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开诚之道

臣尝观自古大有为之君,慷慨果敢而示之以必为之意,明白洞达而开之以无隐之诚。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争以其所长自效,而不敢萌欺罔之心,截然各职其职,而不敢生不满之念。故所欲而获,所为而成,而卓乎其不可及也。

仰惟陛下英睿神武出于天纵,嗣承大统于今八年,天下咸知其为真英主矣。而所欲未获,所为未成,虽臣亦为陛下疑之也。夫慷慨果敢,陛下固示之以必为之意矣。而天下之气索然而不吾应,或者明白洞达,开之以无隐之诚者,容有未至乎!

夫任人之道,非必每事疑之,而后非无隐之诚也。心知其不足任,而姑使之以允吾位;使之既久,而姑迁之以慰其心。身尊位大,而大责或不必任;职亲地密,而密议或不得闻。听其言,与之以位而不责其实;责其实,迫之以目前而不待其成。陛下自度任人之际,颇亦有近于此者乎!如或近之,则非所谓明白洞达,开之以无隐之诚也。故天下懦庸委琐之人,得以自容而无嫌;而狂斐妄诞之流,得以肆言而无忌。中实无能而外为欺罔,位实非称而意辄不满。平居则何官不可为,缓急则何人不退缩!是宜陛下当宁而叹天下人才无一之可用,而谓书生诚不足以有为,则非陛下之过也。天下之士有以致之耳。虽然,何世不生才,何才不资世!天下雄伟英豪之士,未尝不延颈待用,而每视人主之心为如何。使人主虚心以待之,推诚以用之,虽不必高爵厚禄而可使之死,况于其中之计谋乎!人主而有矜天下之心,则虽高爵厚禄日陈于前,而雄伟英豪之士有穷饿而死尔,义有所不屑于此也。夫天下之可以爵禄诱者,皆非所谓雄伟英豪之士也。陛下勿以其可以爵禄诱,奴使而婢呼之。天下固有雄伟英豪之士,惧陛下诚心之不至而未来也。

臣愿陛下虚怀易虑,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大臣必使之当大责,迩臣必使之与密议。才不堪此,不以其易制而姑留;才止于此,不以其久次而姑迁。言必责其实,实必要其成。君臣之间相与如一体,明白洞达豁然无隐,而犹不得雄伟英豪之士以共济大业,则陛下可以斥天下之士而不与之共斯世矣。

不然,臣恐孤陛下必为之心,沮天下愿为之志,两相求而不相值也。以陛下英睿神武之资,视古之贤主,无所不及而有过之者,而其效乃尔。此臣所以区区爱君之心不能自已,而辄献其愚忠,惟陛下裁幸。

猜你喜欢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欧阳修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雍正
  第二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蔡东藩
  第三十三回 上苑奇葩·德龄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洪杨轶闻·佚名
  第十六卷 宋·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 载记十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宗室传十一·纪昀
  绎史卷十·马骕
  七三 阿有与阿桂·周作人
  孝宗纪·脱脱
  卷二十七 渤海延琳之叛·李有棠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十二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孟郊

    钦定四库全书孟东野诗集卷二     唐 孟郊 撰乐府下织女辞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着褴缕衣官家牓村路更索栽桑树古意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

  • 卷三百四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四十五刺桐花类七言絶句小雪日戏题       【唐】张 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桐犹绿槿花然阳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唐】陈 陶海曲春深满郡霞

  • 自序·蓝鼎元

    蓝子自东宁归,见有市「靖台实录」者,喜之甚,读不终篇,而愀然起,喟然叹也。曰:嗟乎!此有志著述,惜未经身历目睹,徒得之道路之传闻者。其地、其人、其时、其事,多谬误舛错。将天下后世以为实然,而史氏据以征信,为害可胜言哉!稗官野史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三景泰七年夏四月庚子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辛丑参赞宁夏军务右副都御史韩福乞致仕不允 河南按察司奏都指挥陈昇索贿于属卫命执鞫之○壬寅翰林院编修刘宣奏乞蠲本户军

  • 第四四三诉呈光绪十年二月八日一二二二六--一·佚名

    邱阿明诉请:令刘阿知等归还伊所垫庄开费具诉呈状人邱阿明,年七十岁,住赤牛椆庄,抱告邱阿品,年三十八岁,为背约侥还,效尤独害,呈恳饬提,讯究,押还归款事。窃竹北二保大溪墘等庄,原属新竹子民,作何配买艋盐而食

  • 志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七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三。铨注。○凡选法成宗八年四月始令京官六品以下四考加资五品以上必取旨以为例程。明宗时吏部员点初筮仕者姓名入奏号曰点奏。 于是求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二十二灾祥略【一】【臣】等谨按史家皆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列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後代作史者皆因之人主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其机甚捷其理甚微而为灾异之学者

  • 卷三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五雍正三年八月上谕二十一道初一日谕户部侍郎蒋廷锡内务府总管来保今年六七月间京师雨水较多闻京城入仓内颇有积水支领甲米车辆来往甚艰其城外万安仓附近城墙城上泻水流下仓内道

  • 四年·佚名

    (辛亥)四年清明治四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二〉一日。〈陰曆庚戌十二月初一日〉臨于宣政殿。王妃同臨。受宗戚貴族及元宮內府大臣以下新年祝賀。○行啓于總督官邸,託轉奏新年祝賀。○詣德壽宮覲謁。

  • 古文尚书冤词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郝敬曰五歌伯仲汉魏不及十三国风欲凌商周雅颂而上之意浅响浮其亦难矣郝敬归有光胸腹最陋祗拾得孔书疑汉魏间人所作一语遂谓伯仲汉魏不知此五歌有四歌为左传国语全引之文至第三歌竟无一賸语岂左传国

  • 书传会选卷一·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虞书【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当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所定也夏氏僎曰谓之虞书则见舜上承于尧下授于禹三圣

  • 投壶·姚际恒

    郑氏以此篇于别录属吉礼。皇氏曰:与射为类,宜属嘉礼。或云:宜属宾礼也。按:周礼五礼之说,原非确义,今观诸家于投壶一事,纷无定说,若此亦其一征矣。投壶是射之余法,盛于春秋。左传晋侯与齐侯燕投壶,此篇亦周人作。故云「奏狸首」

  • 卷十一(惟净译)·佚名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佛言:善男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除盖障菩萨言:若诸善男子,岂非以

  • 卷五十二·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九尔时善财童子,专求善知识。念因善知识生诸善法。善知识者,难见难遇。见善知识。灭诸乱想。见善知识。除灭一切诸缠障碍。见善知识。得萨婆若智慧光明。见善知识。深入佛海。见善知识。得正念法雲

  • 往尼连河品第十八·佚名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六年苦行。魔王波旬常随菩萨。伺求其过而不能得。生厌倦心悒然而退。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菩萨之所居,林野甚清净。东望尼连水,西据频螺池。初起精进心,来求寂静地。见彼极闲旷,止此除烦恼。时魔王波旬,到於

  • 四十五、他是阿谁·慧开

      东山师祖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无门曰:若也见得他分晓,譬如十字街头撞见亲爷相似,更不须问别人道是与不是。   颂曰:他弓莫挽,他马莫骑,他非莫辨,他事莫知!

  • 第三·宗鉴

    释门正统第三良渚沙门 宗鉴 集身土志无始以来。有物混成。横无畔岸。竖绝本标。然胶胶扰扰乎其中者。咸迷兹性德。如醉如梦。但有六趣轮转而已。尚无出世三乘之法。况一佛乘乎。荆溪云。必有一人最初先觉。遂以斯道

  • 太平寰宇记·乐史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录二卷。史字子正,宜黄(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秘书郎、主簿、巡抚。著述宏富。约当雍熙三年(986)成此书,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为限,故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