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熊朋来传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十年(1274),登进士第第四,授予从仕郎,宝庆府佥书判官厅公事,未上任而宋亡。

世祖初得江南,尽力征求宋朝的遗老遗少,尤其重视进士,以亡宋宰相留梦炎为尚书,召咸淳十年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进士榜上朋来名次在龙泽之下,而他的声名并不在龙泽之下,然而不肯炫耀自己,苟且求进,而隐居在州里之间,跟他学习受教的生徒常达数百人。朋来从朱子《小学》中提要领授予生徒,这些学者又在家中传授,这样朱子《小学》几乎传遍天下。豫章是江西会府,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都设在此,凡任这种官的人多是朝廷著名公卿,都以宾礼的要求来引见他。廉希宪之子..为参知政事,以师生之礼待朋来,终身自称是他的学生。刘宣为提刑按察使,对朋来更加敬重。朋来与这些人往来,从不显露自己,不同流合污,与群贤讲论经义一天都不间断,儒家学者都依重于他。

适逢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在江西选拔官吏,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都推荐朋来为闽海提举学官,使者报与朝廷,而朝廷以为东南儒学之士只有福建、庐陵最多,特别起用朋来连续为两郡教授。所到之处,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调歌诗以振兴雅乐,制乐器定歌词,一定遵循古代格式,读书人都受到感化,考期已过,以常规格调任建安县主簿,不赴任。晚年以福清州判官辞官,朋来视它,很是淡漠。四方的读书人因他自己所取的号,称他为天慵先生。每当闲暇时,鼓瑟而歌,自得其乐。曾著《瑟赋》二篇,学者争相传诵。门人到他那里去,日益增多,附近的邻舍都住满了人,以至于容纳不下,朋来勤勤恳恳为他们讲述经书要旨和文章要义,越老越不知疲倦,得到他指教的人,大多是后来有名的学者。

延..初年(1314),下诏以进士科举取士,当时废科举已有多年,官府不知道科举的来历,因不明诏而担心,行省官中主持该事的向朋来请教,后来请他任考试官,朋来说:“十分之九的应试者都受业于我的门下,不可。”后来,江浙、湖广都谦恭地请他任主考,朋来每次都应聘前往。就对朝廷而言,他所选拔的士人居全国的三分之一。

当初,朋来根据《周礼》首先推荐乡试,而据元朝的制度,《周官》不设科,而研究《戴记》的人又很少,朋来多次说到这一点。大概朋来的学问,在诸经中对《三礼》的研究最深,所以当时谈礼学的人,都推崇他。至治中叶,英宗才开始采用古礼,穿礼服,戴礼帽,亲自去太庙祭祀,锐意于制礼作乐之事。翰林学士元明善在朝廷推荐朋来,没有等到召聘,他已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朋来行止有常规,喜、怒都不表现出来,接待宾客,人人都感他的诚意。著有家集三十卷,其中重要的则是关于礼乐、世教之类,其余的如天文、地理、方技、名物、度数,没有哪方面不精于研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皇后列传·魏收
  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四十四·脱脱
  文史第二十八·吴兢
  第二十九回 小儿女突围求救 大皇帝衔璧投降·蔡东藩
  卷一百八十八·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司马迁
  王廷瞻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二·王世贞
  四、姜羌为一字·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厵·唐圭璋

      水调歌头   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如何。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   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谁识矶边泉石,别有壶中天地,烟雨一

  • 甲集第二十·钱谦益

    林膳部鸿一百八首【感秋(二首)】阳精自东生,阴魄复西没。两曜无停机,万古一超忽。方平笑麻姑,绿鬓已成雪。谁识青青松,蟠根向溟渤。四时互相竭,两曜无停轴。夏炎方满盈,秋气忽已肃。空闺有佳人,十载常独宿

  • 卷十八·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八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太保余文敏公有丁 公字丙仲为诸生家贫然营葬其父地使前可列碑亭石马植数万松既得地在同谷因号同麓子嘉靖壬戌中进士与吴门申公娄江王公廷

  • 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赵尔巽

      兆惠 阿里衮子丰升额 布彦达赉 舒赫德子舒常   兆惠,字和甫,吴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孙。父佛标,官至都统。兆惠,以笔帖式直军机处。七迁至刑部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乾隆十三年,命兼领户

  • 卷二 太宗·王夫之

      〖一〗  钱氏之归宋,与窦融之归汉,仿佛略同。宋之待之也,视光武之待融,固相若也,而宋加厚矣。融之初起,与光武比肩事主,从更始以谋复汉室,非有乘时徼幸之心也。更始既败,独保西陲,而见推为盟主,亦聊以固圉而待汉之再兴。其

  • 自序·陈寅恪

    寅恪尝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于李唐一代法制诸端,妄有所论述。至于政治史事,以限于体例,未能涉及。兹稿所言则以唐代之政治史为范围,盖所以补前稿之未备也。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三次和会之预测·吴虞公

    北方代表又派定矣。三次和会将开幕矣。法律问题如何解决,事实问题如何磋商,将来结果殊难预料,而一般爱国之士莫不怒焉忧之。语恐其不易有圆满之结果也。河影不敏,妄加揣测,敢断定此三次和会结果必佳。 何以言之,俗语云:“二

  • 殿阁词林记原序·廖道南

    夫词林奚始也周官太史掌六典以辨法内史掌八柄以诏治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上下交修内外交养所以为国本记者重且大也汉置太史令凡供奉承明待诏金马者胥丽焉唐设学士兼讲读弘文辟馆丽正创院集贤挥翰延英召对厥仪始备至宋则

  • 诸葛忠武书卷八·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法检时伟按原集法检不言所用而全书以属刑罚要为近之然但纪裁下不及自检有如敕羣下以勤攻冀直言之违覆曰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请自贬三等以督丧师之咎即谓法检不専驭下亦可矣至若郭冲记事尤闗政体故特采

  • 卷五·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五     明 王樵 撰夏书禹贡书序曰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孔氏曰分其圻界刋其未深其流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此尧时事而在夏书之首禹之王以是功○金氏曰夏史叙

  • 第7章 里仁篇第四·孔子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选择的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名家注解朱熹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观乡人射张

  • 阅东方杂志漫感·太虚

    本刊(海潮音)二十四卷未间断,今年东方杂志三十九卷又在重庆复刊了。复刊号上的“耶律楚材逝世七百年纪念”:‘公文集卷十二为子铸作诗三十首,句云:“十二学诗书,二十应制策,禅理穷究竟,方年二十七”,是公至二十七岁始穷究佛理也

  • 典论·曹丕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

  • 三字鉴·张宜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蒙学。作品采用三言顺口溜的形式,讲上古至清代的政治历史。作品共四卷,根据历史,有详有略,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人物提挈,事件贯穿,理解拓展,丰富无限,能够让广大蒙童在诵读中学到认字识读和许多历史知识。

  • 百家姓考略·王相

    《百家姓考略》是清代学者王相所作的考证《百家姓》的著作

  • 烈皇小识·文秉

    八卷。明文秉撰。秉字应符,又字荪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亡后,隐居竹坞,着书自号“竹坞遗民”。着有《烈皇小识》、《先拨志始》、《甲乙事案》、《前星野语》、《定陵注略》、《先朝遗事》、《姑苏名贤续记》等。此书

  •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