨,当晓然明白,勿存疑愧避忌之念,但能恪慎供职,屏去习染之私,朕必知之。朕惟以至诚待臣下,臣下有负朕恩者,往往自行败露。盖普天率土,皆受朝廷恩泽,咸当知君臣之大义,一心感戴。若稍萌异志,即为逆天之人,岂能逃于诛戮?报应昭彰,纤豪不爽,诸臣勉之戒之。查嗣庭读书之人,受朕格外擢用之恩。而伊逆天负恩,讥刺咒诅,大干法纪。著将查嗣庭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定拟。

甲戌谕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等:尔等多出自科甲之人,既诵法圣贤,读书明理,当知君臣之大义,须上下一体,情分相联,方克致升平之治,人人共受其泽。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甚至笔之于书,肆其诬谤,如汪景祺、查嗣庭,岂能逃于天遣乎?我国家恩养休息,海宇晏清,八十余年,万民乐业。即尔等父母妻子,孰不沐浴膏泽,安享其福耶?且士人立身行己,以礼义廉耻为重。乃至昏夜乞怜,上书投紥。满纸称功颂德之语,何廉耻荡然至于此极。又有将子弟姻戚门生故旧私书请托者,不知以素所亲爱之人为之请,若先有请托,彼心以为势力可恃,肆其狂妄,无所不为,及实在赃托照拂,实属无益而有损。盖彼无倚恃,尚知警惕自守,勉励供职。款发觉则受请托者不能为之庇护,是非所以爱之,而实以害之也。又尔等皆系各省州县之百姓,受制于有司者。如请托之风尽除,凡地方有司,皆有所畏惧,而廉洁爱民。则尔等之子孙宗族,咸受其庆,不亦善乎?如请托之风不绝,则地方官员各有倚赖,将肆其贪婪,则尔等之家产,不足饱贪官污吏之溪壑,尔等自为身家桑梓计,亦断应速改历代之陋习也。查嗣庭请托贿属之书札,不一而足。其日记所载,狂妄悖逆之语,与汪景祺相为表里。而其诽议圣祖仁皇帝用人行政大逆不道之言,不可胜举,实共工驩兜之流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五·徐梦莘
  卷十八·李心传
  卷十七 敬帝·王夫之
  卷十一外廷线索纪略·刘若愚
  天聪元年一月至天聪六年六月·蒋良骐
  石匮书后集卷第一·张岱
  读礼通考卷十一·徐乾学
  卷之八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七·杜大珪
  列传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一百二十五·郑麟趾
  卷七十一·佚名
  选举二四·徐松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闲适一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三首·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 起、吕二炅、吕四颎、崔十八 玄亮、元九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方。时 为校书郎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

  • 卷十·舒赫德

    癸未舒赫徳奏言【臣】前奏贼匪畏惧官兵有一二千人豫行逃窜一节系【臣】等初至临清传闻之説现今讯问获犯据供二十三日贼人知官兵两路进攻因于旧城外东面派人五六百抵御经官兵杀退回城又城北塔湾一带贼豫派人千余在彼迎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弘治六年四月乙未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丙申改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杨荣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管事荣卫圣恭僖夫人之侄也○夜火星犯左执法星○丁酉升户部郎中马琇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江西布政司左参议诸

  • 四六四 云贵总督李侍尧奏遵旨查缴《字贯》一书情形折·佚名

    四六四 云贵总督李侍尧奏遵旨查缴《字贯》一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仍管云贵总督 昭信伯臣李侍尧跪奏,为遵奉谕旨,再行恭折覆奏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廿九日接奉廷寄二道,令将江西逆犯王锡侯所造《字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八·佚名

    八月十八日辛丑军机大臣奏言窃照甘省回匪田五纠同李可魁等聚众谋逆田五歼毙后贼党张文庆等复四出扰害仰防皇上特派大学士公阿桂陜甘总督福康安先后带领巴圗鲁侍卫章京等前往督办勦捕逆匪首伙各犯擒戮无遗经阿桂福康安

  • 提要·袁甫

    【臣】等谨案蒙斋中庸讲义四卷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人宝文阁直学士爕之子嘉定七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权兵部尚书諡正肃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所着有孟子解今未见传本殆已亡佚此书散见永乐大典中而史志顾未之及惟

  • 提要·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宗朱辨义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宗朱辨义十二卷国朝张自超撰自超字彞叹高淳人康熙癸未进士是书大意本朱子据事直书之防不为深阻晦之説惟就经文前后防观以求其义不可

  • 卷十二·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二     宋 易祓 撰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神位者别而言之则天神独谓之神合而言之则人鬼地示皆神也何谓建国之神位雉门

  •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    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门實叉難陀譯   [一]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子聞此廣大行 可樂深妙殊勝法 心皆勇悅大歡喜 普散衆華供養佛.   演說如是妙法時 大地海水皆震動 一切天女咸歡喜 悉吐妙音同讚歎.   自在天王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大宝积经音义之五  音大宝积经从九十二尽一百二十凡二十九卷  大宝积经第九十二卷  白法羸(累危反韵英云羸劣也韵诠弱也从羊[嬴-女]声也[嬴-女]音同也)。  谊杂(上晖袁反或作

  • 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教育谈·太虚

    邹海滨先生为余二十七年之老友。忆逊清宣统二年,余在广州宣讲佛学,曾荷邹先生为译成粤语。去冬参观所长中山大学,初惊其物质建设之弘伟;而本年赴欧出席大学会议,其发表之教育哲学谈,真拯救今日全人类之福音也!此其精神建设之

  • 征集大林寺四十八愿文启·太虚

    昔有远公,晋代高僧,匡庐遁迹,肇兴东林,殿曰神运,猛虎司阍,不拜王者,厥论宏深。卢桓虽横,犹仰高风,一时大法,如日初东!首创莲社,念佛为宗,刘、陶、宗、雷,景然相从。嗣是以来,代有高贤,追怀芳躅,辉映后先,永明、云栖,流风来迁,讫今末法,二千

  • 对于学人之训辞·太虚

    ──十三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本院续办第二班,开学今一月矣。本院之宗旨,虽与诸生言之累累,第限于时间,未罄欲言,今再与诸生作一度之叮咛。本院之建设,与从前之办僧校迥异。彼为抵御侵占计而模仿学校制,余痛学校之恶习、与

  • 译序·胡兰成

    小北这篇原是两年前为繁体版《心经随喜》的出版而写,后来出版时漏了。今略加改写,勉为译序。《心经随喜》原版日文于1967年4月由梅田开拓筵出版,其后屡经再版。胡兰成在上世纪60年代结识日本筑波山梅田开拓筵筵主梅田美

  • 法华论疏卷上·吉藏

    胡吉藏撰妙法莲华经优婆提舍 婆薮槃豆(此云天亲)菩萨 造 三藏法师菩提流支奉 诏译妙法莲华经优婆提舍。婆薮槃逗造。菩提留支译。婆薮云天。槃逗云亲。其人本是天帝释之弟。释遣其下阎浮提伏修罗。故云天亲。菩提

  •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引证品之二顺道理章第六论曰。若人入灭心定。由说识不离身。是故果报识于定中应成不离身释曰。此章复引不违道理。以显实有本识。若人谓第三第四果缘觉菩萨等。

  •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佚名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太微灵书紫文上经》中一篇。后分出单行。《紫阳真人周君内传》着录「龚仲阳《仙忌真记》」,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