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錄唯識三十論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    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   觸等亦如是.   恆轉如暴流.   阿羅漢位捨。

次第二能變.   是識名末那.   依彼轉.緣彼.  思量爲性相.

四煩惱常俱   謂我癡我見    並我慢我愛.   及餘觸等俱.

有覆無記攝.   隨所生所繫.   阿羅漢滅定   出世道無有。

次第三能變    差別有六種.   了境爲性相.   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徧行.   別境.善.煩惱.  隨煩惱.不定.  三受共相應.

初徧行觸等.   次別境謂欲   勝解念定慧    所緣事不同.

善謂信慚愧   無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    行捨及不害.

注:

[一]宋麗元明各藏均載玄奘所譯唯識三十論一種.頌文而外兼出長行科段.勘

西藏譯三十論及梵本安慧論釋.世親本論原無長行.玄奘所譯乃從護法等釋節

出.而題爲世親菩薩造.殊悖體製.今不從.但錄頌文以便讀釋.

********************

煩惱謂貪瞋  癡慢疑惡見.  隨煩惱謂忿  恨覆惱嫉慳

誑諂與害憍  無慚及無愧  掉擧與惛沈  不信並懈怠

放逸及失念  散亂不正知.  不定謂悔眠  尋伺二各二.

依止根本識  五識隨緣現.  或俱或不俱  如濤波依水.

意識常現起  除生無想天  及無心二定  睡眠與悶絕。

是諸識轉變  分別所分別  由此彼皆無.  故一切唯識。

由一切種識  如是如是變.  以展轉力故  彼彼分別生。

由諸業習氣  二取習氣俱.  前異熟旣盡  復生餘異熟。

由彼彼徧計  徧計種種物.  此徧計所執  自性無所有。

依他起自性  分別.緣所生。 圓成實于彼  常遠離前性.

故此與依他  非異非不異.  如無常等性.  非不見此彼。

卽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  故佛密意說  一切法無性。

********************

初卽相無性.  次無自然性.  後由遠離前  所執我法性.

此諸法勝義.  亦卽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卽唯識實性。

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

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若時于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  捨二麤重故  便證得轉依。

此卽無漏界.  不思議.善.常. 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

********************

猜你喜欢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三卷·佚名
  卷五百九十五·佚名
  佛说法集经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二·澄观
  卷第二十五·佚名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佚名
  修一片净土·李叔同
  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八十·佚名
  言语品法句经第八(十有二章)·佚名
  佛祖统纪叙·志磐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玄奘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佚名
  净土圣贤录卷五·彭希涑
  佛说佛名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词余丛话 卷二·杨恩寿

    原 文明曲《天宝遗事》,相传为汪太涵手笔。当时传播艺林。以余观之,不及洪昉思远甚。《窥浴》一出,洪作细腻风光,柔情如绘,汪则索然也。备录如左。持月旦评者,当不河汉斯言。汪作:【醉花阴】腻水流清涨新绿,洗尽胭凝粉聚。斗

  • 卷十八·乾隆

    卷十八襄阳杜甫诗十草阁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久露清初湿。高云薄未还。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江上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

  • 卷五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四 吴臣 孙邵 顾雍【子邵 邵子谭 承 雍孙荣族人悌 殷礼】步隲【子阐 周昭李肃】 诸葛瑾【少子融】 孙邵字长绪北海人也伟

  • 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范晔

    (杜根、栾巴、刘陶、李云、刘瑜、谢弼)◆杜根传,杜根字伯坚,颍川郡定陵县人。父亲杜安,字伯夷,年轻时有志气,有节操,年十三入太学,号为奇童。京师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羡慕他的名声,有的写信给他,杜安不拆开看,都收藏在夹壁里。

  • 申屠致远传·宋濂

    申屠致远字大用,祖籍汴京。金末随父亲申屠义迁居东平之寿张。致远曾在府学学习,与李谦、孟祺等人齐名。世祖南征时,驻兵于小濮,荆湖经略使乞萛力台荐举致远为经略司知事,参与军机。班师至随州,致远把蒙军所俘男女全都释放。

  • 刘健传·张廷玉

    刘健,字希贤,洛阳人。父亲刘亮在三原任教谕,很有学问,操行也好。刘健年轻时端庄持重,与同乡阎禹易、白良辅一起出游,得到河东薛蠧的学脉。天顺四年(1460),考取进士,改任庶吉士,授编修职。谢绝交往,闭门读书,人们认为他质直刻板,然

  • 卷二百十三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三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七年正月十九日湖广总督【臣】迈柱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七年正月十九日据湖南布政使赵城禀称辰沅靖道王柔来到

  • 諡法卷四·苏洵

    宋 苏洵 撰莫【一】徳正应和曰莫莫然和靖之称也左传成鱄云见明注介【一】执一不迁曰介新改厚【一】强毅敦朴曰厚新改纯【一】中正精粹曰纯新改敌【一】行见巾外曰敌敌等也中外如一之谓也亦作谷谷善也素【一】达礼不

  • 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黎靖德

      ◎论兵   今州郡无兵无权。先王之制,内有六乡、六遂、都鄙之兵,外有方伯、连帅之兵,内外相维,缓急相制。〔贺孙〕   本强,则精神折冲;不强,则招殃致凶。〔僩〕   或言:"古人之兵,当如子弟之卫父兄。而孙吴之徒,必曰与

  • 读礼志疑巻六·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郑注云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也不于宗庙辟王也天子周公也此最谬处集説非之是矣孔疏又载郑发墨守云隠为摄位周公为摄政虽俱相幼君摄政与摄位异也

  • 卷十三·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十三    宋 王安石 撰夏官二大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眡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王眂朝眂治朝也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

  • 论式·章太炎

    编竹以为简,有行列䚡理,故曰&ldquo;仑&rdquo;。仑者,思也。〈大雅〉曰:&ldquo;于论鼓锺。&rsquo;论官有司士之格,论囚有理官之法,莫不比方。其在文辞,《论语》而下,庄周有〈齐物〉(〈齐物论〉旧读皆谓&ldquo;齐物之论&rdquo;,物

  • 昭公·昭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经】二十四年春王三月丙戌,仲孙玃卒。□若至自晋。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秋八月,大雩。丁酉,杞伯郁厘卒。冬,吴灭巢。葬杞平公。【传】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简公、南宫嚚以甘桓公见王子朝。刘子谓苌弘曰:「甘氏又往矣

  • 分身集会品第二·佚名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

  • 中国今日所需者是何事·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新繁公园讲──中国国势之衰落,是不可讳言的。一般人推厥原因,大致不出经济之恐慌,教育之欠良,政治之失败,军事之未定,然吾则谓今日欲转乱而入治,须从建立国民思想信仰之共同重心为根本,否则治丝愈棼,徒

  • 卷第二十七·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七目录 大鉴下第十六世 &middot; 昭觉圆悟勤禅师法嗣上十六人 &middot;径山宗杲禅师 &middot;虎丘绍隆禅师 &middot;育王端裕禅师 &middot;大沩法泰禅师 &middot;护国景元禅师 &middot;玄沙僧昭禅师

  • 三洞赞颂灵章·佚名

    三洞赞颂灵章,撰人不详。书中提及宋末元初道士冲妙先生(蒋宗暎),当系元代上清道士编集。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此书辑录道门法事所用各种赞颂,凡九十八条。皆为韵语诗偈,四言、五言或七言不等。其中卷上收

  • 都市风景线·刘呐鸥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作者刘呐鸥。1930年水沫书店出版,包括作者1928年至1929年写的短篇小说8篇,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的短篇小说集。小说运用适应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