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大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  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第四子也  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恭王次  上次周定王橚  上初生光气五色满室照映宫闼经日不散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比长聦明睿智仁孝友悌出于天性勤学好问书一览辄记终身弗忘五经子史皆该贯而旁通天文地志百家之书得其要领日从明儒讲论无厌倦意虚己纳善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洪武三年乙丑  太祖封建诸子以燕旧京且近北虏择可以镇服者遂以封  上十三年三月壬寅之国  上貌奇伟美髭髯举动不凡有善相者见  上退谓人曰龙颜天表凤姿日章重瞳隆准太平天子也  上兼备文武大才而度量恢廓任贤使能各适其当英杰之士乐为之用下至厮卒咸归心焉至于武事悉精而熟老将皆自以为不及料敌制胜明见万里号令严明信赏必罚由是威震朔漠虏人不敢近塞时出访民疾苦劳来抚循百姓爱戴而力行节俭故国内无事上下咸和年谷屡丰商旅野宿道不拾遗人无争讼规摹宏远焉  太祖常曰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初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  太祖意又闻其宫中过失  太祖语  孝慈高皇后曰朕与尔同起艰难成帝业今长子不称吾意如何  皇后曰天下事重妾不敢与知惟  陛下审之  太祖曰诸子中燕王仁孝有文武才略能抚国安民吾所属意  皇后曰幸毋泄言恐祸之也太子闻之密以语凉国公蓝玉玉先征北虏纳哈出归至北平以名马进  上  上曰马未进朝廷而我受之岂所以尊  君父郤之玉惭而心不怿至是闻太子言曰殿下观  陛下平日于诸子中最爱者为谁太子曰无如燕王玉曰臣意亦然且臣观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恐此语上闻  殿下之爱衰矣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太子曰燕王事我甚恭谨玉曰  殿下问臣臣不敢隐故尽其愚恳耳惟密之时晋王亦闻  太祖注意于  上自念己兄也  上弟也遂生嫌隙后晋王与  上皆来朝  上有疾晋王数以语见侵  上内怀忧畏疾增剧遂恳求归国晋王密遣人伺察  上国中细故将闻于朝既无得二十三年春  太祖命晋王率师西出  上率师北出会期同征北虏乃儿不花晋王素怯兵既行不敢远出  上待之久弗至遂直抵迤都山薄虏营获乃儿不花及其名王酋长男女数万口羊马无算槖驼数千先晋王恐  上有功遣人驰报太子谓  上不听己约束劳师冒险太子言于  太祖已而晋王旋师  太祖不乐及  上捷报至  太祖大喜曰燕王清沙漠朕无北顾之忧矣太子言晋王虽未深入然张声势有犄角之助燕王亦未可独为功又言燕王得善马不进  太祖皆不听

  ○二十五年春复命  上率师出塞

  ○四月丙子太子薨  太祖愈属意于  上一日召侍臣密语之曰太子薨长孙弱不更事主器必得人朕欲建燕王为储贰以承天下之重庶几  宗社有托翰林学士刘三吾曰立  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且皇孙年长可继承矣  太祖默然是夜焚香祝于天曰后嗣相承国祚延永惟听于天耳遂立允炆为皇太孙皇太孙一日坐东角门谓太常卿黄子澄曰我非先生辈安得至此然  皇祖万岁后我新立诸王尊属各拥重兵何以制之子澄曰此不难处置太孙曰请试言之子澄曰诸王虽有护卫之兵仅足自守朝廷军卫犬牙相制若有事以天下之众临之其能当乎汉七国非不强大而卒底灭亡者盖以大制小以强制弱势必不支太孙喜曰兹事终仗先生矣

○三十一年闰五月  太祖不豫遣中宫召  上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  上归国及  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乙酉  太祖崩是夜即歛七日而葬皇太孙遂矫诏嗣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踰月始讣告诸王且止毋奔丧  上闻讣哀毁几绝日南向恸哭而朝廷政事一委黄子澄齐泰二人擅权怙势同为蒙蔽政事悉自己出变更  太祖成法而注意削诸王矣一日朝罢建文君谓子澄曰忆昔者东角门之言乎子澄曰不敢忘也然须密子澄退与齐泰等私谋曰今至少不闲政事诸王年长皆握重兵久将难制吾辈欲长有富贵须早计泰曰此易易但使诬告其阴私坐以不轨削之削一国可以蔓引诸国子澄曰姑更思之泰曰他事不足动惟大逆则不宥子澄曰然则所发何先齐泰曰  燕王英武威震海内志广气刚气刚者易挫加以不轨之事孰信其诬去其大则小者自慑子澄曰不然  燕王素孝谨国人戴之天下知其贤诬以不轨将谁信之周齐岷代在  先帝时尚多不法之事何况今日而于今作过周王必先周王易耴耳周燕之母弟取周剪燕之手足今只俟周有罪即令议处治彼必来救救则可以连坐是在我取之有名在彼虽有一国之众势孤无援取之何难泰曰甚善甚善明日入白建文君喜曰王先生善谋矣未几果有言周王不法者遂遣曹国公李景隆率兵至河南围王城执王府寮属驱迫玉及世子阖官皆至京师削王爵为庶人迁之云南妻子异处穴墙以通饮食备极困辱未几代王桂湘王柏齐王槫珉王楩降为庶人流漳州自是朝廷日益骄纵简  宗庙之礼兴土木之役遣官者四出选女子充后宫媚悦妇人嬖幸者恣其所好穷奢极侈亵衣皆饰珠绣荒淫酒色昼夜无度临朝之际精神昏眩百官奏事唯唯而已宫中起大觉殿于内置轮藏而敬礼桑门出公主与尼为徒倚信阉竖与决大事进退大臣参掌兵马皆淂专之凌辱衣冠虐害良善纪纲坏乱嗟怨盈路灾异叠见恬不自省新宫初成妖怪数出起而索之寂无所有亦不介意于是太阳无光星辰紊度彗扫军门荧惑守心飞蝗蔽天山崩地震水旱疾疫在在有之文华殿承天门及武库相继灾君臣之间恬嬉自如初周王被执果敕  上议其罪时  上居丧守制忧悒成疾见敕惴惴不知所为乃上书曰若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著  祖训具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惟望  陛下体  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其言恳恻深至建文君观之戚然以示齐泰王子澄曰事莫若且止泰子澄趋出私相语曰县官妇人之仁今事几如此其可已耶明日共入言曰今周王既获所当虑者惟  燕王曩因出塞有功威名日盛不如并去之便失今不图后悔无及建文君犹豫未决而遣人阴刺候王府事无所得复谕泰等曰彼罪状无迹可寻何以发之泰子澄曰欲加之罪甯患无辞今其书词悉是营救周王指以连谋复何辞哉曰朕在位未久连去数王何以掩天下公议莫如且止子澄曰为大事者不顾小信况  太祖常注意  燕王欲传天下  陛下几失大位矣非二三臣寮力争则固已为所有  陛下安得有今日哉今事几如此又其病久未愈正天与之时先人者制人不宜因循也建文君曰  燕王勇智绝人且善用兵虽病猝难图宜更审之泰曰今边报北虏有声息但以防边为名发军戍开平其护卫精锐悉调出塞去其羽翼无能为矣不乘此图之后噬脐无益也建文君颔之乃以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张昺为布政使俾诈诱王府官属觇察王府动静

○元年三月建文君命都督宋忠调缘边各卫马步官军三万屯平开燕府护卫精壮官军悉选隶忠麾下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悉召入京调北平永清左卫官军于彰德永清右卫官军于顺德以都督徐凯练兵临清都督耿瓛练兵山海诸将防于外张昺谢贵防于内约期俱发时  世子  二郡王高照  二郡王高燧皆在京齐泰曰三人在此宜先收之黄子澄曰不可事觉则彼先发有名且得为备莫若遣归使坦怀无疑也遂遣归寻悔遣人追之不及齐泰等密谋令人上变告适  上遣人至京奏事泰喜曰吾事就矣遂执之鍜炼成狱即发符逮王府官属且约谢贵先发密诱长史葛诚为内应宋忠等为外应令王府人无大小获而杀之

○六月谢贵等以在城七卫并屯田军士布于城内填溢街巷逼围王城外墙  上闻王城外墙甲马声以为操练者休息之不问而而谢贵等又以木栅断端礼等四门路  上闻之曰我病不能听其塞贵等乘马张盖过王门不下又杀守王城卒  上犹不在意谢贵等令军士登城擐甲执兵飞矢入王城四面鼓噪震动城内外  上闻之问左右曰此何为者指挥张玉朱能等泣曰外势若此诚可忧臣等坐为鱼肉矣  上慰遣之曰我与若等奉法循礼何有不臧今外虽讻讻久当事定毋布也时官属已有逃入佛寺藻井上谋为旦夕计者未几削爵  诏下玉等复泣曰今少昏蒙奸臣执柄谋害宗藩图危  社稷立未几时诸王芟夷殆半臣属皆诬以大逆诛戮妻孥及于宗族可为寒心  殿下居国何有过失一旦无衅而削名爵兵刃四集事危势迫祸不可测  殿下坐以待之臣等死无足惜但伤  太祖高皇帝创业艰难封建诸王相传万世陵土未乾而诸王蒙患国除身灭诬以不轨之名他日谁为雪冤受屈万世  殿下纵爱其身以守区区之小谅柰  高皇帝  宗庙  社稷何况身亦未必能保也  上亟止之曰今虽削吾爵中诚犹或可白若等慎勿妄言言出祸随是自取族耳玉等复泣曰谁不爱其死臣等宁死于  殿下之前不忍死于奴隶考掠刀锯之下言讫悲不能止  上执玉等手曰保无他虞复慰遣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沈约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司天考第一·欧阳修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八·宋濂
  卷一百一十 晉紀三十二·司马光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李心传
  第八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蔡东藩
  ●海外恸哭记·黄宗羲
  尚史卷六十二·李锴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通志卷一百六十四·郑樵
  四三九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折·佚名
  贾思同传·李延寿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任翔龙·唐圭璋

      沁园春   赠谈命许丈   客有问余,号曰汝水,逸民者谁。是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那时节,果鳌头高跨,鹗首横飞。   君休说是谈非。是则是干支带得来。也要他有个、

  • 无 题·林徽因

    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满掬着希望;溶溶在春风中立着,昨天的静,钟声昨天的人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才真能懂得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什么时候,又什么

  • 御选宋诗卷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十五五言古诗六彭汝砺高阳池三年南雍居十至高阳池鱼鸟如故人相忘不相疑但持青莲叶不倒白接防我与之子游何似山公时游岘首去年冬少雪二月春始晴南游岘首山东下石头城揉蓝染江水烂锦贴园英幽亭一

  • 卷一百四 天聖四年(丙寅,1026)·李焘

      起仁宗天聖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未,契丹遣樞密副使彰武節度使蕭迪烈、歸義節度使康筠來賀長寧節。迪烈等既來賀,契丹又使人持酒果與迪烈等,上問宰相王曾曰:「契丹齎送酒果者凡三十餘人,已至莫州,可聽其來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 第四十四·班固

    (魏相,丙吉)【原文】魏相字弱翁,济陰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

  • 吕诲传·脱脱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任太宗、真宗朝的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普通大臣大多上书互相攻击、揭发,吕诲说“:台省谏官有权上告各种事

  • 完颜永功传·脱脱

    越王完颜永功,本名完颜宋葛,又名完颜广孙,贞元二年(1154)生。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勇敢健壮超人,广泛涉猎历史书籍,爱好书法名画。大定四年(1164),他被封为郑王。大定七年(1167),他进封为隋王。大定十一年(1171),他进封为曹王。

  • 先识览第四·吕不韦

    先识一曰: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地从于城,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得其要而已矣。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

  • ●卷上·袁袠

    ○官宗夫宗室日蕃而禄不给,何也?封建之法坏,而仕宦之途绝也。昔在周室,并建诸侯,同姓封者什七,异姓封者什三,各治其国,以蕃王室入为公,孤出为牧伯,亲疏相制,外内联络,卒赖其力,享祚长久。秦坏周法,疏忌骨肉,阙翦枝叶,二世陵迟,荡然亡卫

  •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若如是见一切法,一切我见悉皆舍。佛行法及声闻等,皆从般若而成就。如王不行於国邑,所有王务而自办。菩萨离相依般若,自然获佛功德法。

  • 禅苑蒙求卷之中·志明

    能仁双趺(传灯一)梵云释迦。此言能仁。涅盘经尔时迦叶与诸弟子在耆阇崛山入于正定。于正受中忽然心惊举身战怀。从定中出。见诸山地皆大振动。即知如来[巳>已]入涅盘。于是将诸弟子寻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满七日。至[狗

  • 告暹罗国民·太虚

    ──二十二年十一月作──暹罗为现在世界上最著名之佛教和平王国,亦为佛教中仅存的唯一的独立王国。盖蒙、藏既但为中国之一部,而锡兰、缅甸、泥泊尔等又皆附庸于英,他若日本为半神半佛之国,而中国则为佛、儒、道、回、耶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如来具智不嫉他善缘起第十  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大比丘众。游化依止王舍大城。是时如来从座而起。步蹑虚空现希有事。足下显出千辐轮相。一一辐

  • 北山小集·程俱

    诗文别集。一作《北山集》、《程俱集》。宋程俱撰。此集为程俱所自编(见叶梦得序),凡四十卷。集中之诗,间于题下注所作年份,其年份多处先后失次,当是编而未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北山小集》四十卷;《宋史·艺

  • 钦定热河志·和珅

    一百二十卷。清和珅、梁国治纂修。和珅(1714-1799),字致斋,姓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1776)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统

  •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佚名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集葛仲卿、傅处士、隐玄子、雉子、袁知机、吴夫人、胡安公、刘延卿、许丹阳等九位仙真之言。诸仙皆以人身血脉喻水,谓善养生者取法于水,得

  • 琵琶记·高则诚

    全称《忠孝蔡伯喈琵琶记》,又题《蔡中郎忠孝传》。戏曲。元末明初高明撰。三卷,四十二出。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元至正进士,历任处州录事、四明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后避居鄞县栎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