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希仪传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承袭世职任奉议卫指挥使。他机警有胆有勇,并且智计过人。

正德十二年(1517)他被调出征永安。沈希仪用数百人攻打陈村寨,马陷在泥沼中,腾跃而上,连杀三个敌人头领,破除其余敌众。沈希仪升为署都督佥事。义宁的敌贼侵犯监桂,又回到巢穴,沈希仪追击他们。敌贼的巢穴有两处险隘,敌贼在其中一处埋有伏兵,让熟瑶欺骗官兵从这里攻入。沈希仪估计到敌贼有诈,急从另一险隘直抵贼寇的巢穴。敌贼仓促回救,于是被沈希仪大举攻破。荔浦敌贼八千人渡江到东方抢掠,沈希仪率领五百人驻扎在北面寨,等待敌贼归来。北面寨距蛟龙、滑石两滩各有数里。沈希仪因滑石滩狭窄,即使部队众多仍可进击,蛟龙滩宽广,渡过去也难于歼敌,想将敌贼引诱到滑石滩。于是在蛟龙滩树起百旗,用弱兵守住,燃烧柴禾来惑乱敌人。敌贼果然趋向滑石滩。沈希仪预先用小舰载劲卒埋伏在葭苇之中。敌贼渡过一半,乘急流冲之,两岸军兵鼓噪上前,敌贼众多人坠入水中淹死,沈希仪收获他们所掠抢的东西回来。沈希仪随从副总兵张..连破临桂、灌阳、古田的敌贼。他被晋升为署都督指挥同知,掌管都司事。

嘉靖五年(1526),总督姚镆准备征讨田州岑猛。他用沈希仪的计谋,离间岑猛的岳丈归顺和土酋岑璋的关系,而分兵五哨进击。沈希仪带领中哨。挡住工尧。工尧是敌贼的要地,他们聚众守卫这个地方。沈希仪夜间派遣军兵三百人,缘山而上,绕出其背。等到第二天会战,所派遣的士兵已在山巅树立旗帜,敌贼被打得大败。岑猛逃跑到归顺那里,被岑璋捉住,田州于是平定。沈希仪的功最大,姚镆压抑他的功劳,只是受到赏赐。姚镆建议设立流官,沈希仪说:“思恩因流官的缘故,祸乱到现在还没有停止。田州又设立流官,两处之敌贼将会合起来作乱。”姚镆不听从他的话。以沈希仪任右参将,分守思恩和田州。沈希仪请求回乡整束行装,用参将张经代守。刚刚一个月,田州又发生叛乱,姚镆被罢去官职而回到家乡。王守仁代替姚镆的官位,王守仁多用沈希仪的计策,思恩和田州又被平定。

沈希仪改任右江柳庆参将,驻扎在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民造反,沈希仪出兵征讨攻破。他因病回到家乡,不久又回到原任。柳州在万山之中,城外五里之处就是敌贼的巢穴,军民已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而官军向来不能胜任战斗。又加上敌贼耳目遍官府,对官府里的事情动静无所不知。沈希仪说要想大破敌贼,非用狼兵不可,向制府请求这件事。调那地的狼兵二千人来,守戍之兵才稍有振作。又寻找到与瑶通贸易商贩的有几十人,抓住他们犯罪根据而厚抚他们,让他们刺探敌贼。这样敌贼的动向,沈希仪也无所不知。沈希仪每次出兵,虽然是肘腋亲近的人,也不告诉他们去向。到期鸣号,则诸军都集合起来。令一人挟旗带领诸军行军,不让他们测知到哪里去。等到驻军设立埋伏,敌贼必定到达,敌贼遇到埋伏总是逃奔。官军攻击他们,总是能取得预期的胜利。之后,敌贼侵犯其他地方,官军又比他们先到达。远村僻地,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服他是神人。沈希仪获得的贼巢妇女牲畜财产,果真是邻巢的都归还他们,只取暗中帮助敌贼之人的东西。诸瑶全部恐惧降伏,不敢响应敌贼。

沈希仪初到,令熟瑶能够出入城中,无所禁忌。厚赏瑶人中的智黠之人,让他们做间谍。后来逐渐让瑶妇进入到官府和她们的丈夫见面,并赐给她们酒食布帛。这些瑶妇的丈夫经常告诉他敌情,则暗中厚赏。诸瑶妇贪爱赏赐,争相劝说自己的丈夫偷告敌情,或者亲自入沈希仪府中说明敌贼情况。正因为这个原因,敌贼更加没有地方隐藏匿形。沈希仪每于风雨晦黑的夜晚,侦察敌贼住宿停顿的地方,分别派遣人携带火铳潜伏在舍旁。半夜发铳,敌贼大骇说:“老沈来了!”都携带妻氏儿女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有的因寒冻触岩石而死,有的后悔当贼寇不是好办法。到天明后下山,又寂静而没有人声。其他巢穴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贼众更加惊恐。暗中派遣人进城侦察,发现沈希仪像原来一样居住在城中没有外出。敌贼丧魂落魄,他们大多易容为熟瑶。

韦扶谏是马平瑶的敌贼魁首,多次捕捉他而没有成功。有人报告说韦扶谏逃到邻贼三层巢去,沈希仪暗中率领兵马剿他,他又与三层巢的敌贼到其他戍所去抢劫。沈希仪尽俘三层巢敌贼的妻子儿女,一并带回来,过去沈希仪俘获的敌贼妻子儿女全部用来给与予狼兵,到这时却将他们独闭在空舍中,给他们饮食。让熟瑶去对他们的丈夫说“:你们捉到韦扶谏,就让你们的妻子儿女回来。”诸瑶听说后,都来谒见沈希仪。沈希仪让他们到房室中去看,见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安然无恙。于是他们共同引诱韦扶谏出巢,将他捆缚着献给沈希仪,来换他们的妻子儿女回去。沈希仪剜去韦扶谏的眼睛,将他肢解后,悬挂在诸城门。诸瑶服沈希仪威信,更加不敢做强盗。从此,柳城四旁的数百里,没有敢抢夺的人。

沈希仪曾经向朝廷上书,说狼兵也是瑶、僮人。瑶、僮所在为贼,但狼兵至死不敢为非作歹,并不是狼兵顺服,而瑶、僮叛逆。狼兵隶属土官,而瑶、僮隶属流官。土官令严足以控制狼兵,流官势轻则不能控制瑶僮。如果将瑶、僮分割开来分别隶属旁近的土官,土官世世代代富贵,不敢有他望。这样以国家的力量控制土官,以土官之力来控制瑶、僮,将他们都变成狼兵,两广就世世代代没有祸患了。当时没有采用他的建议。到十六年(1537)就发生了思恩岑金的叛乱。

起初,思恩土官岑氵睿被诛后,改设流官,以其酋二人韦贵、徐五任土巡检,分别掌管兵马各有一万多人。夷民不喜欢汉法,共有多次叛乱。镇安有个男人名叫岑金,他自称是岑氵睿的儿子。镇安土官于是暗中召集旧部酋长,叫出岑金而与旧部酋长结盟说:“这是你们的小主人。”诸酋罗拜,拥岑金而归,聚兵五千人,准备攻城,恢复旧地,远近汹汹。岑氵睿被诛时,他的酋长杨留没有地方去,率同党一千多人到宾州去,应募为打手。沈希仪在宾州,杨留到沈希仪府中说,他想去见他的小主人。沈希仪向来担忧岑金,等听到杨留的话后,更加大骇。因而问杨留说“:是岑氵睿的第九个儿子吗?我从前征讨田州所以听说过这件事。”因而自语说“:岑氏又恢复了吗?”想以此打动杨留,杨留果然大喜。之后,沈希仪召杨留到密室中说:“给我重贿,就为岑金复官。”出去后又呼他回来说:“韦贵、徐五现今分别管掌思恩兵马,必定仇恨岑金,必须妥善防备他们。”杨留更加大信。岑金于是跟从五千人依靠杨留来见沈希仪。门人奔告,请求沈希仪不要收纳岑金的贿赂。沈希仪骂着说“:岑金是土官的儿子,不是贼寇,为什么不收纳?”将岑金引入,与他厚结,又引他诣见兵备副使,随后用计逐渐解散岑金的五千人。兵卒捆缚岑金,杨留也惭愧而死,思恩又恢复安宁。之后,随从总督张经大破断藤峡、弩滩的敌贼,受到赏赐而归。

沈希仪镇守柳州、庆州很久,大盗宿猾被捕诛殆尽。先后捣毁敌巢,斩敌人积有五千多个,未尝全部上奏报功,所以多不叙功。十九年(1540)又谢病,柳人在山云洞为他祭祀。不久被起用为四川左参将,分守叙州、泸州和贵州迤西等处。这一年冬天,被提升为署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贵州。又谢病回到家乡。塞上多警,朝廷召令天下名将到京师,沈希仪在召之中。沈希仪镇守柳、庆时,每战必身先士卒,身体多次受伤,遇阴雨天气总是剧痛,所以多次谢病。到京后,也因病辞谢。皇帝怀疑他是回避,夺去他的都督官职,命令他赴兵部听候调用。翁万达推荐他的才能。正遇上江、淮多盗,议设督捕总兵官,于是恢复沈希仪署都督佥事官职前往剿匪。

二十六年(1547)任沈希仪为广东副总兵。命自今将领至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者,毋推京营及西北边,著为令。沈希仪随从总督张岳大破贺县的敌贼倪仲亮等人,予实际授官,仍然赏他银币。琼州五指山熟黎向来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氵睿残虐榨取他们的血汗。黎酋那燕于是勾结崖州、感恩、昌化诸黎作乱。总督欧阳必进提议一并讨伐万州、陵水之黎,兵分五路。沈希仪正在患病,最后到来,他对欧阳必进说:“万州、陵水之黎人没有从恶的事实,如果一并诛讨,更加树敌。不如只分兵三道。”欧阳必进听从了他的话。沈希仪于是偕同参将武鸾、俞大猷等人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徒五千四百多人,俘获的有五分之一,招降三千七百人。捷报奏闻朝廷,沈希仪晋升为都督同知,改任贵州总兵官。又从张岳军定铜仁的叛苗龙许保、吴黑苗等人。又因病回到家乡。倭寇侵犯海上,命令沈希仪督川、广之兵赴剿。无功,沈希仪被周如斗弹劾罢去官职。

沈希仪为人坦率,常居喜欢说俏皮话,性格开朗,没有城府。等到面临敌人,则应变出奇,让人莫测。特别善于安抚士卒。沈希仪经常染病垂危,士卒多自残来向神祷告。甚至有一人,为沈希仪祈祷到达用箭穿自己咽喉的地步。沈希仪是如此深得士卒之心。

猜你喜欢
  卷四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司天考第一·欧阳修
  卷三百七十一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卷之九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二百二十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盐差病故摺·佚名
  一三九八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酌议纪昀请将文源阁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情形折·佚名
  八五五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核各馆纂办书籍情形片(附单三)·佚名
  御笔手诏·佚名
  三六 鲁家·周作人
  福建台湾奏摺·沈葆桢
  卷七十五·杨士奇
  卷之三十四  野記四(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卷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尤袤·唐圭璋

      袤字延之,无锡人。生于靖康二年(1127)。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淳熙五年(1178),知台州,放罢。八年(1181),江西运判,除直秘阁。十四年(1187),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太常少卿。十五年(1188),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绍熙三年(1192),给事中

  • 孔夷·唐圭璋

      夷字方平,汝州龙兴(今河南宝丰)人,孔旼之子,元祐隐士,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滍皋渔父,又隐名为鲁逸仲。   水龙吟   岁穷风雪飘零,望迷万里云垂冻。红绡碎翦,凝酥繁缀,烟深霜重。疏影沉波,暗香和月,横斜浮动。怅别来,欲把芳

  • 第二十七出 定优·李渔

    (外上)鬼神之事最难明,道是无形却有形。不信但看今日事,做成圈套显威灵。——我谭管家为何道这几句?只因老爷差我前来,预备三牲祭礼,等他来拜谢晏公。老爷、夫人的意思,还要做本戏文了愿。料想圣诞已过,寿戏一定做完

  • 叙·冯梦龙

    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於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荐绅学士不道,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

  • 北郭集卷五·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寄兴化运判刘改之江树依微江水深黄茅沙碛古城隂长才暂寄鱼盐地大用终归翰墨林句蔼春云还自和醅浮腊蚁对谁斟思君坐老梅花月犹自含情理玉琴次大年韵蕉花甘露吸云泉絶胜当歌对绮筵半榻清风黄鸟外一

  • 七言卷三十·洪迈

    七言乌栖曲 王 建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主人故池曲池高阁相连起荷叶圑圑盖秋水主人已逺凉风生旧客不来芙蓉死长安别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六 明 谢榛 撰 七言律诗 送田户曹子仁督饷秦中 几年郎署见多筹西度函关得壮游旗影极天开驿路劒光终夜照边楼吴江百战苍生泪秦地长征白髪愁共道转输非旧日帝京遥望朔云秋 送圣甫之巴东兼讯唐

  • 阮阅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阮阅(生卒年不详)原名美成,字闳休,号散翁、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元丰中进士,知巢县。宣和中知郴州,作《郴江百咏》。建炎元年(1127)以中奉大夫知袁州。喜吟咏,时号阮绝句。事迹参见《桐江集》卷四、《诗话总龟考

  • 近代词人逸事·张尔田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

  • 谢绛传·脱脱

    谢绛,字希深,他的祖先是阳夏人。到他的祖父谢懿文,做杭州盐官县令,葬在富阳,于是后裔成为富阳人。他的父亲谢涛,以文学、品行著称,从进士起家,做梓州榷盐院判官。李顺在成都造反,攻陷州县,谢涛曾筹划守御的计策。叛军被平息后,他

  • 郭兴传·张廷玉

    郭兴,又名子兴,濠州人。滁阳王郭子兴占据濠州,自称元帅,统率部下。太祖在甥馆时,郭兴就归附了,部队前行,曾充任宿卫。累计功劳被授予管军总管,晋升为统军元帅。围攻常州,郭兴昼夜不解甲长达七个月。城被攻下,郭兴受到皇上赞赏。

  • 陈伯浩·周诒春

    陈伯浩 年三十三岁。生于广东。已婚。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政治经济教育。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民国二年。得硕士学位。为美国经济学会会员。留美学生月报编辑。民国三年回国。任广东岭南学校

  • 第十八章 4·辜鸿铭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辜讲孔子祖国(鲁国)掌握政府大权的总理(季桓子),在孔子被提升为国家部长(司法部长)后,有一次,得到另一个国家(齐国)送来的一班女艺人,就终日和她们厮混在一起,以致三天都没有在宫廷开部长

  • 明雩篇第四五·王充

    【题解】“雩”(yú鱼)是我国古代专门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王充在本篇阐明了自己对雩祭的观点。前一部分驳斥天人感应论,后一部分说明人君举行雩祭是对人民的关怀。他明确指出,“旸(晴)久自雨,雨久自旸”,水

  • 卷十一·曾国藩

    卷十一事功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世人都想建立不世之功,而曾国藩却说:“身居乱世,富贵无所图,功名亦断难就。”王安石另有体悟:“豪华尽告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虽然,曾国藩仍认为“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

  • 第二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二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授魔记品第三三乘行品第四问法性品第五菩萨行品第六授魔记品第三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告魔王言。阇致。汝今乃能发大勇猛具足精进。当固汝心勿违本志。如护戒者

  • 杜晚香·丁玲

    当代特写。丁玲著。初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本文描写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杜晚香成为省劳动模范的成长过程。杜晚香家境贫寒,5岁丧母,受尽后母的虐待。8岁时,“居然能担负许多家务劳动了”。生活虽苦,可是她却“

  • 四书劄记·杨名时

    清杨名时撰。共四卷。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各一卷。系作者读四书的笔记。编次上一反常例,先论语后中庸。首先指出“修身”的含义很广,然其功即已尽于“诚意”之中。时人对诚意有两种解释:“一是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