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

太子汝当知莫著于迷醉

于此险难中勤求于出离

如佛所说言若离迷醉者

此人大勇猛善行于律仪

清净无瑕秽所见诸众生

心生慈愍行成佛当不久

过去一切佛现在及未来

皆从众善生远离贪嗔痴

饮食及衣服金银摩尼宝

种种庄严具舍施利众生

广历俱胝劫一心求菩提

未曾有疲懈或舍于身分

头目手足等于彼求乞人

心生大欢喜以此积功德

而成佛菩提设处国王位

豪贵而最上美女及眷属

昼夜常围绕宫殿及国城

悉皆如幻化譬如坏器等

阳焰水沫泡其体不坚牢

非实非久住如是无常法

虚妄汝当知父母与妻男

谁能相救济所作善恶业

是人随业行如是无数劫

常沉生死海亦如无目人

于境而不了虚受于勤劳

终堕险恶趣菩提最上路

勇猛精进行乃至于命终

不生三恶道佛世人难值

正法难得闻降伏烦恼怨

亲近于善友恒修入正道

安住菩提心不退于佛道

如是行方便世间无有上

过去一切佛舍离于亲爱

常处于深山正念自思惟

坚固如金刚志求无上道

 

尔时佛告尊者护国言。净光天子说此颂已。彼福光太子年至十岁。智慧明达而无戏论。于世所有园林花卉流泉浴池歌舞作乐而不爱著。乃至国城宫殿象马车乘金银财宝。一切所欲之事。悉皆远离。一心思惟。我身虚幻四大假合无有坚实。大地诸天悉非究竟。凡夫众生常行非法。愚痴迷惑分别亲疏。耽著欲乐无有厌足。永处轮回无解脱时。我于如是愚迷人中而乃受生。作是念已。志意系心专求解脱。

尔时世尊复告尊者护国言。彼发光王为其太子。选择最上净妙福地。建置一城名曰爱乐。其城七重于其城中有七百街道。纯以七宝铃铎真珠罗网遍覆其上。复有六十众宝妙盖八万宝幢。于诸街巷次第行布。一一宝幢有六万宝索。一一宝索有十四俱胝乐器。如是乐器微风吹动。出妙音声如百千天乐。又于此城街巷衢路处处各住五百童女。是诸童女身相端严颜貌和悦。于诸音乐歌舞作倡一切悉能。时发光王敕告之曰。令诸童女昼夜作乐不得间断。所有四方一切人民来入此城。见斯音乐快乐之事奔聚看玩。令其太子心生乐著。又复王言。所有众生。求饮食者施以饮食。求衣服者施以衣服。求花鬘涂香者施以花鬘涂香。求床榻卧具者。施以床榻卧具。乃至以金银摩尼砗磲码瑙珊瑚真珠吠琉璃等。如是诸宝处处堆积。复有象马车乘。皆以众宝种种庄严。令一切众生随意受用。

尔时发光王。复为太子。于此城中修建一宫广一由旬。造四门楼户牖轩窗。皆以七宝种种庄严。于此宫中置一大殿。用百千珍宝周匝庄校。于殿中间安四俱胝众宝床榻及以卧具。复于城中置一大园。花果树木其数甚多。蓊蔚开敷世所希有。于其中间排一切宝树。光明照曜无不爱乐。又于园中有七宝池。于池四边有四界道四宝所成。所谓金银吠琉璃玻璃于池周匝。置一百八师子口水从彼入。复置一百八师子口水从彼出。其中复生钵讷摩花。乌怛钵攞花。俱母那花。奔拏哩迦花等。种种名花恒时开敷于池周匝。复有八百宝树。一一宝树各悬宝索。一一索上有俱胝数乐器。微风吹动出妙音声。令诸众生闻者爱乐。复次宝树悬挂八十百千珍宝妙幡。又于池上置大宝网。而以为盖覆太子身令离尘坌。

尔时发光王。复令殿内以其七宝造四俱胝宝座。一一宝座各以五百上妙之衣敷于座上。于其中间置一大座高七人量。以八十俱胝上妙宝衣敷设其上。此是福光太子所登之座。于诸座前各置香炉纯金所成。于炉周匝悬金铃铎及金莲花。摩尼宝网四面严饰光明照耀。昼夜三时恒爇沉香及散妙花。复于园内有九十九百千摩尼宝。一一摩尼宝广一由旬。有大光明照一切世界。

尔时世尊复告护国言。福光太子园苑之内。有种种飞鸟。鹦鹉鸲鹆。鸳鸯鹅鸭。孔雀舍利。俱枳罗鸟俱拏罗鸟。迦陵频伽。命命鸟等。如是众鸟俱善人言。每群飞时作微妙声。如众音乐而无有异。亦如天帝欢喜之园。令诸天人受妙快乐。彼发光天子。复为太子修馔上味饮食。逐日供给五百千车。复令使命于诸城邑聚落。选取童女年十六岁至二十岁者。色相端严诸根具足。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身出白檀香口出优钵罗花香。言词美善。心意纯直而无妒忌。善解博奕歌舞戏乐。乃至一切世间。工巧伎艺无不悉解。如是童女。得八十俱胝来入王城。

尔时发光天子。以此八十俱胝童女赐于太子。王自宫中所有童女。复赐一俱胝王诸亲眷。亦以一俱胝童女奉上太子。宰辅重臣亦以一俱胝童女奉上太子。国城庶民亦以一俱胝童女奉上太子。如是八十四俱胝童女。俱令侍从承事及歌舞作乐悦乐太子。

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见是事已。于其国城宫殿楼阁。园林池沼象马珍宝。及诸童女歌舞唱妓。种种作乐之事都不爱著。而自思惟。此诸女等于我身分为大恶友。断我善根增诸烦恼。常处轮回。无有自在。譬如有人处于禁缚终不能出。尔时太子。见此过失。于十年中。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诸境而不爱著。一心思惟。诸恶友众云何舍离。而自修行得其解脱。作是念已。彼诸童女即诣王宫。白父王言。其福光太子。于诸婇女戏乐歌舞都不顾视。独坐思惟远离声色。尔时发光天子。闻是事已。心忽惊愕怪未曾有。即时统领八万小王及诸臣从。来入太子所住宫中。见彼太子。孤处宫殿仪貌寂然。涕泪悲泣心大苦恼。迷闷躄地良久乃苏。从地而起即说颂曰。

子为最上宝云何不观我

忧恼心惶乱云何舍所爱

种种富乐事此城妙庄严

众宝为严饰宫殿妙楼阁

园林及浴池象马七珍财

衣服及饮馔如是无量数

而以供给之复有诸童女

容颜甚奇妙端正广庄严

如彼天女相心性善纯直

通达诸伎艺歌舞及音乐

人间无有比所为适悦汝

令其心快乐云何无所著

于斯而舍离独处于深宫

颜貌甚寂澹令诸童女等

各各怀忧恼如彼莲花萎

俱来而白我太子汝当知

如是诸童女端正俱年少

口出优钵香身有栴檀气

两目绀如莲善知人心意

令于昼夜中亲近作戏乐

今汝正是时于此而厌弃

于汝意云何为我速宣说

又向园林中安置摩尼宝

九十九百千各广一由旬

光明普照耀宝树悬宝幡

其数有八万花果皆茂盛

具有众飞鸟孔雀及鹅鸭

迦陵频迦等皆出微妙音

复于诸树间各垂于宝索

一一宝索中皆有妙乐器

微风吹动时出于妙音声

清响如天乐云何而不恋

又此诸宫殿皆以众宝成

金银摩尼珠砗磲与码瑙

琉璃真珠等庄严甚微妙

于此宝殿中安置金香炉

四面垂珠网俱胝细妙衣

以用庄严上昼夜三时中

长爇栴檀香如彼天帝宫

善法堂无异汝今不爱乐

违背于父母都无孝敬心

令我增苦恼言已而悲泣

为我速宣说太子见所问

稽首白父王世间五欲境

坠堕于众生缠缚于有情

增长大过失永处于轮回

无有得出离我今求解脱

发大菩提心远离诸尘染

一切女人身众恶不净本

我观如怨家贪嗔镇相随

流浪于生死牵系诸众生

常处大险路又此女色相

皮肤裹不净血肉与骨髓

肠胃大小便[目*(山/虫)]泪洟唾等

如是秽恶身云何令爱乐

譬如毒药树开花众所爱

采花毒入身不觉殒其命

国城与宫殿音乐及歌舞

究竟不坚牢如梦如幻化

亦如春树木滋茂叶芬芳

才至冬月时凋落悉枯悴

女人及富饶不久亦如是

愚痴狂乱心常没贪欲海

斗诤起憎嫉互相行杀害

父王及眷属妻子并男女

于彼恶趣中谁能行救济

菩萨大智人身心常寂静

观彼如草木不动如须弥

常乐处深山一心求正道

浮世不久住如山水急流

人命若浮云须臾即散灭

坠堕三有中迷没于生死

我不著愚迷远离于虚妄

色声五欲尘非是菩萨境

福尽无福生业尽复生业

如鸟禁笼中长不得自在

六尘如毒蛇损恼于众生

四大不坚实犹如空聚落

父王今当知速舍虚妄境

归趣真解脱常运妙法船

度脱于三有迷者令觉悟

禁缚得解脱患苦使获安

盲者与开目贫穷赐珍财

悉令离忧苦复为众有情

枯竭贪爱河照烛黑暗路

广布于云雷降霔甘露雨

除热得清凉成就最上智

父王今当知何人怀慈忍

而欲作怨家何人具智慧

怖见佛法僧何人有眼目

入于险路行何人得菩提

而欲作散乱如斯有智人

必不行邪道我宁上须弥

投身入大海于此五欲尘

终不生染著所有诸婇女

并及于眷属请王速将归

于此勿久住在家多过失

障蔽佛菩提我舍于国城

及诸眷属等行诣于深山

修习清净行志求无上道

 

尔时佛告尊者护国言。彼福光太子处于宝殿。是诸童女围绕侍从。太子观之深生厌离。于三威仪中行住坐时。求断一切烦恼。于月初八日于地而坐。正意思惟离诸尘染。作是观已于中夜时。忽闻空中净光天子赞佛赞法及苾刍众。如是闻已。身毛皆竖悲喜交并合掌向空以颂问曰。

虚空诸天大慈愍发声称赞赞何人

我要归依求出离愿乐听闻为开演

 

尔时净光天子。于虚空中闻彼所问。而为太子说所赞事。以颂答曰。

我今称赞大沙门彼佛名曰成义意

常以十善化群迷救济孤独诸有苦

方便智慧最为上功德神力无有比

常有十千那由他苾刍之众恒恭敬

太子复问净光天有何功德及相好

彼佛所行菩提行重为宣说我乐闻

 

尔时净光天子。复为太子说佛功德相好。以颂答曰。

佛顶如须弥出众而高显

螺发而绀青右旋俱齐整

眉间白毫光照耀如千日

目绀净分明犹如青莲叶

颔臆如师子唇色胜频婆

齿密无缺减白类如珂雪

脐轮广右旋如净颇璃宝

舌色如红莲广长而薄净

舒展覆面轮此相最微妙

梵音而清响美妙出世间

一切诸天人闻者皆欢喜

假使百千乐莫等佛音声

功德广无边能断众生惑

令行菩提行复次诸飞鸟

名曰紧那啰鸳鸯俱枳罗

嚩哩呬拏鹅具沙俱拏罗

迦陵频伽等各有色相严

佛相好亦然佛以一言辞

随众各得解近远平等闻

如来法自在项颈长细妙

量等于身分臂膊而佣圆

垂手过于膝如是妙端严

七处皆平满双肱如象鼻

两腨胜鹿王阴相而藏隐

犹如龙马王身毛绀右旋

无畏如师子佛顶如天盖

严饰金色身行步同牛王

足现千辐轮莎悉帝迦相

如是广端严世间甚希有

汝今若亲近有德与无德

有福及无福一一自当知

若有称佛名赞毁俱不著

如莲在水中淤泥不可染

我佛大导师世间无有上

猜你喜欢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窥基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佚名
  般若灯论释 第四卷·清辨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石雨明方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十二·呆翁行悦
  天台菩萨戒疏下·明旷
  卷第二十·永觉元贤
  甲子中秋佛学院同人赏月记·太虚
  菩萨地持经 第四卷·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八·海明
  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佚名
  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印光
  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九 元·史梦兰

    元,太祖姓奇渥温氏,名铁木真,鞑靼部人。都和林,称上都,号蒙古。在位二十四年殂,葬起辇谷。子太宗,窝阔台立,十二年殂,葬起辇谷。定宗贵由,太宗子。太宗殂,皇后乃马真氏,不奉立孙遗诏,自临朝称制。至十七年,乃立帝。三年殂,葬起辇谷。

  • 二妙集卷第六·段克己

    杂言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寿家弟诚之景纯浩然见过径饮成醉夜中雨作比近五鼓月色满空晓起书长语赠二子赠医者呼延生(并序)癸丑仲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情见乎辞史伯友好礼斋饱食箴示同志二三子赠薛宝臣疏梅

  • 卷二十四 食货志第四·班固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

  •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窦炽传·李延寿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后汉大鸿胪窦章的后代。窦章的儿子窦统,汉灵帝时任雁门太守,为躲避窦武因诛杀宦官给家庭带来的灾难,窦统逃向匈奴,成为部落大人。后魏向南迁徙,他的子孙因而在代地定居,朝廷给他们赐姓纥豆陵氏。世代在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二·高晋

    天章【甲辰 浙江】诗入浙江境海塘躬阅此来巡迎送河边两省臣疆有其分临益切民无不爱见尤亲春云尚觉笼午日宿雨已看清路尘麦欲滋膏蚕欲霁【江浙三月间麦田欲雨蚕桑欲晴故有种麦要雨采桑要晴之谚】两全难矣岂能均雨【三

  • 卷七十八 尚书一·黎靖德

      ◎纲领   至之问:"书断自唐虞以下,须是孔子意?"曰:"也不可知。且如三皇之书言大道,有何不可!便删去。五帝之书言常道,有何不可!便删去。皆未可晓。"〔道夫〕(以下论三皇五帝。)   陈仲蔚问:"'三皇',所说甚多,当以何者为是?"

  • 第九章 20·辜鸿铭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辜讲孔子评价同一位学生(颜回),说:“哎,他死了!我亲眼看见他不断进步,但从来没看到他在前进的中途退却过。”

  • 卷二百三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一军制蕙田案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居其首葢先王以礼治神人和上下将合斯世于大同而四方邦国不能无变礼易乐自悖于王章者礼之

  • 卷五·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五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赋【赋者所以讽咏情性也】拙赋【此篇言人之巧於用智不如拙於守己者之有德也】 濓溪先生或谓予曰【或人语我云】人谓子拙【人皆言汝拙】予曰【我云】巧窃所耻也

  • 哀公·哀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滕子来朝。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爲求如是深極妙善清白覺慧故.由   是妙善淨法明門精勤方便如理證入觀如理句。舍利子云何名爲如理證入.復以何

  • 为王慧力无常说法·太虚

    法语依有力慧,运即慧力,十五年前,顿入佛律;  十五年来,广布法益。正信长留,江汉无竭!祝愿方冀药师延留东方,何期弥陀已接西方!  唵、哑、吽、慧力!愿无往而不吉羊!(见正信四卷十期)诔词岳岳居士 江汉之英 家敦孝友 商著贤声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四·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又信忍菩萨下。第二明信忍。文四。今初标名配位。言信忍者。以无漏信三宝等故名信。言善达明中行者。配位。如下经说。善觉初地菩萨。证人法二空故名善觉也。达即离达。谓二地菩萨。离破戒

  • 卷第二·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二 饶州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师入方丈据坐云。现成公案。坐断誵讹。错下注脚。搥折你腰。撩起便行。必死之疾。要须英俊别有生涯。忽遇冲云俊鹘来时如何。缦天网子百千重。 上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十二·净挺

    弟子智鉴智郁编外述漆雕开子使漆雕开仕探竿在手吾斯未信争之不足让之有余子说许他一半。乘桴浮海从我其由红炉金弹子子路闻之喜鲇鱼上钓钩无所取裁有杀有活。畏匡吾以女为死矣青天霹雳子在回何敢死不是这汉大难承当。

  • 伤寒论纲目·沈金鳌

    清·沈金鳌撰。成书于1774年。全书分16卷, 34. 4万字。该书首冠以总论, 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 循六经之次, 编列《伤寒论》原文; 其不得分属六经者, 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 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