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三、两部巨籍

清朝每一代皇帝死后,下一代的皇帝便指派大臣,用编年体纂辑他一代的大事,叫做“实录”,写成四部,分贮北平的皇史、乾清宫、内阁和沈阳的崇漠阁。除未入关前的太祖、太宗两朝别经编纂,更有一种则称《满洲实录》外,从顺治到同治都这般办理。光绪死后,实录编成,宣统已经逊位,据陶湘《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只写成两部:一在皇史,已不全;一在乾清宫,存第三九七至五九七卷,二百二十一本。实则在溥仪那里还藏着一部(据《书簿簿》)。宣统没有死,当然没有实录,但从逊位后,也曾就在位三年间事,仿照实录体裁,编成一部《大清宣统政记》。据陶湘前书载,写本十二册,存放故宫博物苑文献馆,实则在溥仪那里也还藏着一部,计有七十本(也据《书籍簿》)。

从《满洲实录》到《宣统政记》,正是清朝二百九十六年间的全部史料。可是外间向没有别本流传,只有《满洲实录》曾由辽宁通志馆于民十九年(一九三○),委托辽宁省东北大学工厂印刷系影印行世;《宣统政记)曾由辽海书社于民二十一年(一九三二),用铅字排印行世(作者在长春所读,便是这一种)。其余历朝《实录》,只有刘承干曾在北平故宫博物院传钞一分。

满洲国成立,便动议影印全部《实录》,以为一种建国之纪念,时为大同二年(一九三三)。后日满文化协会对于出版,愿任凋查之责。康德元年(一九三四)着手进行,以会长郑孝胥、罗振玉、荣厚、丁士源、羽田亨、池内宏、水野梅晓组织出版委员会。议决交东京大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承印,由经理木村省吾委托京都小林写真制版所主小林忠次郎任摄影,东京单式印刷公司和田助一任制版印刷,文学博士小野玄妙任监督摄影。所据以摄影的,同治以前各帝《实录》即用沈阳崇漠阁藏本,惟宣宗朝缺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正月至六月七册、文宗朝缺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七月至九月五册,当向北平故宫博物院钞补,其《光绪实录》和《宣统政记》则用溥仪藏本。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十月二十日,木村和郑孝胥签订契约。日满文化协会方面更委托评议员王季烈、盛京陵庙事务所赵所长、小野玄妙为执行委员,主持全书的分卷和分帙。十一月中,大体准备就绪。十二月下旬,开始摄影。二年(一九三五)一月下旬,第一帙《满洲实录》(满汉蒙三文合璧绘图)和《太宗实录》十三卷十册出版。三年(一九三六)十二月,全部完成。现在把他列成一表(本节根据水野梅晓《满洲文化》说,惟表中《德宗实录》和《宣统政记》两项是作者补列)。

〖世代庙号〗满洲实录(太祖太宗二朝)〖写本帙数〗二〖册数〗八〖叶数〗八三四〖影印本帙数〗一〖册数〗一○

〖世代庙号〗太祖实录(天命天聪)〖写本帙数〗四〖册数〗一三〖卷首〗三〖本文〗一○〖叶数〗二八六〖影印本帙数〗一〖册数〗一○

〖世代庙号〗太宗实录(祟德)〖写本帙数〗一二〖册数〗六八〖卷首〗三〖本文〗六五〖叶数〗二一五八〖影印本帙数〗二〖册数〗一○

〖世代庙号〗世祖实录(顺治)〖写本帙数〗二四〖册数〗一四七〖卷首〗三〖本文〗一四四〖叶数〗三二四一〖影印本帙数〗三〖册数〗三○

〖世代庙号〗圣祖实录(康熙)〖写本帙数〗一○一〖册数〗三○三〖卷首〗三〖本文〗三○○〖叶数〗七五四五〖影印本帙数〗七〖册数〗七○

〖世代庙号〗世宗实录(雍正)〖写本帙数〗五四〖册数〗一六二〖卷首〗三〖本文〗一五九〖叶数〗四一八七〖影印本帙数〗四〖册数〗四○

〖世代庙号〗高宗实录(乾隆)〖写本帙数〗二四四〖册数〗一五○五〖卷首〗五〖本文〗一五○○〖叶数〗四二二○六〖影印本帙数〗四〖册数〗四○○

〖世代庙号〗仁宗实录(嘉庆)〖写本帙数〗九四〖册数〗三七八〖卷首〗四〖本文〗三七四〖叶数〗一○五六八〖影印本帙数〗一○〖册数〗一○

〖世代庙号〗宣宗实录(道光)〖写本帙数〗一二○〖册数〗四八一〖卷首〗五〖本文〗四七六〖叶数〗一五七一七〖影印本帙数〗一五〖册数〗一五○

〖世代庙号〗文宗实录(咸丰)〖写本帙数〗四八〖册数〗三六○〖卷首〗四〖本文〗三六五〖叶数〗一一○八五〖影印本帙数〗一一〖册数〗一一○

〖世代庙号〗穆宗实录(同治)〖写本帙数〗五五〖册数〗三七八〖卷首〗四〖本文〗三七四〖叶数〗一三九三七〖影印本帙数〗一四〖册数〗一四○

〖世代庙号〗德宗实录(光绪)〖卷首〗四〖本文〗五九七〖影印本帙数〗一一〖册数〗一一○

〖世代庙号〗宣统政记〖册数〗七○〖影印本帙数〗三〖册数〗三○

合计

〖写本帙数〗七五八〖册数〗三八七三〖卷首〗四一〖本文〗四三五五〖叶数〗一一一七六四〖影印本帙数〗一二一〖册数〗一二一○

据说《实录》共印三百部,由溥仪出资三十万元。原拟概不出售,后因日满文化协会职员薪水没有着落,划出二百部发售,每部作价一千五百元。余存一百部,封存沈阳的文溯阁──藏《四库全书》的一阁。

对于这件事,实在最热心的应推罗振玉。在他所着《贞松老人遗稿》中,有一篇《与柯风荪(劭)学士书》和跋语,节录于后,由此,印行《实录》的来历更可显明。

玉避地六年矣!迩来抱病逾年,仅存一息,不复措意于人间事。惟尚有一事极不能忘,则二百余年之信史是也。……鄙意能……先将《实录》、《史稿》由史馆早日刊行,此上策也。否则如下走者,虽转徙余生,生计将绝,而天良未泯,愿尽斥鬻所藏长物,出私资印行。……总裁赵尚书(尔巽)世受国恩,请以鄙意转达。若不以为诞,五定趋赶国门,面商此事。五往者矢于神明,莽卓尚存,此身不忍入春明,今为此事渝盟,不悔也。……

此书发后,未得报章。复移书宝沈庵宫保(熙),并告以先由予捐写官之费三万金。乃赵谓国史未刊行,《史稿》不能只字流出,拒之甚严。越数年,赵以馆用匮,乞刘翰怡京卿(承干)助。予告刘,当以传写《实录》邀之。赵立许可,但云不可告罗参事,彼前以是请,未允也。及钞成,讹夺甚多,无从勘正。及满洲旧邦新造,予函商亡友内藤湖南博士,极赞同。及两国创立文化协会,遂议决刊行。顾中间阻尼百出,蜚语横生。又德宗、今上两朝不在豫算之内,乃由予先倡捐万二千元,会中诸君赞之,乃勉强告成。(《后丁戊稿》六十四页)

振玉在满洲国,又曾捐资影印《孚惠全书》。这书汇载清初抚赈诏令,系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所纂辑,写本凡六十二册。影印本十二册,装成两帙,康德三年(一九三六)终印成。

清代皇族的家谱,叫做“玉牒”。规定每隔十年一修,也照实录写成四部,分藏北平的皇史窃、乾清宫、内阁和沈阳大内。自从宣统逊位,久经失修。满洲帝国成立,由宫内府大臣熙洽等发起重修,改称“宗谱”,并付印行。事得溥仪嘉许,并给与费用。从下面所录熙洽等所作序文,便可知其经过:恭修爱新觉罗宗谱序

汉司马迁世典周史,习闻掌故,所撰《史记》十表,于周之谱牒,与记传相发明。然其诸王与王子侯表,皆离而不属,难于考见世次。《唐书》有宗室世系表,而玄宗以后,诸王不出阁、不分房之子孙,皆缺而不书。《宋史》亦列宗室世系表,所记支子而下,各以一字别其昭穆,而宗正所掌,有牒有籍、有图有谱,以叙其系而着服属之远近,故其表载各房之子孙,视历代为最多,足为后来之法。我朝纂修玉牒,始于顺治八年。嗣后每越十年则续修一次,开馆举行,典礼隆重。定显祖以下之子孙为宗室,兴祖、景祖之子孙为觉罗。宗室载入黄档,觉罗载入红档。玉牒之内,帝系自为一帙。凡宗室觉罗生卒年月,以及出身之有无、爵秩之升黜,以直档详记之。至其世次辈分,则备录于横档中,横档即今之横表。意至周,法至善也。辛亥国变,三次停修。大惧宗族之离析、世系之失考、支派之无稽,上无以副敬宗收族之盛心,下无以解数典忘祖之至诮,驯致莫名服属,误为婚烟,昧厥本源,视同陌路。族之明达,[B220]然伤之。以官修玉牒,举办无期,不如变通旧章,改为私办。易玉牒之名为宗谱,省缮写之劳而印行。昔以尊藏金匮,为敬礼之原;今以传布人间,示亲疏之谊。因于康德二年(一九三五)春,合词上闻,仰蒙嘉许。当与宗人府宗令贝勒载涛,往复商榷。于北京、盛京分设爱新觉罗修谱处,族人中有热心此举者,分别担任调查户口之增减、人事之推移。在北京总其成者,为宗人府理事官朴厚,副理事官钟继、溥瀛;在盛京总其成者,为礼部主事斌、满洲炭矿会社监事金松乔、奉天维城学校校长庆厚。于是三十年来同族之事实,十有八九,得所据依。先仿照玉牒格式,恭画帝系图,次记录列圣列后之大事,以妃嫔皇子皇女附,名曰《星源集庆》。并由盛京皇宫请出光绪三十三年分玉牒,鸠工照录成帙。乃变更成式,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档表之内,复以此次新调查者继续添入。事阅两年,始见告成。虽续添者不无遗漏,而同族人士藉以因流溯源,报本追远,当思何以承先泽、启后昆,争相奋励濯磨,庶几葛ぱ庇其本根,而枝叶有蕃衍盛大之美,是则臣等恭修宗谱之本意也夫。

康德四年(一九三七)十二月,勋一位宫内府大臣臣宗室熙洽、勋一位宫内府顾问臣宗室宝熙谨序。

本书印成,共装八册,积高约半公尺。用天干分注册面,甲、乙、丙、丁为宗室宗谱(即玉牒的黄档),戊、己、庚为觉罗宗谱(即玉牒的红档),《星源集庆》另为一册。

清朝皇族命名,表明辈分,雍正一代用“胤”字,乾隆一代用“弘”字。乾隆又为其子孙预定八个字──“永绵奕载溥毓恒启”,咸丰续定四字──“熹闽增祺”。这次修谱,溥仪又定十二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王惠 谢弘微 王球·沈约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七·仪卫志四(仪仗)·脱脱
  卷二百七十四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九(阙)·杨仲良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杨士奇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一四三九 奉天府丞福保奏将陆锡熊所遗书籍分交各员接看缘由折·佚名
  补编一·佚名
  顾锡畴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七十六·佚名
  卷二十一·孔毓圻
  卷一百一·佚名
  十四年·佚名
  二十八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七 宋 王十朋 撰 书画 和子由论书【次公子由首诗本为谢先生寄碑在东轩集其序云荅子瞻兄寄示十五碑】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尧卿鲁直常谓东坡心通得於翰墨之外

  • 卷四百二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二鳯类【附鸾】四言古鳯颂          【吴】薛 综猗与石磬金声玉振先王搏拊以正五音百兽翔感仪鳯舞麟在昔尧舜斯磬乃臻宗庙致敬乃肯来顾赞扬圣德上下受祚五言古赠

  • 卷二·西周·佚名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韩庆为西周谓薛公曰:“君齐为韩、魏攻楚,九年而取宛、叶以北以强敢、魏,今又攻秦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地广而益重,齐必轻矣。夫本末

  • ●卷第十四·胡三省

    【汉纪六】起阏逢困敦,尽重光协洽,凡八年。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公元前一七七年)①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②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③诏曰:“前遣列侯之国,〔事见上卷上年。〕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

  • 卷十三·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三 【起甲戍汉献帝兴平元年 尽戊子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凡十五年 【甲戍】兴平元年春正月帝冠○二月追尊母王夫人爲灵怀

  •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秋七月丙申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丁酉 上谕行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庆曰朕切于爱民屡戒郡县之官不许横取一毫前滦州知州何敬诛求剥削赃贿巨万已寘诸法近代州同知安损武清知县李潜等仍蹈覆辙饕餮贪残无异

  • 卷之七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一】○唐三十一魏知古 卢怀慎 【奂】 李元纮杜暹 【鸿渐】 张九龄 【仲方】 韩休 【滉皋泂】魏知古庐怀慎李元纮杜暹张九龄韩休△魏知古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

  • 六 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胡适

    在君的第一次中国内地旅行,见于他的《漫游散记》的第一部分。(《独立评论》第五、六、八、九、十期)5月12日,他到了昆明。那时叶浩吾先生(瀚)在云南高等学堂做监督,他指导在君改服装,做铺盖,雇人夫。他在昆明住了两个多星期。5

  • 陈在新·周诒春

    陈在新 字化民。年三十八岁。生于北京。已婚。子二。初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得学士学位。任该校教员。宣统二年。以汇文大学公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教育及数学。民国元年。得硕士学位。是年回国。任北京汇文大

  • 第十九章 14·辜鸿铭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游)说:“在办理丧事的时候,唯一不可缺少的是发自内心的悲伤。”

  • 卷三·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三无锡蔡德晋撰嘉礼乡饮酒礼【此乡之士大夫会聚於乡学而饮酒之礼也旧说乡饮有四一则乡大夫宾贤能二则党正正齿位三则州长习射於州序四则乡大夫饮国中贤者然乡人凡有会聚饮酒之事皆当行此礼不特

  • 海潮音月刊出现世间的宣言·太虚

    来历  觉社从戊午夏历十月十日为始,曾发行一种季刊,名为“觉书”;至己未夏历十月十日,已发行了五期。但读者终嫌下气不接上气,来函请改为旬刊、月刊的纷纷不已。嗣北京有几位研究佛学的,欲随顺那时代的人心思潮,发行两种佛

  • 骈志·陈禹谟

    二十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在世。万历中由举人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曾采掇诸书琐事隽语,著 《广滑稽》三十六卷。并有 《经籍异同》行世。本书摘取古事之中相类者对比辑录而

  • 黄檗山寺志·隐元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

  • 煎茶水记·张又新

    唐代关于评品水质的茶书,张又新撰,1卷,今存。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父张荐,曾祖张鷟。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六详考其生平事历。元和九年(814)状元及第,十二年博学宏词科第一,因其又为京兆解头,时号“张三

  • 医灯续焰·王绍隆

    诊法著作。明王绍隆撰,清潘楫辑注。二十一卷。绍隆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楫为隆之门人,以平日先生所教者辑录并注解之,后附以方药,意指挑其灯而续其焰,故名。初刊于顺治九年(1652)。首取崔嘉彦 《四言举要》 予以注释

  • 遯园医案·萧伯章

    萧伯章著。1922年刊行。著者从30余年诊治的疑难病案中选取失治或先治不愈、改变方法后收效的病案150多例,一一在书中纪实,对各案脉因证治均详为阐述。如对治血滞经络、风湿阻痺,自制七节汤、消瘀蠲痛汤等方,改金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