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顾锡畴传

顾锡畴,字九畴,昆山人。十三岁的时候,以诸生身份参加南京的考试,魏国公将女儿许配给他。考取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

天启四年(1624),魏忠贤的势力嚣张,顾锡畴与给事中董承业负责福建的考试,科举的示范文章大加讥讽。魏忠贤的党羽指责他们是东林党人,两人被一起降职。最后,被削夺官籍。

崇祯初年,又召见他,官复原职。升任国子监祭酒。奏请恢复积分法,礼官阻挠不让施行。顾锡畴又申诉此事,并请求选择监生担任州县长官。此后,奏请订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担当国子博士的进士能参与考核、录用。皇帝都同意了。探亲回乡,请求在家乡度过一生。母亲的丧期满后,起用为少詹事,晋升詹事,加封礼部左侍郎,负责部中事务。皇帝曾经召见他面商国事,询问理财用人的问题。顾锡畴告退后,陈述了用人方面的五点失误,称:“考察选官没有法度,文网太严峻,议论太多,太拘泥于资格,对人没有鼓动作用。请使先用人的地方一一清正源流。精心鉴别,依照才能任用,这是好处一。赦免小过失而不完全废弃,这是好处二。减少议论而专门责其成事之效这是好处三。选择奇异的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的规章,这是好处四。积极奖励而宽缓督察、责备,这是好处五。”最后极力陈述耗靡钱财的弊端,仍然归其根源在于用人。皇帝对他的奏疏称好。

杨嗣昌奏疏请求招抚流寇,其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和“善战者服上刑”的话。顾锡畴争辩,称这是诸侯间交战的事情,引用不合伦理,与杨嗣昌相违逆。杨嗣昌主持政务,诸位言官都攻击他,杨嗣昌很怀疑顾锡畴。遇上驸马都尉王籨犯罪,顾锡畴准备从轻发落,杨嗣昌诬陷他,便削夺了他的官籍。崇祯十五年(1642),朝廷大臣交相举荐,皇帝召他回朝。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又称不应该任用他。皇帝不听,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左侍郎。

福王立位,他晋升为本部尚书。当时尊奉福恭王为恭皇帝,准备商议庙祀,顾锡畴奏请另外设立专门的庙宇。不久,请求增补建文帝的庙祀谥号、景皇帝的庙号和建文朝忠臣的赠封与谥号,皇帝都依从了他。东平伯刘泽清称“:宋高宗在南京即位,立刻在靖康二年(1126)五月确立建炎纪元,遵从民众的愿望。我请求从今年五月改为弘光纪元。”顾锡畴明确地说诏令已经颁布,不能追悔更改,才作罢。当时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称“思”不是美称,引经据典核证,顾锡畴也认为如此,上奏请求更改。大学士高弘图因为前面的提议是自己提出的,极力坚持,于是事情沉寂。温体仁去世,特别谥号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都没有获得谥号。顾锡畴称:“温体仁获得皇帝信任,行使政令最为专横而且长久,他对先帝所负的罪最大而且深重,请求将文忠谥号,或者删削或者更改,而增补文震孟等大臣的谥号,使普天下奖惩有度。”答复可以。于是增补诸臣的谥号,剥夺了温体仁的谥号。

吏部尚书张慎言离职,顶替的人徐石麒没有到任,皇帝命令顾锡畴负责事务。当时马士英掌握国政,顾锡畴一向与他不和。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弹劾他,于是他请求到南海去祭祀而离去。第二年春天,御史张孙振极力颂扬温体仁的功绩,请求恢复他原来的谥号。便勒令顾锡畴退休。

南都失守,顾锡畴的乡里也被攻占。当时正遭遇父亲的丧期,他由小路赴福建。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职,他极力推辞,在温州江心寺寓居。总兵贺君尧鞭挞侮辱诸生,顾锡畴打算对他进行弹劾。贺君尧乘夜色派人杀害了他,将尸体投入江中。温州人寻找了多天,才将他入棺葬殓。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沈约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汪楫
  浙东纪略 全文·徐芳烈
  卷六·汉·蒋一葵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第四一○分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三·佚名
  第三卷晋(一)·缪荃孙
  第57章 拿着新生活欺骗世人的蒋介石·冯玉祥
  潮海传·宋濂
  野史无文卷四·郑达
  卷八十九·赵汝愚
  卷二、辽籓建国·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孟昉·隋树森

    孟昉,字天。本西域人,回族,寓居北京。廷祐(一三一四——一三二〇)间为胄监生。明敏英妙,质美而行懿,由乡举得举,从事臬司宪部掾枢府,进中书西曹,典国子监簿。二十年间,读书不废,被誉为贤才。至正十二年(一三五

  • 巻五·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五元 郝天挺 注刘沧【字蕴灵鲁国人大中八年进士调华原尉有诗一卷传于世】长洲懐古【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云西以峨嵋为壁垒东以沧海为沟池守海陵之仓猎长洲之苑】野烧空原尽荻灰【烧去声 

  • 卷五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五十七钟山类五言古逰钟山应西阳王教    【梁】沈 约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终南表秦观少室迩王城翠凤翔淮海襟带绕神坰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菁其二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沓共隠天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张廷玉

        茹瑺 严震直 张紞 王钝 郑赐 郭资 吕震 李至刚方宾 吴中 刘观   茹瑺,衡山人。洪武中,由监生除承敕郎,历通政使。勤于职,太祖贤之。二十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又试兵部尚书,寻实授,加太子少保。及惠帝即位,改吏

  •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计 纳忠谏御驾亲征·蔡东藩

      却说雷有终既复益州,即遣巡检使杨怀忠,往追王均。均逃至富顺监,招集蛮酋,在监署中饮酒,吃得酩酊大醉。至此还要喝酒,真是一个酒鬼。党羽亦各沾余沥,统已酒气醺醺,带着八九分倦意,猛闻官军追至,都吓得不知所为。王均料不能

  • 卷十五·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十五宋 黄震 撰唐【七】僖宗【中人立之年十二】専事游戏国用耗尽【自谓击毬状元】 父呼田令孜除官及绯紫皆不关白百度废防 即位元年王仙芝起濮州【干符】 明年黄巢起曹州应之【仙芝乱五年

  • 别集下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下卷四 宋 李幼武 纂集 赵鼎 字元镇解州人崇宁五年登科建炎二年为枢密计议迁侍御史又迁御史中丞四年权佥书密院罢提举洞霄绍兴二年除江东安抚

  •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王连升 译注【说明】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庶兄微子启、箕子和王子比干谏而不听,微子逃走、箕子佯狂为奴。王子比干以强谏故,被剖腹而死。孔子称他们为“殷之三仁”。周武王灭商后,访微子与箕子,并找到

  • 卷五十一 蜀书六 宗室传第六·陈寿

    (孙静传、孙贲传、孙辅传、孙翊传、孙匡传、孙韶传、孙桓传)孙静传,(附孙瑜等传)孙静,字幼台,孙坚的三弟。孙坚起始兴兵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基干队伍,大家都依附他。孙策击败刘繇,平定各县,进攻会稽,派人请孙

  • 卷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八礼部祠祭清吏司羣祀一凡祀北极佑圣真君之礼岁以万夀圣节遣官致祭北极佑圣真君於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东显佑宫神位南向帛一饼饵果实二十盘茶琖三鑪一镫二祀日和声署陈乐於右阶上【自迎神

  •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四时荐新仪荐日主人等诣家堂 常服 盥 启祏 辟匰门焚香灼油燎主人奠新【或槃或鼎】清钟【一茶】笾【四 菓羞二餈羞二】主妇奠副【新鼎则副槃新槃则副鼎】清钟【一饭】豆【四 脯腊二菹醢二】 

  • 第四 抵巇 3·王诩

    【原文】天下分错①,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②,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③;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八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八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二复次心差别相建立应知。颂曰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复由七种行  难了相应知论曰。心差别相当知。复由所依所缘力而得建立。由所依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上·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九想初门第二十一  一胀想 二青瘀想 三坏想 四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 六啖想 七散想 八骨想 九烧想  次通明禅。而辩九想者。上所明禅。虽有定慧。但是实观。未有得解之观。则

  • 鼻奈耶卷第一·佚名

    (鼻秦言去奈耶秦言真也去若干非而就真故言真也降伏此心息此心忍不起故曰真也降伏戒也息定也忍智也)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三戒。无上戒戒。无上意戒。无上智戒。彼云何无上戒戒。于此比丘比丘持戒。以戒解脱自严饰。习

  • 月江和尚语录卷中·月江正印

    拈古温州路慧日禅寺住持门人 祖安 编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你是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云。大小德山。话作

  • 苍穹微石·阿西莫夫

    《苍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另译《苍穹微石》、《空中石子》,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长篇科幻小说,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最早出版,故事年代却是“银河帝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集,此时整个银

  • 太上大道玉清经·佚名

    太上大道玉清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上清三真旨要玉诀》、《无上秘要》等书已引述此经。今《正统道藏》本十卷,收入正一部。另有敦煌唐抄本残卷五件。此经乃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及玉清天诸仙真讲说,分为二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