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往尼连河品第十八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六年苦行。魔王波旬常随菩萨。伺求其过而不能得。生厌倦心悒然而退。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菩萨之所居,林野甚清净。

东望尼连水,西据频螺池。初起精进心,来求寂静地。见彼极闲旷,止此除烦恼。时魔王波旬,到於菩萨所。

诈以柔软语,而向菩萨言:世间诸众生,皆悉爱寿命。汝今体枯竭,千死无一全。当修事火法,必获大果报。

无宜徒舍命,为人所怜愍。心性本难伏,烦恼不可断。菩提谁能证,自苦欲何为。菩萨告波旬,而作如是言:

惛醉贪瞋痴,与汝为眷属。将汝至於此,共汝坏善根。我不求世福,勿以此相扰。我今无所畏,以死为边际。

志愿求解脱,决无退转心。虽有诸痛恼,我心恒寂静。住斯坚固定,精进乐欲等。我宁守智死,不以无智生。

譬如义勇人,宁为决胜没。非如怯弱者,求活为人制。是故我於今,当摧汝军众。第一贪欲军,第二忧愁军。

第三饥渴军,第四爱染军。第五惛睡军,第六恐怖军。第七疑悔军,第八忿覆军。第九悲恼军,及自赞毁他。

邪称供养等,如是诸军众。是汝之眷属,能摧伏天人。我今恒住彼,正念正知等。销灭汝波旬,如水渍坏器。

菩萨作是言,魔王便退屈。

佛告诸比丘,菩萨作是思惟。过现未来所有沙门。若婆罗门。修苦行时。逼迫身心受痛恼者,应知是等但自苦己都无利益。复作是念。我今行此最极之苦。而不能证出世胜智。即知苦行非菩提因。亦非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必有馀法当得断除生老病死。复作是念。我昔於父王园中阎浮树下修得初禅。我於尔时身心悦乐。如是乃至证得四禅。思惟往昔曾证得者,是菩提因必能除灭生老病死。菩萨复作是念。我今将此羸瘦之身不堪受道。若我即以神力及智慧力。令身平复向菩提常岂不能办如是之事。即非哀愍一切众生。非是诸佛证菩提法。是故我今应受美食令身有力。方能往诣菩提之常时有诸天心常爱乐修苦行者,已知菩萨欲食美食白菩萨言:尊者莫受美食。我今方便以神通力令尊气力平复如本与食无异。菩萨思惟。我实不食已经多时。四辈人民亦皆知我修行苦行。若我因彼天神之力。而不食者便成妄语。时五跋陀罗既闻菩萨欲受美食咸作是念。沙门瞿昙如是苦行尚不能得出世胜智。况复今者欲食美食受乐而祝是无智人退失禅定。便舍菩萨诣波罗奈仙人堕处鹿野苑中。佛告诸比丘,菩萨苦行已来优娄频螺聚落主。名曰斯那钵底。有十童女。昔与五跋陀罗常以麻麦供养菩萨。尔时诸女既知菩萨舍置苦行。即作种种饮食奉献。未经多日色相光悦。於是众人复相谓言:沙门瞿昙形貌威严有大福德。十童女中其最小者,名曰善生。昔於菩萨苦行之时,恒以饮食供养八百梵志。愿因供养梵志之福资益菩萨。今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诸比丘,菩萨复作是念。六年勤苦衣服弊坏。於尸陀林下见有故破粪扫之衣将欲取之。於时地神告虚空神作如是言:奇哉奇哉。释种太子舍轮王位。拾是所弃粪扫之衣。虚空之神闻此语已,告三十三天。如是展转於一念中。乃至传闻阿迦尼吒天。尔时菩萨手持故衣作如是言:何处有水洗浣是衣。时有一天於菩萨前。以手指地便成一池。尔时菩萨复更思惟。何处有石可以洗是粪扫之衣。时释提桓因即以方石安处池中。菩萨见石持用浣衣。尔时帝释白菩萨言:我当为尊洗此故衣。惟愿听许。然菩萨欲使将来诸比丘众不令他人洗浣故衣。即便自洗不与帝释。浣衣已讫入池澡裕是时魔王波旬变其池岸极令高峻。池边有树名阿斯那。是时树神按树令低。菩萨攀枝得上池岸。於彼树下自纳故衣。时净居天子名无垢光。将沙门应量袈裟供养菩萨。

尔时菩萨受袈裟已,於晨朝时著僧伽梨入村乞食。其聚落神於昨夜中告善生言:汝常为彼清净之人设大施食。彼人今者舍苦行已,现食美食汝先发愿。彼人受我食已,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正是时速宜营办。时善生女闻神语已,即取千头牸牛而[W169]其乳七度煎煮。唯取其上极精纯者置新器内。用香粳米煮以为糜。当煮之时於乳糜上。现千辐轮波头摩等吉祥之相。时善生女见此相已即自思惟。是何瑞应。时有仙人语善生言:如此乳糜若有食者,必当得成无上菩提。是时善生煮乳糜已,洒扫所居极令清净。安置妙座种种施设。告优多罗女言:汝宜往请梵志偕来。优多罗女既奉命已向东而行。唯见菩萨不睹梵志。南西北行但睹菩萨不见梵志亦复如是,由净居天隐梵志身。令优多罗女永不得见。优多罗女归白善生言:我所去处唯见沙门瞿昙。不复见有诸馀梵志。善生女言:此为最胜我故为彼办是乳糜。汝宜速往为我延请。优多罗女至菩萨所。头面礼足作如是言:善生使我来请圣者,菩萨闻已往诣其所坐殊胜座。时善生女即以金钵盛满乳糜持以奉献菩萨受已作是思惟。食此乳糜必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告善生。我若食已如是金钵当付与谁。善生女言:愿以此钵奉上尊者随意所用。尔时菩萨擎彼乳糜。出优娄频螺聚落。往尼连河置钵岸上。剃除须发入河而裕

佛告诸比丘,菩萨澡浴之时,百千诸天散天香花遍满河中。菩萨浴竟竞收此水将还天宫。所剃须发善生得已起塔供养。菩萨既出河岸作是思惟。当以何座食此美味。河中龙妃即持贤座从地涌出。敷置净处请菩萨坐。菩萨坐已食彼乳糜身体相好平复如本。即以金钵掷置河中。是时龙王生大欢喜。收取金钵宫中供养。时释提桓因即变其形。为金翅鸟从彼龙王夺取金钵将还本宫起塔供养。尔时菩萨从座而起。龙妃还持所献贤座。归於本宫起塔供养。诸比丘由菩萨福慧力故。食乳糜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一寻转增赫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六年苦行时,身体极羸瘦。不以天神力,往彼菩提常为愍众生故,还依诸佛法。须食於美食,方证大菩提。

有女於往昔,行善名善生。为佛六年苦,广施八百众。夜半闻天语,晨朝[W169]乳牛。练彼千牛乳,作糜持奉献。

菩萨著衣已,巡行至其舍。受彼乳糜取,往诣尼连河。菩萨无量劫,广修诸善行。身心俱寂静,进止极调柔。

至彼连河岸,天龙悉围绕。菩萨入河浴,诸天散香花。将欲昇河岸,神来低宝树。善女施金钵,龙妃奉妙床。

行步如师子,往诣菩提座。

猜你喜欢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四·守端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卷下·佚名
  十誦比丘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覆吠檀陀学会书·太虚
  摄大乘论释 第三卷·世亲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唐慧琳
  菩萨璎珞经卷第一·佚名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六·佚名
  妙义品第二十七·佚名
   第三十四則 仰山問近離甚處·胡兰成
  佛法僧义广论·太虚
  异出菩萨本起经·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八·彭定求

        卷238_1 【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钱起   雨露满儒服,天心知子虚。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赠别倾文苑,光华比使车。晚云随客散,寒树出关疏。   相见应朝夕,归期在玉除。   卷238_2 【送张五员外东

  • 卷一七·郭则沄

    长沙张文达师《金台感事》诗云:“圆明宫殿閟苍苔,镇日烟霞锁未开。福海衣冠忠义尽,淀园风雨鬼神哀。只今跨水分岩地,不见开云镂月台。闻道垂裳三圣主,一时同驾六龙来。”伤淀园之劫也。其地初为世宗邸园。

  • 沁园春·誓诗·胡适

    更不伤春, 更不悲秋, 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 花飞也好, 月圆固好, 日落何悲? 我闻之曰, “从天而颂, 孰与制天而用之?” 更安用为苍天歌哭, 作彼奴为!文章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空前千古, 下开百世, 收他臭腐,

  • 卷七百八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九联句皇甫曾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以下二首又见皎然集】曾 昼 郑说【太常寺奉礼郎】 崔子向人闲宜岁晩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

  • 卷六·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六       元 张宪 撰古诗【七言】送铁厓先生归钱塘【时新除江西提举】圑花染累吴蚕茧五色文绫出金剪海风吹度滕王宫南浦西山画帘卷天狗夜吠声如雷东奎西壁昏煤炲土洲自可驾黄犊铁箸何

  • 文苑传序·李延寿

    《易》说:“观察天体的分布运行现象,是为了观察时令的变化;观察礼教文化,是为了教化天下。”这么说,文化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远听上古三代,包罗统括百世,至于《坟》、《素》所记载的,就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典》、《谟》以来,遗

  • 杨惟中传·宋濂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知书,有胆识谋略,为太宗所器重。二十岁时,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余国,宣扬蒙古国威,颁布蒙古政令,使各国官民户口皆归于蒙古,太宗准备大大重用他。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蒙古大军攻克枣阳、光化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佚名

    宋 滕珙 撰东西铭类论东西铭词义不同答汪尚书此段论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东铭则未之尝言某窃思之东西铭虽同出于一时之作然其词义之所指气象之所及浅深广狭逈然不同是以程门专以西铭开示学者而于东铭则未之尝言盖

  • 卷三十二·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十二 宋 严粲 撰 清庙之什  周颂 【谱曰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时其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疏曰雅不言周颂言周者以别商鲁也周盖孔子所加也先代之颂必是独行为一

  • 礼记要义第三十三·魏了翁

    燕义聘义䘮服四制一燕义记君臣燕饮正义曰案郑目録云名曰燕义者以其记君臣燕饮之礼上下相尊之义此于别録属吉事案仪礼目録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群臣燕饮以乐之勤劳谓征伐聘问诗曰吉甫燕喜是也臣有王事之劳亦

  • 大灭品第二十九·马鸣

    时佛与大众,游至双树林。梵音告阿难,诣双树敷床。佛便在绳床,右胁而倚卧。面向於西方,首北而累足。时贤善须跋,修仁除躁性。欲见佛求度,来谓阿难言:我觉天人师,时至欲灭度。故来诣难见,觉知一切法。今求欲礼觐,云何尽苦原。今若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須達多.爲兒娉婦詣王舍城.旣達彼城寄止長者珊檀那舍.時   此長者中夜而起告諸眷屬.仁等可起速共莊嚴埽治宅舍辦具肴膳.須達聞已尋

  • 民国与佛教·太虚

    ──十九年春在厦门双十中学讲──在未讲之前,关于这题牵涉的问题,先在此讨论一下:在西洋,法国哲学家孔德,他的思想力,可以左右当时全西洋哲学思想界,就是现在,也还具有相当的势力。实际地讲起来,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十九世纪之末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七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七卷 (别录之八)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别录中删略繁重录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八卷删繁录者。谓同本异名。或广中略出以为繁剩。今并删除。但以年岁久淹共传讹赞。从盈卷帙有费功劳。今者

  • 卷第十一·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一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七说胜行者以所说胜行为因能说言教为果若不修行成道无日如数他宝自无其分说食与人终不能饱匪知之艰而行之艰经云不如说行於佛菩提则为永离故君子下君子者大人也贤智

  • 第二十三品·佚名

    第一章 同意趣论今称同意趣论。此处,依悲愍或依同一意趣而有同意趣,或&ldquo;于轮回我等应一起。&rdquo;与女同供养佛等,依愿而同一意趣,即成同意趣。言&ldquo;二人之同意趣若如是者应行淫法&rdquo;,乃安达派及方广部之邪

  • 李温陵集·李贽

    诗文集。20卷。又名《李氏文集》。明代李贽著。李贽(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 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一生著述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 书》《续藏书》《史纲评要》

  • 孝经问·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炫无伪造 《孝经》事,四曰 《孝经》分章所始,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