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外廷线索纪略

天启四年三月十九日,科臣传魁参汪文言,既逮诏狱,罪不可测,计无所出。至五月二十九日,宪臣杨涟参逆贤二十四罪之疏上矣。奉圣夫人客氏者,先帝之乳媪也,久与逆贤私。司礼监掌印王体乾柔佞贪狠,实党附逆贤之元凶戎首,贼害椒绅之主盟国老也,与客氏日在御前赞逆贤,巧法庇护,软语乞怜,而秉笔李永贞等复帮助之。凡文武大小七十余疏,概置不听。贤既得瓦全,便从此改心,放手为恶,无所忌惮,实杨公此疏激成之也。其后将体乾名下李晋升秉笔,田玉升正阳等门提督,李永贞掌巾帽局印,石元雅掌针工局印,涂文辅掌御马监印,而文书房之王敏政、李守质、杨国瑞等各赏有差,皆酬保安之劳。贤之赏掌班纪用及刘应坤复差往辽东,亦所以酬之也。昆山顾相公等因杨公疏有"门生阁老"字样,嗔之;南乐魏相公于是年孟冬之朔,又失误享庙大典,遂与外廷大相水火。乃以己意用墨笔间点《缙绅便览》一册,极重者三点,次者二点,又次者一点,阁部词林叶向高、韩爌等、何如宠,钱谦益、成基命、谬昌期,姚希孟、陈子壮、侯恪、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周宗建、李应昇等约六、七十员,密付逆贤,皆目为邪党,托逆贤于御前借事摈斥,而昆山居然首揆矣。体乾倡言开廷杖时,原欲杖林御史汝翥,以危福清林逃未获,偶值皇第三子薨逝之变,工部郎万燝适遭其毒。批此本者,李永贞从臾御笔;改此票者,体乾阿逆贤也。天启五年十二月,又杖毙吴御史裕中。凡在午门前喝令重打,屡换人尚嫌轻者,体乾辈也。初,赞崔呈秀传递线索者,许秉彝也。其年十二月,复逮汪文言。至五年春与大工后,逆贤指称看工催工名色,无日不与呈秀面会,即屏人密语,移时方散。或授受害人姓名,如天鉴等录之类,逆贤奉为圣书,心甚悦之,以为崔家疼我赞我,设法报仇出气也。一时捏词献谀入告者梁梦环、李鲁生、曹钦程等也。五日一比,追赃之严旨,四六骈俪之温旨,皆昆山等所票拟也。阁中俱有底簿可考,中书官可证也。凡逆子良卿之奖敕、诰券文,皆内阁词臣撰拟,用红掩面揭奏,亦阁中有底簿可考也。凡内府衙门及阁揭拟票,一应中旨创草者,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也。甲子之冬,南乐魏相公既手点《缙绅便览》一本,又手写所欲起用之人,黄克缵、王绍徽、王永光、徐大化、霍维华、阮大铖等五、六十员,各加三圈、二圈不等,密付逆贤,自为正人,陆续点用。至乙丑之后,崔呈秀密付逆贤之《天鉴录》者,首列东林渠魁叶向高、韩爌、孙承宗、刘一燝、赵南星、杨涟、惠世扬、高攀龙、左光斗、孙居相、李邦华、乔允升、王洽、曹于汴、李腾芳、钱谦益、姚希孟等,次列东林胁从孙鼎相、徐良彦、熊明遇、沈维炳、熊奋渭、侯恪等。其后又列真心为国,不附东林,顾秉谦、魏广微、王绍徽、冯铨、王永光、霍维华、徐大化、周应秋、薛贞、崔呈秀、阎鸣泰、王在晋、杨维垣、卓迈、倪文焕、李鲁生、吴淳夫、孙国桢、刘廷元、亓诗教等若干人。《同志录》者,首列辅臣,词林部院诸臣卿寺则陈宗器、韩继思、易应昌、张泼等,台省则黄尊素、李应昇、刘芳、张慎言、惠世扬、房可壮、章允儒、刘宏化、蒋允仪、游士任、侯恂等,部郎常博则贺烺今改名世寿,张光前、孙必显、汪始亨等,藩臬俱失记,任子赀郎武升则赵隆美、许念敬、张念堂即张懋忠等若干人。最狠最重者三圈,次者二圈,轻一圈也。《点将录》者,首曰:天罡星托塔天王李三才、及时雨叶向高、浪子钱谦益、圣手书生文震孟、白面郎君郑鄤、霹雳火惠世扬、鼓上皂汪文言、大刀杨涟、智多星缪昌期等共三十六人,地煞星神机军师顾大章、旱地忽律游士任等共七十二人,原不曾详开姓名,计魏广微点的便览,该处的并亲笔所写该用的黄克缵等六、七十人,即付永贞、元雅、文辅抄小楷折子。又崔呈秀递入《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并《东林姓名》共四个折子,只永贞、元雅、文辅三人各袖藏一分,御前传出削处某人,人多惊讶,以为圣上怎就知道某系邪党,某系门户,某系熊廷弼姻家,某系刘铎宗族,某系程注之子,以为是东厂密奏事。其后年月渐久,逆贤、李朝钦及李石涂亦不甚避人,凡行一事即公然曰:某系某录某折有名。各家官人始知所由来。体乾、永贞等身在事中,累臣亦目击耳闻最悉,恨彼时不曾设法暗抄下全名为今日印证耳!自逆贤擅政,从来先帝中旨非由一路而至,如斗靡见长,如宝玺呈祥,如元凶已放,如辽东复内臣镇守,如处各省考官之类,则昆山、南乐稿也,如朕方云云,而曰云云以挤去。南乐如纂修三案引祖宗设立红牌一节,皆崔呈秀等稿也。如先日拿汪文言及挤蒲州之去,拒高阳之朝,皆昆山谋首辅之线索,南乐摈高阳之狠著也。譬之锁未至而钥已密入,捷如袍鼓,外廷何由而知耶?

天启六年春谏止内官镇守者,贵池丁相公有单疏力言,不可以为分将吏之精神。害一、掣战守之肘;害二、文武相害,阴嗾鼓噪;害三、维清兵清饷一利,查功查罪一利,然关门之计,不过一言申严军法而已。我太祖禁内臣不得典兵,世祖罢除镇守等语,而体乾逆贤憎之,遂奏请先帝留中不报,凡留中之本,各有白套装盛,写职名详注年月于外,收于御前大坚柜内。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先帝宾天,二十三日闻御前烧毁字纸甚多,想同时一概焚之矣,各人或有疏草也。涿州冯相公票拟,枢臣王承光覆差内臣镇守疏时亦曾具揭力谏,然非特疏如贵池所奏也。凡彼时阁中送票者,文书房李守质、杨国瑞、王敏政、翟国桢等,捧匣者侯保山、马昇、张宗赤等也,每至阁中有话硬传,全无敬礼辅臣之体。

初南乐欲专政,遂于告病之际,求逆贤密奏,先帝特谕,分票商量,又引世庙时"必不敢如此"等语,又托逆贤请先帝照神庙时故事,用一笔勾法,将门户之人按所点便览勾去,此事皆李鲁生造谋也。至于吕维祺、张宗衡皆不与,南乐同心也。又史部文选司谢升起用到京,见光景不好,遂勉完一选,洁身勇退,且以书劝南乐停止中旨,大拂南乐、逆贤之意,李鲁生是以有旨不从中出,而何出哉之疏也?又史记事、黄汝良亦各有书,以大义责南乐,咸拒而不纳也。此三事永贞于逆贤处见过原书,爱其辞气,袖到直房,曾著累臣抄誊,皆实事也。乙丑春闱,昆山南乐入场主试,于二月十五日前后,南部台臣杨栋朝有本纠参王之臣。先是南乐所写,欲起用五、六十人之内,惟之臣姓名有四圈,余者一、二、三圈而已,逆贤力奏先帝,遂口传特留此,实从来异政缘之臣边才不易得也。又万历丙辰进士刘铎,江右名士,博学善书,廷试日偶钦酒过当,将试卷多写逾格,排列不下,读卷诸臣街名,遂失鼎甲,人多惜之。历任刑部郎中,天启乙丑秋陛扬州知府。其在京时,曾与梅檀寺矮僧本福往来。僧求铎写扇数把,适未印图书,后差家人持图书到本福处,于扇上补用。而广东欧阳晖者,亦久与本福来往,偶到寺用拜帖纸写诗三首,内多怨望失平语,铎仆不解字容,本福将铎图书钤晖诗纸尾,粘之屋壁,被锦衣卫人侦知,揭诗参铎,会倪御史文焕等惮铎在扬严明,遂托崔呈秀嗾逆贤矫旨逮铎到狱。后详诗句内有"弹射逐臣"等字样,铎系迁升官,大大类,始知图书虽铎姓名,而诗则欧阳晖作也。遂复逮晖面质,与铎无干,得复任。初铎系狱时。见戚臣李承恩拟辟,丙寅热审,又被王体乾狠打五十,心窃怜之,密与方御史震孺极力营救,益触逆贤之怒。时巡捕营把谷应选者,王体乾之侄婿也,与提督张体乾复巧砌罗织成狱,刑部尚书薛贞将铎责二十五板,援诅咒祖父母律立决于市。今上崇祯元年夏,张体乾,谷应选俱正法,二年秋后倪文焕决于西市,四年九月薛贞瘐亡于狱,中外始快其报云。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第七十九回 目断乡关伟人又殁 衅开府院政客交争·蔡东藩
  固山贝子平定三郡纪略·佚名
  卷一·王世贞
  卷之七十八·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八·朱国祯
  ●南疆绎史勘本卷六·温睿临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纪昀
  学史卷十二·邵宝
  高·魏徵
  王锡爵传·张廷玉
  卷三百三十四·杨士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汉高帝·苏辙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拱辰·唐圭璋

      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天圣八年(1030)进士第一,通判怀州。后拜御史中丞。因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倾范仲淹,为公议所薄。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元丰八年(1085)卒,年七十四

  • 卷七·阮阅

      ●卷七·评论门三  南岳李岩老好睡,众人食罢下棋,岩老辄就枕。阅数局乃一展转,云:“我始一局,公几局矣?”东坡曰:“岩老常用四脚棋盘,只着一色黑子。昔与边韶敌手,今被陈抟饶先。着时自有输赢,着了

  • ◆霅川翁钱选(习懒斋稿)·顾嗣立

    选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年少时,嗜酒,好音声,善画。山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伯时,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辨。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翼日以所临本归之,主人弗觉也。赵文敏公孟俯早岁

  • ◆刘尚书秉恕·顾嗣立

    秉恕字长卿,秉忠之弟,尝受易于威州刘肃。世祖召同侍潜邸,至元中,累官礼部尚书,历湖州平阳两路总管,有惠政。卒于官。秉忠无子,以秉恕子为后。 白云楼 ○白云楼 旌旗袅袅入随州,江涨祥烟散复收。黄耳不来家信远,西风肠断白云楼

  • 08、花烛·蒲松龄

    长命上织女含情久,牵牛欲渡河;人生得意事,莫如小登科。我高蕃为樊江城想了一场大病,因着定了亲事,才觉精神健旺。看下迎亲日期是腊月三十日。 这几个月以来,度日如年,俺一般的也捱到了。 [耍孩儿]光阴速箭离弦,近来好似换了天

  • 卷四 宣帝·王夫之

      〖一〗   爵赏者,人君驭下之柄,而非但以驭下也,即以正位而凝命也。辞受者,人臣自靖之节,而非但以自靖也,即以安上而远咎也。故赏有所不行,爵有所不受,而国家以宁。帅昧之始,君与开国之臣,为天下而已乱。迨其中叶,外寇内奸

  • 卷三十·唐·蒋一葵

    【裴度】 〔字中立。元和末为宰相,历事四朝,以全德始终。李义山称为圣相。微时寓洛,尝策蹇天津桥,有二老人倚柱而立,语云:“适忧蔡州未平,须待此人为将。”其仆携书囊从后闻之,归述其事,度曰:“见我龙钟,相

  •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辽阳陈思慈首撰 仁宗嘉佑三年戊戌 居士生 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宋史文苑传】 按疏隽少检三句东都事略作性落魄不羁涉猎书史 邠从子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顾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三·佚名

    德宗一省贡献罢乐工诏勿上祥瑞出宫女等中外皆悦淄青军士曰明主岀吾属犹反乎【范祖禹】薛邕张渉以赃得罪宦官武将借口毁文臣帝心始疑【范祖禹】帝不委任臣下陆贽言用人之法【范祖禹】上不任宰相惟信裴延龄韦渠牟韦执谊

  • 史记集解卷六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地理志曰苦县属陈国】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

  • 谢枋得传·脱脱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县人。为人豪爽。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目一看,终身不忘。性格好说直话,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自奋,显得很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作为己任。徐霖称他为“:如

  • 黄绂传·张廷玉

    黄绂,字用章,其远祖为封丘人。曾祖父时迁到平越,遂定居于此。黄绂荣登正统十三年(1448)的进士榜,授行人官职,接着官任南京刑部郎中。黄绂为人刚正廉洁,人们送他一个雅号,称为“硬黄”。当时有一个特别奸猾的谭千户,他强占百姓

  • 推荐《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

    李敖李宗仁是现代中国的传奇人物,他生在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广西桂林人。他小时候在家乡半耕半读,后来进入陆军小学堂,加入同盟会。再入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从下级军官干起,从护国战争到护法战争,无役不与,骁勇

  • 李瑞霖·周诒春

    李瑞霖 字润田。年二十九岁。生于直隶唐山。父中和。任开滦矿务局事。已婚。子二。初学于北京汇文大学。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入德包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四年。入印第安那大学。继入康奈尔大学。宣统三年

  • 卷十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十一    宋 程公说 撰世谱二呜呼春秋邦国命卿之制其能无戾于先王之旧哉若昔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使还治其国故诸侯之卿皆命于天子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迄春秋时乃有世为卿大夫者而贤德

  • 原序·吕本中

    春秋集解原序春秋集解三十卷赵希弁读书附志云东莱先生所着也长沙陈邕和父为之序按成公年谱凡有著述必书独是编不书宋史本传公所着有易书诗而无春秋惟艺文志于春秋集解三十卷直书成公姓名考吴兴陈氏书録解题有春秋集解

  • 太公家教·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讨论《坟典》,简

  • 唐音癸签·胡震亨

    明胡震亨著。为其所编《唐音统签》中一集。全书十集,以十干为纪,共一○二七卷,此为第十集,故称癸。前九集皆录唐诗,为《全唐诗》主要依据;此集共三十三卷,专收论唐诗、唐乐。为作者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凡唐诗、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