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光世传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刘延庆的第二个儿子。当初以荫补为三班奉职,历任..延路兵马都监、蕲州防御使。方腊起义后,刘延庆任宣抚司都统,派遣刘光世自率一军赴衢、婺州,出其不意击破方腊。方腊平定之后,朝廷命令刘光世为耀州观察使,升任..延路兵马钤辖。

当时宋朝正准备攻取辽燕蓟一带,刘光世随从刘延庆攻取易州,被授予为奉国军承宣使。金朝将领郭药师投降,刘光世又被任命为威武、奉宁军承宣使。刘延庆派众将乘虚直捣燕京,以刘光世为后续部队。刘光世没能按时赶到,众将失去支援而溃散,刘光世被降官三级。

河北盗贼张迪寇掠睿州地区,诏令刘光世前去征讨。刘光世说“:盗贼是乌合之众,佯装失败而邀击他们,敌势必然混乱可以攻取。”于是指挥骑兵退却。盗贼争相前进,刘光世率兵直冲贼阵之中,贼众大溃而逃。恢复承宣使职务,任..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靖康元年(1126),金军进攻汴京,西夏乘机入侵杏子堡。堡内有两座山对峙而立,地势险要,刘光世占据此地,敌人来到后败走。被擢升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金军再次进攻汴京,刘光世率部增援,听说范致虚传告各路,准备率兵前往会合。恰逢朝廷下诏禁止军队增援,刘光世认为应该迅速前进,不能将诏令交给众人观看。不久前方溃兵来到,详细说明京城情况。众人害怕,刘光世假称蕃官从汴京来到,说徽、钦二帝突围南去,众人稍稍安定,进驻陕府。范致虚打算会合五路兵马前进同金军作战,刘光世阻止他,从另一条道路奔赴虢州,于是来到济州拜见康王赵构,被任命为五军都提举。

康王即皇帝位,任命刘光世为省视陵寝使,不久改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斩杀山东盗贼李昱,升为奉国军节度使。平定镇江叛兵,改任滁、濠、太平州、无为军、江宁府制置使。在池州讨伐张遇,张遇看到刘光世军阵势说:“官军军容不整,可以击破。”当时湖水干涸,贼众越湖出现在官军背后,官军大乱,刘光世几乎被贼众俘虏,赖王德营救才得以逃脱。张遇顺江而上,刘光世重整军队追到江州,截断其后卫部队并将其击败。张遇又东下,刘光世追击到江宁。

建炎元年(1127),朝廷因功加刘光世为检校少保,命他征讨李成。刘光世以王德为先锋,同李成在上蔡驿口桥相遇,将李成击败。李成收拾散卒再战,刘光世身穿儒服来到军中,李成远远望见白色衣袍青色伞盖,集中兵力围攻,王德冲破重围拉着刘光世出来。刘光世下令捉到李成的将把自己的官爵交给他。士卒争相奋击,再连战告捷,李成逃遁,活捉李成主要谋士陶子思。朝廷加刘光世为检校少傅。

高宗在扬州,金骑兵突然来到天长,刘光世率部迎敌,还没到天长而士卒溃散。高宗仓皇渡过长江,任命刘光世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驻镇江府,控制江口。不久加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

苗、刘叛乱,他们一向害怕刘光世,朝廷升刘光世为太尉、淮南制置使。张浚在平江,快书驰告刘光世率兵勤王,刘光世不从;吕颐浩派使者到镇江劝说他,于是率兵到丹阳会合。军队前进时,刘光世用选卒作为游击,并分军殿后,在临平同苗翊、马柔吉军相遇,刘光世和韩世忠等人将其击败。到达高宗行营,升为太尉、御营副使。刘光世派王德协助乔仲福追击苗傅到崇安县,苗傅部众全部投降,苗傅本人只身逃脱。叛将范琼被俘,张浚派刘光世安抚范琼部众,又招降贼寇靳赛。高宗任命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卫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挥。刘光世六次上书说不能接受杜充指挥,高宗大怒,诏令不要让刘光世进入殿门,刘光世才接受命令。

隆佑太后在南昌,议者说金军自蕲、黄渡过长江、从陆上疾行二百里就能达到这里,命令刘光世移驻江州作为屏障。刘光世到江州后,每天设宴喝酒会见朋友。金军从蕲州渡江,共三天,没有人知道。等到金军来到,刘光世军便逃遁,太后退到虔州。冯鰗送信给刘光世,说:“敌人深入我境犯兵家大忌。前进则面临高山,后退又背负长江,有百害无一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敢于横冲直闯,是因为前面没有抗拒,后面没有袭击追逐。太尉如选精兵亲自率领来到洪州,而故意给敌人让开一条归路,埋伏军队掩击敌人,可使敌人匹马不能返回。”刘光世没有能够采纳,从信州率兵到南康。郦琼包围固始县,刘光世派人招降他,又派王德在信州擒获盗贼王念经。

当时刘光世部队无所隶属,号称“太尉兵”,侍御史沈与求论说这样不当。恰逢御营司废罢,于是以“巡卫”作为刘光世部队的军名,命令刘光世任御前巡卫军都统制。诏令到行营,授予他为浙西安抚大使、知镇江府。刘光世说:“安抚控制一路,如果只守镇江,那么其他地方有警报,难以离开。希望另外任命守将,光世专任安抚使,从便设立安抚司。”当时刘光世考虑金军必然过江,因此预先选择有利的地方,高宗觉察到了这一点,只允许他增设镇江府通判。右谏议大夫黎确上奏刘光世选择便利之处谋求安乐,朝廷内外都很愤慨,高宗放过不加追究,加刘光世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然后遣回。刘光世乞求便宜行事,高宗没有答应。当时韩世忠、张俊兼任浙西制置使,刘光世又说本路遭受战火之后,不能胜任三处需求,于是罢免韩世忠、张俊的兼职。

当时金军留驻淮东,刘光世害怕敌人锋芒,楚州被围已有一百天,高宗亲自写信五次催促刘光世救援楚州,刘光世竟然不去;只派王德、郦琼率领轻兵前去,自己不时报告战果而已。楚州被攻破后,朝廷命令刘光世指挥各镇兵力,竭尽全力守卫通、泰地区。完颜昌屯驻承、楚州,刘光世了解金军希望北归,打算离间敌人。于是铸造金银铜钱,上面写着“招纳信宝”四个字。俘虏敌人不杀害,命令手持铜钱回营招降,有想归顺的,到江边执钱作为信物。前来归顺的络绎不绝,于是创立“奇兵”、“赤心”两军,完颜昌于是拔营退走。

绍兴元年(1131),金军渡过淮河,真、扬州都缺乏守将,命令刘光世兼任淮南、京东路宣抚使,在扬州设立宣抚司,安排屯田,最终没有施行。张俊征讨李成,朝廷又命令刘光世分兵前往舒、蕲州捣毁李成巢穴,刘光世以江北盗贼没有平定为借口推辞。朝廷命令刘光世兼任淮南宣抚使,节领真、扬、通、承、楚州、涟水军。郭仲威图谋占据淮南和刘豫勾结,刘光世派王德把他擒获,吞并他的部众。范宗尹说“:刘光世军冗员很多耗费太大,请求将其中的老弱裁减下来。”高宗说“:等我亲自写信给他,如同家人之间的礼仪,才能使他不产生疑虑。”

刘光世以为干枯的麦杆长出麦穗是祥瑞的征兆,报告给朝廷。高宗说:“年景丰收民不缺粮,朝廷得到贤能辅佐,军队有十万铁骑,才是祥瑞的征兆,除此之外不足凭信。”淮北的民众有许多前来归附,朝廷命令刘光世兼任海、泗宣抚使以安置他们。五湖渔民夏宁聚众千余人,抢掠人口作为粮食,郭仲威余党出没淮南,邵青占据通州,刘光世都招降了他们。刘光世请求铸造淮东宣抚使印章,增加钱粮,增设将吏,朝廷都答应了他的要求。仍拨给镇江府、常州、江阴军米三十七万斛,作为军中一年的费用。

绍兴二年(1132),朝廷又命令刘光世移驻扬州,不时到镇江视察军队。刘光世不接受诏令,入朝说:附近的贼寇产生疑虑,有可能激起事变,愿意依旧节制浙西作为根本之计。右司谏方孟卿弹劾他,请求召集宰执商议,使刘光世一定前往,刘光世仍以缺乏粮食为借口推辞。刘光世来到后,向朝廷进献缯帛、当地特产,高宗下令分赐给六宫,中丞沈与求认为不可,下命交还给他。

吕颐浩同刘光世有旧怨,颐浩准备出外巡视军队,首先说刘光世军兵员冗多缺乏训练,请求把他的军队调回朝廷。高宗说“:刘光世军粮饷不足,如果突然转移,必然溃散,应先犒赏军队然后精简才成。”吕颐浩到镇江,刘光世军果然报告缺粮,吕颐浩上奏刘光世军每月消耗二千万缗,请求派官查验核实。诏令御史江跻、度支胡蒙到军中点验,最终没有得到核实。高宗正倚赖刘光世成就功业,不久诏令两漕官员安排镇江酒税务,补助刘光世军费;又罢免织御服罗,节省七百万缗以补助刘光世军。朝廷命刘光世为宁武、宁国军节度使。刘光世上奏部将乔仲福、靳赛防卫长江有功,诏令进官一级,准予将官职转授给子弟。

刘光世坚决请求转调,给事中程王禹坚持以为不可,又说刘光世部队没有渡江,金军如果渡过淮河,必然震动江浙一带。刘光世正派人在宜兴湖汊之间考察地形,做后退自保的准备。诏令将奏章交给他看,刘光世依旧拖延时间不肯前进。

绍兴三年(1133),命令刘光世与韩世忠对调,同时召他们到朝廷。授予刘光世为检校太傅、江东宣抚使。韩世忠来到镇江城下后,奸细入城焚烧府库,刘光世将他活捉,都说是韩世忠派遣的。韩世忠屯驻登云门,刘光世率兵出城,惧怕韩世忠杀死自己,改道赴白鹭店。韩世忠派兵在他后面袭击,刘光世上报朝廷。高宗派使者前来和解,并写作《贾复传》、《寇恂传》赐给他们。命令刘光世为江东、淮西宣抚使,设置宣抚司于池州,赐钱十万缗。

刘豫将领王彦先在淮河耀马扬兵,有渡过长江的意图。刘光世控制马家渡,派郦琼屯驻无为军,作为濠、庐州的后援,敌人才退走。刘光世奏请..延人李佾任..门祗候,议论者说刘光世涉及私情,因而作罢。金军、刘豫入侵,当时刘光世、张俊、韩世忠权力相当,并且都有私仇,高宗派侍御史魏石工到军中,劝说他们消除仇怨报效国家。刘光世于是写信给韩世忠、张俊,他们两人都回信问候。刘光世才开始移驻太平州以支援韩世忠。金军退后,刘光世入朝觐见,改为少保。高宗说“:你与韩世忠因小小嫌疑不和,但是大丈夫应当以气义相许,先国家而后私仇。”再次以汉光武时寇恂、贾复的事迹劝说他。刘光世哭着拜谢,请求以所开垦的淮东田地交换淮西的田地,给事中晏敦复说这样骚扰民众才停止,刘光世又请求加封自己的三位小妾为孺人,宋朝南渡以后,各大将加封妾的事例从此开始。恰逢朝廷改神武军为行营护军,以刘光世的部队称左护军。刘豫修筑刘龙城以窥伺淮西地区,刘光世派王师晟率兵击破,朝廷加刘光世为保静军节度使,刘光世于是领受三地节度使。

张浚巡抚淮河地区各军,刘豫依恃金军分路入侵,命令刘光世屯驻庐州招降刘豫部众,同韩世忠、张俊鼎足而立,杨沂中率精兵为后援。刘猊驱使乡民装成金兵,布列淮河地区。刘光世上奏庐州难以守卫,秘密同赵鼎联系,想返回太平州。张浚命令吕祉奔驰到军中监督军队,刘光世已经放弃庐州后退,张浚派人激励其部众说:“如有一人渡江,立即斩首示众。”刘光世迫不得已,驻兵同杨沂中相互呼应,派王德、郦琼领军从安丰出谢步,同金军相遇交战三次,都击败了敌人。张浚入朝上奏,说刘光世骄惰不战,不能当大将,请求罢免他。高宗令他同赵鼎计议,赵鼎说:“刘光世将门子弟,将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罢免他恐怕动摇军心。”于是改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右司谏陈公辅弹劾刘光世不守卫庐州,张浚说他沉酣酒色之中,不体恤国家大事,对他说到恢复中原,他便怫然不高兴,请求罢免放逐他。刘光世以疾病请求罢免自己军政职务,又将所剩余的财物献给朝廷。朝廷拜他为少师,充任万寿观使、奉朝请,封他为荣国公,赐给第一等府第,将他的兵力拨给都督府统辖。陈公辅又说刘光世虽已罢免,但拜他为少师,赏罚不明;中书舍人勾龙如渊又要求收回赐给府第的命令。高宗说“:刘光世罢去兵权,如果稍加一些恩惠礼遇,那么众将知道有后福,都努力报效了。”终于赐给他。当初,刘光世属下多是投降的盗贼,一向没有纪律;到这时,都督府命令吕祉统辖他的军队。郦琼杀死吕祉,驱使各军投降刘豫。

绍兴九年,沿用同金讲和对臣僚加官进爵的条例,赐刘光世为“和众辅国功臣”,欲进封他为雍国公、陕西宣抚使。其弟刘光远说他为议论讥讽,勾龙如渊当时任中丞,再次论说刘光世不能出朝重领军职,于是中止对他的封赏。绍兴十年(1140),金军围攻顺昌,朝廷拜刘光世为太保,任三京招抚处置使,以援助刘钅奇。刘光世请求让李显忠任前军都统,又请求将王德拨隶自己。王德不愿受他指挥;李显忠进至宿、泗时,士兵大多逃散。进至和州,秦桧力主撤兵,刘光世被召回。刘光世入朝觐见,任万寿观使,改封为杨国公。病愈后,乞求免去其家庭的科赋徭役,中书舍人张广阻挠不下。去世时,五十四岁。赠他为太师,子孙、甥侄十四人都得到官职,谥号“武僖”。乾道八年(1172),追封为安城郡王。开禧元年(1205),追封为..王。

刘光世在众将中最先成为大将。对自身要求不严,统驭军队没有法纪,不愿意为国家担负重任,拖延剿寇时机,一心只为自己打算,被公众舆论诋毁。曾经入朝应对,说:“愿意尽力报国,他日史官将会记下我功绩第一。”高宗说“:你不能只是口说空话,应当付诸行动之中。”建炎初年,勾结宦宫康履以求自保。又早日解除兵权,随时势浮沉,不被秦桧所忌恨,因此能窃居宠荣终其一生,和韩世忠、岳飞相比,差得远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 河间王弘(子庆)·魏徵
  卷一百八十九·毕沅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七·乾隆
  宋季三朝政要卷六·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三·陈均
  卷二十七·傅恒
  三〇 诨名·周作人
  ●卷四·文秉
  张后胤传·刘昫
  卷六十九·佚名
  六三、孟子生年考·钱穆
  卷八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七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六古今体一百七首【戊寅二】閲春秋解口号漫题猾夏从来称攘椘今常漕米济江南寄言白首穷经者漫泥【去声】区区纸上谈【解春秋者无不以猾夏为椘罪操戈聚讼论之不已此经生因袭旧闻拘墟方域之

  • 卷十八·王夫之

    ◎二张列传(朱嗣敏、万年策、揭重熙、刘季矿等,周鼎翰、田辟附) 张家玉,字子元,广东东莞人。年甫十九,中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卓荦不随时俯仰。北都陷,家玉衣斩衰,哭思宗皇帝于东华门,扣额抢地,血出被面,宛转号啼不能起。贼

  • 卷五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五下     宋 沈枢 撰濳邸门 汉孔霸谦退不受相位 永光元年元帝之为太子也从太中大夫孔霸受尚书及即位赐霸爵关内侯号褒成君给事中元帝欲致霸相位霸为人谦退不好权执常称爵位泰过何德以

  •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佚名

    【提要】 齐国是战国中的强国,曾一度打算与秦国东西称帝,是有实力与秦国对抗的少数大国,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对于合纵派来说,是一定要争取的国家,所以无论是陈轸、还是苏秦,都不费口舌地说服齐宣王加入联合抗秦的阵营。 【

  • 礼部·佚名

    孤经调换从前文士有专习一经者其它经题文皆不做调换文义以一题而做五篇谓之孤经调换今无此例会试举人应会试举之人也拔贡贡生有五种恩拔副优岁是也皇恩钦赐者曰恩贡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廪生年老而准

  • 卷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理藩院典属清吏司国初蒙古北部喀尔喀三汗同时纳贡厥後朔漠荡平庇我宇下与漠南诸部落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踰瀚海西絶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

  • 卷五十九(哀十二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经】十有二年,春,用田赋。(直书之者,以示改法重赋。)[疏]注“直书”至“重赋”。正义曰:“用田赋”者,用田之所收以为赋,令之出牛马也。依实直书之,以示改常法重赋敛。成元年“作丘甲”,甲是造作之物,故言“作”。马牛,赋税以充

  • 山川頌第七十三·苏舆

      山則    , 嵬 巍,久不崩 ,似夫仁人誌士。孔子曰:“山川神只立,寶藏殖,器用資,曲直合,大者可以為宮室台榭,小者可以為舟輿浮灄。大者無不中,小者無不入,持斧則斫,折鐮則艾。生人立,禽獸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

  • 卷六十七·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七    明 湛若水 撰 课功上 易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臣若水通曰师之爲卦坤上坎下内险外顺师险道而以顺行故爲

  • 周子抄释附録·吕柟

    宋史道学本传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党庠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文王周

  •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颜元

    甲子(一六八四)五十岁正月,国公玉来请执贽,先生以其年长于己,辞之。 二月,王五公先生卒,先生闻之大恸!已而闻其目不瞑,叹曰:&ldquo;五公不瞑目矣,吾之目其可瞑耶!&rdquo;初志寻父,以事恩祖不遂,及归宗,值天下多故,又思为父母立一血嗣

  • 卷七·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七     宋 易袚 撰地官司徒第二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

  •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一·佚名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 诏译  归命三世一切佛  略集大乘诸法行  建立最初胜事业  我今广释菩提心  此中云何。若欲速证一切智者。总略标心住于三处。出生悲心。从悲发生

  • 万历福州府志·谢肇淛

    万历年间共修3部《福州府志》,分别为万历己卯志,潘颐龙、林镰修纂36卷,万历七年(1579年)刊本。袁表修纂24卷,万历三十年(1602年)抄本。万历癸丑志,喻政主修,林烃、谢肇制纂,76卷,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刊本。本书即万历《福

  • 直指玉钥匙门法·真空

    音韵学著作。明释真空撰。此书附于《篇韵贯珠集》编入释真空所辑《韵书四种》,有明正德中刊本。此书在刘鑑十三门法的基础上加以补苴,共立二十门法:1.音和,2.类隔,3.窠切,4.轻重交互,5.振救,6.正音凭切,7.精照互用,8.寄韵凭切,9.

  • 洞神八帝元变经·佚名

    洞神八帝元变经,道教经名,又作《洞神八帝玄变经》,撰人不详,盖为六朝时作品,系洞神部古经之一。明《正统道藏》录为一卷,收入正一部。经文前有作者自序称:魏永平元年(508年),有仙人传授刘助召役八帝之术,后由沙门惠宗撰文传世,神

  • 金箓斋解坛仪·佚名

    金箓解坛仪,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盖亦为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修定金箓斋仪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金箓斋即将完毕时,解散坛席、言功宣奏。其行仪节次有礼师存念、宣五方神咒、

  • 桂公塘·郑振铎

    中篇小说。郭源新(郑振铎)著。初载1934年4月1日《文学》第2卷第4号。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这是一篇根据文天祥《指南录》所载史实进行铺陈演绎的历史小说。作品描写文天祥在敌兵压境,众朝臣苟且偷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