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人之训辞
──十三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
本院续办第二班,开学今一月矣。本院之宗旨,虽与诸生言之累累,第限于时间,未罄欲言,今再与诸生作一度之叮咛。
本院之建设,与从前之办僧校迥异。彼为抵御侵占计而模仿学校制,余痛学校之恶习、与不能注重学识普及之丛林,始有佛学院之产生。佛学院创办之唯一宗旨:一、仿照丛林制度,组织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之学院;二、仿照学校课程,使容易造成适应现代宏法之人才。然而僧俗群居,赖以保持秩序,训练精神,唯在规则;故本院管理,统取严格。又学佛者,首在戒奢侈,故本院衣食住三,均取清苦淡泊之风。此为佛学院取法丛林,期改良现今学校放肆之风尚,而亦恢复固有之简单生活也。如是遵循进行,始有行解相应之希望,宏法利生之能力;否则、为社会之蝥贼,佛门之狮虫而已!
近阅华国杂志──一年十二期──载有余杭章太炎先生发表之“救学弊论”,与余办学之持义,多相吻合,愿介绍其义于诸生。静察中国现代之学校,得二现相:一、好奇诡:即于一偏附之事义而申之至再至三,耸学者之听闻,致一时之荣利,侧径灰涂,竞异斗胜,不从平易切实为根本之务;此中国年来之学说,所以为形式的发达,非实际之进化也。二、尚奢华:夫人生之需,为衣食住,而奢华者,则衣必美丽,食必珍馔,居必广厦,甚至狗马饮梁肉,土木被文绣,求学者之要求如是,办学者之设备亦如是。此种习惯,寖渐成性,旋归家庭或服务社会,遂嚣然惟物欲驰务,而敦厚淳朴之风失, 侈靡轻浮之俗成,此明达者之慨叹莫置者也!
章君痛现代学风之窳败,思有以救之,其救之之方法,首曰:‘士先志,不足以启其志者,勿教焉可也’!诚哉斯言!不但为今日迷梦学者放一炸弹,亦已为吾佛教徒撞一警钟。盖六书会意,士心为志;凡作一事,必先启其志,若教者不足以启学者之志,则于学者不能有所施教,勿教可也。学佛者之志,即菩提心;换言之,即求得普度法界众生之无上正遍知。学佛者而忽乎是,则等于歧途迷方,盲者摸象,纵研八万法藏,亦是迷影逐块。故学人必先启发大悲心以求无上智慧,作救济之大事业,乃可以言学佛。昔善财参诸善知识,皆曰吾已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者,正以此也。他如独善其身以求小乘解脱,已非佛之本怀;下及徒慕虚荣以求名利恭敬者,尤非学佛之志,亦悖余创本院之宗旨也。盖此种种悖理恶习,非仅愚者如是,即不达佛法者,亦往往存此观念,可深惜也!诸生在未学将学之际,当立定志愿以植其本,乃能致远;本之不立而外是务,匪特无以策一己之学,亦将为人群之蠹,量非来学之初心也!余于诸生,观其志之蓄而未起,与起而未当者,本圣言量以救之,大悲心以发之。志坚则根固,直至菩提,无委曲相。夫学佛志愿,在小学不能讲,在未学佛者无须讲,诸生为学佛之大学生,宜有以立其基,而实行其所闻。故章君又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不足以致高明广大者,勿学焉可也’!寥寥数语,足为学佛者之针砭。故学佛时,必知大法无边,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概,乃能日进高明。同时、当知佛学为人必需,非如怪诞小说之聊以怡情悦目,而不见诸行事、体诸身心也。故佛有戒、定、慧三学,行此三学,始能放无漏之慧光。若单学琐末,徒事巧逸,不足任重致远,勿学可也!故学佛必尊其所闻,起行必循其所学。当代学子,群好奇特,徒慕虚荣,而欲达于高明光大者,未之有也。但高明光大之学,虽从尊闻行知而来,尤以立志为先,故荡失其志者,淫佚奢华,情逸成性,顺逆牵心,逐波流动,欲致高明广大者可得乎?故必淡泊以明其志,乃能宁静以致乎远。谚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于物,丧其志;诸生勉乎哉!诸佛菩萨无不从苦行进修,近来有德诸师一一皆以勤谨朴实律身,“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遍地香”;此也。余既痛佛教徒之无学,又伤学校之恶习太多,思有以易之而创本院。惟望诸生于行持学解中,真伪看清,苦乐认明,然后策励精进,以期达无上菩提之志;众生幸甚!余亦与有荣焉!
(满智记)(见海刊五卷十期)
猜你喜欢 卷第九十六·佚名 卷第十二·智旭 附录·千岩元长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第十七(声闻无学第五僧部第六)·宝唱 古农佛学答问卷二·范古农 卷之八·即非如一 十二天供仪轨(合两所文为轨已出护摩轨)·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四·延寿 卷第二十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七·澄观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九·石雨明方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