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夫欲修习一字顶轮王法者。先须入大曼荼罗海会。从师亲受灌顶。既蒙印可方得咨。学微妙轨则真言教门。建立道场。一依本部仪式。画本尊像。如法安置。若欲疾成悉地。先须沐浴。著新净衣。若出家者。精持律仪。不得缺犯。若在家者。应受近住八支净戒。复当殷重发广大心。于阿阇梨所敬仰如佛。愍诸有情起大悲愿。不惜身命常生济度。悉令离苦获大利乐。入道场已。五轮投地。虔诚普礼一切如来。复对本尊。恒沙圣众以净三业悔除罪障。劝请诸佛转妙法轮。随喜三乘所修福智。以斯妙善回向菩提。法界众生同阶佛果。

  次以涂香涂手。合掌如莲。观察本源。自性清净。为诸客尘之所覆蔽。作此观已。运心广布。我与众生亦同清净。为令清净故。诵此殊胜。浴澡真言。

  唵(一)萨嚩(二合)婆(去)嚩秫(诗律反)度唅

  由三诵明故。身口意三业乃至遍法界一切悉清净。

  次结一切诸佛部心三昧耶印。

  止观十度内叉拳。禅智二度并申合。遍观诸佛满虚空。三诵真言顶上散。诸佛部心真言曰。

  唵(一)尔曩尔迦(半字呼)娑嚩(二合)贺(引)

  由结前印诵真言故。十方诸佛一切如来。承本誓愿。皆悉运集。遍满虚空。舒光照烛。加持行人。离诸障恼。三业清净。速证菩提。

  次结一切诸菩萨莲华部心三昧耶印。

  准前结佛部心印  屈左智度入掌中

  禅度直竖或三招  运心忆念观自在

  一切微尘菩萨众  持莲眷属满空中

  至心三遍诵真言  方以印于顶右散

  莲华部心真言曰。

  唵阿(去)噜力迦(半字呼)娑嚩(二合引)贺

  由结前印诵真言故。观自在菩萨承本誓愿。将诸莲华众无量菩萨。遍满虚空。皆悉运集。放大光明。加持行者。令得清净。所求满足。离诸障难。疾证菩提。

  次结一切金刚部心三昧耶印。

  准前复结佛部心印。

  屈右禅度入掌中  智度直竖或三招

  尘沙眷属共围绕  威光赫奕遍虚空

  至诚三遍诵真言  方以印于顶左散

  金刚部心真言曰。

  唵嚩日罗(二合)地力(二合)迦(半字呼)娑缚(二合)贺(引)

  由结前印诵真言故。十方一切金刚手等承本愿因。如云而集。现大威德。加持行人。除障摧魔。自在无碍。疾成悉地。速至菩提。

  次结金刚甲胄护身印。

  止观羽作金刚拳  禅智横屈于掌内

  进力如钩惯甲势  加持心额二肩喉

  至心三遍诵真言  印身五处顶上散

  甲胄护身真言曰。

  唵[口*部]入嚩攞(二合)[合*牛]

  由结甲印诵真言故。加持五处。成大护身。即同金刚坚固之体。金刚藏王承本愿力。领诸眷属。数如尘沙无量金刚围绕侍从。光明炽盛。现忿怒形。加持行人。威德自在。辟除作障。摧坏诸魔。小则能护一身。大则护持国界。一切灾厄。水火刀兵。毒药蛊虎狼猛兽。皆悉远离不敢视之。毗那药迦自然怖走。永无恼害。疾证菩提。

  次结辨事印。

  止观二羽内叉拳  禅智双屈入掌中

  然申忍愿头相跓  顶上三旋成结护

  左转三匝是辟除  随心所到作方隅

  破法能成一切事

  辨事佛顶真言曰。

  曩莫三(去)漫多母驮南(引)唵拏噜唵(二合)满驮娑嚩(二合)贺

  由结前印及诵真言。悉能辟除及结护界。是名诸佛警悟圣心。能破他法。坏灭魔罗。天龙八部。罗刹药叉。毗那夜迦。忙怖奔走。由结此印。世出世间一切事业速能成办。自在无碍。悉地现前。

  次结奉献阏伽印。

  二羽仰掌舍器形。

  进力屈于忍愿傍  禅智曲补于进力

  捧器三旋当额上  想浴圣众净如莲

  阏伽浴圣真言曰。

  曩么三(去)满多母驮南(引)誐誐曩糁魔沙么娑嚩(二合引)贺

  由结此印诵真言奉献阏伽浴圣故。表修行人无始垢业荡除清净。如妙莲华。当来果获得无染智。

  次结虚空普供印。

  二羽合掌交初分  右押左缚如金刚

  想成真实微妙供  无量云海奉圣众

  供养一切诸如来  后说四句妙伽他

  五诵真言顶上散

  虚空大明真言曰

  曩莫三满多没驮南(引)萨嚩(二合)他(引)欠盟娜孽帝萨颇(二合)啰呬[牟*含]誐誐曩剑娑嚩(二合引)贺

  由结此印诵真言故。以不思议力。从印流出一切供养。无量天众各持天宝器。盛诸妙供养。塞满虚空所谓涂香烧灯。饮食衣服。幢盖璎珞。奉献如来诵一遍故。流出涂香。当来获得戒品涂香。诵二遍故。流出焚香。当来获得定芬馥。诵三遍故。流出花鬘。当来获得离染妙莲。诵四遍故。流出宝食。当来获得法喜禅悦。诵五遍故。流出宝灯。当来获得如来五眼。当得如上诸功德波罗蜜门皆具足。复以心遍法界。以诚实言诵妙伽他。而说偈言。

  以我功德力  如来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  普供养而住

  次以梵赞歌咏。本尊相好金身殊胜功德。

  么祢史腻萨嚩若誐(一)地带史腻拽舍枲嚩(二合)[寧*頁](二)步嘌步晚祢迦满驮(三)三么娑多(二合)尾你也(二合)地跛(四)讫罗(二合)么哩[寧*頁]曩谟窣睹(二合)帝怛啰(二合)哆哩左讫罗(二合)嚩(转舌)底[寧*頁](六)

  由赞佛三身。六根诸功德。八万四千种。殊胜不思议。承斯歌咏因。当来获妙果。福聚海无量。等同奇特尊。

  次结佛眼大明印。

  止观虚合未开敷  禅智双屈在掌中

  进力各押忍愿背  如眼开明照一切

  安眉心额二肩喉  起大悲愍怖畏除

  随诵真言顶上散。

  佛眼大明母真言曰。

  曩莫萨嚩怛他(去引)檗帝毗庾(引一)啰褐(二合二)毗药(二合)三藐三没弟毗药(二合三)唵(四)噜噜窣普噜(二合)入嚩攞底(丁以反)瑟姹(二合六)悉驮路(引)左[寧*頁]萨嚩(二合)[口*賴]他(二合去声呼)娑(去)驮[寧*頁](八)娑嚩(二合引)贺

  此名一切佛眼大明。能息可畏难调伏者。为欲成就世间出世间一切佛顶大轮王法一切事位灭诸诤论。亦是一切诸佛种族母。复是一切诸大菩萨生养母。为说顶轮真言威德奇特。诸大菩萨皆失本心。诸天龙神威力灭没。凡诵一字佛顶明。先须诵佛眼明。念诵毕已。亦诵七遍。众圣欢喜安乐有情。

  次结一字根本印。

  止观密缚内叉拳  由戚忍愿如剑形

  禅智进力甲柱跓  是名金刚佛顶印

  想身威德同本尊  流光晃曜遍十方

  印身五处顶上散。

  金轮顶王真言曰。

  曩谟三漫多(一)母驮南(二)唵[合*牛][口*部][口*臨](二合弹舌重呼)[合*牛]

  此是摩诃印  所谓如来顶

  由斯结诵故  即同于世尊

  演说顶轮明  三千六反动

  山河皆勇沸  大火遍魔宫

  惶怖尽归依  地狱众苦息

  菩萨龙天众  畏仰如佛身

  次结大慈普护印。

  十度相叉作月形 禅智檀惠相著 印心额喉顶上散

  慈护真言曰。

  唵没驮昧怛哩(二合)嚩日啰(二合)洛乞洒(二合)憾

  结印诵明除怖畏  起大悲心遍一切

  所有怨敌恶相凌  愿彼皆当大安乐

  由此三诵悲护故  毒害之心自觉悟

  深生悔过向菩提  欢喜敬仰前人所

  初后若常诵此明  惶怖众生得安慰

  护大利益殊胜事  速满诸愿证悉地

  次结净珠印。

  盘珠于掌内  如莲未开形

  捧合于心上  三七遍加持

  顶戴殷重心  如法而供养

  净珠真言曰。

  唵阿[口*納][口*部](二合引)帝[口*尾]惹曳(而异反)悉地(引)悉驮[口*賴](二合)剃娑嚩(二合引)贺

  次结持数印。

  二羽半金刚  禅智捻戒方

  进力忍愿后(屈不相著)  七遍持数明

  然后而念诵。

  持珠真言曰。

  曩莫婆誐嚩帝苏悉地娑驮也娑驮也娑驮啰剃娑嚩(二合引)贺

  先当净三业  加法而念诵

  一心莫散乱  注想于本尊

  字句分明呼  不缓亦不急

  勿生懈怠意  声咳及频申

  杂染纵惛沈  如是诸过咎

  少分生忘缘  皆不得成就

  念诵课数毕  持珠安旧处

  方入三昧耶  当住本尊观

  食顷从定出  却结根本印

  次结佛眼明  歌咏音赞叹

  普供阏伽已  辟除左解散

  三部重护身  最后慈护印

  礼悔依前仪  读诵大乘典

  随意任经行  常时莫间断

  顶轮王要略一卷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若不能诵向前大佛眼真言诵此心真言亦得佛眼小咒也。

  

  教舜< =>

  二交了

  水坛法

  取新净牛粪。不食糟豆特。犊子粪最第一。不得直用其生牛粪。取新瓦罐以汲净水。不用残水。写净[分/几]中。以粪和水。搅去其滓。著檀香末。取一柳枝。以右手执。左手执金刚杵及其数珠。东坐诵佛顶心咒。柳枝搅水。咒一百八遍。持咒水器。入道场中。从东北角捕其香水。以右手摩地。随日转摩。随摩随干。勿令停水。道场内地一编摩讫。乃至道场水四边摩。各一步地四角竖标结绳为界。此则名为佛顶三昧陀罗尼结界之地。如一编摩。第二第三亦如是摩。摩地不得用残香水。日日别取新净牛粪。准前作用。作此水者。则名佛顶三昧陀罗尼八功德水坛地干竟。

               二校了

猜你喜欢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慧思
  大智度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太虚
  卷四百一·佚名
  大雲初分勇力健度第二十八·佚名
  卷第一·佚名
  了本生死经·佚名
  净土论卷中·迦才
  尼羯磨卷中(出四分律)·怀素
  金刚经校勘记·江味农
  卷第二十二·佚名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四·佚名
  人生进善之阶段·太虚
  密庵和尚语录·咸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词苑丛谈卷七·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纪事二苏子瞻守杭时毛泽民为法曹公以众人遇之而泽民与妓琼芳者善秩满辞去作惜分飞词以赠妓云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峯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覻细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

  • 初集卷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四古今体一百八首【癸亥三】风园林当首夏暖风日日吹拂云似席卷飘絮如雪飞繁蕊将辞条催残胡疾爲对之惄焉愁不爲惜芳菲年来春雨艰多赋云汉诗去冬三白佳膏泽被郊畿满拟二麦丰慰我三农饥亢旱虽

  • 卷一百三十六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起仁宗慶曆二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癸卯朔,封皇第三女為安壽公主,生三歲矣,其母修媛張氏也。贈修媛父故石州軍事推官堯封為祕書監。   詔:「乃者以河北、河東弓手為軍,蓋欲知山川道路,服習耕戰,而諸道【一】游宂之人皆

  • 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军征交趾 蒙慈恩减罪谪黄州·蔡东藩

      却说交趾自黎桓篡国,翦灭丁氏世祚,宋廷不遑讨罪,竟将错便错,封桓为交趾郡王。应第十五回。桓死,子龙钺嗣,龙钺弟龙廷,杀兄自立,入贡宋廷,宋仍封他为王,且赐名至忠。不有兄弟,何有君臣?既而交州大校李公蕴,又弑了龙廷,遣使入贡,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二月壬子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内起居  ○谕内阁、陈士杰奏。查明庸劣各员一摺。浙江候补通判汪谷。取巧营私。罔知大义。归安县知县吕懋荣。居心巧滑。不

  • ●碑传选集目录·钱仪吉

    多尔衮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郑虎文(一)多铎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冯培(九)豪格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郑虎文(一二)图赖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冯培(一七)佟图赖勤襄公佟图赖传李绂(一九)张朝璘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二一)张存仁兵

  • 卷十二 晋语六·左丘明

    赵文子冠〔原文〕赵文子冠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②,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见中行宣子③,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

  • 平书订卷三 建官第三上·李塨

    平书曰:近代建官之弊七,而取士之弊不与焉。任之不专,十羊九牧,可以诿过,不可以见功,使政事日坏而不知,弊一。用之不久,官如传舍,贤者不能尽其才,不肖者苟且以免罪,举天下无一任事之人,弊二。人才长短各有宜,乃司兵者转而司农,司刑者

  • 卷十五·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五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国风豳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笺周公遭变者管蔡流言辟居东都音义【玉于况反又如字下同】疏【

  • 诗故卷三·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王黍离闵宗周也何以闵闵东迁之失谋也西周政令所以能行乎诸侯者非徒文武成康之徳亦以地势险固足食足兵可以东制诸侯之命耳幽王虽死骊山犬戎无盘据丰鄗之理乃因一败遽尔东迁有识之士于其行也痛悼失图故赋

  • 卷七·李钟伦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纂训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七安溪李钟伦撰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囏阨门闗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遗唯季反刘音遂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澄观

    第二节疏。如泥中刺不觉其伤者。爱欲所覆犹如溺泥不知其伤。言如疮中刺者。即是肉刺故。涅槃中名为息肉故。彼十三经云。深观此爱凡有九种。一如债有余。二如罗刹妇女。三如妙莲华茎下有毒蛇。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二·法藏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第九明诸教所诠差别者。略举十门。义差别故。显彼能诠差别非一。余如别说。一所依心识。二明佛种性。三行位分齐。四修行时分。五修行依身。六断惑分齐。七二乘回心。八佛果义相。九摄化境界。十

  • 四教义卷第一·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真。然鹿野鹤林之文。七处八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道通

    河朔平原 道通述一菩提场会一世主妙严品。部类区分经中有三世间。一智正觉世间。主能化佛。二有情世间。主人王天王。三器世间。主诸类神。若能依正互融。则难思之境俱是妙严。意曰。世主差别相。妙严平等体。若世主

  • 卷七·佚名

    第七 有缘二法第一章 相缘分第一节 顺一六六缘有缘法而有缘法从因缘生。[曰]缘有缘之一蕴而三蕴与心等起之色,二蕴&hellip;&hellip;于结生刹那,缘四蕴而所依,缘所依而[四]蕴,缘一大种而&hellip;&hellip;缘[四]种而心等起之色

  • 道乡集·邹浩

    宋代诗文别集。40卷。邹浩撰。本集系邹浩之子邹柄、邹栩所辑。凡诗14卷,其中包括2篇赋;文26卷,辑入制、表、状、书、疏、启、记、序、策问、杂著、墓志铭、祭文、行状、传等各体文章。李纲曾为此书作序,但集中失载。据《

  • 无锡县志·佚名

    臣等谨案无锡县志四卷不着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葢别一书也考明史地里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于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为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