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聪元年一月至天聪六年六月

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命二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统大军征朝鲜。遣方吉纳、温塔石遗袁崇焕书,历数其前过七端。且言:欲修和好,当每岁馈遗如约,即以此言转达尔主,不然,尔仍愿烦我干戈也。

三月,方吉纳等偕明使杜明忠赍崇焕及李喇嘛书至。崇焕书云:辽东提督部院致书于汗帐下:再辱书教,知汗之渐渐恭顺天朝,而息兵戈,以休养部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鉴之,将来所以佑而强大之者,尚无量也。往事七宗,抱为长恨者,不佞宁忍听之漠漠,但追思往事,穷究根由,我之边境细人,与汗之不良部落,口舌争竞,致起祸端,汗过不先作孽之人,即逭人刑,难逃天怒。今欲一一明晰,恐难问之九原,不佞非但欲我皇上忘之,且欲汗并忘之也。然十年战鬭,〈马互〉夷夏之人,肝脑涂地,三韩膏血,弥漫草野,天愁地惨,极悲极痛之事,皆为此七宗,不佞可无一言乎!今南关、北关安在?河东西死者宁止十人?仳离者宁止一老女?辽、沈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宁问田禾?是汗之怨已雪,而志得意满之日也,惟我天朝难消受耳!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民男妇作何送还?是在汗之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耳。然天道无私,人情忌满,是非曲直,原自昭然,一念杀机,启世上无穷劫运;一念生机,保身后多少吉祥。云云。兼欲裁减和礼,撒回征朝鲜兵。李喇嘛盛称佛教,祈止兵和好。军中奏言:正月十四夜,大军克朝鲜义州城,分兵梼毛文龙所居铁山,文龙遁入岛。进攻定州,降其民。攻克郭山之汉山城,渡嘉上江,向平壤进发,克安州。至平壤城,遂驻中和,息马七日。至黄州,进驻平山,渐逼李倧王京,倧父子皆遁,遣族弟原昌君李觉等进马及虎豹皮绵细苎布等物请和。三月三日,焚书盟誓,我军还。

四月,明使杜明忠还,答书曰:大满洲国皇帝致书大明国袁巡抚尔来书欲我忘七恨,因尔先世君臣欺陵我国,致起干戈,所以令尔闻知,使两国是非晓然,故遣官议和。若犹怀七恨,则遣官亦何为哉?又云:“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民男妇作何送还?”以理直在我,蒙天垂佑,赐与城池官民,今日退还,是不愿讲和,有意激我之怒也。又曰:“是在汗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耳。”此无俟我言,尔岂不知之?又云:“所开诸物,往牒不载。”考旧典,视此数多者有之,少者亦有之,我亦悉知。

又云:“方以一介往来,又称兵朝鲜何故?遂疑汗之言不由中也。”夫我岂无故而征朝鲜?又何尝向尔等有不征之说?有何言不由中而尔疑之也。尔口言修好,乃发哨卒入我境,收纳逃亡,修葺城堡,是尔之言不由中也。我将帅实疑尔矣。又云“息止刀兵,将前后事情讲析明白。”此言是也,乃又云:“往来书札,无取动气之言,恐不便奏闻。”夫是与非必须说明,然后和好可固。若匿其意而不言,徒以无取动气之语相抑,恐难以讲和也。如此欺谩之词,与前辽东广宁官员相欺何异哉?又云:“只愿坚意以事我皇上,宣扬圣德,料理边情。”尔君之德,尔自宣扬之,我异国之人,何由得知?尔之边疆,尔自理之,我之边疆,我自理之,我奈何为尔料理边情也。不讲两国修好之言,而出此轻人之语何耶?尔袁巡抚诚明智之人,乃不思宜如何致太平,利国家,为结好修和之词,而徒出大言,岂空言可以制胜乎?因尔书有慢词,故以此相答。至和好之事,尔或怀疑,我无疑也。

又云:“先开诸物,所当自裁。”我所裁者,初和之礼,尔当送金五万两,银五十万两,缎五十万疋,梭布五百万疋。我国以东珠十颗,黑狐皮二张,元狐皮十张,貂鼠皮二千张,人参一千斤相答。既和以后,两国往来之礼,每年尔送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十万疋,梭布三十万疋。我国以东珠十颗,人参一千斤,貂皮五百张相答。若以此言为然,肯修和好,当即定议为善。至袁巡抚来书,尊尔皇帝如天,李喇嘛书中,以异国之君,列于尔国诸臣之下。此乃尔等私心所为,非理之当然也。我今揆之以义,将尔明皇帝比“天”下一字,我下尔明皇帝一字,尔明诸臣下我一字书写。我知尔等欺诈,故不遗使。以后凡有书来,若尔国诸臣与我并书,我必不听。

五月,闻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亲率将士由上榆林至辽河广宁,直趋大凌河,明守兵遁,遂围锦州城。癸巳,攻宁远,大败明兵。己亥,攻锦州。庚子,班师。丁未,还沈阳。

八月,贝勒岳托败明兵船于辽束,获守备等官。

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正月,亲征察哈尔国多罗特部,杀其台吉古鲁。

四月,赐敖汉部琐诺木杜楞额驸号济农。明袁崇焕以总兵毛文龙据南海皮岛与我国私通,杀之。

五月,闻明兵弃锦州,命贝勒阿巴泰等略明地,并堕锦州城及杏山、高桥,并十三站以东墩台二十一处。贝勒济尔哈朗、豪格征硕特塔布囊,擒之,尽收其人民。

九月,亲征察哈尔国,征各部落兵,科尔沁台吉满朱习礼,敖汉部济农琐诺[木]杜棱,奈曼部达尔汉巴图鲁衮出斯,札鲁特台吉喀巴海,喀喇沁部汗喇思喀布、布颜色海之子台吉毕喇什、万旦卫征、塔布囊马济、贝勒耿格尔等各率众来会。丁丑,驰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图等处,克之。追捕败军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

十二月,札鲁特部贝勒色木、马尼举国来归。

天聪三年正月,先是,天命六年二月,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掌理一切机务,至是令以下诸贝勒代理直月之事。

二月,奉迁太祖高皇帝梓宫于沈阳城东二十里浑河北石觜头山。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贝勒戴青、桑土、[桑]古尔、桑噶尔寨等各率其属来降。闻明故将毛文龙属下汉人由海岛移驻朝鲜之铁山,遣总兵楞额礼剿之,斩级三百七十,擒一百四十人,获马二(千)[十]匹。遣总兵吴纳格、副将苏纳、贝勒明安、额驸恩格得尔征察哈尔国,降其边境二千户。庚戌,车驾过东京。

三月,遣国舅阿什达尔汉同尼堪等赍敕谕归顺各部落蒙古诸贝勒,申定军令。

四月,命巴克什达海同笔帖式刚林、苏开、顾尔马浑、托布戚等四人繙译汉字书籍,巴克什库尔缠同笔帖式吴巴什、查素咯、胡球、詹霸等四人记注本朝政事,以昭信史。

五月,搜剿明故将毛文龙所属诸岛,副将石廷柱往黄骨岛,备御石尔都、他哈布往鹿岛,游击图鲁什往旅顺口,罗壁、折尔德、清善、雅颗往新城一路。

六月,备御博尔察往新城一路,布尔吉赴雅尔古,各擒杀有差。

七月,命孟(哈)[阿]图征瓦尔哈。

九月,贝勒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略明锦州、宁远,焚其积聚,秣马田野中凡一月,俘获以三千计,至是还。额驸杨古利及阿山、楞额礼、雅赖往雅尔古,杀毛文龙属下采参人九十六,擒千总三员,从人十六。南界守备伊尔登剿獐子岛,获明船四,沉百三人,擒二十七人。阿禄[部]杜(恩)[思]噶尔济农献马通好。

十月,亲伐明,以蒙古喀喇沁部台吉布尔噶都为向导。命总兵吴讷格、副将苏(讷)[纳]率兵追察哈尔国之逃人明国者,获人百马牛驼羊各有差。乙亥,大军次老河,命贝勒济尔哈朗、岳托率右翼四旗及蒙古诸贝勒兵进攻大安口,至遵化城合军,命贝勒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及左翼蒙古兵从龙井关人。太宗与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等率大军继发。丁丑,左翼攻克龙井关,隳水关而人,明副将易爱、(铎)参将王遵臣来(授)[援],皆败死。军至汉儿庄城外,会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多尔衮、多铎至,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兵薙发出降。又招降潘家口守备金有光,遣其中军范(世)[民]良、蒋进(桥)[乔]齌书来降。戊寅,攻克洪山口城。辛巳,太宗发洪山口,至遵化,遗明巡抚王元雅书。

十一月壬午朔,右翼诸贝勒率兵会于遵化。先是,济尔哈朗、岳托等于十月二十六日乘夜攻克大安口,遂进军。明参将张某率马步兵来援,我军击走其前锋,明兵屯二营于山上,济尔哈朗率兵一半击败之,追至马兰营,尽歼其众。又见明二营骑兵自遵化来援,驻深林内,岳托又进击之,大败之。忽又一营敌兵至,随分兵击斩之,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城俱降。二十八日,趋石门,降之,罗文峪守备李(恩)[思]礼降,擢游击。明总兵赵率教以精兵四千援遵化,阿济格击斩之,莽古尔泰擒明中军臧调元。初三日,攻遵化城,正黄旗纳穆泰率本旗攻北之西,镶黄旗额驸达尔哈攻北之东,正红旗额驸和硕图攻西之北,镶红旗雍顺攻西之南,镶蓝旗额驸顾三台攻南之西,正(南)[蓝]旗拖博辉攻南之东,镶白旗图尔格攻东之南,正白旗喀克笃礼攻东之北。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先登,大军俱登,守陴兵溃,巡抚王元雅自经,尽屠城中拒命者,殓元雅以棺,收养原任监司马思恭、郎中贾维钥。太宗酌金卮劳萨木哈图,褒谕之,授备御世职,赐号巴图鲁。命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文(官)[馆]范文程等留守遵化。遣大贝勒莽古尔泰、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贝勒杜度、萨哈廉、豪格本兵三千,赴通州河,相视津度,兼捕哨卒。庚寅,太宗自三河县起营。贝勒阿巴泰、岳托分路进击顺义县,败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军,顺义知县率众降。

辛丑,大军迫燕京。太宗亲营于城北土城关之东,两翼兵营于东北,明总兵满桂、侯世禄来援,至德胜门。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屯沙窝门外。莽古尔泰分兵为三。时敌于右偏伏兵甚众,豪格独趋右偏,败其伏兵,追杀至城壕边。三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由正路人击,败敌兵,亦追杀至城壕。先是,获明太监二人监守之,至是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遵上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撒兵计也。顷上车骑向敌,有二人来见,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庚戌,纵之归。后闻明主用杨监言,执崇焕入城砾之。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州,毁山海关而出。

十二月壬子,总兵昊讷格克固安县,尽歼其众。丙寅,大军发良乡,趋燕京,营于京城西北隅。闻明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筑栅永定门南二里许,即以三鼓进兵。丁卯,黎明,十旗大噪齐进,毁栅而人,斩满桂、孙袓寿、副将参游等凡三十人,擒黑云龙、麻登云。壬申,遣阿巴泰等略通州等处,焚毁船只,攻张家湾,克之。遣巴克什达海、爱巴礼齌与明议和书二:一置德胜门外,一置安定门外。丁丑,遣岳托等率精兵四千往围永平,遂克香河县。上与大贝勒等往视蓟州情形,会山海关步兵来援,遇于城外二里,悉击歼之。

天聪四年正月辛巳朔,大军抵滦何。壬午,至永平。甲午,攻克之,兵备道郑国昌、知府张凤奇、推官罗成功皆仰药死。户部郎[中]陈此心、兵备道白养粹、革职副将孟乔芳等皆降。丙戌留贝勒济尔哈朗等兵一万守城,大军向山海关进发。擢白养粹为巡抚,孟乔芳、杨文魁为副将。戊子,孟乔芳、杨文魁、游击杨声远自永平来见。上论之曰:朕不似尔明朝之君,与臣下情意隔绝,凡我臣僚,皆令侍坐,各吐衷曲,饮食同之。己丑,命敖汉等部蒙古兵攻昌黎县,谕以克城财物任取之。敖汉等诸贝勒树梯攻城,为敌所推堕,不能克。上闻曰:昌黎军甚少,何难攻克?遣达尔哈等领千人助之,复不克。上自携攻具攻之。谕曰:倘拔其城,违命者悉歼之。城上木石炝炮齐发,火燎梯折,因焚近城庐舍而还。甲午,滦州降,命固山额真纳穆泰等率兵守之。命贝勒阿巴泰率护军驻防汉儿庄城。辛丑,遇明兵人营,皆击败之,射杀其兵部尚书刘之纶。

二月,谕曰:昨攻永平城,副将阿山、叶臣与猛士二十四人冒火登城,乃我国第一等骁勇人也,以后勿得再令攻城,但令诸贝勒固山额真左右对敌时同进,彼自欲攻城,亦宜止之。厮卒中有一二次率先登城者,亦不可再令攻城,以示朕爱借骁勇之意。丙辰,上谕诸贝勒曰:尔等蒙天佑,凡事皆当处之以义,毋贪黩以利己,毋偏庇以狗人,天人一理,在下士卒悦服,则天心亦嘉与之矣。自天聪三年十月征明,抵燕京,转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诸地。二月甲子,班师,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偕文臣索尼、宁完我、喀木图率将士镇永平,文臣鲍承先、白格率将士镇迁安,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偕文臣库尔缠及高鸿中率将士守滦州,察哈喇偕文臣范文程率将士守遵化。

三月庚寅,命大贝勒阿敏、贝勒硕托率兵往代阿巴泰等(领)[镇]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等处。

四月辛酉,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等率所部兵凯旋。

五月,明华州监军道张春,监纪官邱(嘉太)[禾嘉],总兵祖大寿、马世龙、杨绍基,副将袓大(禄)[乐]、袓可法、张宏谟、刘天禄、曹恭诚、孟〈山放〉等,率兵攻滦州,固山额真纳穆泰等屡击却之,阿敏、硕托但遣大臣巴都礼率数百人往援,而尽收迁安守兵及居民人永平。明兵复攻滦州,纳穆泰等不能支,遂弃城奔永平,明兵截战,我兵阵(杀)[没]四百余人。阿敏、硕托将城内归降汉官巡抚白养粹,知府张养初,太仆卿陈(五)[玉]庭,行人崔及弟,主事白养元,知县白珩,掌印官陈清华、王业宏、陈元美,参将罗墀,都(事)[司]高攀桂等,悉戮之,并屠城中百姓,收其财帛,乘夜弃永平城而归,出冷口。其镇守遵化察哈(利)[喇]等亦弃城还。众贝勒大臣议阿敏**罪,请诛之。上免死幽禁,夺所属人口奴仆财物牲畜。革头托贝勒爵,夺所属人口。汤古代、布尔吉、纳穆泰、巴布泰、图尔格、雍(顺)[舜],备御松俄图,游击恩特、爱(永)[木]布路,参将布山,备御黑勒、(巴)[尼]马察、(邵世)[郎什]、德尔得赫,各坐罪有差。

七月,定议太袓庶妃所生子阿拜、塔拜、巴布泰、巴布海、赖慕布,又弟之子吴达海、塔律、拜伊图、巩阿岱、舒尔赫、哈加,族叔吴霸席库、撒哈席库、机尔塔席库,又姑母瑚雷与姨母之子柏尔肯、卜赖、吴巴泰、吴齐勘、分代、席尔谈、发库,又勒克舒子孙及颜布鲁等,俱免徭役。

天聪五年正月,造红衣大将军炮成,镌曰天佑助威大将军,我国造炮自此始。上幸文馆,观巴克什达海所译武经内有昔良将用兵,有馈箪醪者,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箪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云云。上谕诸贝勒大臣曰:观古史所载,将帅必体恤士卒。如我额驸顾三台与敌交锋,士有战死者,以绳系其足曳归,轻蔑士卒若此,何以得其死力乎?

三月,以御书三函与两大贝勒,及议政十贝勒、八大臣,令直言国事。于是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墨尔根戴青多尔衰、岳托、额尔克楚虎尔多铎、杜度、萨哈廉、豪格,固山额真楞额礼,额驸达尔哈,额驸和硕图、色勒、喀克笃礼、伊尔登、叶臣各有所奏。

五月,命总兵官楞额礼、喀克笃礼率兵征海南岛。

六月,(现)[亲]定功臣袭职例。

七月,议设统兵将帅,每固山额真下两翼,各设梅勒额真一员,每甲喇各设甲喇额真一员,其随从红衣炮大将军炮,令总兵官佟养性管理。又定官职,设立六部,每部以贝勒管理,其下设承政、参政、启心郎,改巴克什为笔帖式,本赐名者仍之。闻明总兵祖大寿等兴筑大凌河城,昼夜督催,因统大军征之。

八月壬寅,次旧辽河,蒙古诸贝勒各率兵来会。癸卯,命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由义州进发,屯于锦州、大凌河之间以俟。丁未,两路军俱抵大凌河,时城墙已完,遂进围之。上以攻城恐伤士卒,乃命楞额礼、达尔哈率本旗围北面之东,阿巴泰率护军在后策应。觉罗色勒围正南,莽古尔泰、德格类在后策应。宗室篇古围南之西,济尔哈朗策应。吴讷格围南之东,喀克笃礼围东之北,多铎策应。伊尔登围东之南,多尔衰策应。和硕图围西之北,代善策应。鄂木兑围正西,叶臣围西之南,岳托策应。蒙古诸贝勒各率所部兵围其隙处,佟养性载炮当锦州大道(西)[而]营。诸将各固守泛地,勿纵一人出城。又环城掘壕,深广各丈许,壕外筑墙高丈许,墙上加垜口,墙内距五丈余地,又环(握)[掘]壕五尺,深七尺五寸,壕上铺秫秸,覆以土,营外亦掘壕深广各五尺许,城内外不能通出人矣。辛亥,招降大凌河西山一台,城南冈一合。壬子,系书于矢,射入大凌河城,谕诸蒙古。癸丑,明兵出城诱战,我副将孟(垣)[坦]、屯布禄,备御多贝,侍卫戈里及士卒十人,没于阵。是曰,以炮攻降城西南隅一台。甲寅,大凌河岸一台降,又以炮攻城东一台崩。丙辰,城北外冈一台降。丁巳,明兵二千自松山来援,前哨阿山等击败之。甲子,命阿济格等率精兵往锦州松山,追击明援兵。丁卯,明兵六千来攻阿济格营,时大雾,觊面不相识,及敌将至,有青气自天冲人敌营,雾中开如门,于是阿济格、硕托列阵以待,大败敌兵,追至锦州城,擒游击一员,获马二百有六。(八月)辛未,大凌河城内兵突出,我兵夹攻败之。

九月乙亥,命谭布邀击明兵出城樵采者。丁亥,闻明兵援锦州,上率亲随护军前行,明兵七千溃遁,斩副将一员,收军拜天。庚寅,令士卒伪为锦州援兵以诱敌。上率亲随护军伏于山内,祖大寿见之,率兵出城,宗室篇古四营齐出,明兵大败。上率伏兵掩至,敌奔入城,自是不敢复出。乙未,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总兵昊襄、(钟)[宋]伟等,率副将以下百余员马步兵四万来援,逼小凌河。上欲击之,见其壁垒严整乃止。戊戌,明兵起营,过大凌河,距城十五里立营。我军先遣精锐扼敌归路,两翼兵直冲其营,敌阵坚不为动,火器齐发,声震天地,我右翼冲入,明总兵吴襄、副将桑阿尔寨等先奔。时有黑云从风西来向我军,敌乘风纵火,势甚炽,将逼我阵,天忽雨,反风向敌,敌遂溃,遇伏,悉歼焉。生擒张春、张(宏)[洪]谟等三十余员,尽获其驼马器械,张春独不跪。上怒,援弓欲射之,代善谏曰:此人欲以死成名,奈何杀之以遂其志。遂置之。是战也,祖大寿复以为计诱,故无一人出。比晓,遣赐张春珍馔,春不食,固求死,饿二日,复赐食,乃受而食之,后每食上皆亲阅以赐。

十月,遗祖大寿书,招之降。未几,大凌河粮尽,析骸而炊,杀人而食,大寿欲突围不得。复遣阵获参将姜新招之,大寿降志乃决,遣其养子祖可法为质。诸贝勒问曰:尔等死守空城何意?可法曰:因前屠戮辽东永平降民,是以畏死耳。岳托曰:辽东之事我等不胜追悔,永平乃二贝勒阿敏所为,已论罪幽禁矣。戊戊,大寿杀其副将何可纲以降,可纲含笑而死。

十一月,纵袓大寿入锦州。丁巳,大军旋。张春不肯薙发,令与白喇嘛同居三官庙。

天聪六年正月,管兵部事贝勒岳托言:先年克辽东、广宁诛汉人拒命者,后复屠永平、滦州,以是人怀疑惧,纵极力晓谕,人亦不信。今天以大凌河与我,臣愚以为当善抚养。抚养之道,当先予以家室,凡一品官以诸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国中大臣女妻之,仍出公帑以给其需。各官宜令诸贝勒人给庄一区,复察各牛录下寡妇给配各官从人。至明之兵士,察汉民女子寡妇及八贝勒以下庄头女子令其给配。其余更令殷实商贾,分给婚配,毋致一人失所,则人心归附,而大业可成矣。 上嘉纳之。赐门都号阿尔萨兰土谢图布库,(社)[杜]尔麻号詹布库,特木德赫号巴尔巴图鲁布库。三人皆蒙古人,膂力绝伦,善角抵。

二月,以大凌河归降及俘获汉人分隶副将下各五十名,参将下各十五名,游击下各十名,尽令移居沈阳,以国中妇女千口分配之。其余令国中诸贝勒大臣各分四五人,配之以妻室,善抚养之。

三月,以国书十二字头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命巴克什达海酌加圈点,以分析之。

四月,亲率大军征察哈尔,次都勒河,闻察哈尔汗林丹奔库黑得勒酥,乃还趋归化城。会有言察哈尔国左界与喀喇莽奈之境相接,因罢征明之师,复进征察哈尔。

五月,大军次胡喇户,以察哈尔遁,复议征明。大军次木鲁哈喇克沁,命贝勒阿济格等统左翼兵掠大同、宣府一带,济示哈朗等统右翼兵掠归化城黄河一带。

六月,遗书明沙河堡官,索回察哈尔逃入堡中人畜,及赏察哈尔汗财物,悉送出。遣官齌书诣大同、阳和、宣府各官处议和。甲午,与明宣府巡抚沈某、总兵董某等议和,定盟约,大军还。

猜你喜欢
  志第八 祭祀中·范晔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柯劭忞
  卷三 前燕录·崔鸿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佚名
  第九卷·况周颐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九·徐紘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纪昀
  卷八·吴师道
  卷之十七  北征後錄(明)金幼孜 撰·邓士龙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雍正
  卷三·顺治
  钱法例·佚名
  通制条格卷第二·拜住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嘉善曹庭栋编黙堂集陈渊字知黙一字防叟南劒州沙县人了翁瓘之犹子也儿时动止不凡瓘器之谓能任重致逺者后从山杨时传二程之学矻矻不倦渐摩道德究穷六经得师友渊源之正绍兴间以荐知枢密院

  • 卷二百八十一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起神宗熙寧十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三月辛亥朔,分命輔臣祈雨。   上批:「安南行營:鄜延路應募非食祿蕃兵及首領去家萬里,以瘴死者,情尤可愍,加賜絹有差。內番官自來陣亡有例承襲者,即具合補職名聞奏,餘但離陝西界,雖未過

  •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一。○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

  • 韩凤传·李延寿

    韩凤字长鸾,是昌黎人。父亲韩永兴,授任开府,青州刺史,封爵高密郡公。  韩凤自幼聪明多智,体力强壮,擅长骑马射箭,后来升任为乌贺真、大贤真正都督。后主住在东宫,年纪还小,武成帝挑选都督三十人,送去侍卫后主,韩凤是其中之一。

  • 皇甫玉传·李延寿

    皇甫玉,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擅长给人看相。齐文襄从颍川回京,文宣跟随在后,皇甫玉在旁边放眼观看。对人说“:大将军不耕种农作物。”指着文宣说“:正是路北流鼻涕的那个人。”文宣帝即位后,试验皇甫玉的相面术,特地用帛巾蒙住

  • 于烈传·李延寿

    于洛拔的长子于烈,精于箭术,不爱说话,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年轻时任羽林中郎,屡升至侍中、殿中尚书。当时孝文帝年幼,文明皇后临朝听政,于烈和元丕、陆睿又、李冲等都被赐予金策,答应他们有罪也免死。晋爵洛阳侯,转卫尉卿

  • 通制条格卷第六·拜住

     选举  选格至元二十八年六月,中书省奏准《至元新格》:诸职官随朝以三十个月日为任满,在外以周岁为满,钱谷之官各以得代为满,吏员须以九十个月方得出职。由职官转补者同职官例。若未及任满,本管官司不得辄动公文越例保申

  • 卷二十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巻二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进徳业四 宋太宗勤于读书自己至申然后释卷诏史馆脩太平御览一千卷日进三卷宋琪以劳瘁谏帝曰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朕

  • 卷四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钱塘程川撰书九周书二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如教小儿相似若自后世言之则为非所宜言不尊君矣铢问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声曰防上文意则当作如字读但德

  • 凡例·顺治

    凡例一著书求其可法故博采正史加以断论若流虹绕电等事虽称祥瑞恐近荒唐皆不敢録一道莫先于孝而女以夫为家故事舅姑列事父母之前刲股割肝等事虽曰至情不可为例槩删之一内则为圣贤相传之正经故每项俱用内则冠首正经无可

  • 卷四十二·佚名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有问言:幻士能学般若波罗蜜多成办一切智智不。幻士能学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成办一切智智不。我得此问当云何答。世尊,若有问言:幻士能学四静虑成办一切智智不。

  • 卷六·佚名

    △安忍波罗蜜多品第七尔时佛薄伽梵。显说如是净戒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菩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云何进求而得圆满。然此安忍复有几种。若修行者功用如何。唯愿开示我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护受用福品第七之二宝积经云。佛言。迦叶波。若菩萨具此四法。则未生善法令灭。已生善法亦不增长。何等为四。谓于世间

  • 卷十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八嗣法门人传我等编偈二辟亮公洞(有序)亮公古之隐者也。亮公洞西峰之古洞也。古之人道眼既明。直入千岩万壑之间。茅茨石室。匿迹韬光。目视云霄。窅忘人世。岂得与叔季

  • 云庄集·刘爚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刘爚著。《宋史》本传称作者曾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及《云庄外稿》等著作。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李为其集作序称,另外还有《云庄续稿》及

  • 宝诰大全·佚名

    宝诰:也叫诰章,在道教中,原指神仙传达的“圣意”,如道教的经典著作《真诰》,后衍伸为赞颂神仙的骈文,是道门的特定文体之一。宝诰的平仄韵律十分严谨,多以歌咏形式赞美叙述道教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文字隐晦、精炼。

  •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

  • 水东日记·叶盛

    《水东日记》40卷,明叶盛撰。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明代前期的典章制度,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见闻亦广,对于各项制度及其沿革利弊等言之甚详,《四库提要》说:“(叶)盛留心掌故,于朝廷旧典,考究最详。……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