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二十七
顺治十六年。己亥。秋七月。庚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司门之神。 ○壬戌。以阿达哈哈番觉罗脱布齐、为宗人府理事官。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懋功奏言、用人之途文武并重。直隶文场合八府之士于顺天府而汇试之。乃武场在内者、兵部主之。在外者、巡抚主之。一事两分。与文场殊异。请于八府武生乡举之年。令各道臣试其弓马策论。合式者、册送按臣。按臣汇送兵部。合试于京师。其试录亦如文场进呈御览。以重大典。上是其言。下所司详议。 ○袁懋功又奏言、礼莫大于宗庙。孝莫大于祀先。我太祖太宗、次第配享。独祫祭之礼阙焉未举。请敕典礼诸臣、广稽旧典、复□山戊不□暮祫祭之礼。以彰孝治之隆。命礼部详察典例以闻。 ○甲子。己刻。日生晕。青黄白色。 ○升湖广按察使周天裔、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江西饶南道参议张思明、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永平兵备道。湖广督粮道参议陈正中、为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松龙兵备道。陕西商雒道参议刘继昌、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湖北道。福建漳州府知府钱光泰、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南道。广西浔州府知府陈丹、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冀宁道。直隶大名府知府佟图祯、为广东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南韶道。降补原任江南苏松道副使张基远、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临巩道。 ○丙寅。礼部议覆吏科给事中法若真、广东道御史朱裴疏言、滇黔底定。率土同欢。所有祭告宣示典礼、应如议举行。得上□日、祭告典礼、着察例具奏。大兵开服滇黔。业成一统。皆赖上天眷命。太祖太宗功德贻庥。非朕德威所能自致。何敢居功。宣捷表贺等礼、俱不必行。 ○丁卯。命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同固山额真索洪、护军统领赖塔等、统领官兵。征巢□刀海逆郑成功赐之敕曰。海逆郑成功、窃犯瓜州等处。兹命尔达素为安南将军同固山额真索洪、护军统领赖塔等、统领大兵。前往征巢□刀。与江南昂邦章京、总督、提督、巡抚等、协心戮力。多设方略。相机巢□刀除。凡事与众护军统领等会议酌行。毋谓自知、不听众言。毋谓兵强、轻视逆寇。仍严侦探、勿致疎虞。抗拒不顺者戮之。大兵一至、即时迎降者。俱免诛戮。有能擒杀贼渠投诚者、仍分别升赏。惟以安民为务。须严禁兵将、凡我人民、勿得扰害。务体朕靖寇安民至意。行间将领功罪、察实纪明汇奏。至于护军校以下、除死罪外。其余大小罪过、俱与众将商酌、便宜处分。尔受兹重任、益勤厥事。钦哉。 ○降銮仪卫銮仪使王鹏冲四级。冠军使参特黑满辟永铠各三级。冠军使刘永灏一级俱仍留原任。以上祭太庙失备銮驾故也。 ○以军功、加三等阿达哈哈番吴汝玠、为二等阿达哈哈番。 ○戊辰。以镶红旗满洲郎中杜敏、正白旗汉军牛录章京陈养中、俱为甲喇章京。 ○裁直隶三河、义丰、遵化、榆河、顺义各驿驿丞。 ○故明废宗朱义盛谋反。并其党舒瑛、张定之、李勇士、李赞美、谭武周、陈国辅、魏名观、徐介石、俱伏诛。 ○浙江温州、台州、及属县卫所、飓风大作。坏城楼、炮台、民舍甚众。 ○庚午。湖广上湖南道佥事吴甲周、坐婪赃。流徙席北地方。 ○壬申。升河南河南道参政刘楗、为湖广按察使司按察使。广西府江道副使王瑛、为江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饶南道。山东济南道佥事陆朝瑛、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商雒道。 ○癸酉。以镶白旗汉军防御王怀忠、为甲喇章京。 ○补服阕监察御史陈棐、为山东道监察御史 ○礼科右给事中杨雍建参奏、迩来海氛告警。突犯江南。为枢臣者、既不能尽心经画、豫定策于几先。以不能返躬认咎、冀收效于事后。夏卿何官。中枢何地。而泄泄至此。非所以重枢务而鼓六师也伏乞严饬枢臣、痛改积习实意担当一切机宜、不时密奏目前亦当引罪。以昭大体。庶无负朝廷设立中枢之意命兵部明白回奏。 ○甲戌。中元节。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以江西提督杨捷充随征江南左路总兵官。宁夏总兵刘芳名充随征江南右路总兵官。 ○以正红旗满洲一等护卫杰殷、为护军参领 ○丙子。以精奇尼哈番董学礼、为左都督。充随征浙江总兵官。 ○索伦部落胡尔格乌尔达尔汉等贡貂皮。宴赉如例。 ○海寇犯江南省城。 ○丁丑。升编修曹尔堪王泽弘为翰林院侍读刘芳躅田逢吉邱象升为翰林院侍讲。 ○遣山西道监察御史陈洪柱、巡按顺天。 ○戊寅。增设光禄寺满洲典簿一员 ○升冠军使参特黑、永铠为銮仪使云麾使。噶达洪鄂色、罗达、穆成额、为冠军使 ○旌表节妇、江南歙县生员毕禴妻胡氏。婺源县生员滕蛟妻江氏。各给银建坊如例 ○礼部题定南王子未经受封例无恤典但为贼害、又奉有速议恤典之上□日。应俟灵榇到日臣部堂司官员迎至城外祭奠。初次上坟、给引旛一杆。纸三万张、锞子三万。祭馔十五桌。羊七只。酒七瓶。内阁撰给祭文。遣官致祭。并传集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侍郎、阿思哈尼哈番、前往祭奠。其二次上坟、纸锞祭馔羊酒同前。止遣部臣致祭。从之 ○以喀尔喀部落故三等精奇尼哈番巴拜子顾穆耶克、袭职。 ○庚辰。上幸南苑 ○漕运总督亢得时、闻海寇入犯江宁。出师高邮。自溺死 ○辛巳。升直隶大名道副使王度、为太仆寺少卿。 ○升直隶怀来道副使吴执忠为湖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督粮道。浙江杭严道佥事范印心、为山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口北道。山西宁武道佥事张自涵、为河南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河南道。湖广湖北道参议徐腾蛟、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西道。湖广武昌道参议陈子达、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宁夏道。湖广下荆南道参议曹申吉、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陈兵备道。大理寺右寺正荆世爵、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宁韶道。 ○壬午。裁广东龙门、从化、新安、新宁、清远、阳山、连山、乐昌、仁化、乳源、翁源、和平、永安、长宁、大埔、惠来、普宁、平远、广宁、封川、开建、恩平、开平、信宜、吴川、石城、遂溪、徐闻、灵山、会同、乐会、定安、感恩、昌化、陵水、东安、西宁江南砀山、各县儒学训导。 ○命户部尚书车克、往江南催集各省钱粮、制造战船。赐之敕曰。进巢□刀海寇。制造战船。需用钱粮浩繁。必应用不匮、始可刻期告成。今特遣尔前往江南。凡各省额赋、除兵饷外。酌量堪动项款。移会各该督抚、作速催取起解。尔察明验收。转发督造船只官员。用济急需。如各该督抚催督不力。司道有司、徵解延绥。致误营造。即指名题参、以凭究处。尔受兹任。益当夙夜恪勤。副朕简倚之意。 ○户部仓场侍郎林起龙考满。荫一子入监读书。 ○授伪德安侯狄三品、为抒诚侯伪总兵冯万保、为都督同知。以擒伪王冯双礼、来献故也 ○甲申。上自南苑还宫 ○昏刻有流星大如盏赤黄色。起自牛宿。东北行至近浊。 ○乙酉。辰刻。日生晕。赤黄色。 ○丙戌。礼部议覆宪臣袁懋功疏奏、请照会典举行祫祭礼。得上□日、是。 ○兵部遵上□日回奏、科臣杨雍建、以海寇突犯江南。劾臣等失于运筹。但地方战守功罪、叙赉究处臣部俱照例遵行。自有海警以来。凡调发征讨重大机宜、即奏请裁度。并未因循然逆贼狂逞。臣等运筹无能。罪何能辞。疏入。得上□日、枢臣职司戎务。调度机宜须尽心筹画。方为不负委任此奏巧言饰辩殊属不合。仍着明白回奏。 ○戊子。补服阕右春坊右谕德章云鹭、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复职左春坊左庶子曹本荣、裁缺左春坊左庶子张士甄、俱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以正黄旗汉军阿思哈尼哈番张所养、为甲喇章京。 ○定顺天府进取儒童额二十五名。大兴、宛平二县、各二十名 ○偏沅巡抚袁廓宇疏报、烈妇、铜鼓卫贡生沈朝俊妻何氏。遇贼。抗节不辱。投小桥江。贼复出之。骂贼不污而死。贞女、绥宁县曾氏女许配萧方林。年十六、方林故。女闻讣奔丧。遂抚侄为嗣。亲操井臼、以事姑嫜。俱请照例旌表。章下礼部议 ○福建省城、及长乐连江、罗源等县、飓风霪雨坏城垣庐舍。兵民有压死者。 ○三法司会议、陈保袁二、黑子、恃强行凶将无辜之侍卫阿拉那、擅行绑缚。捏诬酗酒、持刀刺人。情罪重大。俱应立斩。议上。得上□日、陈保、袁二、俱着即处斩。黑子情罪亦大。但遽拟立斩。是否允协。着另议具奏。 八月。己丑朔。命贵州土官、每遇□山戊不□终。各将世系履历、及有无嗣子、开报布政司注册。三年入觐时、报部。以凭稽核。 ○加彝陵总兵官张大元右都督。以其捐赀修葺营房城垣故也。 ○江南总督郎廷佐奏报、海寇自陷镇江、势愈猖獗。于六月二十六日、逼犯江宁。城大兵单、难于守御。幸贵州凯旋梅勒章京噶褚哈、马尔赛等、统满兵从荆州乘船回京。闻贼犯江宁星夜疾抵江宁臣同驻防昂邦章京喀喀木、梅勒章京噶褚哈等密商。乘贼船尚未齐集、当先击其先到之船。喀喀木、噶褚哈等、发满兵乘船八十艘。于六月三十日两路出巢□刀。击败贼众。斩级颇多。获船二十艘。印二颗。至七月十二日、逆渠郑成功、亲拥战舰数千贼众十余万登陆。攻犯江宁。城外连下八十三营。络绎不绝。安设大炮地雷。密布云梯。复造木栅、思欲久困。又于上江下江、以及江北等处、分布贼艘。阻截要路。臣与喀喀木等、昼夜固守。以待援兵协巢□刀。至七月十五日、苏松水师总兵官梁化凤、亲统马步官兵三千余名至江宁。又抚臣蒋国柱、调发苏松提督标下游击。徐登第、领马步兵三百名。金山营参将张国俊、领马步兵一千名。水师右营守备王大成、领马步兵一百五十名。驻防杭州协领牙他里等、领官兵五百名。俱抵江宁。臣等公议、贼今分兵逼城。立三营于仪凤、钟阜二门外。当先击之。随于七月二十三日、派满兵堵贼诸营。防其应援。遂发总督提督两标绿旗官兵、并梁化凤标营官兵、从仪凤钟阜二门出巢□刀。贼踞木栅、并力迎敌。我军各将领、奋不顾身。冒险先登。鏖战良久。阵擒伪总统余新。并斩伪总兵二员。转死贼众无算。至晚收军。臣等又公议、满洲绿旗官兵、悉出击贼。恐城内空虚。留臣守城。其喀喀木、噶褚哈、马尔赛、梁化凤等、由陆路进。汉兵提督管效忠、协领扎尔布巴图鲁、费雅住巴图鲁、臣标副将冯武卿等、由水路进。各统官兵、次日五鼓齐出。贼已离营、屯扎高山。摆设挨牌火炮。列。陈迎敌。我兵自下仰攻。鏖战多时。贼始大败。生擒伪提督甘辉、并伪总兵等官。阵斩贼众不计其数。烧毁贼艘五百余只。余孽顺流败遁。喀喀木、噶褚哈等、复领水陆两路官兵。疾追至镇江瓜州。诸贼闻风乘舟而遁。大军于二十八日回江宁。得上□日、据奏满汉官兵奋勇。水陆并进。擒巢 □刀逆寇甚多。克奏大捷。深可嘉悦。着该部从优议叙具奏。 ○裁直隶漷县、归并通州。兴济县、归并青县。增设巡检一员。永宁县归并延庆州。 ○庚寅。上御经筵。 ○升翰林院侍读学士章云鹭、为国子监祭酒。 ○升正红旗汉军郎中兼牛录章京阿尔泰、为甲喇章京。 ○升陕西河州副将萧鸣祚、为都督佥事、管广西浔梧副将事。巩昌副将许占魁、为都督佥事、管紫荆关副将事。副将管延安营参将事高必昌、为署都督佥事、管湖广洞庭湖水师副将事。参将管庆阳营副将事李正芳、为陕西宁夏花马池副将。 ○兵部议覆左副都御史袁懋功疏言、直隶八府武生、与京卫武生、总属畿辅人才。允宜归并合试。其中额、应酌量共取二百名。京卫武生一百名。外州县卫所武生一百名。用翰林官二员为主考。小京职四员为同考官。顺天府堂官为提调。御史二员为监试。其头场二场、监射马步箭。考验技勇。仍照旧例、臣部满汉右侍郎考试。报可。 ○辛卯。兵部遵上□日再行回奏、臣等才识卑庸。筹画未周。以负皇上委任至意。惟有席藁待罪。静听处分。得上□日、吏部议奏。 ○壬辰。升山东东昌道副使郎永清、为湖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下荆南道。广东驿传道副使吴嵩允、为湖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湖北道。山西大同道佥事戚良宰、为湖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武昌道。刑部郎中吴治汇、为广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府江道。补服阕广西驿传道张弘俊、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清军驿传道。 ○翰林院掌院学士折库讷、密陈四事。一曰均田以为披甲人恒产。年来用兵。披甲人买马制械。奴仆逃亡。生业凋零。艰难日甚。我国家初定中原。凡官属兵丁、俱计丁授田。富厚有力之家、得田每至数百晌。满洲披甲人、或止父子或止兄弟、或止一身、得田不过数晌。征役甚烦。授田甚少。殊为可悯。今当有事之秋。应勿论人丁多少。概视差等、均授以田。其闲散人户、亦行量给。凡有增减定例。或十年、或十五年、一加编审。如此、则田亩得均。而甲兵日广。居则资生有策。行则军威克壮矣。一曰增汉军兵力。今各省驻防出征、多用汉军。计在京各旗披甲马兵、不过百人。而固山额真、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牛录章京、亦在其内。兵少若此、征战安所赖乎。按汉军定例。不论新旧、每壮丁五名、各出马步甲一副。合而计之、其堪披甲者、亦不甚多。臣愚以为凡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各省人民。有精壮善骑射者。请敕督抚提镇、凡司道副参以上、每年定限选拔送京。编入汉军牛录披甲。训练二三年。皆同旧人。或令驻防。或令出征。事必有济矣。一曰慎选绿旗官兵。今天下钱粮、大半耗于绿旗。虽星罗棋布。遍满海内。一有寇警、仍请在内禁旅。此皆将帅失人故也。今后凡提镇等紧要员缺。请不论满洲、蒙古、汉军、汉人、但选其夙娴军旅、精明强干之员补授。至该地方武弁、及闲散听用各员内。不乏才干之人。若该督抚提镇、所见既确。一遇紧要缺出、宜即酌量升补。以示鼓励。简阅士卒内精勇者、号为前锋兵。钱粮量加优给。视其劳绩擢用。以开上进之路。汰其老弱、不得充数冒滥。庶军事修明。不致虚糜粮饷。而地方有事、亦有攸赖矣。一曰亟收人心。近闻江南各州县寇乱、有望风迎降者。有缚官献城者。此皆将帅纪律不明。有司抚绥无术。以致若此。夫叛逆固不可宽。若详究其由、岂有阖城官民同谋从逆之理。必有奸宄之徒、首为倡乱。今天威远震。大军已发。灭寇在旦夕间。设将叛逆之人、概伸国法。数十城百姓、尽加诛戮。不但有伤我皇上如天之仁。恐后此有不幸而陷于贼者、将益坚其从逆之心矣。请速密谕大兵、但诛其渠魁。其迫胁株连愚民、概与赦免。则财赋之地、不至伤残。而圣德垂之万世矣。下所司议 ○癸巳。上幸南苑。 ○命固山额真刘之源、为镇海大将军同梅勒章京张元勋、周继新、领官属兵丁驻防镇江。赐之敕曰。兹以京口重地。特命尔刘之源、挂镇海大将军印。同梅勒章京张元勋周继新等镇守驻防镇江京口。务在整饬兵马。申严纪律。如遇海寇侵犯。即督率兵将、力巢□刀严防。毋容片帆入江一贼登陆。江宁苏松常镇等处沿海沿江地方有警、该督抚请兵。尔等酌量援巢□刀。凡事会同该督抚、及江宁满汉提督、商酌计议而行。不得轻躁疎虞。所用粮草、该督抚布政司按期支给。仍严束兵将、不许横行抢掠民物。及借打草放马为名、扰害农业。务令兵民相安。不为地方所苦。凡民间一应事情、系有司职掌。及江上往来官民船艘、听江防等官盘诘放行。俱不许干豫。务体朕靖寇安民之意。所统将领功罪、察实纪明汇奏。有犯小过者、当即处分至于骁骑校以下、除死罪外。其余大小罪过、俱与众将商酌、便宜处分。敕中开载未尽事宜、应奏者奏。应行者行尔等各以旧勋、特为简任。须协谋并力、以副委任。伫膺懋赏。如或贪黩乖张。纵兵玩寇。贻误汛守。国宪具存。尔等慎之毋忽。 ○命大学士刘正宗、卫周祚、为会试主考官。 ○起原任漕运总督蔡士英、仍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地方海防军务兼理粮饷。福建巡抚宜永贵、仍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兼巡抚安、徽、宁、池、太、广、仍管光、固、蕲、广、黄、德、湖口等处地方军务、兼管巡江。 ○以镶黄旗汉军原任梅勒章京马程祯、正黄旗汉军牛录章京马成勋、俱为甲喇章京。 ○裁古北、桃林、潘家等口抽分汉官。每差止留满官一员。笔帖式二员。 ○甲午。四川巡抚高民瞻奏报、臣统率弁兵、进取成都。逆贼闻风逃遁。追至新津河、阵斩及溺死无算。伪官俱缴印投诚。川西底定。命所司察叙。 ○乙未。以正白旗汉军牛录章京金光祖、为甲喇章京。 ○起降调陕西右布政使萧时彦、以原官管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事。升湖广上湖南道参议彭而述、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管云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事。衡州府知府李光座、为云南按察使司副使、提调学政。江西临江府知府胡允、为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湖南道。 ○丙申。夕月于西郊。遣公爱星阿行礼。 ○经略大学士洪承畴奏报、安南国都将太傅宗国公武公恣、遣目吏玉川伯邓福绥、朝阳伯阮光华、赍启赴信郡王军前。摅忱纳款。报闻。 ○升正红旗汉军牛录章京吴延祚、为甲喇章京。 ○丁酉。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遣大学士额色黑、祭先师孔子。 ○大学士金之俊、请假回籍迁葬允之。 ○以陕西固原中军李变龙阵亡。荫其子占春、为拖沙喇哈番 ○戊戌。遣官祭大社。大稷。上自南苑还宫。 ○己亥。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裁湖广沅陵县会溪巡检司巡检。溆浦县镇宁巡检司巡检。五开卫新化守御所吏目。广西柳州卫、南丹卫、庆远卫经历。宾州常丰仓仓官。灵川县大龙驿、兴安县白云驿、永福县三里驿、全州城南驿、平乐县昭潭驿、昭平县昭平驿、苍梧县府门驿、桂平县府门驿、平南县乌江驿、贵县怀泽驿、马平县雷塘驿、雒容县雒容驿、柳城县东江驿、来宾县在城驿、象州象台驿、武宣县仙山驿、宾州在城驿、迁江县清水驿、宜山县宜阳驿各驿丞。 ○庚子。安南将军固山额真明安达礼等奏报、臣等自荆州赴援江宁。八月初七日至荻港。闻贼乘船千余艘、赴江宁、泊三山峡。随分兵前进、至旧县地方。伪都督杨文英等、于扬子江港口迎战。我兵击败之。擒斩伪副将一员。获船只器械甚多。下所司议叙。 ○辛丑。升贵州贵宁道参议曹士琦、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汉羌兵备道。 ○壬寅。户科都给事中朱绍凤奏言、蔡士英、宜永贵、皆以在告推用。江淮初当蹂<閵>。急藉抚绥。乞召谕二臣、星驰赴任。绸缪调度密奏机宜。又逆渠余氛。必返故巢漳泉一带。军需孔急而藩司王显祚、为周亮工一案、羁留京邸。经年旷职。闻亮工曾经廷臣保举。而宜永贵保全闽省之功。亮工与王进二人、均有协赞之力。今二人系狱一载有余。宜令该部速为审结。若赃款皆真、何不早正惩贪之法。如果纠参失实、亦当大破瞻顾之情。惜人才而昭国法。不可稽延□山戊不□月也。疏入。得上□日、言官言事、当恪循职掌、秉公陈奏。此奏、内称扬蔡士英、宜永贵、又言周亮王、王进、保闽有功。久系未覆。及案内王显祚、有无关涉。明系沽名市恩。甚属不合。朱绍凤着降五级。调外用。 ○甲辰。江宁巡抚蒋国柱奏报、逆寇郑成功、自江宁败遁南下。复犯崇明。游击刘国玉等击败之。贼俱南遁。下所司察叙。 ○旌表桂林失陷时定南王所属殉难妇女牛氏、孔氏等、一百一十九口。各给银建坊如例。 ○乙巳。上幸南苑。 ○浙江总督赵国祚奏报、七月初九日、台温、郡城、黄岩、太平、宁海三县、海门、松门、盘石三卫、前所新河、楚门、健跳四所、同日飓风。损坏城楼炮台民房甚多。下所司知之。 ○丙午。上自南苑还宫。 ○升正黄旗汉军甲喇章京金维垣、镶白旗汉军甲喇章京杜忠、正白旗汉军甲喇章京吴天寿、俱为梅勒章京。 ○以致仕三等阿思哈尼哈番金声尧子玉成袭替 ○裁江西清江县萧滩驿、新喻县罗溪驿、南城县旴江驿、铅山县车盘驿、安仁县紫云驿、南康府匡庐驿驿丞。饶州府仓大使 ○戊申。裁山东灵山卫、鳌山卫经历。永阜仓副使归并大使济南府晏城、五宁、东北、置马、桃园、兖州府东原、新桥、滕阳、各驿驿丞归并同城典史。东昌府渡口水驿、归并清源驿。 ○庚戌。遣官祭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喀尔喀部落丹津喇嘛等来贡马。宴赉如例。 ○户部左侍郎林起龙条奏、更定绿旗兵制略曰。臣闻国家之治乱、视兵马之强弱。国家之贫富、视兵马之多少。其强弱多少之分、在于有制与无制而已。有制之师、兵马精强。器械坚利。号令严明。可以战。可以守。兵虽少也。一以当十。饷愈省。兵愈强。而国富。无制之师、兵马罢弱。器械钝敝。号令生疎。不可战。不可守。兵虽多也。万不敌千。饷愈费。兵愈弱。而国贫。此历来用兵不易之大端也。今天下绿旗营兵。几六十万。每□山戊不□费月粮二百余万石。饷银一千余万两。然而地方有事、即请满洲大兵。是六十万之多、曾不足当数万之用。其故何也。臣请一一陈之。如一将官赴任。召募家丁、随营开粮。军牢、伴当、吹手、轿夫、皆充兵数。甚有地方铺户、令子侄充兵、以免差徭。其月饷、则归之本管。此兵丁无实之情形也。马兵关支草料、多有扣克短少。至驿递缺马、亦借营兵应付。是以马皆骨立。鞭策不前。此马匹无实之情形也。器械如弓箭、刀枪、盔甲、火器等项、俱钝敝巧坏。惟有三眼枪、每兵关领一杆。又火门堵塞。虽设无用。至于帐房、窝铺、雨衣、弓箭罩、从未见备。此器械无实之情形也。夫兵、凶器。战、危事也。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春秋两操之法。竟不举行。将不知分合奇正之势。兵不知坐作进退之方。此训练无实之情形也。由是观之。徒空国帑而竭民膏。虽有百万之众。亦何益哉。然其大病有二。一曰、贪数多。国家设立营镇、原以戡乱定祸、固守封疆。今乃责之捕盗。终年不得团练。夫府同知、州吏目、县典史、本系捕盗之官。原有民壮番快。昼则缉盗。夜则巡警。遇响马窃盗、寻踪觅迹、得而拏之。而兵不能也。如直隶一省、绿旗营兵、共有四万一千余名。不论冲僻远近。大者八九百名为一营。小者二三百名为一营。用参、游、都司、守备、千、百总、领之。分驻各府州县。名曰专城营。今就一县城守小营言之。一县番快、不过三十名。一年工食、百余两而已。裁去原为省费。今乃设一部推守备。两经制把总。领兵一百四五十名。年费月粮二百八十余石。饷银一千九百余两。反不及一二十名捕惟为有用。省乎。费乎。此臣所谓贪数多之情形也。一曰、给饷薄。国家出饷养兵、以备战守之用。然必衣食饱暖。筋力强壮。平居无事、生其投石超距之气。临阵对敌、收其舍命报恩之功。今城守兵、每名月关米三斗。支银一两。步战兵、每名月关米三斗。支银一两五钱。除扣克外一月之中、日用蔬菜所需。冬夏衣服所需。修整器械鞍辔所需。一人之身、仅能存活若有父母妻子、则艰难甚矣。然使按月支放、犹可度日。今近则数月远则半年、犹斩而不与、贫乏之兵、何以自支。此臣所谓给饷薄之情形也。说者曰。此时方忧饷缺。若谓饷薄、势必加增。方忧兵少。若谓数多、势必裁汰。殊不知自有加饷而饷反省。裁兵而兵反多之术。惜无真心谋国之人耳。如直隶一省、经制官兵、四万一千六百余名。其中有膂力胆气、弓马娴熟者、抽一万五千名。即以三万兵粮饷养之。应用器械、使兵自制。按季点验。违式者、扣饷治罪。约束既定。加意团练。不许影占一名。死故逃亡、申报勾补。每年专差知兵大臣、查实奏闻。较之四万有名无实之兵、不啻天渊矣。此臣所谓加饷而饷反省。裁兵而兵反多之说也。至于城守营制。须斟酌天下厄塞、户口多少、险夷强弱之处、随地制宜。因形立镇。其腹里州县、只照旧法、添设番快、缉贼捕盗。捕快既足。冗兵滥将、俱可裁汰。所省更自百倍也。此臣就直隶一省言之。别省可以类推矣。至于用人、宜不拘常格今所谓将材、不过两行、一曰武科。一曰杂流。武科、习就弓马、编成论策。幸而入彀英豪之士、其实无畿。杂流一行、旧人则通事。新人则。堤塘差官。途径既卑。才品愈下。不知兵为何物。今皆授之营头、授之专城、非所以重封疆也。臣以为天下营镇千把总等缺。宜即用本营百总、旗牌、哨长、队长、升补。或有功兵丁、亦可超拔。与部推兼而行之。则出身有望人怀向往之心矣。若夫总督为封疆大臣。总兵为领兵大帅。总督宜使之得选择将官。因地调补。兵部不得拘以文法。总兵宜使之得召募亲丁。随营食粮。养马钱粮、亦当加给。以资弹压。如此、则地方文武大吏。舒心任事。而后兵可练饷可省也。今总计天下绿旗兵共六十万。诚抽得二十万精兵。养以四十万兵饷。饷厚兵精。地方有警、战守有人。不致动请大兵。不过十年、可使库藏充溢。不然。天下之大。处处俱待满兵。不亦劳乎。伏乞敕下谋臣、深心筹画。熟思审处。则兵强饷足。封疆巩固。而地方永享太平矣。上以所奏深切时弊。多有可采。下所司详议。 ○辛亥。予故陕西兴安总兵官齐升、祭葬如例。 ○升山西河东道副使项锡允、为贵州布政使司参政、分守贵宁道。冀宁道参议万翱、为广东按察使司副使、驿传道。平阳府知府万永祚、为广东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补服阕江南安庐道佥事刘澍、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洮岷道。 ○工科都给事中姚延启奏言、我皇上文德武功、史不胜书。然犹躬秉谦约退让徽称令臣下无得称圣。窃思圣德兼备、而不居其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瞻仰。请仍加圣号、宣示中外。得上□日、人君政事得失、全在实行。无关称圣。前谕不许称圣乃朕本怀。非虚为粉饰。姚延启又行渎奏、甚属不合着严饬 ○癸丑。遣官致祭鄂尔多斯部落固山贝子额。林臣 ○裁浙江都司都事断事各一员。 ○免直隶庆都唐县本年分雹灾额赋有差 ○甲寅。改原任兵科副理事官张学礼为广西道监察御史 ○宴赉朝鲜国请谥请袭陪臣郑维城等如例 ○乙卯。逮江宁巡抚蒋国柱至京勘问。以海贼犯京口国柱同提督管效忠败绩故也。 ○丙辰。以参将管经略军前旗鼓事阎镇、为署都督佥事、充湖广中路总兵官。 ○丁巳。以致仕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阎印子可权、袭替。 ○戊午。予梅勒章京加一级穆尔泰、祭一次。 ○三法司覆议黑子一案。以黑子虽与陈保等同伙、诬陷侍卫阿拉那情实。但起谋原由陈保、袁二黑子、应照前议减一等。拟绞监候。从之。猜你喜欢 列传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欧阳修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蔡东藩 卷十三·朱熹 卷第一·徐鼒 路史卷七·罗泌 第四十六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绎史卷一百十四·马骕 ·援赦人犯请免解审议·丁曰健 徐文盛传·姚思廉 镇海传·宋濂 吴宽传·张廷玉 杨锐传·张廷玉 张仪逐惠施于魏·佚名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卷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