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八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

李益

竹窗闻风寄苖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一作沿】堦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緑琴埃

赋得垣衣

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掩蔼【一作奄霭一作庵薆】青春去【一作暮】苍茫白露稀【一作曦】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送人流贬

汉章虽约法秦律已除名谤远人多惑官微不自明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畴昔长沙事三年召贾生

送人南归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迟五月江路恶南风惊浪时应知近家喜还有异乡悲无柰孤舟夕山歌闻竹枝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一作鹭】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旧国无由到烦君下【一作走】马题

入南山至全师兰若

木陨【一作落】水归壑寂然无念【一作始】心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隂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吾师亦何爱【一作授】自起定中吟

送韩将军还边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壠迟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晩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卧牀如【一作殊】旧日窥户易伤春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一作揖】上人

春行

侍臣朝谒罢戚里自相过落日青丝骑春风白紵歌恩承三殿近猎向五陵多归路南桥望垂杨拂细波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羣公追送【一作李逸诗】

离亭饯落晖腊酒减春【一作征】衣岁晩烟霞重川寒云树微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还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飞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山隂寻【一作逢】道士暎竹羽衣新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同萧链师宿太乙庙

微月空山曙春祠谒少君落花坛上拂【一作扫】流水洞中闻酒引芝童奠香余桂子【一作女】焚鹤飞将羽节遥向赤城分

送同落第者东归

东门有行客落日满前山圣代谁知者沧洲今独还片云归海暮流水背城闲余亦依嵩颍【一作岭】松花深闭关

送柳判官赴振武

边庭汉仪重旌甲似【一作事】云中虏地山川壮单于鼓角雄关寒塞榆落月白胡天风君逐嫖姚将麒麟有战功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

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道以中枢密心将外理同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江上萧疎雨何人对谢公

喜入兰陵望紫阁峯呈宣上人

薙草开三径巢林喜一枝地寛留种竹泉浅欲开池紫阁当疎牖青松入坏篱从今安僻陋萧相是吾师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一作乱离】後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裵囘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妬桃李自是舞阳台

献刘济

草緑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哭柏岩禅师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白日钟边晩青苔鉢上秋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赴邠宁留别

身承汉飞将束髪即言兵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紫骝马

争场看鬬鸡白鼻紫骝嘶漳水春闺晩丛台日向低歇鞍珠作汗试劒玉如【一作为】泥为谢红梁鷰年年妾独栖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作戎昱诗】

入夜思归【一作归思】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惆怅落【一作飞】尽一庭梅

同崔邠【一作颁】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一作南一作前】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一作知】长风烟【一作尘】并起【一作是】思归【一作乡】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忽闻此夜携琴宿遂叹常时尘吏喧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一作振上人院喜见贾弇兼酬别】

北风吹【一作南】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过马嵬二首

路至墙垣问樵者顾予云是太真宫太真血染马蹄尽朱阁影随天际空丹壑不闻歌吹夜玉堦唯有薜萝风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金甲银旌尽已囘苍茫罗袖隔风埃浓香犹自随鸾辂恨魄无由【一作因】离马嵬南内真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唯留坡畔弯环月时送残辉入夜台【此首一作李远诗】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緑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鸊鹈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於此】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劒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宿冯翊夜雨赠主人

危心惊夜雨起望漫悠悠气耿残灯暗声繁高树秋凉轩辞夏扇风幌揽轻裯思绪蓬初断归期燕暂留关山蔼己失脸泪迸难收赖君时一笑方能解四愁

送襄阳李尚书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疎字韵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余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地緑苔犹少林黄柳尚疎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结髪逐鸣鼙连兵追谷蠡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一作檄】齐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平戎七尺劒封检一丸泥截海取【一作收】蒲类跑泉饮鸊鹈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一作李端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一作边愁】

重赠邢校书

俱从四方事【一作士】共会九秋中断蓬与落叶相值各因风

照镜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一作各】自疑慙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书院无历日以诗代书问路侍御六月大小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故人为柱史为我数堦蓂

闻鸡赠主人

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无事恋君轩今君重鳬鹄

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

一鸟如霜雪飞向【一作下】白楼前问君何以至天子太平年

石楼山见月【一作宿青山石楼】

紫塞连年戍黄砂碛路穷故人【一作山】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惜春伤同幕故人孟郎中【一本有杜侍御三字】兼呈去年看花友

畏老身全【一作今】老逢春解惜春今年看花伴已少去年人

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

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空余暗尘字读罢泪仍垂

听唱赤白桃李花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欲向西宫唱西宫官树緑

江南词【一作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悞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赠内兄卢纶

世故中年别余生此会同却将悲【一作愁】与病来【一作独】对朗陵翁

答窦二曹长留酒还榼

榼小非由【一作图】榼星郎是酒星解酲元有数不用吓刘伶

答广宣供奉问兰陵居

居北有朝路居南无住人劳师问家第山色是南邻

乞寛禅师瘿山罍呈宣供奉

石色凝秋藓峰形若夏云谁留秦苑地好赠杏溪君

观骑射

边头射鵰将走马出中军远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作题太原落漠驿西堠】

征戍在桑乾年年蓟水寒殷勤驿西路【一作堠】北【一作此】去【一作路】向【一作到】长安

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

何地可潸然阳城烽树【一作舍】边今朝望乡客不饮北流泉

金吾子

绣帐博山鑪银鞍冯子都黄昬莫攀折惊起欲栖乌

山鹧鸪词【一本题上无山字】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代人乞花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春风解人意欲【一作吹】落妾西家

上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扬州怀古

故国歌钟地长桥车马尘彭城阁边柳偏似不胜春

水宿闻雁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扬州早雁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下【一本有漏字】楼

话旧全【一作今】应老【一作远】逢春喜又悲看花行拭泪倍觉下楼迟

度破讷沙二首【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一作无端】塞北无春到【一作色】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一作送】上拂云堆单于每【一作马】近【一作向】沙场猎南望隂山【一作山隂】哭始囘

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洛水桥边雁影疎陆机兄弟驻行车欲陈汉帝登封草犹待萧郎寄内书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一作雄】期柳镇【一作雄】未至以诗招之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一作苑】已【一作尽】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一作吹】起杨花愁杀人

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一作朝】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絶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请书塞北隂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一本合作一首】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筦逐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囘金【一作交】河戍客【一作卒】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暖川【一作征人歌】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羣逐【一作浴】暖川塞外征行【一作人】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过马嵬

汉将如云不直言宼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一作莫】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晩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覔旧春

牡丹【一作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紫蕊【一作艳】丛开未到家却敎游客赏繁华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边思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祗将诗思入凉州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一作西道山川意不平】緑窗残梦晓闻莺分明似【一作自】写【一作雪】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送客还幽州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一作空】莫射南飞雁从【一作纵】遣乘春更北飞

柳杨送客【一作扬州万里送客】

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君见隋朝更何事柳杨【一作津】南渡水悠悠

从军北征

天山雪後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囘向【一作首】月明【一作中】看

听晓【一作鸣】角

边霜昨夜堕关榆【一作繁霜一夜落平芜】吹角当城汉【一作片】月孤无限【一作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一作吹】入小单于

宫怨

露湿晴花春【一作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一作作】长门一夜长

暮过囘乐烽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昬遥自【一作见】碛西【一作南】来昔时征战囘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囘

奉和武相公郊居寓目

黄扉晩下禁垣钟归坐南闱山万重独有月中高兴尽雪峯明处见寒松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隣房覔户钩

囘军行

关城榆叶早疎黄日暮沙云古战场表请囘军掩尘骨莫敎士卒哭龙荒

邠宁春日

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

古瑟怨

破瑟悲秋巳减弦湘灵沈怨不知年感君拂拭遗音在更奏新声明月天

夜宴观石将军舞

微月东南上戍楼琵琶起舞锦纒头更闻横笛关山远白草胡沙西塞秋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一作逢】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扬州送客【一本题下有闻笛二字】

南行直入鹧鸪羣万岁桥边一送君闻道【一作笛里】望乡闻【一作听】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统汉峰【一作烽】下【一作过降户至统漠烽】

统汉峰【一作烽】西降户营黄河战【一作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一作此】地无人空月明

避暑女冠

雾袖烟裾云母冠碧琉璃【一作花瑶】簟井氷寒焚香欲使【一作降】三清【一作青】鸟静拂【一作扫】桐隂上玉坛

行舟

柳花飞【一作吹】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一作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後几度飞来不见人

送人归岳阳

烟草连天枫树齐岳阳归路子规啼春江万里巴陵戍落日看沈碧水西

上汝州郡楼

黄昬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一作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囘乐峰【一作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一作上一作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作笛】一夜征人尽望乡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

边城已在虏城中烽火南飞入汉宫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逢归信偶寄

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

赠毛仙翁

玉树溶溶仙气深含光混俗似无心长愁忽作鹤飞去一片孤云何处寻

长干行【黄鲁直云李白集中长干行二篇其後篇乃李益所作胡震亨从之增入益集】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渺渺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緑浦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余顔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昔降英王顾屏身幽岩曲灵波结繁笳爽籁赴鸣玉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緑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伊人抚遗叹恻恻芳又缛云谁斆美香分毫寄明牧

送客归振武

骏马事轻车军行万里沙胡山通嗢落汉节绕浑邪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别离俱报主路极不为賖

府试古镜

旧是秦时镜今藏古匣中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应祥知道泰监物觉神通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赠宣大师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先皇诏下徵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因论佛地求心地祗说常吟是住持

汉宫词【一作韩翃诗】

汉室【翃集作家在】长陵小市东【翃集作中】珠帘绣户对春风君王昨日移仙仗玉辇将迎入汉中【翃集作宫】

江南曲【一作韩翃诗】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春楼不闭葳蕤鎻緑水囘连宛转桥

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峯西

寄赠衡州杨使君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晩南飞见主人

途中寄李二【一作戎昱诗】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寄许链师【一作戎昱诗】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在中

失题【此卢纶诗题作赴虢州留别故人】

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上黄堆烽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年髪已从书劒老戎衣更逐霍将军

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见张为主客图】

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彭定求
  ◎卷下·瞿佑
  卷第一·黄彻
  蔡宽夫诗话 全文·蔡居厚
  卷三·王灼
  第二折·郑光祖
  第三折·郑廷玉
  渔家傲·徐志摩
  果啰罗易之诗序·迺贤
  卷二百二十三·陈思
  失败·闻一多
  卷二百五十五·曹学佺
  卷四百六十二·佚名
  巻六·佚名
  第二十八回 大姐绳缚王冲霄 万岁火烧宣武院·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十四 元 侯克中 撰 掩扃 尽日无人昼掩扃静中窥见古人情谁怜元亮生衰世我喜尧夫老太平尽向诗书穷至理肯随蛮触较虚名夀陵未得邯郸术匍匐归来失故行 归兴 暮史朝经似蜜甜春蚕夏麦乐无厌一之

  • 列传·韩偓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解后累迁左谏议大夫宰相崔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偓尝与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去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

  • 卷第八·陈与义

    ○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韵维摩之室本自空,忽惊满月临丹宫。稽首世尊真实相,不比图画填青红。天女之孙擅天巧,经纬星宿超庸庸。沦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园中。意匠经营与佛会,七宝欲动声珑珑。眉间毫

  • 明臣諡考卷下·鲍应鳌

    庄毅毛 胜【南宁伯赠侯 威而不猛 河南祥符县人天顺年諡致果杀敌】王 竑【兵部尚书赠太 子履正志 和陜西河州卫人少保正徳年諡强而能】庄简张 赫【防航海侯赠恩 国履正志 和南直临淮县人公洪武年諡一徳】张

  • 卷之八十八·佚名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 上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府官及指挥千百户令其统领应有军务措置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嘉靖十七年五月癸酉朔○吏部尚书许瓒条陈应朝各官开列地方事宜所宜裁革者八事一清里甲请严禁各处徵派里甲银两不得数外科派其应该纳银里户不得重徵二清田粮请敕各处田粮查照嘉靖十一年黄册除侵占压废寺没官等顷田土或

  • 卷之七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一六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奉旨查明《清凉山志》板片刻本等送京备查片·佚名

    一一一六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奉旨查明《清凉山志》板片刻本等送京备查片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初三日再,臣承准廷寄,钦奉上谕:【真按:由此再字可判此应系节录本.】晋省旧刻《清凉山志》内采辑经典,多有纰缪之处,现在另行纂办,所有

  • 马国骥·周诒春

    马国骥 字绍良。年二十九岁。生于上海。父伯畬。业商。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以演说得金牌奖。又以学绩。得伦贝子奖牌。光緖三十四年。毕业。得学士学位。任该校教员。为约翰声编辑。又任松江府中学校

  • 读书续録卷五·薛瑄

    周子挺生南服建图立说以明造化之源性命之防传之二程以当时无受之者遂不以语人至朱子旣即其图以剖析其防又即其说以尽发其奥由是周子建图立说之意大明学者诚欲求其意当即朱子之解以求周子之说熟读精思潜玩黙体期以数十

  • 卷四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四杂记上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小功以下左缌冠缲缨大功以上散带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加?锡也此言丧冠带衰之制也属犹着也右缝谓辟积向右也缲当为澡洗治也八十缕为一升

  • 奥兰多·伍尔芙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具夸张特色并带有浪漫自传色彩的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的女性的转变过程,完整的双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故事始

  • 岛夷志略·汪大渊

    亦称《岛夷志》,海外游记。作者元汪大渊,字奂章,江西南昌人。1341年(元至正元年)以后,曾两次随商船浮海游历数十国,并曾亲临台湾。1344年前后根据旅行中见闻完成此书,计一百条。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至正间曾两附

  • 串雅内外编·赵学敏

    方书。清赵学敏撰。八卷。学敏有《本草纲目拾遗》已著录。是书内外编各四卷。赵氏认为民间走方医“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故同走方医赵伯云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知识与经验,于光绪二十四年(1759)撰成

  •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戚饭牛

    古語道:百年風水輪流轉,千年田地到三村。這二句話,是說天下斷無不散之筵席,皇帝江山亦然。你想朱太祖牧牛童出身,跟隨郭子興東征西戰十六年,辛苦打成大明江山,奄有天下,定鼎南京。後來傳位於長孫简文,被燕王弒篡,遷都北京,一傳再

  • 正统北狩事迹·哈铭

    记述明英宗“北狩”期间事迹的资料

  • 春秋经传阙疑·郑玉

    四十五卷。郑玉撰。郑玉字子美,歙(今安徽歙县)人,元代经学家、教育家。郑玉博究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至正间征拜翰林待制,奉议大夫,托病不赴,日以着述为事。后自缢以殉元。郑玉着述,除此书

  •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元来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