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八
顺治十二年。乙未。春正月。丙戌朔。免行庆贺礼。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临平大君李<泬目>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附贡方物、及□山戊不□贡。宴赉如例。 ○戊子。两广总督李率泰奏报、广西土贼伪总兵廖笃增等、负嵎作梗。结连西逆。官兵分道进巢□刀。阵斩笃增于玉版巢。又贼渠李先芳、廖凤等、盘踞藤县。遥为李定国声援。定藩左翼总兵官马雄攻之。生擒伪知府姜炎。斩获无算。下兵部察叙。 ○庚寅。多罗贝勒巴尔处浑薨。谥和惠。 ○升兵部理事官吴库礼、为大理寺卿。 ○免山东齐东、济阳、禹城、长青、肥城、临邑、齐河、阳信、海丰、商河、沾化、东平、平阴、阳谷、寿张、定陶、曹州、馆陶十八州县、十一年分水定额赋。 ○癸巳。升江西湖西道参政祖重光、为陕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河南大梁道参政高士俊、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广东广州府知府王庭、为广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府江兵备道。浙江温州府知府王家梁、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运使。 ○升署都督佥事南赣右协副将董大用、以原衔充广东广州府水师总兵官。 ○甲午。孟春。享太庙。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礼。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谕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曰、去□山戊不□欲修造乾清宫。念被水灾民。方加恩恤。是以未即兴工。今正宫为后妃所居。朕无治理政务之所。因居便殿视事。现在应否修造。着会议具奏寻议、今年应即行修造。否则所储木料、为雨水浸坏。縻费愈多。奏入从之。 ○吏部遵谕、开列科道等员。从前言事不当及纠参失实降革者。科臣向玉轩、董笃行、杨时化、陈忠靖、林起龙、张京、魏象枢、杨璜、高桂、周之桂、陈调元刘显绩、刘余谟、庄宪祖、张国宪、常若柱、台臣赵开心、吴达、石维昆、崔士俊、宗敦一、甯承勋、张懋熺、姜金允、柯士芳、赵弘文、桑芸、王燮、李成纪、米襄、罗国士、廖攀龙、宋一贞、吴赞元、赵<山耑>、许弘祚、宋调元、于嗣登、卢铸王应元。各开具原案情由。奏请上裁。得上□日、吴达、董笃行、杨时化、常若柱、石维昆、崔士俊、林起龙、着复原官。 ○乙未。升侍讲学士李霨、为内翰林秘书院学士。 ○升镶红旗汉军牛录章京尤进功、为甲喇章京。 ○免直隶八府、及河南安阳、汤阴、涉汲、新乡、辉获、嘉胙城、淇河内、修武、武陟、温、十三县、卫辉一所、怀庆一卫、十一年分水灾额赋。 ○丙申。赐朝鲜国王李淏、及其贡使李<泬目>等、鞍马银币如例。 ○丁酉。以镶白旗二等护卫库克德、为护军参领。 ○升浙江丹山参将巴成功、为协守舟山副将。 ○戊戌。谕诸王、大臣等曰。昔皇考上宾。朕方六□山戊不 □。正在幼冲。当时诸王大臣、同心推戴。嗣绍丕基。及定鼎京师。奄有四海。于时睿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国家之事。朕既不预。亦未有向朕详陈者。故于满兵之艰辛。人民之疾苦。原未周知。自朕亲政以来。五年于兹。焦心劳思。以求化理。夙夜祗惧。不敢荒宁。日望诸王大臣、以嘉谟嘉猷入告。匡救具失。而辅其不逮。乃疆圉未靖。水旱频仍。吏治惰污。民生憔悴。钱粮侵欠。兵食不充。教化未孚。纪纲不立。保邦致治之道。迄今未得其要领。朕思诸王大臣、皆亲见太祖太宗创业垂统之艰难。年来辟地绥民之不易。必有长策以俾治安。而未见有直言得失者。岂朕听之不聪。而虚怀纳谏、有未尽欤。何相率而默默也。以天下之大。机务之繁。责于一人。而弗图励翼。朕虽凉德。独不念太祖太宗培养之恩乎。揆厥存心。或以为奉命议事。祗宜将顺而行。否则缄口容身。可保富贵。试熟思之。天下未平。富贵能长保乎。以后凡养兵爱民。兴利除害。有关政治者。居则深思。进则敷奏。各抒忠荩。以慰朕怀。至于当事诸臣。因循积弊仅以簿书为务。不肯精思职掌。担大事。发正言。以国实济国计民生将何赖焉。内外大小各官、专为身谋。罔念官守。容容充位。望缺希迁。禄秩是营。恩怨不化。真心为国。殆鲜其人。前御史吴达、谓满朝大小各官。尽皆臃肿。朕以为出言太过。由今观之。似不诬矣。兹复开诚切谕。务痛加省改。有官守者、必尽其职。有言责者、必尽其言。弼德塞违。期臻郅治。君臣上下。俱有令闻。岂不美哉。 ○封多罗豫郡王多铎次子察尼、为多罗贝勒。 ○吏部议覆、吏科都给事中朱徽疏言。吏部司官、一年内升一人外转一人。科员、一年内升二人。外转二人。御史、二年内升三人。外转三人。司道除升巡抚外。每年亦内升三人。其司道内升、满洲不论科目。汉人仍以科目出身为限。必查其曾举卓异。俸荐俱优者。方准内升。此外若又有缺出。则以在京衙门应升之人补用。从之。 ○己亥。谕满洲武弁兵丁等曰。朕以凉德藐躬。缵承祖宗鸿业。十有二年矣。睿王时朕年冲幼。未预政务。尔等将士艰辛疾苦。无由悉知。自亲政以来。五年于兹各官竟未有以尔等疾甘入告者。意尔等居官者自有俸禄。充伍者自有月饷。足以赡养耳。近闻生计萧条。仆逃马毙。而又各处征巢□刀。整理器械。久在行闲。不得安处。且年来水旱频仍。秋成莫望。无以聊生。此皆朕不德所致也。睿王时。尔等心期口诵。望朕于何日亲政。乂安天下。共享太平。岂料竟虚所望。言念及此。夙夜焦思。寝食俱废矣。嗟尔将士等、披坚执锐。露宿风餐。汗马血战。出百死一生。以开拓天下。劳苦如斯。朕岂忍复靳恩赏。有稽恤赉。但今封疆未靖。需用繁多。百姓未宁钱粮逋额。是以朕怀莫慰、朕为天下之主。于尔等将士、竟未加惠。而尔等仍励初心。为国效力。此皆追念太祖太宗育养深恩。而报之于朕也。尔等如此尽忠。朕岂时刻有忘。稍俟丰足。即沛恩施。尔等其各知朕意。 ○补假满内国史院编修诸豫、内秘书院检讨孙自式、徐必远、原官。 ○补庶哇士史彪古、为工科给事中。 ○升兵部主事土喇、为本部理事官。 ○庚子。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赐庆贺元旦科尔沁国扎萨克图郡王、鄂尔多斯部落额林臣贝子、喀喇沁部落塞冷公、土默特部落古穆公等、宴于礼部。 ○辛丑。谕吏部。朕惟贤才难得。政事需人。必舍短以取长。宜计功而忘过。特颁恩命图任旧臣。原任吏部尚书韩岱、原任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喇善等、俱从太祖太宗时效力。或膺部务勤劬。或佐戍行劳苦。若以一眚终锢朕心不忍。兹特复其原任。韩岱、为吏部尚书。伊尔德、阿喇善为固山额真。赦过宥罪。既弘施雨露之恩。尽职奉公宜益、励冰霜之操。尚其永念。勿负朕心。 ○户部议覆、户科都给事中朱之弼疏言、布政使、知府、直隶州知州、俱应通计所属钱粮完欠。照州县一体参罚。十分全完者、优升。欠一分者、罚俸六个月。照常升转。欠二分者、住俸欠三分者、降俸一级。欠四分者、降俸二级。欠五分者、降职一级。欠六分者、降职二级。俱戴罪督催。停其升转。俟完日开复。欠七分者、降职一级调用。欠八分者、降职二级。调用。欠九分十分者、革职。从之。 ○壬寅。命考选军政、照文官例。卓异者、赐服旌劝。从兵科给事中张文光请也。 ○癸卯。升湖广驿传道副使于时跃、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提督军务。 ○甲辰。谕吏部。新补礼部右侍郎兼内翰林秘书院学士胡兆龙、着以侍郎衔。仍在内院办事。侍郎员缺。另行推用。 ○谕吏部等衙门。人君图治。当虚己以求言。臣子效忠必有猷而入告。年来水旱相仍。干戈未息满洲兵丁、困苦至极。饥寒百姓。转徙死亡。虽朕之凉德。实因臣下政事不修。兵民失业。弭救无策至此多艰。在京七品以上文武满汉官员。俱宜殚竭忠诚。共图补救。凡职掌所属。向来积弊之处。见今整顿之方。详切敷陈。以资采用。知其病。即备其药。言其害。即举其利其务各抒所见。毋得浮泛空言雷同塞责负朕求言至意。如兵民疾甘拯救事宜。果有确见良筹。虽非职掌。亦许另疏具奏。 ○又谕吏部。朕抚育万方。夙夜祗惧。讲求爱民之道。不啻三令五申。乃年来水旱相仍。干戈未靖。民穷莫拯。兵食不充。上德弗宣。下情壅塞。所以至此、弊非一端。朕已广开言路。博询化理。复念天下至大。民情土俗、所在不同。地方各官、身亲实历。凡兵民疾苦。政事利弊。必皆灼知于心。耳闻目见。最为真切。今文官自督抚以下、知府以上。武官自提督总兵官以下、副将以上。管辖之内。职掌事宜。向来积弊。何以得清见今整顿。如何而可。俱着详切直陈无隐。以资采用。司道、知府、副将着各陈奏一次。以副朕周咨勤民至意。 ○又谕吏部、都察院、及科、道官员曰。三年以来。水旱相仍。干戈未息。饥窘人民。转徙沟壑。满洲兵士、困苦无聊。灾变未弭。时艰莫救。其故安在。意者朕躬之有阙。用人之不当。行政之失宜。以致是欤。抑诸王、贝勒、大臣、或有励翼未尽而然欤。前曾有上□日、命言官直陈时事。无论当否概予优容。后乃分别是非。间有谴谪。致生疑畏之心。章奏敷陈。未免瞻顾。兵民疾苦。不得上闻。今广开言路。博询化理。凡事关朕躬者。何令、不信。何政未修。诸王、贝勒、办事诸臣、旷职之愆。丛弊之处及内外各司、何害未除。何利未兴。各据见闻。极言无隐。须详明切实。庶便览观。一切启迪朕躬。匡弼国政者。所言果是。即与采用。如有未当。必不加罪。毋得浮泛塞责。负朕求言至意。谕户部。朕有天下。皆我太祖太宗积德施仁。开创鸿绪。以贻藐躬。朕既为生民主。一夫不获。时廑朕衷。念自明运式微。流贼煽乱。朕奉天成命。救民于水火之中。率土人民、如依父母。以为必蒙爱育。得享昇平。岂意比年以来。水旱频仍。干戈未靖。转输傍午。人不聊生。荡析离居。鬻及妻子。茕茕无告。辗转呼号。想其怨咨。必归于朕。言念及此。何以仰副祖宗付托之意。中夜以兴。潸焉出涕。虽未能减赋蠲租。实欲除苛去甚。与良有司共图休养。已有谕上□日。令内外大小官员。悉心条奏。通达下情。自今以后。各地方钱粮。凡横歛私徵。暗加火耗。荒田逃户洒派包赔。非时预徵。蠲免不实。灾伤迟报。踏勘骚扰。妄兴词讼。妨夺农时等弊。一切严行禁革。有违犯者。该督抚即行纠参。以凭重处。如督抚徇情庇纵。部院科道官、访实劾奏。 ○乙巳。补庶吉士李文煌、为吏科给事中 ○丙午。御制资政要览。亲为序曰。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德而成于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定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己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朕孜孜图治。学于古训。览四书五经通鉴等编。得其梗概。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其书。因思夫记事宜提其要。纂言当钩其元。乃采集诸书中之关于政事者、为三十篇。又虑其涣而无统。于是每篇贯以大义。联其文词。于忠臣孝子。贤人廉吏。略举事迹。其奸贪不肖悖乱者。亦载其内。使法戒炯然。加之训诂。详其证据。譬之萃众白以为裘。范六金而成鼎。上□日约而易明。文简而易阅。名曰资政要览。观是书者。熟思而体之。可以为笃行之善人。推类而广之。可以为明理之君乎。毋徒求之语言文字之间。则朕谆谆教谕之心。庶乎其不虚矣。 ○以起造乾清、景仁、承乾、永寿四宫。遣内大臣伯索尼、祭告圜丘。尚书巴哈纳、祭告方泽。公额尔克戴青、祭告太庙。公爱星阿、祭告大社大稷。工部侍郎郭科、户部侍郎觉罗额尔德、吏部侍郎苏纳海、礼部侍郎渥赫、祭告四宫后土司工之神。 ○都察院左都御史屠赖等奏言、爱民莫先除害。近闻八旗投充之人。自带本身田产外。又任意私添。或指邻近之地、据为己业。或连他人之产、隐避差徭。被占之民。既难控诉。国课亦为亏减。上下交困莫此为甚。宜敕户部、将投充之人。照原投部档查核给地外。其多占地亩。即退还原主。庶民累稍苏。而赋租亦增矣。又年来因逃人众多。立法不得不严。但逃人三次始绞。而窝主一次即斩。又将邻佑流徙。似非法之平也。窃谓逃人如有窝主者、逃人处死。即将窝主家产人口、断给逃人之主。两邻甲长责惩。该管官员议处。无主者、仍鞭一百。给主。其自投归主及窝主首出者。俱照例免议。庶逃人少。而无辜之株连者亦少。再如建言降革诸科道。已蒙特上□日、令吏部开列事由奏请矣。查降调礼部郎中郭一鹍、流徙词臣李呈祥、侍郎魏琯等、其罪虽分轻重。实皆由于进言。似应一体开列。以候睿裁。庶不虚宥过惜才之盛典也。得上□日、着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等官、会议具奏。 ○丁未。镇国公巴布泰卒。谥恪僖。 ○升内翰林国史院学士李奭棠、为礼部右侍郎。 ○增设兵部四司副理事官、满洲笔帖式各一员。 ○以户部启心郎李迎春、为本部理事官。 ○以正白旗满洲兵部理事官富喀、为护军参领。 ○吏部议覆、山东道监察御史王秉乾疏言、军前委用官员。必详勘履历。方可给劄。有吏员出身。而经委府州县正官者。如部选有人。缴劄到部。俱应以首领县佐用。其随征中书。系科贡出身。有委署方面等官者。不必拘定原委职衔。务要斟酌劳绩。及在任久近以参议佥事酌用。着为永例。从之。 ○戊申。以正黄旗满洲牛录章京硕尔对、为甲喇章京。 ○都察院左都御史龚鼎孳奏言、海贼郑成功、旋抚旋叛。攻陷漳泉。浙闽总督刘清泰、巢□刀抚无能。藉病息肩。宜加处分。同安侯郑芝龙、不能训子革心。又不束身待罪。早宜防范。以肃清内外。下部密议。 ○大理寺卿吴库礼、条奏五事。一、满兵之苦累宜悯。一、流民之生计宜筹。一、绿旗死事弁兵之妻子宜恤。一、江海之边防宜备。一、蒙古之贸易宜均。下所司。 ○升工部员外郎狄敬、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提调学政。 ○己酉。吏科都给事中朱徽奏言、比年以来。录遗举废。恩诏频颁。甚盛举也。但有以曾经前朝罪废不用者。亦有以本朝微眚诖误不用者。又有以赴部违限。概加革职。永不叙用者。宜敕督抚。无论前代遗绅、与山林隐逸。果有才堪理民。学可辅世者。已举未举。核实奏闻。该部覆核即加。擢用。其不愿仕者。亦准以原官休致。庶四方向风。人才辈出矣。下所司议。 ○庚戌。御制劝善要言成。亲为序曰。朕惟天道至善。即以其善赋之下民。故人之生无有不善。其或有不善者。皆因内蔽于私欲。外染于污习。遂失其继善成性之本。而日远于天矣。人之存心行事不同是以上天鉴察。降以灾祥。其降祥者、固以显佑善人。其不得已而降灾者、亦以明戒下民。使之改过而迁于善也。从来报应昭昭不爽。讵不可畏哉古人原天垂训以教天下。正论嘉言。不一而足。但文之深者。或不易通。言之简者。又不能尽。朕恭承天命。抚育万方。深念上之教世。劝善为先。人之立身。为善最乐。故取诸书之要者、辑为一编。名曰劝善要言。语不欲文。期于明理。词不厌详。期于晓众。欲使贤愚同喻。小大共知。读此书者。当深思其义。反之于心。体之于身。善者、则益当加勉而进于淳良。以求吉庆。其或无知而误染于不善者、尤当速改而归于无过。以免灾戾。庶几不负上天好生之心。而朕殷殷教化之意。亦不虚矣。凡我人民。其敬勉之哉。 ○礼部奏言、向封和硕格格、多罗格格、多罗贝勒福金、俱给诰命。今应改给纸册。从之。 ○以正蓝旗长史龚图、为甲喇章京。 ○兵科右给事中李裀奏言、逃人一事。立法过重。株连太多。使海内无贫富、无良贱、无官民、皆惴惴焉莫保其身家。可为痛心者一也。法立而犯者众。势必有以逃人为奇货。纵令扎诈。则富家立破。祸起奴婢。则名分荡然。使愚者误陷而难解。智者欲避而不能。可为痛心者二也。犯法不贷牵引不原。即大逆不道、无以加此。且破一家、即耗朝廷一家之供赋。杀一人、即伤朝廷一人之培养。古人十年生之。十年教之。今乃以逃人一事戕之乎。可为痛心者三也。人情不甚相远。使其安居得所。何苦相率而逃。至于三万之多。如不以恩意维絷其心。而但欲以法穷其所往。法愈峻。逃愈多。可为痛心者四也。即自捕获以后。起解质审。道涂骚扰。冤陷实繁。藤蔓不已。生齿凋敝。夫孰非皇上之赤子乎。可为痛心者五也。且饥民流离。地方官以挨查逃人之故。闭关不纳。嗟此穷黎。朝廷日蠲租煮赈。衣而食之。奈何以酷法苛令。迫而毙之乎。可为痛心者六也。妇女踯躅于原野。老稚僵仆于沟渠。茯强有力者。东西驱逐。而无所投止。势必铤而走险。今寇孽未靖。方且多方招徕。何为本我赤子、乃驱之作贼乎。可为痛心者七也。疏入。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 ○辛亥。谕大学士额色黑等、朕惟平治天下。莫大乎教化之广宣。鼓动人心。莫先于观摩之有象。夫精微之道。难喻颛蒙。而质朴之言。未详证据。兹欲将历代经史所载。凡忠臣义士、孝子顺孙、贤臣廉吏、贞妇烈女、及奸贪鄙诈、愚不肖等。分别门类。勒成一书。以彰法戒。名之曰顺治大训。即于新春开馆。特命额色黑、金之后、吕宫、为总裁官。能图、张悬锡、李霨、为副总裁官。王无咎、沙澄、方拱乾、黄机、吴伟业、王熙、方悬成、曹本荣、姜元衡、张士甄、范廷元、李仪古、宋之绳、白乃贞、又满官四员、为纂修官。满官四员、为誊录官、典籍二员、为收掌官、卿等受兹委任。须协力同心。殚思博采。务令臣民皆可诵习。观感兴起。无负朕惓惓化导之意。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陈之遴奏言、满洲官员有罪。多有籍家产。革世职者。实为太过。夫世职皆由死难。捐躯而得。世职既削。无禄何以养生。祈敕会议。查照律条成例。以定籍没之法。分别流衔世职。以垂降革之规。则感恩益深。而根本益固矣。下所司议。 ○壬子。谕内外文武官员等。朕奉天子民。孜孜图治。夙兴夜寐。罔敢怠荒。庶望休息安养。渐兴教化。以奏昇平。乃疆圉未靖。水旱频仍。储偫不充。兵民憔悴。流离困苦。永念恻然。虽恩赦屡颁。而奉行无法。每思与朕共理天下者。唯尔内外文武诸臣是赖。已有谕上□日。自朕躬阙失。以及政事未当之处。俱令各官悉心条奏。采择施行。兹以朕思虑所及。先颁敕谕。着各该管衙门、作速遵奉。兴利除害。称朕祗承天意。周恤民隐至怀书不云乎。车服以庸。从来帝王致治。最重民功之赏。尔内外诸臣。果能殚力宣猷。克敷膏泽。朕必论功优擢。如仍前怠忽。误国殃民。定置重典。所有事宜。条列于后。一。知府乃吏治之本。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今各处知府、百有余员。其最要者。如直隶之真、保、河间。江南之江宁、淮阳、苏松、常镇。浙江之杭、嘉、湖、绍山东之济南、青、兖。山西之太原、平阳。河南之开封、彰德。陕西之西安、延安。江西之南昌、吉安。湖广之武昌、荆、襄。福建之福州、泉州共三十府。或政事殷繁。或地方扼要。知府之任、尤宜得人。如不得其人。致被参劾。迎送劳扰。公务废弛。交代之际。吏胥作奸。为害甚大。与其参之于后。莫若慎之于先。着在京各衙门满汉堂官三品以上、及在外督抚、各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一人。详开履历事迹具奏。吏部再加察议。奏请定夺。以备前三十处知府之用。如遇缺出。仍开列正陪。候上□日点用。其余各府、且照近例行。有荐举徇私。及推诿不荐者。议处。湖南、四川、两广等处、用兵地方。听该督抚选择题用。一、历代州县之制。自汉以来。皆以人户分大小。隋有闲剧冲要之等。唐有赤畿望紧之差。明时因之、酌为繁简、定有成例。随才器使。各尽其用。今掣签未尝不公。但精明强干者、或置于简僻。无可展布。而剧要地方。或以付衰弱之人。致公事废弛。钱粮侵欠。虽加罪责。事已莫追。着吏部详察旧例。参酌时宜。将地方分为三等。具疏奏夺。应选官员、考其身言书判。精加拣择。亦分三等具奏。上等者列名引见。候朕面定。方将上等之缺、从公掣签。其考居二等者、授二等地方。三等者、授三等地方。不必引见。俱从公掣签。务使州县各官、人地相称。一、水旱灾荒。古今代有。全在预备得法。一省报荒。必有不荒之府。一府报荒。必有不荒之县。荒者当速赈。不荒者即当蚤备。如常平仓之法。米贱则增价以籴。米贵则减价以粜。官民俱便。历代行之。未常有改。明宣德年间。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多方储积。苏州一府、至六十余万石。松常二府、尚不与焉。春夏济农。秋冬还官。民至今称之。若各地方官、果有为国为民之心。岂不能于存留项下、周详设处。着户部严饬遵行。一、赋役原有定额。自流贼煽乱之后。人丁逃散。地亩荒芜。奸民乘机透漏。良善株累包赔。或有田而无粮。或有粮而无地。或有丁而无差。或有差而无丁。甘苦不均。病民殊甚。着各布政使严饬该道府。责令州县官查照旧册。着落里甲。逐一清厘。隐漏者、自守免罪。包赔准其控告。查确即与豁免。不许借端扰害。事毕造册报部。以凭覆核。即以查出多寡。分别各官殿最。至于屯道屯厅、夺民熟田。捏充开荒。及垦少报多。令民包纳者。一体清查。俾无重纳。以宽民力。其河东、长芦等处。各运司盐课。原应商人办纳。中有每年派民纳课。而民不见升合之盐者。着该运司详加稽核。从长计议。务令公私两便。经久可行。毋得因循积弊。一、有司贤否。全凭督抚举劾。而督抚又寄耳目于司道府推。层累开报原期详核。近乃上下扶同。以馈遗之厚薄。情面之大小。颠倒贪廉。俾循良不获上达。奸婪反膺优考。劝惩不公。吏治因之大坏。以后责令司道府推、一应官评。务要细开事迹。转报督抚逐件确核。如开报不实。即先指名题参。至督抚荐语。据事直陈。不得仍袭浮辞故套。如止凭开报。不亲自体访核实、以致贤否混淆。事发一体究治。一、设立学校。原以养育人才。为将来治民之用。着各提学官、查照旧制。优奖德行。有败群不检者确访黜惩。分别优劣。务要公严。有司、教官、不得徇情通贿滥举德行。私衅讐诬。捏送行劣。向来情弊。每有不肖之尤。自知公论共弃。畏罪钻营。滥膺优举。或有原非甚劣。偶因别事、触犯官吏。遂挟恨主使。以不检开送。尤为可恨。俱着严行饬禁。违者事发治罪。一、濒河郡县。田土尽湮。各地方协济河工。一束之草。赔银数钱。徵调繁兴。侵那万状河夫工食、不能时给。物力已竭。绩用未成。中原重地。人民苦累。半由于此。自今以后。该管各官、务宜亲驻河干。解到人夫物料。严核数目。乘时修筑。工食价直毋得短减。有仍前作弊者、官则题参。吏即拏究。期在早竣。以苏民困。一、近来各处驿递。疲累至极。冲要地方。尤为困苦。皆因马价草料工食等银、不敷支用。民力既穷。马亦随毙。买补之费。仍出于民。民困如此。势必至驿政尽坏。道路不通。着户兵二部、行各督抚。察地方冲僻。及路程远近。每驿应用马匹草豆、鞍辔、夫役工食数目。钱粮见额若干。应补若干。逐一确算。造册奏报。应用钱粮。准于应解正项钱粮内动支。原解缺额。该部另行酌议。务期久远可行。凡从前倒塌驿站。责令各地方官速行料理。如因仍废弛。着该督抚察明。并道府题参究治。其奉差员役、需索骚扰。屡有严禁。着再行申饬。务革积弊。一、各处兵丁。日见穷苦。皆因督抚镇道、不能洁己厘弊。将领馈送。悉出兵身。所领月粮。得不偿失。深可痛恨。着严行禁革。应支月粮。务须依期给发。不许官吏需索使费。将领借端侵扣。违者重究。一、大军养马。及驻兵地方。应支粮米草豆。虽动正项钱粮。而运送脚价。及各项器用。所费不赀。悉系民间备办。最为苦累。着该督抚详察报部。酌量销算。其有奸贪官吏、指称供应大军。分外多派。用一科十。折歛入己者。严察劾奏。治以重罪。一、直省地方重大狱情。沉积甚多。每处不下数百起。皆因逐件具题。且疏内所载招词批驳之语。重复繁冗。不便览观。人命至重。有罪者、尚宜哀矜。无干者、岂可淹禁。似此奏谳。虽复延引□山戊不□时。安能完结。或致无辜赤子、毕命囹圄。深为怜悯。已经科臣查照会典疏陈。着三法司作速详议覆行。以上事款。内外文武衙门、作速遵行。系在外者。该部誊发各总督巡抚。将行过缘由。逐款奏缴。不许视为具文。玩忽迁延。自千宪典。 ○侍读学士雷护、护军参领常敏等、自广东奏报击败贼渠李定国捷音。至是还军中赍敕、谕靖南将军固山额贞朱玛喇等曰。尔等率兵前往。会同两王、及总督李率泰、将已入广东贼兵多方制胜。阵斩无算。深可嘉悦。但既已统兵前往。仍会同两王、及总督李率泰、相机安抚被贼地方人民。再行报闻。 ○大理寺少卿霍达奏言、帝王之治天下。惟在正心之道。端在勉学。然非取典谟经籍、讲求而力行之。无以追踪二帝三王之盛业也。皇上春秋鼎盛。正当及时力学。则日讲之官、不可不专设。日讲之事、不可不急行。诚取大学论语、及帝鉴图说、贞观政要、大学衍义诸书。令讲官日讲一二章。皇上精思明辨。躬礼力行。则学有实用。于以追踪帝王。坐致太平。有余裕矣。下所司知之。 ○癸丑。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奏言、从古冲龄践位。致治太平者。莫如成王之明。躬任劳怨。辅成主德者。莫如周公之忠。然而流言一起。衮衣居东。直至风雷召变。金縢感悟。而周公之忠益着。成王之明益彰。我太宗创业盛京。同事诸王、俱树勋劳。而睿王之功为冠。即当太宗上宾之后。睿王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坚持盟誓。扶立皇上。鞫躬任事。迨后奸人煽惑。离间骨肉。如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私谋拥戴。睿王执持大义。立置典刑。史书载列。昭若日星。嗣后睿王奉命提兵。收拾明疆。大权在握。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于时皇上冲龄。远在盛京。彼若肆然自帝。谁能禁之。而乃先驱绥定。肃整銮舆。恭迎皇上登御大宝。此其功诚伟。不可泯也。是以当其初薨。尚无异议。乃为时无几。朝论纷起。论罪削爵。毁灭过甚。臣曾询之故老。听之传闻。前后予夺之间。似不相符。即肃王妃渎乱一事。愆尤莫掩。然而功多罪少。应存议亲议故之条。至如私匿帝服御用等物。必由彼传谕织造。早晚赍送进御。彼时暂停王府。岂可与一切私匿御用者。同例而议为不轨也。方今皇上宵旰求宁。而水旱相继。似同风雷之警或其中不无冤抑。伏乞睿鉴赐之昭雪。复其爵号。一以彰太祖之有子。太宗之有弟。皇上开创之有臣。且以见太宗知人之明。并以励诸王作忠之气。幽明交感。灾眚可弭。命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斟酌密议具奏。 ○兵科都给事中魏裔介奏言、明罚敕法。设为刑律。所以使民知而不敢犯也。今天下各衙门止有律书一部。锁闭深藏。小民不得与闻。故犯法者甚众。请敕督抚、将刑律有关于民者。摘而刻之。令有司春秋暇日。为之讲说。即学宫之中。亦令教官与士子、不时讲习。则明习法令。不至于犯法矣。又闻宁古塔地远严寒。至其地者、九死一生。请敕该部。凡流徙罪犯。将辽东各地。量其远近。酌罪轻重。以为徙所。不必专发宁古塔地方。庶法行而法外之仁亦得矣。下所司议。 ○甲寅。詹事府詹事梁清宽奏言、前代设起居注。专记人主嘉言善行。垂法后世。又设六曹馆。删润六部本章。备修实录。前于顺治六年、曾经举行。后因各官出差暂止。今若不及时编纂。何以得成完书。祈复役专官。各修厥职。以备一代大典。下所司知之。 ○喀尔喀部落毕席勒尔图汗、俄木布额尔德尼、并子胡土克图等、以从事抢掠巴林部落。上表引罪。并求和好。进献驼马。 ○乙卯。上轸念寿节。万□山戊不□歉民饥。停止行庆贺礼。 ○祭太庙。遣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行礼。 ○遣官祭真武、东岳、城隍之神。 ○升詹事府詹事梁清宽、为内翰林国史院学士。广西右布政使戴明说、为刑部右侍郎。猜你喜欢 ●卷八十二·徐梦莘 卷第一百二十七·胡三省 卷四十八·朱熹 卷之一百七·佚名 卷十七·曾巩 通志卷一百五十五·郑樵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郑麟趾 战国策卷十·鲍彪 南唐书卷二十二·马令 萧迂鲁传·脱脱 第十四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三段·梁启超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孙恒·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