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七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内大臣文渊阁提举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步军统领管理户部三库奉宸苑清漪园等处总理工程处御茶膳房御药房太医院西洋堂事务军功加三级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十三级纪录二十一次臣英和经筵讲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上书房行走武英殿总裁管理国子监事务加六级随带加二级纪录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庆八年。癸亥。春。正月。丁卯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堂子行礼。  

○遣官祭太庙后殿。  

○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御乾清宫。赐皇子亲藩等宴。  

○戊辰。以三省邪匪荡平。元旦祥霙溥被。加赏八旗兵丁一月钱粮。  

○己巳。高宗纯皇帝忌辰。遣官祭裕陵。  

○上诣奉先殿寿皇殿行礼。  

○庚午。以山东巡抚倭什布、为两广总督。署两广总督瑚图礼、仍为广东巡抚。调广东巡抚铁保、为山东巡抚。  

○免直隶宛平、文安、二县、六年水灾应徵旗租。文安、大城、新安、安、四州县、节年应还口粮耔种谷米、并折色银。  

○贷江苏海、沭阳、砀山、萧、铜山、丰、沛、清河、桃源、安东、邳、宿迁、睢宁、句容、江浦、六合、山阳、盐城、阜宁、东台、兴化、赣榆、二十二州县、并坐落各卫所、上年水灾旱灾民丁耔种口粮。  

○免安徽宿、灵璧、泗、盱贻、五河、五州县、凤阳、长淮、泗州、三卫、连年水灾应还二年口粮银。并给凤阳、宿、灵璧、寿、凤台、怀远、定远、泗、五河、盱眙、宣城、泾、南陵、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望江、二十州县、上年被水被旱灾民一月口粮。  

○展赈江西南昌、瑞州、袁州、临江、吉安、抚州、建昌、广信、饶州、南康、九江、十一府属各州县、被水被旱灾民。  

○免湖北潜江、公安、江陵、监利、松滋、汉川、沔阳、钟祥、天门、荆门、江夏、咸宁、嘉鱼、汉阳、黄陂、孝感、安陆、云梦、应城、京山、枝江、武昌、蒲圻、崇阳、通山、通城、兴国、大冶、黄冈、蕲水、麻城、黄安、罗田、蕲、黄梅、广济、随、应山、三十八州县、并各卫所、上年水灾旱灾额赋有差。又免荆州、荆左、荆右、沔阳、四卫、缓带元二三年漕运各款银。  

○加赈陕西渭南、华、华阴、潼关、四厅州县、被水灾民。并贷朝邑、大荔、留坝、沔、汉阴、安康、石泉、榆林、八厅县、常社仓粮。  

○贷甘肃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灵、五州县、被水灾民耔种口粮。  

○壬申。享太庙。遣豫亲王裕丰恭代行礼。  

○遣官祭太岁之神。  

○上诣大高殿行礼。  

○幸圆明园。  

○诣安佑宫行礼。  

○免云南河阳县盐井沟等七村、被雹灾民条公银。并缓徵夏秋租米。  

○癸酉。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甲戌。上御山高水长。赐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及外藩使臣等宴。并赏赉有差。。  

○乙亥。谕军机大臣等、军机大臣会同户部等部议覆、额勒登保等奏川楚陕凯旋善后各事宜。已依议行矣。朕阅单内所开抚恤被难穷黎一款。此等穷民无所依归。当贼匪滋扰之时。被贼迫胁。以致附从日多。迨修寨筑堡以后。百姓各能自卫。方不致为贼所驱。贼势渐孤。未必不由乎此。今大功告竣。地方敉宁。在有力之户。自己争先下寨。各谋生业。而鳏寡孤独。荡析离居。既难自立。有力之家。势不能普行周恤。即有一二乐善好施之人。亦焉得人人而济。朕思该处百姓。现俱归家复业。所筑堡寨搬移一空。其房屋墙垣自在。莫若查明原筑寨堡之家。劝令将空出寨堡。给与穷而无归之人。令其聚集栖止。地方官以时查察。并严禁胥吏人等藉词稽查。致有讹诈滋扰之事。至收缴寨堡枪炮。该督抚等当出示晓谕。以民闲私藏军器。本干例禁。前准尔等制造。原为防御贼匪。今地方已就宁谧。尔等各当呈出缴官。照例给予价值。如有胥役人等、向尔等勒索规费。或有短发价值等事。尔等当禀明查办。毋得再有私藏。则百姓等自必踊跃。而在官人役。亦不敢藉端滋扰。至出力乡勇首领。着有劳绩。均经赏给翎顶。其情愿入伍者。自应照所议、各按品级。分别拔补。其不愿入营者。现据额勒登保等奏请给予执照。回籍安业。该督抚等于其回籍时。当谕以尔等剿捕出力。蒙皇上赏给顶带翎枝。原准令尔等入营拔补官职。尔等自称不愿归伍。业经奏明给予执照。顶带荣身。尔等回籍后。当知感激皇恩。安分居家。毋得复思幸进。向京城部院衙门具呈渎请。以上三款。皆朕思虑所及。该督抚等悉心筹酌。办理尽善。仍将如何酌办情形据实奏闻。将此谕令知之。  

○丁丑。谕内阁、松筠等奏请、赏借伊犁驻防满兵耕种器具牛只一摺。所办甚是。伊犁土田肥润。可耕之地甚广。向因灌溉乏水。未经筹办。今该将军设法疏渠引泉。以资汲沃。上年垦种。业经试有成效。自应广益耕屯。俾满兵生计日臻充裕。所需器具等项。准其于公设官铺息银内、动用制备。按限归款。其应用牛只。即照所请、于官厂内、赏借惠远城八旗、每旗牛八十只。惠宁城八旗、每旗牛四十只。该将军等即责成各该协领、督率驻防官兵。尽心耕作。以收兵农并习、屯守兼资之效。  

○又谕、前因姜晟奏到、查审张诚基于剿办义宁州滋事匪徒一案。实未亲身督战。系属饰词陈奏。当经降旨、将张诚基革职解京。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讯治罪。本日张诚基解到。据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堂官审讯。张诚基俯首认罪。无可置辩。经军机大臣等照依合奏公事有规避增减紧关情节朦胧奏准施行律、拟斩监候。固属按律办理。但阅其情节。张诚基闻知该州匪徒滋事之信。在省派拨官兵。分投堵剿。尚非漫无调度。特因到彼已迟。未得亲身督战。而匪徒先经兵勇歼尽。彼时如果据实陈奏。不但不加之罪。尚当量予加恩交部议叙。乃张诚基辄因地方有反叛重案。已干失察之咎。又恐未经亲办。获戾滋重。遂将搜捕全完之日。作为带兵打仗之期。捏词饰奏。希图攘功卸过。其罪实在于此。此事与伊桑阿相似而实不同。伊桑阿<闲>任贵州巡抚时。因有应赔官项。曾面奏请将俸廉全数扣缴。朕尚念及若将俸廉全扣。恐办公必有不敷。加恩祇令扣缴一半。冀其保全操守。讵伊到任后。即以赔项为名。令各府帮贴银两。又令属员修造署屋。并不给发价值。贪黩营私。声名狼籍。而于奏报攻克石岘苗匪一案。据称由铜仁赶赴前敌。传谕各将弁四面兜围。并称亲见山梁有执旗指挥苗目。伊即传令带兵各员。向执旗之人指定放枪。立时歼毙等语。真似身在行闲。历历如绘。讵知伊竟安坐铜仁。并未亲身前往。公然以毫无影响之事。捏造虚词。冒功诳奏。其罪较重。彼时琅玕等审办。亦将伊桑阿问拟斩候。朕不待部议。特降旨改为绞决。今张诚基尚无贪劣款迹。即奏报办理义宁州匪徒一案。因恐迟到获罪。希图掩饰。而于声叙剿捕情节。尚非全属子虚。且伊究已亲身前往。于军务并无贻误。亦未有捏冒钱粮等敝□大。尚可稍从末减。张诚基、着从宽改为绞监候。交刑部监禁。余着照议完结。朕办理庶狱。于罪名轻重。悉视其人之自取。此案张诚基与伊桑阿情罪本殊。是以办理不同。并非严待满洲而宽于汉员也。将此通谕知之。  

○戊寅。上还宫。  

○以次辛祈谷于上帝。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庚辰。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辛巳。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御奉三无私殿。赐皇子亲藩等宴。  

○御山高水长。赐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及外藩使臣等食。至癸未皆如之。  

○壬午。上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等宴。作乐赐酒。如除夕仪。  

○谕内阁、庆桂等奏、恳请刊刻御制诗初集颁示中外一摺。朕万几余暇。偶事摛毫。本不欲与文士逞藻矜奇。传播艺苑。但自元年受玺。日侍皇考训政。凡厘纲剔纪决胜筹几诸大端。无不寅承指示。见诸施行。往往纪以吟咏。迨四年后夙夜孜孜。亦惟在以军务民生雨旸水旱为念。篇章所积。大率纪捷勤民之什居十之八九。其泛览留题者绝少。朕素不喜风云月露之词。亦不欲以此擅场。敬思皇考高宗纯皇帝学集大成。奎章富有。每十二年为一集。编至五集。尚有余集。实古来诗人所未有。朕游艺篇章。曷敢上同圣制。意欲以八年为一集。今既据内廷臣工合词奏恳颁刊。着照所请。交庆桂等将元年至八年御制诗编为初集。缮校刊刻。  

○癸未。上御正大光明殿。赐大学士尚书等宴。  

○甲申。调甘肃凉州镇总兵官刘瑞、为贵州安义镇总兵官。以陕西定边协副将百祥、为凉州镇总兵官。  

○乙酉。上御同乐园。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以平定三省教匪联句。  

○御山高水长。赐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额驸、台吉、及外藩使臣等食。  

○谕内阁、本年节候较迟。入春以来。天气尚寒。无业贫民。衣褐不完。殊堪悯念。因思前年秋闲。曾谕令步军统领衙门、置办棉衣八万余件。除陆续放给外。尚余数千件。存贮该衙门。着禄康等、即提取棉袄二千五百六十二件。棉裤一百件。发给五城。交该巡城御史等、各就附近贫民内。择其衰老羸病者。酌量赏给。俾免号寒。以副朕嘉惠穷黎至意。  

○丁亥。命广东碣石镇总兵官冯建功、来京引见候旨。以广东澄海协副将李汉升、为碣石镇总兵官。  

○戊子。命翰林院编修帅承瀛、提督广西学政。  

○己丑。孝圣宪皇后忌辰。遣官祭泰东陵。  

○上诣恩慕寺恩佑寺行礼。  

○谕内阁、王汝璧奏、凤阳府同知长庆、因母老呈请回旗赏当京差一摺。所奏非是。长庆系长琇长麟胞弟。上年长麟<闲>放两广总督时。因伊母年老。虽有伊兄长琇在京侍奉。而长麟为伊母素所钟爱。亦未敢在朕前恳辞外任。朕察其母子依恋情切。特加恩留京供职。已可遂其乌哺之私。今长庆又以接到家信、知伊母近来精神衰迈。伊心悬两地。寝食不安。呈请回旗。自因见有将长麟留京侍母谕旨。故为此请。实非出于至城。不过沽名取巧。长庆如果真心恋母。于从前补放同知时。计伊母业已年逾八旬。彼时长麟又不在京。即不应远离赴任。何待今日始行呈请回旗耶。终养所以教孝。但定例家有次丁。即有老亲年逾八十者。并未尝勒令概行终养。设一家兄弟多至七八人。俱在外出仕。纷纷以亲老同时告归。殊非国家用人之道。且或因缺分平常。藉词饰请。亦恐开规避之渐。所有长庆呈请回旗当差之处。着不准行。  

○庚寅。谕内阁、御史秦维岳奏、实录馆议叙过优。有碍铨法。请旨仍交部照例议叙一摺。所奏固是。向来开馆纂辑实录。阐绎前谟。原与他馆修书有别。其议叙定例。亦较他馆为优。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来。功文巍焕。卷帙繁多。曾降旨每书成二十年。给予议叙一次。上年十二月恭纂实录。进至乾隆二十年。经朕特降谕旨。照例议叙。该总裁等旋复开单进呈。奏请分别升用。朕特以该馆人员。纂办尚为迅速。并无舛漏。当即降谕俯允。用示鼓励。岂有复行彻回之理。况馆臣所议各条。该部仍须再行核办。不致格碍难行。至该御史所称、提调洗马施杓、遇有应升之缺开列在前、不免搀越等语。即如昨日广西学政出缺。施杓亦在应放之列。朕并未将伊<闲>放。岂一经开列在前。即可仰邀摺用乎。所有此次在馆人员给予优叙之处。仍照前旨核办。此后再纂辑二十年书成时。不能复照此次从优。以昭限制。  

○辛卯。谕内阁、额勒登保等奏、阵亡病故受伤民壮、恳请照乡勇例议恤一摺。向来民壮阵亡伤故。例无议恤专条。但念该民壮等俱系挑派随营。杀贼冲锋。勤劳王事。与乡勇团勇等原无区别。所有军营阵亡、受伤、及立功后病故各民壮。俱着加恩照乡勇议恤之例。一体咨部给与恤赏。以昭激劝。  

○癸巳。谕内阁、吴熊光奏、原任施南府知府周季堂、丁忧留营、现已服阕、请送部引见等语。周季堂在楚有年。前因委办军需。未便骤易生手。特降旨将周季堂留营效用。现在大功告竣。该员已届服阕。呈请起复。若遽行赴部补官。为人子者于心究有未安。着吴熊光给咨周季堂回籍补行穿孝。看视坟茔。不必限以月日。即由本省起程。来京引见。此外在军营丁忧文武各员。目今已无经手紧要事件。其未经服阕者。均令其回籍守制。将来照例起复。其已经服阕者。于军营给咨先回本籍。补行穿孝。均不必限以月日。赴部补官。以示体恤。  

○甲午。上诣时应宫拈香。  

○还宫。  

○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御文华殿经筵。直讲官琳宁、纪昀、进讲大学顾諟天之明命。讲毕。上宣御论曰。大学释明明德之理。引伊尹告太甲之言曰、顾諟天之明命。盖人之明德。本天之所付。即天之明命也。故呼吸相通。絪緼感召。时存于心。若常目见。无一时之敢忽焉。天之所与我。我之所以为命也。自明其德。推而及于民物。无往而不明矣。人君代天治世。尤觉亲切着明。自明德即克己之功。极明德之量。自能感格咸通。上下交而允协。可以类推矣。天人交感之理。无时不在人心。范围曲成。造次颠沛。不可须臾暂舍。久道化成。成己成物之功。胥于是系。修己之道。可不勉诸。直讲官明志、钱樾、进讲书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讲毕。上宣御论曰。为君贵乎有德。然非独善其身也。必思施于政事。及于民物。所行之政无不善。乃为实德。而善政则在养民。天生万姓。使一人养之。厚民之生计。培民之元气。承天治人。代天宣泽。古昔圣王。胥勉于修己之德。敷宣善政。使各由其理。顺则安和。六府修而九功叙。治道日隆。万世永赖矣。然大本总系于人君之一心。君心正而天下莫不归于正。正者政也。移风易俗。化莠安良。斯事至大。斯理至精。不外乎清心修己以治百姓。古圣王交儆之法言。诚为君之准则也。礼成。上幸文渊阁。赐讲官暨听讲诸臣茶。复赐宴于本仁殿。  

○朝鲜国王李玜、遣使表贺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进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乙未。孝仪纯皇后忌辰。命皇次子旻宁祭裕陵。  

○谕内阁、据玉德等奏、查明琉球国二号贡船、在洋遭风漂至台湾地方冲礁系碎、救援人口上岸抚恤缘由一摺。外藩寻常贸易船只。遭风漂至内洋。尚当量加抚恤。此次琉球国在大武仑洋面。冲礁击碎船只。系属遣使入贡装载贡品之船。尤应加意优恤。其捞救得生之官伴水梢人等。着照常例加倍给赏。至所装贡物。除常贡各件。业经沉失外。其正贡船只。据称既与常贡船同时开驾。至今尚未到闽。自系同时遭风。现经玉德等移知浙粤等省沿海口岸。一体确查。如查无踪迹。或亦已漂没沉失。所有正贡常贡物件。均毋庸另备呈进。该督等即缮写照会。行知该国王。以此次该国遣使入贡船只。在洋遭风冲礁击碎。人口幸无伤损。所有贡物行李。尽皆沉失。此实人力难施。并非该使臣等不能小心护视所致。现已奏明。特奉恩旨优加抚恤。其沉失贡物。远道申虔。即与赍呈赏收无异。谕令不必另行备进。所有此次赍贡使臣等回国。该国王毋庸加以罪责。以副天朝柔怀远人至意。嗣后遇有外藩贡船遭风漂没沉失贡物之事。均着照此办理。  

○上以祭社稷坛。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丙申。遣乾清门侍卫罗布藏多尔济、往奠故奈曼郡王拉旺喇布坦、茶酒。  

○免四川大宁县盐场被水灶户课羡银。并缓徵节年未完课银有差。

猜你喜欢
  吴主传第二·陈寿
  列传第九 王沈(子浚) 荀顗 荀勖(子籓 籓子邃 闿 籓弟组 组子奕) 冯紞·房玄龄
  列传第三十四 窦瑾 许彦 李欣·魏收
  列传第三十四·刘昫
  卷二百二十四·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四十八·佚名
  第四七三谕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一二二四二--四·佚名
  卷三十四·傅恒
  卷八十九·张守节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目録·张廷玉
  陈元康传·李百药
  唐纪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九年(甲寅、774)·司马光
  第二节 限制宗教政令·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

  • 参寥子诗集卷三·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再赋温泉赭落峯前与世分溶溶汤井翳深云月生滋穴流寒影风入华清皱碧纹暗引石池波宛转暖蒸苔壁气氤氲解衣盘礴南窓下骨肉都融到日曛次韵莘老逰龙洞曈昽杲日破林坰杖策相将马暂停路与猿猱争险磴身随鸿鹄入

  • 卷一○·郭则沄

    文渊合在朱明即为藏书之府,马笏斋明经(玉堂)《书目绝句》有云:“文渊阁本创文皇,册数虽详卷未详。御览全书云散尽,令人那不恨西杨。”乾隆时,《四库全书》第一部缮成,凡三万六千册,为函六千一百有余,命奉贮于阁

  • 四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古体诗一首【戊戌五】三皇五帝其辨纷总序书始尧自我圣孔帝学心学牖世惛懵天道以成羲和分用【叶】地道以平四岳咨共【叶】不识不知击

  • 卷三十六·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六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重送刘十弟判官分源豕韦【韦贤传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应邵曰在啇为豕韦氏赵云言刘与杜同出也】别浦鴈宾秋【月令鸿鴈来宾】年事推兄忝【张释之兄事袁盎赵云

  • 卷一百三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梁溪集下次韵和归去来集字【以后自沙阳放还作】予初抵沙阳尝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然窃意归期未可以嵗月计也近闻例许牵复真得归矣偶读玉局翁归去来集字

  • 卷二十九·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繋卷二十九平湖沈季友编国朝维风先生魏允柟允柟字交让孝子学洢子当孝子卒时妻严氏年二十七截发自誓允柟孝养备至既没刺血写经里人皆谓孝子之后复有孝子栁州诗学之盛均奉柟为主盟陈増新云体合雅骚义

  • 太平天国战记·罗惇曧

    跋扪虱谈虎客曰,据曾文正批跋云:&ldquo;以上皆李秀成在囚笼中亲笔所写。自六月廿七曰至七月初六曰,每曰约写七千字,其别字、改字,其谀颂楚军者删之,闲言重复者删之。其宛转求生乞贷一命,请招降江西、湖北各贼以赎罪,言招降事

  • 卷一百七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秋七月庚寅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赠乳母保圣贤顺夫人冯氏之夫镇抚王忠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谥恭靖遣官祭之○癸巳○镇守宁夏宁阳侯陈懋进嘉瓜二实同带 锦衣卫千户丁金嘉剌丁奉使撒剌亦还俱升指挥佥事 擢

  • 卷三十·陆九渊

    卷三十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使能因其本然,全其固有,则所谓贵者固自有之,自知之,自享之,而奚以圣人之言为? 惟夫陷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其所贵者类出于

  • 闻人与达人·孔子

    【原文】 子张问:“土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③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④。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

  • 序·胡寅

    《崇正辩》何为而作欤?辟佛之邪说也。佛之道孰不尊而畏之,曷谓之邪也?不亲其亲而名异姓为慈父,不君世主而拜其师为法王,弃其妻子而以生续为罪垢,是沦三纲也。视父母如怨仇,则无恻隐;灭类毁形而无耻,是无羞恶;取人之财,以得为善,则

  • 刻周礼全经释原防·柯尚迁

    刻周礼全经释原防大忠守庐无状猥辱部使者西蜀傅公捐金勒周礼全经释原檄忠董梓事刻既竣读而叹曰嗟乎事固有迷于数千百年者而一旦显白使洞见圣人之心如此书者乎周官六典乃周公致太平之具孟子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遂

  • 圆通缘德禅师·惠洪

    禅师名缘德。生杭州临安黄氏。年十七。师事东山老宿勤公。剃发受具。神观靖深。中空外夷。以精进为佛事。年二十四遍游诸方。烂熳丛席。至襄州清溪。谒进禅师。栖迟不去久之。江南李氏有国日。德混迹南昌之上蓝寺。楚

  • 佛学之人生道德·太虚

    一 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二 众生升沈以人为枢纽三 人于一切众生中最富创造力四 佛法中五乘共法最重人生道德五 善生经之六方与儒家五伦六 人生道德之十善与五常七 以自他二方现未二世均益为善八 自他俱

  • 曹溪大师别传叙·佚名

    吾始祖传教大师之航海求法于唐也。其所传者三。曰台教。曰密乘。曰禅门。此时本邦唯有华严.唯识等教。而未曾知法华妙旨.密乘奥义。故专主张台教.密乘。而禅门但列相承谱而已。古称三藏十二分如画龙。直指之旨如点睛。其

  • 水经注释·赵一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礼佛而坐,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通莲华部一切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