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潮音月刊出现世间的宣言

来历  觉社从戊午夏历十月十日为始,曾发行一种季刊,名为“觉书”;至己未夏历十月十日,已发行了五期。但读者终嫌下气不接上气,来函请改为旬刊、月刊的纷纷不已。嗣北京有几位研究佛学的,欲随顺那时代的人心思潮,发行两种佛学的月刊、旬刊,亦未见事实。觉社的季刊,遂决定改做月刊,定名曰“海潮音”,这便是海潮音月刊出现世间的来历了。

名义 或问“海潮音”一名是何涵义?有一个社友简单的答他道:海潮音非他,就是人海思潮中的觉音。若依这句话分析起来,便可知道那“海”是宇宙间人类公共的;那“潮”是人海中一个一个时代所产生的,更有些属于现今这个时代的意思;那“音”是人海思潮中能觉悟的,更有些属于佛法、属于觉社的意思。因此、便用两句话定下一个宗旨:

  发扬大乘佛法真义,    应导现代人心正思。

宗旨  人心超时代而本存。时代附人心而变著,谓之现代人心;虽未尝无空间普遍性,然绝不有时间的常住性,换言之,即现在周遍人世的新思潮是也。思潮的起灭相续,刹那不停。客观的境,遍显于过未,故将谓之新而所新者已旧。主观的心,恒转于现在,故将谓之旧而能旧者方新。今世俗所谓新思潮者,要亦所新之已旧,而非能旧之方新也。然此本是随俗所起的言说,则亦姑以世俗所谓新思潮者,名之曰现代人心耳。‘至现代人心’的内容为何,今不详论,第以新思潮之生起,动不由自,唯是随环境牵动而动──由境界风而动──因不得不动而动──由无明风而动──跟著了环境牵动的趋势、不得不动的趋势,推来推去,旋进旋退,或升或坠,忽上忽落,山崖石峡,土岸沙滩,不是冲倒了挟之俱逝,便是激分了让之前奔。既没有自觉自主的力,也没有善的标准与真的轨持,不过是糊涂杂乱、混沌龌龊的一代人心的表现罢了。故必须寻出个善的标准与真的轨持,发生出自觉自主的力量来,乃能顺引著这现代的人心,使不平者平,不安者安,而咸得其思想之正。然世之纷纷讲论研究各种学说者,皆欲应导那现代人心,得一善的标准与真的轨持,使成为正确的思想力、创造力者也。我们亦窃欲加其上而顺应之,处其中而适应之,超其前而导引之,从其旁而导救之,为此研究讲论那大乘佛法。能生世间出世间善因果的,谓之大乘佛法。能生出世间善因果的,即是声闻、独觉、菩萨、佛陀的善法。能生世间善因果的,即是人天的善法。故一言大乘佛法,不但已将出世间的三乘法包括俱尽,即世间凡有一丝一亳能创造善因、获得善果的方法,亦皆融摄靡遗了。但大乘佛法的本身,究竟是何呢?马鸣曰:“大乘总说有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故大乘佛法的本身,即众生心是。就宇宙万法泛言之,曰众生心,即是能具能造那迷悟、真妄、染净、圣凡十种情世间、器世间的。就我们人类切言之,亦可曰人生心,即是能具能造人生世界种种事物的。虽知道这个众生心或人生心就是大乘佛法的本身,傥若不能确确切切知道这本身的真实义,是依旧不能算做大乘佛法的。何故呢?因为不确切知道他的真实义,便是迷惑故,迷惑则颠倒虚妄故,则杂乱染污故,则造恶因受苦果故,便不是专能生世间、出世间善因果的大乘佛法了。所以必显出了他的真义,乃能得到大乘佛法的妙用。但而他的真义又是何呢?第一要晓得他有一身不离的两义:一者、是本来无时间空间而不变不异的如如实理,这是没有体相可举、作用可得的。二者、是范围在时间空时而恒变恒异的自自幻事,这便是迷悟、真妄、染净、圣凡的十种情世间、器世间了。第二要晓得依著他的自自幻事能显示的三义:一者、即依幻事而显实理,所谓大乘自体,自即自自幻事,体即如如实理。离自自幻事则无处能显如如实理,譬如依人生世界说有人生世界的本体,若离人生世界则亦无人生世界的本体可说。二者、由显实理而证性智,所谓大乘自体相,自即人人自心,体相即是契证如如实理的真净觉心。人人自心必须有了这契证如如实理的真净觉心,乃能专发生世出世的善因果,不复发生迷惑、倒妄、杂染的恶因果,故大乘佛法最重要的真义,便是这大乘自体相了。三者、由证性智而成妙事,所谓大乘自体相用,即是能创造世出世种种善因的德业,享受世出世种种善果的幸福了。发扬的发,有发明、发生的两义:即如这大乘佛法的真义,原是人人自心中所本有的,今不过将他揭发说明,并不曾生出了那一样来。又如这些诠大乘佛法真义的言论,也是佛教的大藏经中原来有的,今不过将他开发阐明,并不曾生出了那一样来,故谓之发明。然而、吾人因为揭发说明了他,便发生了一个觉悟大乘佛法真义的人生心。因为开发阐明了诠他的经教,便发生了一个发扬大乘佛法真义的海潮音,故又谓之发生。发扬的扬,也有称扬、宣扬的两义:将这大乘佛法的真义,称举到人海思潮的最高性上去,为现代人心作正思惟的标准,故谓之称扬。将这大乘佛法的真义,宣布到人海思潮的最大性上去,为现代人心作正思惟的轨持,故又谓之宣扬。

门类  称扬宣扬的工具,不用说便是那文字言语了。于此却分了四种门类:  一、建言:是建立主义的。  二、平议:是批评客义的。  三、商论:是主客公开的商榷讨论机关,凡反对佛法、怀疑佛法、批评佛法、研究佛法、信解佛法、修证佛法所发生的问答辩驳,皆得发表于此,供世界智者的考虑。  四、杂记:此如四缘中的增上缘,凡不入前三门的,皆收入此门。约言之,有笔记、小说、史志、译著、神教、哲学等类。如大乘用大能生世出世间善因果的量,凡世出世间的善法无不容纳之。  每季的第一月,更附出增刊一种。第一季增刊的是佛教年鉴,第二季增刊的是法海文澜,第三季增刊的是禅苑诗藻,第四季增刊的是觉社星讯。至佛教原来是经书与图像并重的,但海潮音月刊上图像是有无不定的,故不能列为一门。此外、除登载些广告,便无他项了。

希望  有一句话要先声明的,即庚申年十二期的海潮音月刊是决定出了,是百事齐备只等陆续印刷发行了。傥无出人意外的变故发生,是绝对不会中止的。阅者请一册一册接续著看过去,看了请照著自己或反对、或怀疑、或批评、或研究、或信解、或修证的种种意思,用言论发表了出来赐教,海潮音月刊便感谢不尽了!(见海刊一卷一期)


猜你喜欢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一卷·佚名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四·行策
  贺陈辞修总长就职电·太虚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四·南石文琇
  覆英国三真社书·太虚
  卷八十一·佚名
  佛说十善业道经·佚名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佚名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二十二·赞宁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智顗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七·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澄观
  卷第一百一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阮阅

      ●卷五十·鬼神门下  余与鲁直寿朋天启会于伯时斋看诗卷,皆仙鬼作或梦中所作也。又记《太平广记》中有人为鬼物所引入墟墓,皆华屋洞户。忽为劫墓者所惊出,遂失所见,但云:“芫花半落,松风晚清。”吾每

  • 卷十三·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三吏部侍郎汤右曾撰次韵查悔余编修元日试笔手板未能趋北阙蹇驴且免借东邻传杯後饮今逾後去疠神巫久不神一夕白头辽海梦三年红缕汴州春【东坡元日诗堆盘红缕细茵陈】新来又复随儿女彩胜银旛作

  • 巻十三·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十三明 胡震亨 撰乐通二唐各朝乐太宗 神功破阵乐【初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及即位宴防必奏之示不忘本因制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交错屈伸以象鱼丽鵞鹳用乐工百二十八人披

  • 卷八百九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五魏承班【蜀太尉词二十首】诉衷情【五首】高歌宴罢月初盈诗情引恨情烟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 罗帐嫋香平恨频生思君无计睡还醒隔层城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

  • 第二十一回 守襄阳力屈五年 覆厓山功成一统·蔡东藩

      却说元世祖即位,曾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国信使,翰林待制何源,礼部郎中刘人杰为副,赴宋修好。宋少师卫国公贾似道,以前时称臣纳币,乃是权宜的计策,未曾禀闻理宗,此次北使到来,定要机关败露,瞒了一日好一日,不如将来使幽禁,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五年八月乙酉朔○丁亥○祭至圣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费采行礼○戊子祭 太社稷命成国公朱希忠代○己丑祭 帝社稷命公朱希忠代侯崔元伯陈鏸卫錞大学士夏言严嵩尚书周用费采侍郎孙承恩张治徐阶许成名崔桐陪祭○庚寅

  • ◎卢江烈妇(情之圣者)·李定夷

    卢江南乡天成圩(一名张家圩)农民张永升之妻高氏,于去年绝食殉夫。初张娶高氏,夫耕妻饣盍,琴瑟静好。事舅姑亦尽礼,里党称贤。去岁水患,圩田被淹。永升忧劳成疾,高氏潜到臂肉和药以进。凡四次,竟不起。高氏誓以身殉,投缳遇救,投水

  • 第二九五红禀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一七一○--三·佚名

    局董等佥禀新竹县:拟将犯禁采藤之人犯,将藤条作价认赔;知县批:应再酌量议罚具禀竹北二保咸菜瓮局董生员刘耀黎、卫璧奎,为据情禀明,邀恩裁夺事。切有打牛崎民人许阿十、许阿戆,与四处愚民,未闻禁令,采藤犯

  • 第一○三卷 艺术 四·缪荃孙

    常 州 府 晋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尚书左丞悦之子。义熙中为散骑常侍。师卫协,丹青特妙,如春蚕吐丝。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之,答曰:传神写照,妙正在阿堵中。俗传三绝,谓其画绝、痴绝、才

  • 蕃夷四·徐松

    回鹘【宋会要】回鹘,匈奴之别裔,在天德西北娑陵水上。后魏号铁勒,唐初号特勒,后称回纥。其君长曰可汗。《宋史》列传:自贞观以后朝贡不绝。至德初,出兵助国讨平安、史之乱,故累朝恩礼最重。然而恃功横恣,朝廷虽患其邀求无厌,然

  • 二十四年·佚名

    (己丑)二十四年大明嘉靖八年春正月1月1日○戊戌朔,御仁政殿受朝賀,行會禮宴。〈百官皆揷花醉酒,或扶持而出。〉1月2日○己亥,臺諫啓前事,不允。1月3日○庚子,臺諫啓前事,命遞申壽麟,餘不允。1月4日○辛丑,臺諫啓前事,命遞柳繼宗、

  • 序·姚际恒

    序                           周贻徽余与宝珊先后入词馆,嗣复同在谏垣。癸巳冬,余外补来蜀。明年,宝珊亦来视学,公余过从益密。宝珊通经术,尤善说诗,每出一语,辄非恒解。余谓匡鼎说诗解人颐,今乃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缘品第十  (九一)须菩提恶性缘  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啖。时彼小龙命故未

  • 卷二·彭绍升

    居士传二刘遗民传刘遗民者。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後也。少孤。事母孝。善老庄言。不委蛇於时俗。初为府参军。晋司徒王谧.丞相桓元.侍中谢琨.太尉刘裕先後引荐。皆力辞。时慧远法师止於庐山东林寺。修念佛

  • 天然是和尚塔志铭·函昰

    天然是和尚塔志铭司马总宪南丰汤来贺撰禅师名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华首独和尚法嗣也。初六祖灭后。派衍五宗。其一曹洞。凡三十二传至博山无异。异传华首道独。独传师及函可。可以罹难化导沈阳。师既得法。历住

  • 现代社会学·瞿秋白

    瞿秋白著。发表于1924年社会科学学会编辑的《社会科学讲义》第1—4集上。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原因论与目的论、社会现象的有定论与无定论、社会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问题。论述了社会历史

  • 灵药秘方·佚名

    方书。清师成子撰、方成培订。二卷。成子,蒲东人,好仙道,常云游四方,诊病卖药。行医过程中辑录验方,汇编成此书,约一万九千字。刊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卷上载灵药总论、灵药十例及五气朝元阳、九转灵砂丹、阳七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