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十五日

吏部为遵旨查议事。

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题,本月二十七日奉旨:吴裕德、吴锡麒、李镕、庄通敏、汪镛、朱攸、励守谦、潘曾起,钱世锡、罗修源、周琼、汪学金、于鼎、王天禄、刘汝謩、【真按:前似均作誉!(刘汝誉)下又都作謩.】高棫生、甘立猷、孙希旦、范来宗,俱着罚俸三个月;王燕绪、莫瞻菉、饶庆捷、王允中,俱着于补官日罚俸三个月;何循、王春煦、施培应、翟槐、章宗瀛、邱庭漋、严福、吴省兰、许兆椿、陈昌齐、季学锦、曹锡龄,俱着销去纪录一次,免其罚俸;朱钤、朱绂、张焘、裴谦、张九镡、吴典、王坦修各罚俸三个月之处,俱着注于纪录抵销。余依议。钦此。相应抄单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

计黏单壹纸。

右移会内阁典籍厅。

附 吏部题四库全书馆人员罚俸记过本

议得内阁抄出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等奏称: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于上年十一月初二日查核交部,其年冬季进过第二分全书七次,臣等详加查核。除总裁各员前因赶办第二、三分书奏请停其抽阅,并无记过次数外;查有提调官吴裕德记过七次,总校官朱钤记过八百八十五次,王燕绪记过七百八十四次;分校官陈木记过四十二次,李斯咏记过三十六次,刘源溥记过三十二次,许兆椿记过三十次,常循记过二十八次,陈昌齐、吴锡麒各记过二十六次,赵秉渊、胡予襄各记过二十二次,李镕、庄通敏、雷纯各记过二十次,汪镛、朱绂、吴树萱各记过十八次,曹锡龄、何循各记过十六次,季学锦、周鋐各记过十四次,王春煦、罗万选、郭祚炽、张焘、甄松年各记过十二次,叶兰、朱攸各记过十次,励守谦、牛稔文、潘曾起、章宗瀛、方大川、胡敏、马犹龙、柴模、吴翼成各记过八次,王庆长、钱世锡、邱庭漋、田尹衡、李荃、罗修源、王中地、严福、周琼各记过六次,施培应、宋镕、王坦修、裴谦、沈培、江涟、汪学金、于鼎、吴省兰、王天禄、张九镡、莫瞻菉、刘汝謩各记过四次,高棫生、吴典、饶庆捷、李元春、甘立猷、刘图南、张埙、翟槐、邱桂山、孙希旦、黄秉元、康仪钧、倪廷梅、王允中、范来宗各记过二次,俱请交部照例察议。谨奏。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旨:知道了。钦此。钦遵。抄出到部。

查议处四库全书处错误记过,乾隆四十二年七月钦奉谕旨:嗣后总裁应议者,仍令罚俸半年;其总校、分校、覆校各官应议者,止须罚俸三个月。钦此。钦遵在案。应将记过七次之提调 翰林院编修吴裕德,记过八百八十五次之总校 编修朱钤,记过七百八十四次之编修今奉旨以中允补用之王燕绪,记过四十二次之分校 国子监助教陈木,记过三十六次之内阁中书李斯咏,记过三十二次之候补中书科中书刘源溥,记过三十次之编修许兆椿,记过二十八次之国子监学录常循,记过二十六次之詹事府右赞善陈昌齐、编修吴锡麒,记过二十二次之内阁中书赵秉渊、助敎胡予襄,记过二十次之编修李镕、编修庄通敏、兵部主事雷纯,记过十八次之编修朱绂、内阁中书吴树萱,记过十六次之编修曹锡龄、编修何循,记过十四次之左中允季学锦、助敎周鋐,记过十二次之编修王春煦、助敎罗万选、通政使经历郭祚炽、翰林院侍读张焘、内阁中书甄松年,记过十次之内阁中书今升安徽安庆府同知叶兰、编修朱攸,记过八次之编修励守谦、起居注主事牛稔文、编修今授贵州学政潘鲁起、【真按:疑当作曾字.前均作曾(潘曾起)!】编修章宗瀛、内阁中书方大川、刑部主事胡敏、内阁中书马犹龙、中书柴模、候补中书科中书吴翼成,记过六次之工部主事王庆长、检讨钱世锡、编修邱庭漋、内阁中书今升湖北荆州府同知田尹衡、内阁中书今升直隶广平府同知李荃、编修罗修源、内阁中书王中地、编修严福、编修周琼,记过四次之编修施培应、内阁侍读宋镕、检讨王坦修、编修裴谦、学正沈培、候补中书江涟、编修汪学金、编修于鼎、编修吴省兰、编修王天禄、编修张九镡、编修莫瞻菉、编修刘汝謩,记过二次之编修高棫生、编修吴典、检讨饶庆捷、分发中书科中书李元春、编修甘立猷、内阁中书刘图南、中书张埙、编修翟槐、内阁中书邱桂山、编修孙希旦、内阁中书黄秉元今更名黄晃、内阁中书康仪钧、钦天监天文生倪廷梅、检讨王允中、编修范来宗,均照例罚俸三个月。查王燕绪、雷纯、赵秉渊、郭祚炽、胡敏、田尹衡、莫瞻菉,饶庆捷、王允中俱经丁忧;罗万选、张埙已患病调理;刘源溥、江涟、李元春、吴翼成俱系候补之员,均应于补官日罚俸三个月;康仪钧已经革职,其罚俸之处仍应注册。查何循、王春煦、牛稔文、施培应、翟槐俱有纪录一次,李斯咏、章宗瀛、邱庭漋、严福、吴省兰俱有纪录二次,许兆椿、陈昌齐、季学锦、宋镕俱有纪录三次、【真按:当作逗号!】常循、曹锡龄、马犹龙、王庆长俱有纪录四次,俱有前议罚俸三个月注抵在案,今议罚俸三个月,连前共罚俸六个月,应各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均免其罚俸;朱钤、赵秉渊、胡予襄、朱绂、张焘、甄松年、裴谦、张九镡、吴典俱有纪录一次,刘图南有纪录二次,陈木、王坦修俱有纪录三次,周鋐有纪录四次,今议罚俸三个月,应各注于纪录,合计抵销。(内阁移会)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卷七·常璩
  卷一·辛文房
  ●卷二百三十·徐梦莘
  ●卷十四·魏泰
  ●卷九·刘一清
  卷三十一崇训·何良俊
  ○某福晋·许指严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一百二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地方情形摺·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五·马骕
  十国春秋卷八十一·吴任臣
  郭璞传·房玄龄
  卷四十八·纪昀
  四、东北一百五十年的安宁·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五·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五鄱阳史简编元吴存乐庵遗稿二五言古风拟古青青园中葵托根信云美夙承春风恩华叶光嶷嶷愿得羞王公顔色照筐篚道路阻且长终然不我以悠悠嵗年晩零落自此始独有太阳心不为霜雪死楚国有佳人双蛾秀

  • ●卷二·李绛

      ○学士谢状   臣绛等今日伏蒙圣恩召对,特赐延纳,过有奖谕。又奉宣圣旨:“卿守职尽忠,常如今日,朕何忧天下不理?”又复见襄阳进奉,出付所司,安国寺铸圣容处又罢临幸者。亲奉德音,旋蒙宣谕,目睹盛事,心感皇明,喜戴交并,抃舞失

  • 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蔡东藩

      却说勒保驰驿入川,川中教徒,势甚猖獗,勒保率兵进剿王三槐,擒杀几个无名小卒,便虚张功绩,连章奏捷。嘉庆帝下旨嘉奖,说他入川第一功,专令搜捕王三槐。这时候湖北教徒,因齐姚已死,谋与川北教徒联络,悉众南趋,李全高均德一股,由

  • 卷之二十一·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冬十月。己卯朔。享太庙遣户部尚书英俄尔岱行礼  ○上躬祀堂子  ○颁顺治三年时宪历  ○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以甲喇章京刘武元、为山东布政使司参政、兼按察使司佥事、天津兵备道

  • 第五十三卷 孝义 六·缪荃孙

    淮 安 府 宋徐 积徐积,山阳人。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读孝经,辄涕落不能止。事母至孝。从胡翼之学。应举入都,不忍舍亲,徒载而西。登进士第,举首许安国率同年生入拜,具致百金为寿,谢却之。母亡,庐墓三年。雪夜伏

  • 通志卷一百三十七·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五十齐褚渊【长子贲 贲弟蓁 渊弟澄渊从父弟炤 炤弟】王俭【俭弟逊俭叔父僧防 僧防子慈 僧防从子僧祐 僧祐从子融】栁世隆 王晏【子徳元晏弟诩 晏从父弟思逺】

  • 通志卷五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乐略第二十二律先王通于伦理以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已为中吕午为防賔未为林钟申为夷则酉为南吕戌为无射亥为应钟阳管有六

  • 五七七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查无《九十九筹》一书并再行严查折·佚名

    五七七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查无《九十九筹》一书并再行严查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广西巡抚臣吴虎炳跪奏,为覆奏事。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奉

  • 一七 立房的三代·周作人

    十二老太爷死难当在咸丰辛酉(一八六一)年,可是十二老太太寿命很长,至庚子后尚在,至少要多活四十年以上。她有一个女儿,嫁给杭州人唐子敦,是以前学老师唐雪航的儿子,住在古贡院,老太太差不多通年就住在唐家。子敦也在家里教书,教

  •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四·佚名

    六月,刘光斗鼒、黄家以北兵抚命至江南,巡抚杨文骢遁。是时苏、松等处各邑多起义者,文骢剿兵入苏,擒家鼒斩之。寻见北兵大至,仍遁入海。原任浒墅关员外程良孺被杀。良孺,右春坊正揆父也。南京破,未解任;先薙发降,以原官管关。时

  • 野史无文卷四·郑达

    烈皇帝遗要(下)梅冲华传烈皇帝遗要(下)十五年(壬子)夏四月初三日,流贼张献忠陷庐州府舒城县,杀人殆尽(贼改舒城县为得胜州)。五月初七日,学臣徐之垣科考庐州府八属,生童俱集城内,失于稽察。献忠率群贼自桃集走小路,由小蜀山,夜至城下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九·佚名

    職官七 ○職官七 內務府 △內務府【總管大臣 堂郎中 主事 廣儲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織造監督 會計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內總管 副內總管 掌儀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御茶膳房總管大臣 尚茶尚膳正副侍衞 

  • 哀公问五义第四十·戴德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子曰:“否,不必然。今夫端衣、玄

  •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六·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智度论一百卷(第九帙无音)  第一卷  逾城(庾俱反广雅逾越跨度也)。  [(一/(匚*〡*〡*(巨-匚)))/貝]粗(莫候反三苍贾[打-丁+蔑]易也谓交易物为[(一/(匚*〡*〡*(巨-匚)))/貝]也)。

  •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印法品第十尔时金刚药叉主菩萨。踊跃欣庆身毛皆竖。于仙人会中持杵挥空。以种种香花衣服。与诸仙人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以诸香花而散佛上。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如来

  • 第六 增一法·佚名

    [一法]一应知生罪法(六种犯罪等起法),应知生无罪法(七种灭法),应知有罪,应知无罪,应知轻罪,应知重罪,&hellip;&hellip;知有残罪&hellip;&hellip;知无残罪(波罗夷)&hellip;&hellip;知粗罪(波罗夷、僧残)&hellip;&hellip;知非粗罪&helli

  • 古今医鉴·龚信

    《古今医鉴》系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龚信原撰年不详,其子廷贤续编于1589年(万历17年),后经王肯堂订补,亦即后世的流通本。此书的书名,据龚廷贤在自序中称:“夫医,意也。何取于鉴? 鉴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