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四

永乐三年秋七月甲午朔享  太庙  遣官祭  历代帝王陵寝△夜有星如弹丸大流五尺许发光如鸡子大赤色有尾光烛地出勾陈旁西北行至紫微西蕃外

○丙申

○赐书谕赵王高燧曰边报西北屡有火此或鬼力赤与瓦剌战徙而南来恐我军逼之故发火以张其势又或前者马剌沙等来归中途惊回今欲再来故发火为约尔即于马军内兼选汉鞑六十人令的当指挥二人率往西北以觇虏情降者招之若其入寇则与边将筹议相机袭之所遣官军令昼伏夜行慎密慎密

○丁酉

○设筸子坪长官司隶湖广都司答意治古寨二长官司隶贵州宣慰司时辰州卫指挥佥事龚能等招谕筸子等处三十五寨生苗龙廖彪等四百五十三户向化廖彪等各遣子来朝请设官抚治  上曰苗蛮能慕义来内属宜从其意遂命设长官司以廖彪为筸子坪长官各野为答意长官龙答哥为治古寨长官俱给印章赐冠带袭衣钞币仍命蠲其民租徭复设阴隆江滑石江二巡检司隶筸子坪长官司以苗首廖桥胜等为巡检

○戊戌

○狭西兴平凤翔二县进瑞麦三十本礼部率郡臣上表贺以为  圣德复被之应天下太平之徵  上览之谓尚书李至刚侍郎赵羾曰瑞麦固是嘉应但四方远迩靡一物不得其所斯可为太平今中外果无匹夫匹妇之愁怨于下者览表祗益惭愧耳君臣贵相与以诚謏佞非治世之风也至刚等愧谢△云南宁远州土官同知刀吉罕廾刀孟卖等来朝贡方物赐刀吉罕诰命信符金牌及纻丝衣一袭纻丝纱罗六匹并赐刀孟卖等钞△顺阳王有烜辞归就以所获周府扰害官民千户费诚舍人曹政等付归周王自治且赐书周王橚曰比者自汴至淮及江一路多有费弟护卫人拘军民商旅之舟装运王府米麦等物肆扰不一又有逼胁郡县官吏和买茶芽者有司苦之非宗藩美事贤弟宜深戒戢之庶几有以表率宗室△浚淮安府山阳县运盐河计一十八里

○辛丑

○夜月入氐宿

○壬寅

○以周王橚生日遣驸马都尉沐昕赐彩币羊酒良马△户部尚书郁新奏官民杂犯死罪以下旧令于北京纳米赎罪今议莫若量增其米杂犯死罪纳米百一十石流罪三等八十石加役者九十石徒罪三年者六十石二年半五十石二年并迁徒者四十五石一年半三十五石一年三十石杖罪九十一百俱二十五石六十至八十二十石笞罪十石听于京仓输纳为便从之△鞑靼平章把都帖木儿伦都儿灰自塔滩率部属伍千余人诣甘肃归附总兵官左都督宋晟留其家属于甘肃遣人送把都帖木儿等至京  上宴劳之赐袭衣等物

○癸卯

○命把都帖木儿为右军都督佥事赐姓名吴允成伦都儿灰为后军都督佥事赐姓名柴秉诚保住为狭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杨效诚余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后赐冠带袭衣文绮表里白金钞有差△以房安为监察御史安洪武中自御史升江西按察史坐罪为民至是工部尚书宋礼荐其才故召之△赐书周王橚曰比各府县录周府长史司榜文来奏夫朝廷与王府事体不同长史司专理王府事岂得遍行号令于封外与朝廷等一家有一家之尊一国有一国之尊天下有天下之尊卑不踰尊古之制也今贤弟居国如诸子擅行号令于国内其亦可乎若奸人造此离间即具实以闻当究治之如实贤弟所命则速遣人收还仍严戒长史行事存大体毋贻人讥议

○甲辰

○遣行人聂聪等赍敕谕安南胡大互曰阮景真等来得奏具悉朕惟  天地生物出于至诚圣人代天理物亦以至诚为本故其下皆以诚应朕用此道君临万邦推心待人无间远迩然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今复遣人谕尔尔果诚心应朕尽革前非迎还天平以君事之朕当建尔上公封以大郡传之子孙永世无穷朕之斯言上通于天伫俟来章以颁显命遂遣景真等与聪俱行△修浙江海宁湖州二守御千户所城池△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尾光烛地出扶筐西北行入天棓

○丙午

○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罗谛剌遣使曾寿贤等来朝贡方物赐钞及织金袭衣△老挝军民宣慰司宣慰使刀暹答遣头目浑典等来朝进象及方物赐刀暹答钞五百五十锭绮帛各三十六匹并浑典等钞币有差

○丁未

○徙府军右卫治于楼鼓之西旧治在西安门外以拓皇墙故徙之△夜有星如盏大光明有尾出北斗魁外西南行至玄戈傍

○戊申

○遣官祭中山武宁王  上谕礼部臣曰中山王勋德之盛国朝第一百世不忘自今正旦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至皆遣祭著为令△云南元江府知府那荣来朝贡马及方物赐之钞币

○己酉

○遣右军都督佥事吴允成后军都督佥事柴秉诚并其部属都指挥指挥千百户等居凉州赐赉甚厚谕兵部令榜谕缘边将士毋有侵扰赐敕嘉奖总兵官左都督宋晟招怀之功并赐之钞币仍命晟给与允诚等牛羊孳牧都督牛二十羊一百五十都指挥牛十四羊七十只指挥牛十二羊六十千百户卫所镇抚牛十羊五十其随来军民每户牛六羊二十家属给衣鞋布钞有差且令晟加意抚绥候允诚等居处既定选其中壮勇或二百三百五百参以官军三倍于塞外侦逻非但耀威亦以招徕未附者

○敕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曰近鞑官把都帖木儿等归附其部属五千余人驼马二万余匹皆留甘肃把都帖木儿等赐之姓名优与爵赏令率其部属于凉州居住给与牛羊孳牧今以所给牛羊之例付尔观之自今尔处有归附者给与如例△朝鲜国王李芳远遣陪臣尹穆等奉笺贺  皇太子千秋赐穆等钞币有差△占城国王占巴的赖遣使部该卓等来朝贡方物赐赉有差△真腊国遣使柰昧等来朝贡方物且告其国王参烈婆毗牙卒赐柰昧等钞币有差△修后湖黄册库△巡按广东监察御史汪俊民言琼州府周围皆海中有大小五指黎母等皆生熟黎人所居比岁军民间有逃入黎洞甚至诱入黎人侵扰居民今朝廷遣使招谕臣愚以为黎性顽狠招谕之人非其同类未易信从又水山峻恶风气亦异中国之人罹其瘴毒鲜能全活臣访得宜论县熟黎峒首王贤祐旧尝奉命招谕黎民信从归化者多况其服习水土不畏瘴疠臣请追还使命仍召贤祐至京量授以官俾招谕未服黎人戒约诸峒无纳逋逃其熟黎则令随产纳税一切差徭悉与蠲免生黎归化者免其产税三年峒首则量所招民数多寡授以职事如此庶几黎顺服从之

○庚戌

○旌表安庆府怀宁县民方福一妻王氏潜山县民葛晟妻金氏朱得进妻王氏青州府临煦县民张仲先妻齐氏太原府徐沟县民武志贤妻苏氏抚县安县民黄克敬妻殷氏吴原得妻黄氏黄仲逸妻宋氏临川县民饶伯振妻刘氏支得诚妻徐氏韩伯逊妻丁氏赵伯达妻娄氏吴伯咏妻邓氏四川叙南卫知事史穆妻刘氏太原府徐沟县主簿龚名妻石氏临洮府兰县民徐人得妻孟氏广信府永丰县民王复初妻傅氏傅彦恭妻徐氏郑友东妻刘氏上饶县民张继成妻江氏平阳府平陆县民姜举人妻萧氏故元镇抚陈州马士隆妻左氏梧州府□□縢县民王克让妻龙氏真莭俱为以蚤丧夫守义无瑕有司以闻故并旌之

○命平江伯陈于天津卫城北造露囤千四百所储海运粮

○辛亥

○遣序班王孜祭故真腊国王参烈婆毗牙命给事中毕进内使王琮赍诏封故真腊国王长子参烈昭平牙为真腊国王仍赐之钞币等物遣其使柰昧等还

○赐云南元江府知府那荣金带一文绮衣三袭锦十八匹银百五十两钞六百锭并赐其傔从钞币有差遂升本府为元江军民府给之印信△工部尚书宋礼言燕山右卫吏赵成告犯笞罪无力准工自愿北京为民种田命户部依例给牛具种子自今有犯笞罪无力准工悉如之仍敕杖罪八十以上即时发遣七十以下放回乡里备赀自请屯所

○壬子

○车里宣慰使刀暹答遣头目揽线思奏请举兵攻八百大甸宣慰使刀招散  上赐敕谕曰览奏具悉卿之忠义八百小丑负朝廷恩信肆为慢侮阻遏使臣公义之所不容朕为天下生民主体上帝好生之德一民失所朕为不宁彼八百之为不善不过首领数人其下军民皆朕赤子兵行之际宁无多伤且其土官幼弱无知多因奸邪小人教诱所致今已遣使谕令改过迁善且索其恶党孟乃朋等尔等即先遣人往波勒木邦孟艮等处谕朕之意若八百大甸仍昏迷不悛或奸邪之人执迷不尽尔等即合兵征之但擒其首恶而抚安其众杀戮无多仍择其支属贤者奏闻立之若其悔过服罪即止兵勿进又遣使谕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刀招散等曰朕特颁金字红牌敕谕与诸边夷为信以禁戢边吏生事扰害用福有众于无穷车里老挝木邦孟养诸宣慰使乃孟定威远等府州官皆敬恭朝命无所违礼惟尔年幼无知惑于小人孟乃朋孟允公等教诱起祸生衅闻使臣至境拒郤不纳朕遣颁诏往谕古剌等处尔阻遏之尔之罪愆不可悉数廷臣咸请兴师问罪朕念八百之人岂皆为恶兵戈所至必及无辜故有所不忍兹特遣司宾田茂推官林祯赍敕同车里差去人往谕尔能改过自新即将奸邪之人禽送至京庶几境土可保人民获安其或昏迷不悛发兵讨罪拏戮不贷遂敕西平侯沐晟谕以车里请征八百之故且言已遣使往谕八百令改过自新尔宜严兵以待彼果悔罪输诚即止兵勿进其以马军六百步军一千四百随内官杨安郁斌又虑老挝乘车里空虚或发兵掩袭其后或与八百为援可选的当头目率兵一万五千往备

○癸丑

○设孟艮府隶云南都司以歹掯土官刀哀为知府给印诰及赐冠带时刀哀遣人来朝请设治所故有是命△升都指挥同知郭赟为四川行都司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黄宝为都指挥同知除苏州昆山县荒田租二万七千七百石有奇

○甲寅

○赐朝鲜国使臣及云南元江府等处土官老檛军民宣慰使司头目宴△福建都指挥使张鉴领兵捕倭私受贼赂又纵所部掠民财谪戍永平

○乙卯  命东宫仪仗增制金钲红鼓各二△元江军民府知府那荣请躬率兵及馈运往攻八百  上嘉劳之△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尾迹有光出土司空旁东南行后一小星随之

○丙辰  皇太子千秋节文武百官早朝毕具朝服赴文华殿行贺礼△太原左护卫总旗孟全等聚众谋叛事觉伏诛

○丁巳

○升宁远州土官同知刀吉罕为本州知州

○戊午

○以守城功升宛平县知县贺银为通政司右参议△改江西道监察御史汪俊民为刑科给事中△云南元江军民府奏石屏州洛矣桥每岁江水冲坏止令本府修理民力不堪乞命石屏州相兼修治从之△夜有星出羽林军大如弹丸流丈余发光如鸡子青白色尾迹有光南行

○庚申

○改工部左侍郎张思恭为北京刑部左侍郎初思恭坐事命督修天津卫城至是还奏称旨遂改官刑部仍令督修天津卫城

○壬戌

○西羌酋长锁南等率众来归

猜你喜欢
  第七十一回 遇强暴故后被污 违忠谏逆臣致败·蔡东藩
  第八十一回 绝邦交却回德使 攻督署大闹蜀城·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王祎
  卷八·陈康祺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八·佚名
  胤祯外传·佚名
  朵里不花传·宋濂
  侯显传·张廷玉
  卷一·赵汝愚
  目录·佚名
  卷11·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郭则沄

    圣祖勘定噶尔丹,其侄策旺阿拉布坦遁走西域,收合余众,遂据回地,别成部落,为准噶尔。阁峰尚书夙侍世宗潜邸,雍正初,擢少司马,世宗与论准噶尔事多合,即奉命往谕顺逆,以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副之。阿后官协揆,谧文勤

  • 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 补遗卷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十室宇仁寿堂赋【有序       元】袁 桷合江老人杜【原本阙二字】年八十有二其乡人尊之以仁寿因名其堂子辉卿令今为蜀省椽来京师求赋赋曰合江老人生于三卯嵗之中秀眉疎明鲐背隠

  • 三一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仍将刘锡嘏留翰林院办事校书折·佚名

    三一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仍将刘锡嘏留翰林院办事校书折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八日大学士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臣舒赫德等谨奏: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嗣后各部司员有已用御史而该员素称得力者,仍许该堂官奏请兼

  • 卷六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伯夷列传第一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

  • 监国纪·查继佐

    弘光元年(乙酉)夏五月,南都不守,江南及浙西郡县咸望风下。杭诸绅奉皇太后命,敦请潞王翊镠监国。甫三日,监国因原任都督陈洪范籍士马、钱粮北款。钱塘知县顾咸建忍不从,弃去;诸生沈乘建守城之策,百姓昵王慈,立杀乘;在籍原任兵部主

  • 卷二十三·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二十三唐 长孙无忌等 撰鬬讼三【凢一十三条】殴妻前夫子【问答一】诸殴伤妻前夫之子者减凢人一等同居者又减一等死者绞疏义曰殴伤妻前夫之子者谓改醮之妇携子适人后夫殴伤者减凢人一等同居者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佚名

    第一条 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第二条 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第三条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第四条 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第五条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第六条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第七条 上院议员,由

  • 山权数第七十五·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权数?”管子对曰:“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为权,君以令为权;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桓公曰:“何为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管子对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

  • 第26章 经解·戴圣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只要看看那里的风俗,就可以知道该国的教化如何了。那里的人们如果是温和柔顺、朴实忠厚,那就是《诗》教的结果;如果是通晓远古之事,那就是《书》教的结果;如果是心胸广阔坦荡,那就是《乐》教的结果;如果

  • 思惟品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精舍。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咸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一切犹如大龙。所作已办众行具备。弃舍重担不受後生。行於平等获真己利。安住正教得到

  • 十二、岩唤主人·慧开

      瑞岩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着!”“诺!”“他时异日,莫受人瞒!”“诺!诺!”   无门曰:瑞岩老子自买自卖,弄出许多神头鬼面。何故聻?一个唤底,一个应底;一个惺惺底,一个不受人瞒底。认着依前还不是!

  • 宗镜录卷第九·延寿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办。今教乘称秘密之法。禅宗标不传之文。则向

  • 卷第四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四有五结。谓贪结嗔结慢结嫉结悭结。问此五结以何为自性答以三十七事为自性。谓贪结慢结各三界五部为三十事嗔结欲界五部

  • 净土圣贤录卷四·彭希涑

    往生比邱第三之三齐玉齐玉。姓莫。霅川人。早岁出家。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慈辩。受一心三观之旨。出居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作诸不

  • 医医医·佚名

    《医医医》,医论著作。三卷。清.孟今氏撰于1902年。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题名为《医医医》。作者分别指出历代统治者不重视医药,使生民涂炭;有些患者骄奢淫逸,重财轻命自食恶果;有的医生不学无术,误人性命,皆各

  • 四书管窥·史伯璿

    元史伯璿(字文玑)撰。该书见于秘阁书目者五册。杨士奇《东里集》则称有四册刻版在永嘉郡学。永嘉叶琮知黄州府又刊,置于府学。是明初印行已有二种版本。然刻版皆散佚不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云,未见。此本乃毛晋汲古

  • 息诤因缘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中阿含周那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