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一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甲申朔兵科给事中侯庆远题倭奴中途筑垒固险为久驻计我师追蹑已度王京三百里独苦无糗糒臣窃谓初我师出境无敢谓百全必克者暨平壤一捷开城再捷颇以倭为易与于是有碧蹄之败因败而惩持重自保于是乎有许和之议倭奉约而南又见谓师老气竭惰归可乘于是乎有尾击之说窃怪我与倭何讐也诚不忍属国之剪覆特为勤数道之师挈两都而手授之朝鲜存亡兴灭义声赫于海表我之为朝鲜者亦足矣而复为之苦战以横挑已讲之倭恐非完策也朝鲜谊不与倭共戴天则五合六聚而挠之以贸首为快不惜其他势也倭欲归弗得计大创追兵未可平行无虞则蒙死不返顾亦势也今我助朝鲜以斗假朝鲜推大国以为锋而我又欲先用朝鲜之众以为尝两军争便倭得张疑以持我而并锐以走朝鲜朝鲜不支我师亦难独立矣凭怒求战致毒必深何可不虑害也王者之师不趋小利不徼小胜我以德植朝鲜以信屈倭奴全归而归所获实多若旋结言而旋倍之是谓不祥即馘数千百级不足以称武而厮舆有一不备适足以损重而贻羞乌容不审权也伏念倭既不能殄之而除本则莫若纵之以成信朝鲜不可轻动亦不可中弃则莫若少留锐师以为之声援宜亟敕兵部谕东征文武诸臣毋狃敌毋信降毋妄希奇捷毋不虑隐患朝廷以完师为功不以深入多杀为右要以早休士马速纡东顾而已 上是之敕兵部不必议覆驰示东征官令其从长酌处但以旋师退贼为功毋得惶惑自扰以误大计

○以中都正留守许国威为蓟镇南兵游击

○丙戌大学士王锡爵等题臣等连日出阁至朝房与各部诸臣相见兵部则催下原覆薛继茂条陈缅甸夷情都察院则催下所拟史善言兄弟逼嫁继母情罪户工二部则催下议减云南取金并浙直织造各条拟或系远夷待命急当处分或系嫁母重情有关风化兵部<锍-釒>中带有见监犯人李材乃条陈中之一事不可因一事而停缓各项当行之务其史善言系进士官而所为悖逆至此臣等业已从重票拟如 圣意尚嫌其轻不妨再传改票或径发边卫充军若此外金两织造恩泽原自 上裁量减一分即民受一分之惠又<锍-釒>中所荐邹元标王教钟羽正张栋四臣俱系先年

○特旨处分之人臣等不敢混入票中亦不敢遽望 皇上尽如部拟但求酌量叙用一二明白传示可否不报

○准日讲官洗马敖文祯给假回籍兼赐猪羊米酒

○宴赏四川入贡乌思藏护教王朵甘思阿喃坚参等三十名

○云南巡抚吴定表进莽应里贡象金盒金叚

○以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马继武镇守浙江总兵官

○丁亥工科都给事中等官刘弘宝等议许弘纲转吏科事序升之例令甲原然调用之例百而一二臣等揆时度势在今日似不得不从权议调者盖自昨年科臣建言获戾掖垣几空资俸最深仅仅弘纲一人即许子伟虽挨序当迁而其资俸则浅之浅者也铨部欲择资望俱优之臣以重首谏故舍子伟调弘纲不意弘纲激切控辞四科益激切乞罢臣等谓弘纲宜如吏部原议调用以后六科升转窃以为莫如循序便会御史甘士价等亦言两贤可念 上以所议系合科公论令弘纲供职而并留子伟四科仍谕今后六科升转照旧例不必纷更

○陕西巡按徐登彦请建苑马七监儒学下所司

○以福建行都司杨光梦为中都留守掌印

○隰川王府奉国将军充摭等越关奏讦管理府事辅国中尉充倓父子诸不法事礼部覆充摭等合行顺天府递回该府并充倓等都听该抚按勘奏从之

○己丑户部覆云南抚按所奏缅贼声势甚炽设兵防御馈饷不备乞将该省见贮南京四川银二十万两内暂准支用并将前项加增例金特允量免令以买金钱粮佐军兴经费 上量减例金一千两

○都察院题覆生员史嘉言逼嫁继母赵氏致赵饮恨气绝比律拟斩兄主事善言时在官所实难并坐苐以初通籍时不登继母姓氏固久蓄嫁母之心拟杖禠职 上发善言极边口外充军嘉言依拟

○庚寅释前云南巡抚李材于狱

○礼部题弋阳恭懿王多焜故绝其亲支则拱椓也先年缘罪议革故以管理夺属多煌夫多煌者庄僖王宸汭之弟宸江□风者之孙于庄僖而下皆别支也虽叨管理岂应祭非其祖拱椓信为有罪何当罚及其嗣今多煌已奉敕管理矣其奉祀合令辅国将军多荧即以本爵专主奉祀本府宗庙从之

○御史徐兆魁劾保定总兵尹秉衡赃私狼籍秉衡<锍-釒>辩御史杨宏科申劾之下兵部看奏

○兵部题覆陕西流虏二入犯功叶梦熊田乐张臣徐三畏等赏赉有差

○壬辰宴赏海西弗秃等卫入贡夷人都指挥往吉奴等一百八员名

○兵部覆巡视京营科道张辅之等所奏申饬上班官军务选补精壮查系正身方准督发上班到京之日听巡视科道本部司官按册查点如有年貌互异及考弱不堪者该省直军卫有司并领班都司劄付各官俱听从重参处其二营军勇移文内监衙门行令各营不许照前侵占仍专责巡视科道查照食粮见名时加点闸但有隐占名役悉行查出尽归营操违玩各官悉听一体参究从之

○刑部题李荣拟徒当配其母刘氏以残年告乞准赎养老据 大明律内有除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以次成丁者收赎存留养亲乞恩一如 圣祖瘅恶之中仍存教孝之意从之

○先是兵部以马继武镇守浙江得旨矣后又以副总兵李应诏材优于武请易之不允于是兵科给事中侯廷佩言事贵慎始始之弗确而顾欲更于既命之后形会推之疏显已见之独非体马继武既经本兵请易势难仍旧或简可当冲边大将彼此更调务人与地宜李应诏仍候推补 上用应诏镇浙江而留继武旧任

○乙未准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回籍调理候召

○丙申予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起工部尚书辛自修祭葬赠太子太保并予谥

○礼部议缅酋莽应里因缘黎京桂一通把进贡方物又无金叶缅文止托孟琏土司代进而又求赏赉求差使颁谕封号台臣薛继茂欲允其贡嘉与更始科臣张贞观欲遣京桂等诘以已贡而复构兵之繇语以已赏而复暂停之故无非慎重驭夷远虑合移该抚按从长计议或先颁已行之赏以示我信而后责其背盟之故以察彼情果真有乞贡之意亦必申明约束以后毋得肆毒属夷借口未犯 天朝为解即孽缘别部不得以不知为辞然后徐议封贡从之

○山西道御史李日茂题直隶按臣黄卷请复长芦运司学宜从下礼部议

○以工部屯田清吏司署郎中主事王志为四川佥事分巡北道

○丁酉大学士王锡爵等题吏部尚书孙鑨第十次乞休<锍-釒>臣等先因本官称病甚危执词甚决心切苦之然大臣告休阁中无径自票允之理去留通候 圣裁如 皇上尚欲留鑨乞将臣等所票御史牛应元<锍-釒>先将鑨所荐邹元标等酌量叙录行鑨之言则鑨庶乎可留耳不报  ○刑部题犯法愚民何处不有而冤民亦何处不有若非每岁清理必待五年差官冤抑难免合无照两京矜疑事例岁酌一行请于巡按每岁审录外再立澄清囹圄之法师两京会审之规为抚按会<锍-釒>之例方春时和每岁听两直隶十三省各抚按官会行所属问刑衙门各审部内轻重囚犯按察司居省会即审省会之囚守巡道有分土即审各道之囚皆亲身巡行不得调审州县为诸囚累亦不得委审守令除情真罪当照旧监候外中有死罪矜疑军徒杖笞情可原宥者许各详抚按抚按会<锍-釒>以请<锍-釒>期勿过夏月轻罪径自发落重罪仍听部覆务使岁岁力行处处清审庶天下郡县无一不清之囹圄从之

○己亥征倭归兵以赏犒不至鼓噪总督顾养谦题参游击吴天赏等  ○铸给福州兴化泉州三府海防同知山西东路管粮防矿通判各关防一颗

○庚子予沈府唐山王恬熇衡府新乐王载玺祭如例

○兵部言王凤翱于暖兔进抢而锁执伯言儿讲市之夷已不足以服夷心矣乃复漫尔忘备致被诱缚凤翱不足惜如国体何乃刘世杰同处一城不能救夺裴邦翰虽拥众星驰缓急无济俱应参处暖兔伯言儿等市赏宜尽停革侍归凤翱后叩关请罪再议从之

○以蓟辽保定山东等处防海御倭副总兵署都督佥事陈璘协守潮漳等处

○辛丑赐三辅臣鲜笋

○户部覆科臣王德完等<锍-釒>屯田盐法日就废弛乞推广免云南例金德意将丙丁库积赢料物朽坏者听巡视科道会同本部司属官逐一清查暂改折色济边转那之间在该库鲜浥烂之累在百姓免征歛之苦各边镇年例藉此稍裕 上以屯田盐法节经申饬并未见着实遵行尔部别无稽查功罪访求利弊之法却只议减内库钱粮所济几何况系御前每月报数支销有何多余浥烂屯盐二政许该地方商民人等径赴抚按衙门条陈以凭采择类奏

○壬寅以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边维垣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南京大理寺卿王樵为南京刑部右侍郎陕西右布政使刘光国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以河南右布政王藻为山东左布政使

○命翰林院修撰焦竑编修吴道南简讨萧云举王图编纂六曹章奏

○乙巳以浙江道御史李尧民提督北直隶学政

○丙午以朝鲜克复量留江浙炮手五千分屯要害御史叚尚绣言其不可 上曰朝廷以大义存恤小邦念其新遭残破准暂留兵待倭众退尽之后自应使之自守该部传谕国王速还王京练兵积饷保境安民毋得专恃内援因循畏怯以贻后忧

○戊申以陕西行太仆寺少卿兼佥事余良枢为本省副使

○己酉 孝庄睿皇后忌辰遣伯李承功 裕陵行礼

○辛亥 孝穆皇后忌辰遣伯施光祖 茂陵行礼

○升河南道御史荆州土为大理寺右寺丞移右寺丞邓谏为左寺丞

○吏部推钟羽正为兵科都给事中 上以羽正等系为民官怒该部擅推夺该司官俸一年

○升山西按察使栗在庭为河南右布政调福建左参政曹司勋于浙江

○壬子礼部题湖广山东等处孝子贾应进节妇杜氏等十九口烈妇吴氏等十一口孝女杨氏烈女潘圣姑等二口例应旌表从之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 叙传第七十·班固
  卷一百0五 晉紀二十七·司马光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蔡东藩
  第九十七回 窜南交卢循毙命 平西蜀谯纵伏辜·蔡东藩
  卷二百二十九·杨士奇
  皇王大纪卷十一·胡宏
  司马承祯传·刘昫
  班宏传·刘昫
  陈淳传·脱脱
  郦琼传·脱脱
  熊朋来传·宋濂
  怀都传·宋濂
  一八 英文教员·邹韬奋
  卷八十九·佚名
  卷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逮·唐圭璋

      逮字仲躬,曾几次子。隆兴二年(1163),太常丞,后以右朝奉郎知温州。乾道九年(1173)户部员外郎、淮东总领。同年八月,除直显谟阁知荆州。淳熙三年(1176),知宁国府,除集英殿修撰。五年(1178),守湖州。六年(1179),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守

  • 孙惔·唐圭璋

      惔字肖之。与李之仪、王铚等同时。王铚雪溪集有孙肖之还缙云诗,疑是缙云人。   点绛唇   烟洗风梳,司花先放江梅吐。竹村沙路。脉脉摇寒雨。   醉魄吟魂,无著清香处。愁如缕。系春不住。又折冰枝去。   长相

  •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李益竹窗闻风寄苖发司空曙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一作沿】堦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緑琴埃赋得垣衣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掩蔼

  • 卷三百四十九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七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丁卯朔,詔支末鹽鈔三十萬緡,付河東路轉運司市糧草。   詔湖南邵州武崗縣減將下防拓弩手二百【一】,以其錢糧募土人入溪峒。從鈐轄司請也。   御史蹇序辰乞令諸路提點刑獄司

  • 卷之一百·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成化八年二月戊辰朔以刑科都给事中白昂为应天府府丞监察御史丁川为顺天府府丞○兵部言虏寇方出没宁夏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张翊短于野战仅可分守一方而分守西路参将都指挥同知祝雄谋勇老成请

  • 尚史卷九·李锴

    世家二鲁世家下成公成公名黒肱宣公子元年春正月公即位二月葬宣公三月作邱甲周礼十六井为邱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邱为甸出长毂一乗戎马四匹牛十一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今使邱出甸赋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齐将出

  •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四十三年甲子石圃逐起辄自齐入卫逐石圃秦悼公薨子共公嗣孔门羣弟子追记夫子平生言行总学之大纲而作大学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

  •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佚名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巡抚浙江 升授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 世管佐领三宝为咨送事。窃照浙江省解进备采遗书四千六百种内,熊前院、王护院任内进书一百一十六种,本院任

  • 杜淹传·刘昫

    杜淹是杜如晦的同高祖叔父,字执礼。祖父名业,北周时官至豫州刺史。父亲名征,北周时官至河内太守。杜淹聪慧,能言善辩,多才多艺。他年纪轻轻时就广泛受到赞扬,跟同郡的韦福嗣结为知心朋友,一起商议说:“皇上喜欢任用隐退的人,苏

  • 陆诜传·脱脱

    陆诜字介夫,余杭人。以进士起家,为北京签书判官。贝州叛乱,他供职不曾耽误军用物资的征集和调拨;叛贼平定后,又通达治理狱案,没有滥案。加官集贤院校理、秦州通判。范祥在古渭修筑城堡,陆诜负责供应粮饷,陈述说“:此非中国所依

  • 卷三十二·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二盛事【八 千叟宴三】赐入宴王以下大臣官员兵民人等御制诗刻如意夀杖朝珠貂縀文玩荷包银牌等有差其未入宴之兵丁等各赏银牌一面亲王郡王蒙古贝勒

  • 卷五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九宋 徐天麟 撰兵四屯田文帝时晁错言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中周虎落【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落者也】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

  • 卷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四礼部三十三表笺诸司职掌一天寿圣节在外五品以上衙门止进表文一通正旦冬至拜进皇帝表文中宫笺文东宫笺文各一通在外各王府并各布政司按察司及直隶府州表笺俱各差官齎进礼部各州表笺进于各府

  • 中庸通卷一·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通卷一      元 胡炳文 撰朱子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语録名篇本取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葢有未发之中在所以先説未发之中然后説君子之时中○在中之义是言在里面底道理非以

  • 第五章 8·辜鸿铭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辜讲孔子曾经问一位学生(子贡): “你和颜回(姓曹,名回,字子渊。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谁更有才干?”学生回答:“

  •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论。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述曰。下第三解相违有三。初标。次列。后释。此初二也。相违因义者。谓两宗相返。此之四过。不改他因。能令立者宗成相违。

  •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佚名

      夫欲修习一字顶轮王法者。先须入大曼荼罗海会。从师亲受灌顶。既蒙印可方得咨。学微妙轨则真言教门。建立道场。一依本部仪式。画本尊像。如法安置。若欲疾成悉地。先须沐浴。著新净衣。若出家者。精持律仪。不得

  • 孟子注疏·孙奭

    经书注释。也称《孟子正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十四卷。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同治六年(1867)江西书局重校本影印。经文句读则采用近代著名国学大师蕲春黄季刚(侃)先生《白文十三经》断句。全书每卷分上、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