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

嘉靖二十三年四月己巳朔升工科左给事中林廷坣为都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扈永通为左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席大宾吏科给事中张元冲礼科给事中陈棐兵科给事中魏尚纶俱为右给事中棐礼科尚纶刑科大宾吏科廷坣永通元冲俱户科

○吏部尚书许赞之子中府经历以历俸年深升辰州府知府赞自衰老其子远宦不便乞改京职以便省侍诏改授礼部主客司员外郎中书科带俸办事仍与原升服色

○兵部主事徐汝圭言外卫逃操官军题准罚班降级事例虽严未见一军一官罚降及卫官狥私选补无法以致班军随到随逃乞申时旧例行各巡按御史严加提问仍选殷实班军摘补京操兵部议覆从之

○承运库太监任举请加派浙江等处织造叚疋计费三十万两工部覆言织造地方累年逋负甚多若再加派输纳尤难宜将前派数目每项析为三分限三年作三次完解从之

○庚午建州右等卫女直都督阿剌哈等海西忽儿哈等卫女直都指挥佥事失勒得等九十七人入贡宴赉如例

○泾简王继妃魏氏以养瞻庄地逋欠租银乞借太仓银处补户部执奏以为宜责成有司诏暂行补给俟追完逋租如数兑还

○壬申南京给事中游震得劾奏光禄寺卿王桢经过驿递夫役太侈宜罢章下所司桢寻自劾乞休不允

○癸酉赐状元冠服及诸进士钞锭时秦鸣雷以赴宴后期为礼官所劾诏宥之

○甲戌立夏时祫享皇祖列圣于  景神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英国公张溶京山侯崔元安平侯方锐遂安伯陈鏸驸马都尉邬景和谢诏大学士翟銮尚书毛伯温捧  主

○升狭西布政使司左参政王汝孝为福建按察使

○总督宣大兵部侍郎翟鹏言宣府三关操马顷因远调草束无备乞以募军余银量给旗军饲抹户部以为非例请以前解养马剩银每马给一两从之

○丙子狭西巩昌府秦安县大雨雹伤稼

○丁丑故制敕房办事太常寺卿刘棨孙瑀比例乞送翰林院习字吏部言棨先已荫孙玮矣  上以玮录荫系棨满考其春宫正字年劳照例给与

○南京御史包孝论劾巡抚辽东都御史孙禬保定都御史吴瀚俱不职吏部覆禬已奉钦依留用瀚任未久而三关防御或非所长得旨禬留用瀚回籍听调

○升南京太常寺少卿张衮为南京光禄寺卿狭西按察司副使刘宗仁为本布政使司左参政朱旒为甘肃行太仆寺卿

○发太仓银二万两于保定备御

○戊寅诏故怀宁侯孙瑁子秉元武靖伯赵世爵孙国斌及优给宁晋伯刘良玺俱袭爵

○襄垣王府辅国将军聪沐聪滚以禄粮不给走诉阙下礼部请究治如法  上以为穷困内迫情非得已诏遣官送还宥其罪

○致仕户部尚书张云卒云河南信阳人弘治壬戌进士知襄陵县选授给事中累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病免久之用荐起历户部左右侍郎九年秩满升本部尚书提督仓场及西苑农事以老疾致仕给驿还有司致月廪岁夫至是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少保

○夜木星犯房宿北第一星

○发太仆寺马四百匹给建昌营游兵

○兵部议覆都给事中戴梦桂奏一量徵调以备折冲宣大两镇逼近虏贼而神京逼近宣大当掣所缓而备所急乞于狭西附近更调二枝兵马通前所调榆林二枝早付总督翟鹏使主客并力以坐制死命一宽法制以便间谍破虏之术莫过于用间凡遇降胡可用及所获贼间勿拘文法任使豢养因纵入虏中或剌其名酋或斗其党与或潜报虏中消息或引之使来归附有功者与战胜者同赏所司能用间而擒王斩将者即得封侯一拟胡服以备掩袭御虏之术当以谋胜请敕狭西山西总督诸臣招选降胡通事及将官骁劲家丁夜不收三千人令一谋勇将官统之扮作胡人乘夜混杀仍以大军掎其左右令胡服者张帜挺刃直贯虏营传其号令趋其中坚于是内外合势左右夹击则虏贼自乱前总兵姜奭常建此议可用也幸即徵赴辕门属之一惩避以坚战守频年虏寇深入诸将既畏虏而不敢进复畏律而不敢退不得已自污以求去或诈病以欺君若原任总兵云冒又其尤者宜申责各镇凡将领蹈此者罪无赦一广推择以备将选今日推毂往往乏人其说有四求将太狭也论将太严也儒将混真也虚文废武也自非广为推择则其积弊不除秦赵燕蓟其人多勇敢精于骑射若磁州王邦直临洺李大汉宜亟召用之诹访有绝力者每省限三十人每卫五人分列所长送诣总督以备器使在廷臣工亦得各举所知以次甄用  上曰是所言既为御戎奇策即如拟务以实举行毋事虚文已总督翟鹏言胡服以备掩袭恐夜不收人等语言不同不若通事家丁之足恃况通事数本不多似难尽取家丁虽众又不肯弃主远来欲得家丁须得家主若于各镇废弃及各衙门缘事将官之内求之则三千之众可以立致乞要通行查审废弃缘事将官如时陈张达徐珏之辈但有家丁百人以上许其统领操练出奇掩杀兵部议覆以闻  上曰所议虽为御虏一策但今失事将官情罪深重假此脱免适以废法依拟会同三法司从公详议所犯情轻者奏请定夺不许牵引纵滥

○己卯复发余盐事例银一万五千两于宣府修理松君二堡先是宣府都御史王仪等议称独石马营孤悬边外最为难守宜将松君二堡修整分兵屯戍首尾相应胡虏可御且田极膏腴我边之所当复丑虏之所必争近日破虏获功不于此时乘势兴复则机宜一失后将难图于是命户部发银修复

○以狭西班军多不赴边命巡按甘肃御史逮领班都司各卫所掌印官按其罪夺守巡兵备等官俸一月

○辛巳升南京尚宝司卿赵汝濂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授第一甲进士秦鸣雷为翰林院修撰瞿景淳吴情为编修

○壬午刑部左侍郎叶相以衰老乞休致许之

○补荫故南京吏部右侍郎罗嫡长孙錞为国子生

○发太仓银二万两于密云居庸关备客兵支用

○乙酉升刑部郎中江以朝为南京尚宝司卿南京吏科给事中王烨为山东按察司佥事

○发太仆寺马一千五百匹给宣府

○丙戌升山西右布政使郑重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兼提督紫荆等关

○南京兵部右侍郎闵楷等奏南京锦衣卫指挥丁福等多支柴薪银两及尚书钱如京先任侍郎庙工升俸亦不系军功多支柴薪于例有碍前项事例明开升俸官员皂隶除有军功并九年考满加升俸给者准照今升品级支给其余乞恩等项升俸者照原品拨与所司不许一概滥给但题准年远各官失于查照今升俸官员俱各加支皂隶银两及迁官后亦照常带支非止钱如京一人自今以前混支者姑免查追以后俱不许加支及迁官带支其丁福等不系升俸滥支应令追究诏如议行

○兵部议覆巡抚顺天都御史许论奏一谓各军士故者当刻期责令卫所勾捕如户绝则得召募代役而其逃归者移文逮之务充尺籍至于密云振武营军尤苦单弱当再募七百人俾足二千之数一谓各边墙当缮治者分为二等以次修举永平蓟州遵化三城每城当增军满八百人分京营军马为四部令参将辖之戍密云古北口潮河川黄花镇居庸关白洋口等地至于居庸黄花镇倚山为险国之门户尤宜选步兵六千人分为两部使一驻居庸一驻密云令入山间道设伏趋利仍调建昌游击军三千人驻居庸关内三屯营军一千五百人及永昌蓟州遵化新议添军一千五百人驻密云候逸贼越险与在山步兵合势夹击一谓  先朝用兵步骑兼用前不失追逐后不失应援况边关多险取问设奇惟步兵为最利请令无马军士团为步队授之利器习学疾走以备缓急若养马之法无过攒槽当如法举行时稽验之以肥瘠为赏罚议入得旨俱允行

○丁亥升洗马林堡守备指挥使魏民为署都指挥佥事充大同游击将军

○戊子命并江西泰和县淘金浩溪二驿为一移置本县东门外名白下驿

○己丑兵部覆巡抚保定都御史吴瀚等奏马水口北近保安李家岭西连广昌内为紫荆咽喉外乃宣大要害今虏谋叵测傥觇知山西有备径犯紫荆二口尤为冲剧请于二口各增设守备一人其隶马水口者专辖大龙门等处而拨守紫荆军一千戍之其隶李家岭者专辖截鱼湾等处而拨军五百戍之庶缓急得济而畿辅可安矣诏如议

○初山西阳城县流贼孙保儿等六十余人肆劫乡井本县典史王标率兵捕之射杀贼一人贼愤殊死战标寻遇害事闻  上嘉其忠义命有司复其家养赡其妻孥

○庚寅革方山王府辅国将军表楠禄米三之一停表樵禄米半年以淫纵不法故也

○辛卯升山西按察使及宦为山西右布政使

○巡按江西御史李遂言宋末永新人张履翁颜司理原与彭震龙起兵勤王被执不屈而死震龙文天祥之婿也已得从祀天祥祠而二人仗义赴难视死如归实与震龙等宜一体从祀礼部覆请从之

○阳曲王府管理府事奉国将军知务□火贪纵致死其兄于非命为抚按官所奏诏革禄米三之一夺其管理

○癸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许赞以从一品俸六年考满诏复职加兼太子太傅赞辞不允

○刑科给事中王交劾总督漕运镇远候顾寰索漕粮常例怨言腾沸总督右副都御史张景华督理弗严迹涉隐纵乞赐惩戒诏寰回京听勘景华策励供职已吏科给事中何云鴈复劾景华纵恣苛虐吏部言景华屡经论列难以展布诏冠带闲住

○礼部会廷臣集议庙建同堂异室之制咸谓  圣神之见高出千古诚至当而不可易者请遵制卜期兴建  上曰今  庙已不得正却咸谓美当昨同五臣计銮既引宗庙序昭穆为词后闻诸论复谓同堂异室已久昭穆之列难行一人之言何先后苦是再会官详议以闻于是礼部尚书张璧等再集议奏曰天子七庙昉于夏商而备于周室迨我  皇上尊  祖孝  亲仿周定制特出  宸断庙建聿新惟是创兴之初当事诸臣失于精考昭穆之序稍有未顺遂有同堂异室之说诚宜  圣心有所未安臣等窃惟尽善尽美垂范罔极无如七庙之制者至于昭穆之序宜仍奉  成祖为世室盖功德兼隆又称祖已久不当奉居昭列其次奉  仁宗为一穆  宣宗为一昭  英宗为二穆  宪宗为二昭  孝宗  睿宗为三穆  武宗为三昭古者宗庙之中惟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昭穆为尊卑也今  孝宗  睿宗各为一庙并立于三穆之位他日以次递迁则惟奉迁  孝宗之主而  睿宗常尊安其庙矣入  上命待旨行议久未定左庶子江汝璧言臣闻刘歆曰三昭三穆其正法也有常数也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无常数也今  成祖首正世室而奉  皇考入庙则见存旧庙宜迁于穆庙之首以当将来世室与  成祖庙貌东西对峙  太祖岿乎其中  祧庙奠乎其后  三昭三穆列乎其前  成庙  睿庙翼乎其左右而于朱熹庙议之图正相合矣右赞善郭希颜言周在文王祀后稷及四亲是五庙也自武王至昭王亦祀五庙至穆王始祀六庙是时文王为穆世室首四亲而昭之首则虚也是天子七庙者有其人则七无则五焉六焉可也  太祖创造之初用周制建四亲庙今日当从之制无过于此今诚立  太庙居中立  世室居左而虚右立  四亲庙以次左右立  祧庙居后  太庙则祀  高皇帝所以贵受命之始也在世室则祀  文皇帝所以报有功示不迁也四亲庙则祀  皇高祖  皇曾祖  皇祖考  皇考何也四亲相承不敢忘所由生也所以明未有无父之国也欲舍考而庙其不为考者非人情也  二宗不在四亲则侄不祀伯弟不祀兄固也但  孝宗于  皇上为伯考德泽在人宜庙于  成祖之右  武宗于  皇上兄也临御日久宜别庙于昔所祀  皇考之宫或祀或祧以待他日则于情为各当于费为不繁于  列圣为曲全于人心为允协  皇上无豊祢之嫌  献皇帝无子先父食之议矣下礼部议礼部言汝璧之议间有异同然其说本于朱熹希颜之议本于韦玄成此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也夫奉  孝宗  睿宗同为一庙以位于穆三而  武宗以帝王统序不失在三昭之位四亲之恩既全世室之义有待  武庙之祀不更名正言顺足以垂宪万世其视损七庙而为五庙孰为当耶若希颜之见以逆为顺非礼之礼其曰于费为不繁尤为悖戾之甚惟  皇上亟赐成断下所司遵行则请狂悖不经者自将默阻不然则妄议典礼观望以济其私者不独一希颜而已入报闻是日希颜复上持前议益坚御史刘存德等劾奏希颜妄议  上曰希颜所陈亦人臣之心未便纳用存德等辄行奏扰责令置对已乃夺存德俸半年余三月翌日工部尚书甘为霖奏  太庙规制未定恐楠杉大木裁断一定难于更改  上曰  庙复同堂末世之制既已矣朕下旨会议不过观验人心耳果皆非人何谓非人人而无父母是人欤料造已会计明白只并力早成工完之后别有重务于是庙建之议始定如今制云

○甲午太仆寺丞吴宠复请更定庙制  上恶之曰典礼在朝廷自有裁处有轻议奏扰者罪之自是无复言庙制者

○丙申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张子立为本省按察使

○诏在京文武官四五月俸粮每米二石折绢一疋每绢一疋折银七钱南京四月折绢八月折布如例

○命分守马兰谷右参将郝承恩充副总兵官分守辽阳地方起原任东官厅听征总兵官赵卿代之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本纪第三十一·明宗·宋濂
  卷七十三·谷应泰
  卷六·沈德符
   第八节 “文牛”与“愚人”·老舍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黄士衡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第二九○移光绪八年四月十一日一一七○七--一·佚名
  第二十二卷 清贡生 (三)·缪荃孙
  八九四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等编纂《河源纪略》并录入全书·佚名
  苏逢吉传·薛居正
  卷三百四·杨士奇
  三四 到捕房·邹韬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诗选三集庚集·顾嗣立

    廉访月鲁不花(芝轩集) 汪文节公泽民(宛陵遗稿) 汪□□用敬 陈左丞肃(伯将集) 吴万户讷(万户集) 黄烈士复圭(君瑞集) 陈隐君谦(子平遗稿) 黄文学元实(廷美集) 宇文佥事公谅(纯节先生集) 刘尚书汶(师鲁集) 刘修撰闻(容窗集) 胡太

  • 四集卷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六古今体一百十九首【壬辰六】赋得夏不御氊【得余字八韵散馆试题】朱明当夏入青毳逮氊除岂恶【去声】终无藉只缘炎有余衣衫换絺綌床笫易籧篨宜以时因制用违需则祛君臣资可譬文武济还如宫笑角

  • 黄庭坚诗全集八·黄庭坚

    酒江形圜似阮家盆,山势岑如北海樽。户有浮蛆春盎盎,双松一路醉乡门。拘士笑大方拘士笑大方,俗吏缚文律。当其擅私智,辙覆千里失。鸟飞与鱼潜,明哲善因物。欣然领斯会,千百无十一。蒯缑装太阿,付驺斩刍秣。风雨晦冥时,中夜鸣不

  • 隋本纪上第十一·李延寿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初,祯属魏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天顺三年六月辛亥朔建州左卫右都督董山建州卫都督同知李古纳哈建州右卫都督同知纳郎哈三人俱奏乞迁职事下兵部尚书马昂等言董山李古纳哈世受朝廷厚恩不思图报乘间潜受朝鲜国官职赏赐今不加诛幸矣乃又恣无厌之求希意外

  • 第五卷 学堂表·缪荃孙

    学堂 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以二十五家为闾,门则有塾计之,遂当为塾五百;王畿之外六乡六遂,塾之都数当不下六千;推而至于术序党庠,以暨侯国之学,三代学校之

  • 第五十卷 孝义 三·缪荃孙

    松 江 府 汉卞 崇卞崇,娄人。桓帝时,郡守薛固为法吏所诬,下廷尉,崇诣阙称冤。廷尉囚崇,楚毒备至,崇确然不挠,声枉弥厉。天子闻而奇之,乃赦固罪。(江南通志) 宋卫公佐卫公佐,字辅之,先世由汲县徙华亭。祖至,有文行

  • ●郑氏史料续编卷四目录·佚名

    一三三、福建巡按朱克简密奏本(密陈沿海情形)顺治十三年四月初一日(三八三)一三四、户科给事中王益朋残揭帖(直陈海防之要)顺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到(三八五)一三五、候代浙闽总督佟代揭帖(遵旨回京)顺治十三年四月(三八五)一三六

  • 辛昂传·李延寿

    辛昂字进君。刚刚几岁就有成人的志向和行为。有一个善于相面的人对辛昂的父亲仲略说“:你们家虽然世世代代都有当官的,但名气、德行、富贵,没有人能赶上这个孩子。”仲略也很看重辛昂的志气,认为相面师说的很对。辛昂十八

  •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佚名

    大清国大皇帝、大西洋国大君主,两国彼此友睦历有三百馀年,因愿倍敦友谊俾永相安,曾于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二日,在大西洋国京都理斯波阿,两国派员会议节略四条。兹欲订立通商和好条约,彼此遵守,是以大清国大皇帝特派管理总理各国

  • 平书订卷九 武备第六·李塨

    平书曰:人知周之尚文,而不知周之尚武。大司马春振旅而搜,夏茇舍而苗,秋治兵而狝,冬大阅而狩,其教战之法甚备。顾以田为名者,盖商周之得天下俱以武,而周有甚焉。周公恐其后之杀伐是尚也,故为之礼以柔之,不存其名而存其实,使人但习

  • 三十  非命(1)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2),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

  • 卷二十·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二十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鲁颂四之四鲁少皥之墟在禹贡徐州防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愚按袭庆府令兖州路东平府今东平路海州今寜海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中    大唐沙门慧苑撰  经从第十七尽第五十  逮于无上(逮唐爱反迩雅曰逮与也与即古之预字今经意谓得预无上菩提果也)。  喉吻(吻无粉反苍颉篇吻谓唇两头边也)。  预流(珠丛

  • 致孙总司令书·太虚

    馨公总司令崇鉴:伏诵篠电,治在顺民,民在安居乐业,历陈十数年战祸天灾惨况,此而不恻然哀隐者,殆非人心也。至云转贫为富,反弱为强,在当局者方寸一转移间耳。孔子有言:“修已以安百姓”,欲安百姓,断在修已,尤为至理。然若何乃能转移

  •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二十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闻世尊教。默然不对。又告阿难

  • 侍儿小名录拾遗·张邦基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张邦基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等。本书为续洪炎、王铚、温豫三家《侍儿小名录》之作,录先秦至宋代的妾侍故事二十三则。每则下均注明出处,所引书有《拾遗记》、 《洞冥记》、

  • 红楼圆梦·临鹤山人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31回。临鹤山人(《楔子》中自称梦梦先生)撰。嘉庆十九年(1814)有红蔷阁写刻本刊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附“六如裔孙”题序。书中写林黛玉复活后,适逢清江决堤,因以10万石米粮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