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攝大乘論本品目

  總標綱要分第一

  所知依分第二

  所知相分第三

  入所知相分第四

  彼入因果分第五

  彼修差別分第六

  增上戒學分第七

  增上心學分第八

  增上慧學分第九

  彼果斷分第十

  彼果智分第十一

  所以必須佛法者.轉依而已矣.所以能轉依者.唯識而已矣.所以不能轉依者.一大

  障礙執有實色而已矣.天地物我.終古擾攘而不能轉.斯不亦大可哀乎。若唯有識.

  色卽是識.識本無礙.色法自轉.色法旣轉.心法亦轉.一切智智.依卽全轉。唯異生聖

  人以唯識判.唯外道內法以唯識衡.唯小乘大乘以唯識別.行莫妙於般若.學莫精

  於唯識。釋迦以去.唯我龍樹始弘般若.唯我無着始弘唯識。無著弘唯識作攝大乘

  論.與華嚴十地授諸世親而使作釋.是則攝大乘者.唯識學最初之人最初之作也。

  凡學.其初也渾其後也剖析.其初也簡其後也恣肆.其初也隨其後也嚴密。攝大乘

  論.但見相二分而不及同種別種.但聞種生正理而不及本有始起.斯不亦渾而未

  剖乎。但無記辨識而不及相應與受.但有四緣而不及十因三依.斯不亦簡而不肆

  乎。猶談二意而未能專屬染汙.猶談十一識而未能不離之謂唯.猶談熏習而未能

  攝持之謂八.斯不亦隨而不嚴乎。開創之初.便爾盡情.勢所不能.然根本安立.後之

  所基.亦精義絡繹。無明通三性.淨種寄賴耶.識法互爲因.種非條然異.斯不亦至賅

  且要乎。攝之爲體.法爾而然矣。雖然.斯論所攝不獨唯識.若但攝境.唯識可然.行果

  必賅.乘應全攝.滄茫一覽法海窮潮.其唯攝大乘論乎.方便南針.盍先一讀。論遮聲

  聞是稱大乘.大乘殊勝更舉殊勝是稱爲攝.舉阿毗達磨十相爲宗而攝經無量.如

  是以讀總標綱要分第一。大障所知標所知依.小唯第六此故成八.以教成者.大小

  異門成大王路.以相成者.三相抉甚深緣起.六義抉種子.四義抉所熏.以理成者.染

  淨有多理.差別更有多理.以性成者.說無覆無記.如是以讀所知依分第二。唯識種

  成.成法相現.有依他相.徧計圓成各別其相.二喻明義無.見相種種及與四法以明

  識有.因是而談三相釋詞.三非一異.三各多種.三無差別.依他不成一切不成.依他

  若明一切皆明.依此依他讀顯密經.依唯識法相德業造諸釋論.如是以讀所知相

  分第三。以是所攝.爲大乘境攝。入唯識法相以十事敘.一相二人三境四因五具六

  漸七義八定九修十簡.種姓略談.談發心加行.四尋入地證以二頌.所謂殊勝之殊

  勝也.十一種差別.所謂遮聲聞乘也.如是以讀入所知相分第四。四無量略談.談六

  波羅蜜.所謂因果亦殊勝之殊勝也.度詳十義.莊嚴亦同.如是以讀彼入因果分第

  五。住行迴向略談.談於十地.所謂差別亦殊勝之殊勝也.一立二名三得四修五時.

  別修十度.有如是等多義.如是以讀彼修差別分第六。本六度別義.立增上三學.四

  殊勝以學戒.律儀以二戒而建立也.六差別以說心.修四三摩地深密佛語而隨覺

  也.十六相以說根本智.大悲五相而異於聲聞也.如是以讀增上戒學分第七.增上

  心學分第八.增上慧學分第九。以是所攝.爲大乘行攝。依他淨染生死涅槃.不捨生

  死不住涅槃.六種轉依說菩薩斷.如是以讀彼果斷分第十。一頌十義大闡法身.更

  及其餘.一乘多佛所作無竟.然此中念佛.淨土學者應亦深長思也.受用六因異.變

  化八因異.皆依法身而說爲常.以六因緣化身非住.如是以讀彼果智分第十一。如

  是所攝.爲大乘果攝。境行果三.大乘竟.攝竟.論以是竟。

猜你喜欢
  总目卷第一·智旭
  卷第九·契嵩
  华严策林·法藏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八·湛然
  卷三十一·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一·智顗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七卷·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高僧傳卷第三·慧皎
  式海法师六旬寿序·太虚
  卷第五·佚名
  道余录序·道衍
  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净扮茶博士上,云)吃了茶的过去,吃了茶的过去。俺这里茶迎三岛客,汤送五湖宾。喝上七八盏,敢情去出恭。自家茶博士的便是。在此棋盘街井底卷开着座茶房,但是那经商客旅、做买做卖的,都来俺这里吃茶。今日清早晨起来,烧的汤瓶儿

  • 姑嫂赏花·佚名

    【引】(丑)扎时不曾出外厅,素英木莉香满庭。几样花开满庭中,对蜂蝶戏花丛;芙蓉虽有娇颜色,不如素英枝骨香。我只扎时,提督??间子理会田园。庭前花开,红个红,白个白,即是爽利。不免请姑子出来,同赏得桃一下。梅香请尔阿娘出来。【

  •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   师旷《禽经》一卷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

  • ◎张善琨通敌罪行·佚名

    伪方电影界巨奸张逆善琨,偕其第三妾童月娟潜赴皖南屯溪,企图以投机手段化卖国行为于无事,公然下榻屯溪最高贵的旅社——皖南招待所,引起当地人仕一致愤慨。舆论界亦群起攻击,二十三曰屯溪中央曰报社论《严厉惩处

  • ◎留学界之趣闻·李定夷

    留东学生人品之杂,志不胜志,而其不用功之程度,乃亦愈进而愈高。东京某旅馆有某省之官费生六人,同住于一走廊。六双之拖鞋,每日殆无一刻分散。盖彼六人者,非同在乙房,即同在甲房,个人之无时间可以用功,吾人一望而知之矣。其终日

  •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二十五日,授方吉纳以备御之职。命布哈图参将、吉思哈游击前往更换戍守南边之索海总兵官、图尔格依总兵官。命达尔札副将率兵一百,前往北辽河渡口戍守。二十五日,兆德牛录之雅尔古,原任海州

  • 卷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七 【起壬申宋文帝元嘉九年魏太武帝延和元年○止庚寅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凡十九年 表例说 见第四十六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七>

  • 一八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豫省全数给还遗书折·佚名

    一八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豫省全数给还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十日河南总督管巡抚事臣何煟跪奏,为钦奉上谕事。案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各督抚将各家呈出遗书,除已解京之书俟发回本省另行给

  • 提要·吴缜

    新唐书纠谬 宋 吴缜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一新唐书纠谬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新唐书纠谬二十卷宋吴缜撰镇字廷珍成都人尝以朝散郎知蜀州後历典数郡皆有惠政其着此书专以驳正新唐书之讹误凡二十门四百余事初名纠谬後改为辩证而

  • 后晋纪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939)·司马光

    后晋纪三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1]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御使太原张从恩为枢密副使。 [1]春季,正月,辛亥(初九),后晋高祖任用澶州防御使太原人张从恩为枢密副使。 [2]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卒,羌胡寇钞,无复畏惮。甲寅,以义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一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録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是故无所考而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而其甚者当笔之士或有私好恶焉则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七·高晋

    阅武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杭州将军福禄闽浙总督杨廷璋浙江巡抚庄有恭浙江提督王无党同奏言浙江满营绿营各官兵马步技勇自乾隆二十二年荷防皇上校阅后迄今又歴五载经【臣】等督饬将备勤加训练不时操演不敢稍有懈弛兹

  • 四如讲稿卷五·黄仲元

    宋 黄仲元 撰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簭人三易同】周官作于周公毕竟是时三易俱存用则参而用之古者三人占则従二人之言也杜子春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易赞云夏曰连山殷

  • 书蔡氏传旁通卷一中·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舜典东晋梅赜上孔传案此注全用孔氏疏检晋书无之惟隋书经籍志有此事而以姚方兴为姚兴以方字读连下文又以大航为大桁未知孰是王范之注王肃范寗也隋志有王肃注古文尚书十一卷范寗注古文尚书舜典一卷陆氏释

  • 沙门品法句经第三十四(三十有二章)·佚名

    沙门品者,训以法正弟子受行得道解净,端目耳鼻口,身意常守正。比丘行如是,可以免众苦。手足莫妄犯,节言顺所行。常内乐定意,守一行寂然。学当守口,宥言安徐,法义为定。言必柔软,乐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费,学无求利。无

  • 序·纪荫

    宗统编年序经明道之书也。史记事之书也。经通则人心之义理斯见。史达则古今之得失有征。合而兼之者。其唯春秋乎。孔子当周室衰微乾纲解纽之际。慨然以斯文为己任。就鲁史而寓王法。叙伦敦典。褒德贬罪。而善以劝。恶

  • 欧游心影录·梁启超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

  •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佚名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假托北斗七元星君於终南山为汉明帝说经二十八章,言礼诵七元星君,保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称玉皇为“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称真武为“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