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投壶

郑氏以此篇于别录属吉礼。皇氏曰:与射为类,宜属嘉礼。或云:宜属宾礼也。按:周礼五礼之说,原非确义,今观诸家于投壶一事,纷无定说,若此亦其一征矣。投壶是射之余法,盛于春秋。左传晋侯与齐侯燕投壶,此篇亦周人作。故云「奏狸首」与大射礼等,而后载鲁薛之令与其鼓谱也。独详鲁薛,疑鲁士为之。其文类仪礼叙法,然更简约,且饶古趣,记中小品也。(卷九六,页一二-一三)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文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枉」「哨」,郑氏谓:不正貌,皆非也。矢宜直,枉者不直,非不正也。哨,说文:「口不容也。」谦言壶口小,不能容矢之意,若谓壶不正,壶乃致金所成,安有不正者,何必为之谦乎?诸家因以为口不正,皆踵郑之误而附会其说也。大戴记「哨」作「峭」,非。「乐宾」,音洛。「以乐」,音岳。投壶有弦歌击鼓,故各以其重者言之。(卷九六,页一三-一四)

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拜受,受命也。拜送,送矢也。「曰辟」,赞者告主人及宾之辞也。(卷九六,页一四)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言八算以见八矢,宾主各四矢也。顺投,自然而投。比投,比方而投。比投则可为弊,故不释,顺投则释可知,比投则不为入可知。互见妙。马即算,记入曰算,记胜之算曰马。(卷九六,页一五)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大师曰:「诺。」

仪礼大射奏狸首,此亦同,盖皆诸侯而言也。「狸首」即狸首之诗,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间间歌,一歌一奏也。闲若一,陆农师谓「或间亦或一」,是也。(卷九六,页一七)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宾党于右,主党于左。拾,音涉。

「宾党于右,主党于左」,则司射在中,宾党胜,释于右;主党胜,释于左,可知。(卷九六,页一七)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数。」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一纯以取」,每一纯则别而取之。遂以奇算告,如九算则曰九奇,不论四纯而一奇也。此比大射乡射礼之文皆简,而增「遂以奇算告」一句,此一句承「一算为奇」来。曰「某贤」以下其义另起,统言告纯奇钧之辞也。(卷九六,页一八)

命酌,曰:「请行觞。」酌者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敬养」,尽礼之辞。孔氏谓「敬以此觞而养不能」,其辞不当倨傲若此。(卷九六,页一九)

正爵既行,请立马,马各直其算。一马从二马,以庆。庆礼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前卒投,谓一番毕也。此立马,谓通计三番毕也。(卷九六,页一九)

鲁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偝立、踰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若是者浮。」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幠,慢意,注疏谓「亦傲也」,非。郝仲舆谓作呼戒呼号也,似武断,且与「踰言」意亦复。古人记文字,或断或连,初不整齐,正以错落见妙。郑氏以此节移置于「薛令弟子」之下,不必从。(卷九六,页二○)

鼓:○□○○□□○□○○□。半,○□○□○○○□□○□。○鲁鼓:○□○○○□□○□○○□□○□○○□□○。半,○□○○○□□。○薛鼓: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

郑氏以此射礼为燕礼,非也。此所谓射,即通大射、乡射以言之。大射、乡射,既皆歌诗,自皆击鼓,又篇中多同大射乡射礼文,何独此射谓燕射乎?乡射命大师,此命弦者,皆降一等,即此用全用半之义也。郑于上弦者谓「鼓瑟」,既准乡射用瑟而云,何独于此射又谓非乡射乎?又大射、乡射皆有宾有燕,不必别立燕射诸名。说见射圃。郑因投壶燕饮,遂附会此为「燕射」,讹而又讹者也。因思大射无「鼓谱」,而此则有之,正足以补仪礼之阙。郑漫以燕射之名埋没之,可?也。(卷九六,页二二)

鲁鼓:○□○○□□○○。半,○□○○□○○○○□○□○。薛鼓:○□○○○○□○□○□○○○□○□○○□○。半,○□○□○○○○□○。

此以鲁、薛鼓谱之别者附于末。(卷九六,页二三)

猜你喜欢
  渊骞卷第十一·扬雄
  奇庸·方以智
  卷五十六 孟子六·黎靖德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孔子
  春秋大全卷二·胡广
  第二章 5·辜鸿铭
  卷十五·吕祖谦
  卷十五·吕祖谦
  卷七·佚名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二十二·佚名
  略评外道唐焕章·太虚
  第八年海潮音之新希望·太虚
  释 中 华 民 国·太虚
  第三十七卷·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上之一·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郑廷玉

    (净扮费无忌上,诗云)人有好的我偏害,人有歹的我倒爱。我的分毫不与人,人的我会白厮赖。小官费无忌是也。现为楚国上大夫之职,奉主公的将令,着老夫为帅,与吴国伍子胥拒敌。我想来,他的父兄尚然被我杀了,这一个短命的弟子孩儿,有

  • 卷三百六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六鳯仙花类五言古鳯仙花         【宋】刘 敞手植中庭地分破紫兰畹绿叶纷映阶红芳烂盈眼辉辉丹穴禽矫矫翅翎展感寓          【明】刘 基庭前金鳯花向

  • ●卷五·法式善

    《读史漫录》。张南轩告孝宗云:“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必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天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此二语者,可为万世用人之法矣。天下求小才私智可以备一官之用者,未尝无人。惟至国家利害安

  •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柱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晋平剌王刘休祐传·李延寿

    晋平剌王刘休祐,是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孝建二年(455),十一岁,封为山陽王。明帝即位,因为山陽荒僻,改封为晋平王,职位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刘休祐平时没有什么才能,强梁自用。大明时期(457~464),不能自己随

  • 十三年·佚名

    (癸酉)十三年清嘉慶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己巳朔,日有食之。〈自酉正初刻至三刻。初虧西北食甚正北,復圓東北食在地下。〉 ○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庚午,以李益運爲刑曹判書。○吏曹啓言,西原縣還陞淸州牧,

  • 十七年·佚名

    (丁丑)十七年清嘉慶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乙巳朔,詣魂宮,行朔祭。○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召見大臣禮堂。左議政韓用龜,右議政金思穆啓言:「王世子睿質天成,德容日茂,實是宗社莫大之慶。八域臣庶,無不延頸翹首,冀行

  • 救济类下·史洁珵

    黄汝楫,越人。宣和中,方腊犯境,乃尽瘗其财,将逃避。闻贼掠得二千人,闭之空室,邀金帛赎之。否则杀。黄乃悉发所瘗,直二万缗,输之贼营,以赎其命。二千人皆得归,诣黄谢。欢声如雷。夜梦金甲神从天而下,呼曰:「上帝有敕,以汝活人多,赐五

  • 原道原文·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

  • 佛说分别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佛言。人有六恶以自侵欺。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一观心下正解十法中。初释境者。问。前引诸文广明境竟。此中秖应明能观观。何故复明不思议境。答。前虽示体但直指心。心为一切法文本。故示体是心。然未委示不思议

  • 博山雪關智誾禪師傳·雪关智訚

    閩中西峰居士曹學佺撰師諱智誾,上饒傅氏子,八歲喪父,母鄭氏送依景德寺長老傳公為童子。傳公教令頂禮觀音大士,一夕夢大士手摩其頂,由是泛覽群書,奭然意解。一日見《壇經》「火燒海底」句,疑之,乃參禮博山來公,山令默究船子藏身

  • 柳边纪略·杨宾

    又名《全辽备考》。地理杂志。清杨宾(1650—1740、9)撰,五卷。宾字可师,号大瓢,一号山阴耕夫,浙江山阴人。著有《金石源流》、《晞发堂稿》。柳边,即清代柳条边。指清初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参而设置的,由开原至今吉林市北的

  • 明目至宝·佚名

    眼科著作。四卷。又名《明目至宝赋》。元代作品,撰人不详。后由杨希洛、夏惟勤整理。刊于1600年。卷一从眼的生理入手,总论眼病病理。并载有明目赋等歌赋,五轮八廓所主病症,眼科问答等;卷二分论眼科七十二证,每病编成

  • 大般泥洹经·佚名

    梵名Maha^ -parinirva^n!a 。凡六卷。东晋法显译。又称六卷泥洹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解说如来常住、悉有法性等义,共分十八品。本经相当于北凉昙无谶所译大般涅槃经之前十卷五品,译文较昙无谶稍略。本经有多种同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佚名

    十八卷,唐义净译。特明食物之事。律以一切之食物为药。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义净

    亦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等,佛教史籍。义净撰。本书分两部分,记述佛僧56人的传记。其中正传50人,附传6人。始自太州玄照法师,终于澧州大津法师。在这56人中,有30人因患病死于古印度,或中途遇难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