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元年七月癸酉有醉卒磨刀于市者邻媪问曰磨刀欲何斮卒励声曰杀王府人媪窃以告会都指挥张信密告谢贵等伏兵约守城军昏夜俱发入王府为变朱能等潜遣间觇之果然能等请曰事急矣救死于水火不可缓也  上曰诚知祸几迫切有不能免然骨肉至亲嫌疑交构可以情白俟更筹之能等曰临难贵于果决  殿下但曰叔侄至亲周王岂是疏远之属况今日祸几发于权奸岂由朝廷权奸忍于害  殿下而  殿下不忍豺虎蛇虺伤人不已亦必图去之之术岂能甘心委身以饲之哉  上曰事果迫近我当告于  天地神明  皇考  皇妣宁自裁决以明予心张玉等曰此匹夫匹妇之为岂  殿下所为乎  上曰夫危欲求安祸欲求福人少而害大不能求安而反阽危矣不能致福而反益祸矣能等曰古语云人众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殿下之天有时定矣  上曰诸公坚欲如此异日无相怨也玉等曰今命在须臾不得旋踵求贳死耳尚何怨况举事以义虽死不怨  上曰计将安出玉等曰护卫勇士尚余八百人可暂入王城守卫  上曰兵者凶器战者危道争者末事诚非所欲玉曰圣人有不得已而用之者汤武是也若臣等所言不见听请从此决矣  上曰必如诸公言可以自救但其军已布满城中护卫人少恐不足办事能曰先擒谢贵张昺余无能为  上曰谢贵张昺防守既严猝亦难擒须以计致之可也今奸臣遣内官来逮护卫官属悉依所坐名收之就令差来内官召贵昺付所逮者贵昺必来则缚之一夫之力耳乃匿壮士端礼门内遣人召贵昺贵昺不来久乃互卫从甚众至王门门者呵止其卫从惟贵昺得入至端礼门壮士出擒之其从者又未知移时贵昺不出稍稍散去玉等率勇士尽捕贵等所伏兵将士皆踊跃奋一当百时围王城军及列阵于市者惟听贵昺指挥及闻与贵昺被擒皆散走是夜玉等攻九门黎明已克其八惟西直门未下  上令指挥唐云解甲骑马导从如平时过西直门见斗者呵之曰汝众喧哄欲何为者谁令尔为此不义是自取杀身耳众闻云言皆散乃尽克九门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诸司官吏视事如故北平都指挥使俞填走居庸关马瑄走蓟州宋忠率兵至居庸关知事不齐退保怀来留俞填守居庸  上亲问谢贵张昺尽得齐泰黄子澄等交构之迹  上曰我初不信人言果然奸凶构诬逞毒若此吾几为所屠矣于是大恸遂上书于朝曰臣闻书曰不见是图又曰视远惟明大智恒虑患于未萌明者能烛情于至隐自古圣哲之君功业著于当时声名传于后世者未有不由于斯今事几甚明非不见之谓而陛下略不垂察谨冒死以闻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之末世生民涂炭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风沐雨东往西代亲赴矢石身被创痍艰难百战万死一生然后定天下成帝业立纲陈纪传万世封建诸子巩固  宗社为磐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未尝自宁不幸  皇考宾天今  陛下嗣承大宝而奸臣齐泰黄子澄辈不能秉道德以辅圣治而包蓄祸心恣谗贼之口奋豺虎之毒假陛下之威权剪皇家之枝叶橚槫柏桂楩五弟不数年间并见削夺虽其皆有愆过未闻不轨之图重可裁减护卫轻可赐敕诫励则  朝廷于厚亲之仁惩过之义两尽其美矣不务出此动輙削王爵夺王土转徙流离行路矜恻柏尤可悯阖宫自焚圣仁在上胡宁忍此此盖非出  陛下之心而皆奸臣之所为也今其心尚未厌足又以加臣臣守藩于燕二十余年寅畏小心奉法循分  天地  宗庙神灵鉴临在上敢有一毫非僻之心哉  陛下嗣统以来臣事君之诚明于皎日诚以君臣大分骨肉至亲恒思加慎为诸王先况敢有悖仁伤义之为哉而奸臣跋扈蔽陛下之聪明诬直为枉加祸无辜比执臣所遣奏事之人棰楚刺爇备极苦毒迫其言臣有不轨谋遂分怖宋忠谢贵张昺等于北平城内外卒五林聚戈矛燿日甲马驰突于街衢钲鼓匉訇于遣迩围守臣府周帀严密询其所由但云府中不留一人阖家遑遑不测何事大小凛凛如临汤火已而贵昺为护卫之人所执臣得此二人始询知奸臣欺诈之谋号地呼天擗踊无诉切念臣于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亲也于今事  陛下如事天也臣固知此非出陛下之心但臣愚戆不能謟媚权贵耳夫为臣之道知有君而已焉知权贵臣所以罹今日之祸者此也然臣窃料权奸之心不止于害臣而已譬人欲伐大树必先剪旁附之枝然后及其根干亲藩夷灭之后  朝廷孤立奸臣得志  社稷危矣此不待明者而后见也昔成周封建同姓绵八百余年之业秦废封建二世而亡明鉴斯在诗曰价人维藩太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易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伏望  陛下廓日月之明奋雷电之断涣发德音去此凶慝以肃清朝廷以永安  宗社以保全亲藩以福庇生民此非独臣之幸乃国家天下之幸也臣非敢爱一身一家之死但惓惓之诚恸  皇考建洪业之艰难望  陛下保洪业于永远遥仰天门敬摅愚恳惟陛下念之臣又窃计奸权之党必已蟠结深固恐陛下未易除之伏睹  祖训有云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  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臣谨俯伏俟命惟  陛下念之念之既发书讫  上以槁示群臣见者咸言辞旨恳切必能感动早得休兵诚为至愿  上曰孝弟者人心所同苟有人心一观斯言岂得不感动彼能感动在转移之间耳朱能曰彼忍心如此恐未能转移如不转移兵可已乎  上曰天祐国家则兵祸不作张玉曰天祐国家则奸人必获是日  上谕诸将士曰我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祚以来惟务循法守分尔曹所共见者今少主信任奸回残害骨肉我  皇考  皇妣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今已削夺五王又及于我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此有何辜吾义与奸邪不共戴天  宗庙神明昭鉴予心言已  上垂涕将士皆感动流涕时风云四起人咫尺不相见少焉东方云开露青天仅尺许有光烛地洞彻上下将士皆喜以为  上得天之应云

○甲戌

○通州卫指挥房胜等率众以城来归

○丙子

○马宣在蓟州谋起兵来攻  上遣指挥朱能等攻拔其城遂生擒马宣

○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郭亨各以城来归

○丁丑  上谕将吏军民曰  皇考太祖高皇帝并建诸子藩屏国家  皇考有疾初不令诸子知之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十一日寅时即歛七日即葬踰月始报讣诸王又不容其奔丧而信任奸邪悉更  祖法诸王小过便见削夺未及期年削夺五王湘王被迫阖宫自焚我守藩以来一心敬慎奉法守分不敢违越比用谗邪之言无故輙见疑忌昨遣人奏事执付狱吏备极苦楚迫其招认反谋餙无为有必欲加害  天地  宗庙神灵在上尔曹众耳目在下吾果有此心乎已闻调天下军马四集吾父子一家之命危在朝暮死不足惜但伤身蹈善行而名被大恶所不甘于心况此皆奸臣所为非出朝廷之意吾将躬诣阙下自白且闻奸臣之谋谓今宗藩所可忌者惟吾一人去之则其他如折朽不足虑矣其导少主所为率皆反道背德流连荒亡之事天变不畏  祖法不守人怨不恤骎骎不已天下几何其不乱国家几何其不亡昔我  皇考起布衣提三尺剑东征西讨南攻北伐万死一生百战劳苦以肃靖天下肇造帝业三纲陈纪以传万世岂堪一旦为贼败坏之哉  祖训云新天子正位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予已上书陈情请诛奸臣今少主为奸臣所蔽恐不见答则惟应以尔等往清君侧之恶扶国家于既坏安  宗社于垂亡恭朝阙庭谒拜  陵寝然后退守旧藩庶几以明忠孝之心于是将士咸叩头言曰  殿下此举诚天理人心之正  上天与  祖宗必皆祐助臣等皆素受  太祖厚恩今日之事有进无退

○俞填在居庸关劫其军民将攻北平城民有窃走来告  上曰居庸关路隘而险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填据之势在必取譬如家之后户岂容他人据之今彼不量力又欲来攻城莫若乘其初至民心不服易以取也若稍缓之彼增兵坚守则难取矣

○己卯

○命指挥徐安钟祥千户徐祥等讨填安等攻破其城填走怀来依宋忠捷至  上曰彼若知固人心谨守此关我攻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我不可失也乃命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有必争之理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敌众我寡虽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非尔等所知当以智胜难以力论论力则不足以智则有余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  上率马云徐祥等马步精锐八千卷甲倍道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敌谍者言宋忠诳其将士云尔等家在北平城中皆为  燕王所杀委尸积满道路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闻之乃命其家人张其旧用旗帜为前锋众遥识旗帜又识其父兄子弟无恙相呼辄应喜曰我家固安几为宋都督所误皆倒戈来归宋忠余众苍黄列阵未成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都指挥俞瑱斩都指挥彭聚孙泰于阵并首级数千获马八千余匹都指挥庄得单骑遁走余众悉降即散遣归原卫诸将以得宋忠颇有喜色  上曰宋忠本庸才以货赂謟谀奸臣得官一得兵柄便尔骄纵此如狐鼠耳胜之何足喜也老将用兵虽克大敌不形于喜色则易骄骄则不戒不戒则败几萌矣孔子所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尔等勉之

○丙戌永平守将赵彝郭亮以城来归

○己丑  上谕诸将士曰吾与若等今日驰驱非求富贵盖上安  宗社清朝廷下以保身家耳天下者  太祖之天下军民者  太祖之赤子奸权作难假君命灭亲藩危  宗社驱之以蹈白刃非其所得已也今所欲除者惟奸臣数人耳尔众慎无嗜杀则伤天地之和以损  太祖数十年生育之仁毋贪财贪财则失民心民心失则大本亏矣居民耕桑商贾贸鬻慎毋扰之夫有乱时无乱法违予言者必法以惩之吾已上书于朝旦夕有恩旨必得全生岂忍使尔辈独丽于法尔其懋哉毋贻后悔诸将咸稽首曰  殿下好生之德同于天地臣等岂敢违命以取罪戾

○庚寅守遵化指挥蒋玉言都督刘真河将攻遵化

○壬辰  上率兵援之刘真等闻  上将至走还松亭关

○乙未  上命千户李浚等领兵至关指麾部伍若将攻城之状刘真等闭关不敢出  上曰大宁军马牵制吾后而刘真无能为也陈亨素摅诚于我但为卜万所制兵法有当用奇者若以计去卜万亨必来适罗骑获大宁二卒至  上曰计可行矣乃作诒卜万书盛称奖万而极毁诋亨缄识牢密召一卒饮之酒且厚赉之而置书其衣中俾归与万其同获之卒窃窥之问守者曰彼何为者守者曰遣归通意故得厚赉卒跪曰告守者能为我请得偕行惟命是从不敢望赉守者如所言为请遂俱遣而不与赉不得赉者终不平至即发其事刘真陈亨搜卒衣得与卜万书遂疑万执下狱籍其家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班固
  列传第八 赵贵 独孤信 侯莫 陈崇·令狐德棻
  闵帝纪·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五·李心传
  东汉会要卷二十八·徐天麟
  卷一·陈继儒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第二十二卷 元·缪荃孙
  ●碑传选集(一)·钱仪吉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熊方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卷一百四·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默·唐圭璋

      默字无隐,号书坞。   齐天乐   重游番阳   两株烟柳荒城外,依依暮帆曾驻。小扇障尘,轻舆贴岸,谁料重行吟处。流光暗度。怅兰溆春移,苇汀秋聚。可奈清愁,快呼艇子载将去。   中年怀抱易感,甚风花水叶,犹似孤旅。伴

  •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张廷玉

        王翱 年富 王竑 李秉 姚夔 王复 林聪 叶盛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初会试贡士于行在。帝时欲定都北京,思得北士用之。翱两试皆上第,大喜,特召赐食。改庶吉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   宣德

  • 卷二十一·黄以周

      徽宗   △崇宁二年(癸未,一一○三)   1、正月(案:据《朔闰考》,是年癸未,正月辛巳朔。甲申,诏:“诸路教授自外任移者,除依条通理考任,许就仕升改,其教导有方贡试如法者,仍听保明再任,内广南路应升改者,减举主一人。”《纪事

  • 一百五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请代管盐差一年以盐馀偿曹寅亏欠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自李煦跪奏: 江宁织造臣曹寅与臣煦俱蒙万岁特旨,十年轮视淮鹾。天恩高厚,亘古所无,臣等维肝脑涂地,不能报答分毫。乃天心之仁爱有加,而臣子之福分浅薄。曹寅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疟,竟成不起之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 列传二百五十·纪昀

    列传元 【四】○元四巴哩珠阿勒坦德济 和斯摩哩阿喇勒乌苏哈勒噶齐必噜【额琳特穆尔】塔塔图该 伊琳特穆尔 莽吉苏博啰哈雅赛音谔德齐沙木斯鼎【尼雅斯拉鼎呼逊】巴哩珠阿勒坦德济和斯摩哩阿喇勒乌苏哈勒噶齐必噜塔

  •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十五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题,本月二十七日奉旨:吴裕德、吴锡麒、李镕、庄

  • 三一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覆朱筠所陈采访遗书意见折·佚名

    三一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覆朱筠所陈采访遗书意见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大学士臣刘统勋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安徽学政朱筠条奏采访遗书事宜一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奉朱批:原议大臣议奏。【真按:应在原议下断句

  • 李商隐传·欧阳修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有人说他是英国公世责力的后代。令狐楚驻守河阳,赞赏他的文采,让他与儿子交往。令狐楚调任天平、宣武,都上表安置他为巡官。每年都给路费让他跟随去上计簿。开成二年(837),高锴主持贡举。令狐..

  • 义宗耶律倍传·脱脱

    义宗,名倍,乳名图欲,太祖长子,母为淳钦皇后萧氏。幼时聪明敏慧,好学,外表宽厚内心挚诚,神册元年(916)春,立为皇太子。当时太祖问侍臣:“受天命的君王,应该事奉上天敬奉神癨。对于建立了巨大功业德行的人,我想要加以祭祀。先祭祀

  • 迩言卷九·刘炎

    ○今昔或问昔者帝王所以公天下之意曰尧以天下授一民臣民无间言舜以天下授一臣臣民亦无间言顺天下非强天下也苟或强之父子犹有争况天下乎三王之未王也已为羣臣诸侯之长三王之既王矣羣臣诸侯世有其国三王亦止为之长尔忧

  • 卷十·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十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三颂清庙鲁诗刘向曰文王旣没周公思慕歌咏其德齐诗韦成曰清庙之诗言交神之事无不清静韩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后汉祭祀志东平仓王引传】 班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应说回向义及说方便义。云何回向义。云何方便义。答曰。若回余处善根功德向佛菩提。是名回向。又依佛菩提起修行心。无量种门于一切时于一切处集诸善根。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五·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詩偈三七言絕白蓮輕雲新夏葉初擎,嫩蕊俱含無染情,雨過明珠千萬斛,臨風著意向人傾。自笑持梳不耐聊成禿,作佛無心偶出家,究竟不知因底事,也來隨眾挂袈裟。重登黃鶴樓(有序)戊午秋,同葉西、一蕊入南嶽,從此過洞庭

  • 飞鸟集·泰戈尔

    诗歌集。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发表于1916年。该诗集共收入短诗325首,其中的一部分为诗人1916年访问日本期间所作的即兴诗,其余为诗人选译自《碎玉集》等几个孟加拉原文诗集。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简炼明快

  • 平蛮录·王轼

    明代王轼撰。此书为王轼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督贵州军务,镇压普安米鲁起义的奏疏。作者王轼,字用敬,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 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金石志。缪编修荃孙原有金石志,已刊印。今将缪氏有者列为前编,现自各志访得者列为后编。但未调查,仍苦不备。

  • 广义法门经·佚名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舍利弗为比丘说十二离难随顺道时,当为如理而说,听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净,十法成熟般若,十相应法,十四违障不净想,六障无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德,十四于不净观多恩德,二十勤修障,十一于伏灭障多恩

  • 象田即念禅师语录·佚名

    明净现说,净痴等编。四卷。卷一收小参、示众、秉拂、示做工夫要语;卷二收颂古、问答、机缘、杂著;卷三收,室中漫言;卷四收,山居诗、关居诗、十僧诗、杂咏。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