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惟净译)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佛言:善男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除盖障菩萨言:若诸善男子,岂非以彼闻思修慧能证法时。便能内自得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非彼闻思修慧才得闻时便能内自解入。我今当以譬喻略明斯义。善男子,譬如大旷野中夏盛热时。或有一人自东而西。复有一人自西而东。当其炎毒渴乏所逼时。西至人谓东来者,我今极热为渴所逼。汝所从来善履途道。何处当有流泉池沼清冷之水。愿为我说令我饮之除其渴恼。其东来者,善知东方所有道路。亦复悉知有水之处。其味甘美及深浅等。即告之云:汝今前去当观一处有二道路。出於左者不应当诣。由於右者汝可往之。彼有园林苍翠滋茂。中有池沼。清流甘美衍漾弥满。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渴乏人才闻说示有妙池沼起思念时。便能除去渴恼之患。即能内自得清凉邪。除盖障菩萨言:不也世尊,而炎渴人。若亲诣彼有水之处。於其池中饮其水已,是人乃能除去炎渴内自清凉。佛言:善男子,闻思修慧非才得闻便能内自解入法性。亦复如是,汝今当知。大旷野者是生死境。夏盛热时受炎渴人。即是一切诸有情类。极炎炽者,即是烦恼六尘爱境。善知路人。即诸菩萨。善能知於一切智道。其饮水者即是内自入证解者,得法胜味轻清甘美。第一义谛诸法实性。善男子,汝今当听。复说譬喻。假使如来住寿一劫。於阎浮提一切人前。称赞天苏陀妙色妙香。最上清净精美之味。其所饮者得妙乐触。善男子,阎浮提人闻如是说。於色香等内了知邪。除盖障菩萨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由是之故。当知闻思修慧非才闻时便能内自解入法性。汝今复听。譬若有人於果实中知一果名。自先食已,与未食人说其果味及色香等。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未食人而能了知其果味邪。除盖障菩萨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由是之故。当知闻思修慧非才闻时便能内自解入法性尔时除盖障菩萨前白佛言:善说世尊,善说善逝。如是内证理法。若有善男子,能一历耳当知是人即能具足闻思修法。何以故?是人已具不颠倒因。故得此法。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善解法界之理。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知空境界。何等为十。一者知力空。二者知无畏空。三者知不共佛法空。四者知戒蕴空。五者知定蕴空。六者智慧蕴空。七者知解脱蕴空。八者知解脱知见蕴空。九者知空空。十者知胜义空。虽知是空亦不以其空因缘故而於彼空有所得相。亦不执空。不起空见。不依止空。复不以其空因缘故堕於断见。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善知空境界。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能善修无相之。行何等为十。一者离外相。二者离内相。三者离戏论相。四者离一切遍计相。五者离一切有所得相。六者离一切举动相。七者离一切虚假相。八者离一切所缘相。九者离识有得相。十者离识所知境相。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能善修无相之行。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行相是菩萨修无相之行。云何复见如来所修。佛言:善男子,当知此是不思议处。何以故?离心境界故。一切有情若谓如来有所思者,彼即狂乱。所有如来。若此岸事。若彼岸事。乃至疲极终不可见。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如来之法不可思议。甚深难测。莫究其际。与虚空等。超出一切寻伺境界。超出一切有所得相。非诸惟忖较计度量之所能及。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伸请问。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见听我问。愿为略说。佛言:除盖障。汝今当问斯为常事。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诸有自高之者乃非正士。如何世尊为大法王。今自赞说得非自高邪。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而汝心志深固能发是问。汝应谛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时除盖障菩萨受教而听。佛言:善男子,如来无我慢心亦不自高。不为利养名称所欲生於我慢。亦不为求人所知故。亦不起於谄诳心故生於我慢。但以己所得法。广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何以故?欲令有情於如来所发生清净欢喜之心。堪任法器者令彼获得一切善法。使其长夜得大利乐。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有情而不能知如来胜德。佛言:善男子,彼实不知。何以故?此佛刹中诸有情类。信解狭劣志著粗弊。少慧少信善根微鲜。而不能知如来胜德。是故如来乃自赞说所有功德。意欲令诸有情发生净信。能成如来诸胜功德。善男子,譬如有人为大医师善疗众病国中第一无有伦比。然其国中不知是人。明善方药具医胜得。时彼医师。见有疾苦所逼恼者即起是念。是人疾苦不善方药。我今应当为其治疗。是时医师诣病人所语其人言:我是医师明练方术。善知众病及病所因。汝之病恼善为治疗。时彼病人闻是言已,即於医师起信重心而作依仗。医师即时为其治疗病得除愈。善男子,於汝意云何。而彼医师於病人前。说已能解为自赞邪。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如来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善疗有情诸烦恼病。知病所因施大法药。而诸有情为无明等诸烦恼病之所逼迫。如来见已即诣其前。称说如来具胜功德。令诸有情为其病苦所逼恼者,闻说如来胜功德已,能生清净信重之心。以佛如来而为依仗。是故如来胜大医王。为彼病者施大法药。使诸有情烦恼重病咸得销灭。善男子,何等是大法药。所谓多贪有情作不净观。多瞋有情作慈悲观。愚痴有情作缘生观。以是缘故。乃见如来自赞胜得。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诸愿离著。何等为十。一者虽行布施而有愿求。亦不著於布施。二者虽持禁戒。亦不著於持戒。三者虽行忍辱。亦不著於忍辱。四者虽起精进。亦不著於精进。五者虽习禅定。亦不著於禅定。六者虽修智慧。亦不著於智慧。七者虽依三界。亦不著於三界。八者虽求菩提。亦不著於菩提。九者虽行正道。亦不著於正道。十者虽入涅槃。亦不著於涅槃。何以故?菩萨离诸所著虽於世间一切所行而悉无著。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诸愿离著。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慈身具足。何等为十。一者无方分慈。二者无种类慈。三者法慈。四者定慈。五者不害慈。六者利益慈。七者於一切有情平等心慈。八者等心无瞋恚慈。九者周遍十方广大慈。十者出世间慈。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慈身具足。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悲身具足。何等为十。一者见诸苦恼无救无依无归趣者,菩萨见已发起菩提心。二者发菩提心已求所得法。三者历苦勤求得法成已,普为有情作大利益。四者慳贪有情令行布施。五者毁戒有情令持净戒。六者瞋心有情令修忍行。七者懈怠有情令发精进。八者散乱有情令住定心。九者无智有情令修智慧。十者菩萨为利有情故。不以艰苦坏失退转菩提胜行。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悲身具足。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修喜行。何等为十。一者菩萨自得出离三有炽然。故生欢喜。二者为断长时轮回往来系缚之索。故生欢喜。三者菩萨远离种种寻求。自已得渡生死海中诸恶杂类。故生欢喜。四者菩萨自已摧折久远以来高慢之幢。故生欢喜。五者菩萨以智金刚。自已摧碎烦恼高峰细无尘末。故生欢喜。六者菩萨自得安隐。亦复令他悉得安隐故生欢喜。七者菩萨於其世间。贪爱执缚暗瞑所覆不得自在。长眠境中自能醒然睡眼明已,亦复令他悉能开觉。故生欢喜。八者菩萨自能解脱出离恶趣。亦复令他悉得解脱出离恶趣。故生欢喜。九者有情久处生死旷野险难之中。独行无侣周旋往返。不知其道不识方所。菩萨自能超出远离。而悉为他指导开示。故生欢喜。十者菩萨得近一切智城。故生欢喜。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善修喜行。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善修舍行。何等为十。一者眼虽观色而行舍行。亦不见眼识色境。若增若减若成若坏。二者耳虽听声。三者鼻虽嗅香。四者舌虽了味。五者身虽觉触。六者意虽知法而行舍行。亦复不见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诸尘。若增若减若成若坏。七者虽观行苦而行舍行。亦不见行苦。若增若减若成若坏。八者虽观苦苦而行舍行。亦不见苦苦。若增若减若成若坏。九者虽观坏苦而行舍行。亦不见坏苦。若增若减若成若坏。十者观所作已办有情。菩萨於彼生欢喜心。乃起是念。我欲度彼。彼已自度。故修舍行。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善修舍行。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神通游戏。何等为十。一者示现舍寿。二者入胎受生。三者现童子相宫中游戏。四者出家。五者苦行。六者诣菩提场。七者成等正觉降伏魔军。八者现寂静相。九者转妙法轮。十者入大涅槃。

尔时除盖障菩萨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示现兜率陀天舍寿。乃至示现入大涅槃。佛言:善男子,兜率陀天。诸有情等多生常想。而彼有情见菩萨於一切世间最上最胜。而复高显观者无厌。不为五欲境界所染。能起舍寿。而彼有情见已,转於常想生无常想。由依止无常故。即起不放逸行。又复有情起放逸心者,於菩萨所。虽有爱乐信重之心。然於诸境生爱著故。於菩萨所。不来亲近恭敬承事。而彼有情乃起是念。菩萨久住於此我亦久住。生放逸心。菩萨为欲令彼有情起於厌离得不放逸。由能不起放逸心故。即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以是缘故。於兜率陀天示现舍寿。善男子,若有有情应以入胎受生而可度者,菩萨即现入胎受生之相。令其见已生希有心。菩萨处母胎中。为彼彼有情如应说法。令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以是缘故。示现受生。善男子,若有有情应以童子宫中游戏之相而可度者,又以下劣信解诸有情类。菩萨为成熟故为护持故。乃现童子宫中游戏之相。善男子,若有有情应以出家之相而可度者,菩萨为成熟故。乃现出家之相。善男子,若有志著粗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等。应以苦行之相而可度者,菩萨为欲成熟彼故。及为降伏诸外道故。乃现苦行之相。善男子,若有有情於长时中。念求菩萨。当於何时诣菩提场。我当随应作供养事。菩萨为欲成熟彼有情故。即为示现诣菩提场。至菩提场已,令诸有情随应供养。作供养已,而彼有情即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若有有情自恃我慢贡高。菩萨为欲令彼转於我慢心故。现坐道场成等正觉降伏魔军。复为有情乐寂静者,便谓获得胜上所证。菩萨乃为示现成等正觉。菩萨成正觉时。三千大千世界种种音声皆悉寂然。而彼乐寂有情。见是三千大千世界皆寂然已,俱发愿言:愿我亦复如是,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善男子,若有有情乐为师尊专志愿求。然不能知出离之法。亦复不知後世因果。菩萨为彼有情成熟善根。令其堪任法器。乃为开示正道故。成正觉已,诣迦尸国。三转十二行相圣妙法轮。善男子,若有有情应以入涅槃相而可度者,菩萨乃为示现入大涅槃。善男子,菩萨以是因缘。示现兜率陀天舍寿乃至入大涅槃。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神通游戏。

猜你喜欢
  四教义卷第四·智顗
  十誦比丘戒本·欧阳竟无
  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七·呆翁行悦
  卷之七·铁壁慧机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佚名
  访虚大师询华僧抗日事·太虚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後序·德然
  唯物唯心唯生哲学与佛学·太虚
  卷第四十·佚名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佚名
  善思童子经卷下·佚名
  卷之三·佚名
  大乘位与大乘各宗·太虚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八卷·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出 仙忆·洪昇

    【南吕引子·挂真儿】〔旦扮仙、老旦扮仙女随上〕驾鹤骖鸾去不返,空回首天上人间。端正楼头,长生殿里,往事关情无限。  〔浣溪纱〕缥缈云深锁玉房,初归仙籍意茫茫。回头未免费思量。忽见瑶阶琪树里,彩鸾栖处影双双

  • 第三折·佚名

    (旦上,云)妾身是蓝采和的浑家。当日俺男儿做生日吃酒,唤官身去了,不见回来,有人说他跟着师父出家去了,不免唤两个小叔叔来商议者。(二净上,云)自从哥哥唤官身去了,不知所在,若是出了家,怎么了。咱今日寻他去来。(同下)(正末拍

  • 第二折·郑廷玉

    (正末上,云)小生赵鹗,来到这周桥上。来来往往,人稠物穰,不知其数。向这里卖诗,卖得些钱,与俺那浑家盘缠,俺浑家便无言语;若是卖不的诗,觅不的钱,俺浑家一场熬煎,怎生支吾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偏别人平步青霄,轮到我背翻身

  • 唐储光羲诗集卷五·储光羲

    五言律诗临江亭五咏【并序】建业为都旧矣晋主来此而礼物尽备虽云在徳亦云在险京口其地也呜呼有邦国者有兴亡焉自晋及陈五世而灭以今懐古五篇为咏临江亭得其胜槩寄以兴言虽未及乎辩士亦其志也晋家南作帝京鎭北为闗江水

  • 卷五十六·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六    宋 陈起 编姜夔白石道人诗集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滔滔沔鄂留有腼三宿桑持鉢了白日事贱丸蛣蜣念当去石友烟席凌江湘为君试歌商

  • 卷第三十五·胡三省

    汉纪二十七 起屠维协洽,尽玄黓阉茂,凡四年。《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二)〕①春,正月,辛丑朔,〔考异曰:荀纪云「辛卯朔」,误。〕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七月癸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遣道士二十三人赍香帛祭 先圣历代帝王陵寝□八○起原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烜巡抚河南升大理寺右少卿魏谦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初四川叙州府宜宾县肆囤夷

  • 贺拔胜传·李延寿

    贺拔胜,字破胡,从小就有志气节操,会骑在马上向左右两旁射箭,北人无不称赞他的胆略。卫可环围困怀朔,他当时也为军主,和父亲度拔一起镇守怀朔。他们已经被围一年,而外援却迟迟不来。贺拔胜便激昂慷慨地告诉镇将杨钧,他愿出城向

  • 柴车传·张廷玉

    柴车,字叔舆,钱塘人。永乐二年(1402),他以举人被任为兵部武选司主事,历任员外郎。八年,皇上北征,柴车随从尚书方宾扈行。回来后升为江西右参议。后因犯有过失,降为兵部郎中,出京任岳州知府,后来又入京任郎中。宣德五年(1430),他

  • 第三十二章 清党与宁汉分裂·李宗仁

    一蒋总司令在离开安庆东下时曾告诉我说,他现在是直下上海,希望我将部队暂交夏、胡二指挥全权指挥,自己也往上海一行。在蒋去后约三四日,我便电令夏、胡二人各率所部沿长江北岸向东推进,我自己则乘轮东下,于3月27日

  • 水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陂池川渎之政令   河渠    河渠凡各处闸埧陂池引水可灌田亩以利农民者务要时常整理疏浚如有河水横梳泛溢损坏房屋田地禾稼者须要设法堤防止遏或所司呈禀或人民告诉即便定夺奏闻若隶各布政

  • 第六节 韦后乱政·吕思勉

    张柬之等之杀张易之、昌宗也,史谓洛州长史薛季昶,朝邑尉刘幽求,皆劝其遂诛诸武,而柬之等不听。朝邑县,今属陕西。此事新旧《书》诸传及诸史,说颇违异。《旧书·敬晖传》言:季昶劝晖诛三思之属,晖与张柬之不可。《新书》则谓晖

  • 公孙丑下·孟子

    公孙丑下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小参三蒋山寺小参。师云。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万人众前显瞒顸。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三千里外纳败阙。直得尽乾坤大地。无丝毫法可当情。静悄悄地绝誵讹。千圣不敢疑议。致之诸佛顶[寧*頁]上。到这里更说什

  • 卷第二十一·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一   [宋碑]南岳山南台勤禅师初开堂日。僧问。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如何是第一义 师云。匝地香烟秀。云开日色新。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日下飞云雨。桃川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七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业品第四之五如是已辩十业道相。依何义名业道。颂曰。此中三唯道  七业亦道故论曰。十业道中后三唯道。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彼相应思说名为业。彼转故转。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荣侍郎(茂实)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

  • 陈氏幼科秘诀·佚名

    儿科著作。撰者、撰年不详。此书载述初生、沐浴、噤风、撮口、脐风、气闭等30余种幼科常见病证治。文字较简练,方药多为陈氏家传方,系陈氏治疗儿科疾病之经验总结。现有《三三医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