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三回 上苑奇葩

大体的讲,爱美观念对于女性的确要比较浓厚些,普遍些,因此女人对于花也就格外的爱惜,格外的善于欣赏;尤其是我们的太后,除掉权势货财之外,花卉也许就是伊最宝贵的嗜好品了。虽还不曾够上“花痴”的资格,然而迷却已迷得很深了!我们的上苑内,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真不知有多少秋类收集着,凡可以索到或买到的花种,总得设法去弄了来才歇;好在宫里有一部分的太监是专门在执行着园丁的职务的,他们所具有园艺常识也很广博,无论哪一种花木都能很恰到的给太后栽培着,没有不极适宜地发肓起来的。何况太后自己带要三天两天的走往各处去视察,更不容他们有偷懒或疏忽的余地!  逢到兴致的时候,太后还欢喜亲自夹着一柄小小的金剪刀,带着我们一群人,亲自走入花圃中去学做园丁;当然挖泥挑水的工作伊是绝对不会尝试的,伊只是相帮着捉捉虫,浇浇水。  偶尔瞧见有一枝花梗上蓓雷长得太多了,为恐花朵开得太小的缘故,便拣那些未长成的蓓蕾酌量剪掉些,这是太后本人也通晓一切园艺常识的表显。此外伊便只剩利用着那一柄金剪尽拣合意的花卉剪下来回去的份儿了。

我还记得有一天的深夜,时辰钟大约已打过了三点钟的模样,外面突然又下起雨来,粗大的雨点,一阵紧似一阵的在各处宫殿的屋脊上跳着,响着,终于把太后在睡梦中惊醒了。  “啊!不好了!我们那些才长成的菊花怎样以得如此大的雨呢?”伊很急迫地在枕上喊着:“这雨一定要把它们一起打坏了!谁在这里值夜?快去通知那些太监们,”这一夜,恰好是轮到我在太后寝宫内值夜,每逢值夜的日子,我们照例都是不敢睡熟的,所以太后一说话,我就打地上站起来了。侍伊的话才说完,我就来不及的赶将出去。那些值夜的太监却并不敢走进里面来,都在外面廊下站着,或蹲着,有的也象我们一般地直僵僵地靠在墙上打盹。我便向一个正醒着的太监说道:“老佛爷有旨:要你们马上赶到园里边去,立刻把那些管种花的人唤起来,冒着雨去把那些新长成的菊秧一起用芦席盖好,不准让大雨将它们打坏!”  那太监听了我的话,怎敢迟疑,便冒着雨没命的奔出去了。

隔了十分钟模样,他又急急忙忙的奔回来了。  “他们已早就用芦席把那些菊秧全盖着了!”这是他带回来的一个很满意的报告。

原来那些当着园丁职务的太监,也深知太后是非常爱惜伊的花木的,而且凭着他们的经验,更无需叮咛地已知道那些初长成的菊秧是万万经不起大雨的,所以不待通知,早就自动的给它们盖上芦席了。从这一件事上看来,宫监之中,能干的委实很能干,端的未可一概鄙视!

这一夜就此很平安的过去了,太后也就毫无挂念的翻过身去,重觅黄梁,待伊第二日好梦醒来,只见窗纱上已满映着日光了;伊知道昨夜下的大雨已经停止,心上顿觉很欢畅,梳洗过后,便决意沐着晴和的阳光,走到园内去瞧瞧伊那些心爱的花卉,以过了一场大雨之后,又是怎样的景象。我们那一班人自然又得列着不很整齐的队伍,随驾同行。各人都穿戴着非常鲜艳的衣装,堆起满面欢容,亦步亦趋地跟在伊老人家的背后。

讲到走路,太后又是很奇怪的一人,伊虽然是走的时候很少,又很迟缓;但当伊在高兴的时候,走起来却快得可惊,而且还有比我们更长的长力,决不道乏。

“说出来你们可不要惊奇!”一路在走的时候,太后向我们说道:“你们猜单是这颐和园内,我们种着多少盆数的菊花?告诉你们:一起已有三四千盆,这数目可不小啊!”

这几句话就是太后快要和我们畅谈关于菊花的一切问题的先声;接着,伊果然给了我许多的可贵的说明。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是够得上称美的,太后无不爱慕有加;但瞧伊对于伊自己的化妆和衣饰好样出奇的讲究,便不难证实伊这种情性了!菊花诚然是一种很美丽的花,而且名式繁多,至少总在八九十以上,我年轻时也有相当的“菊癖”,差不多能够把它们的名目完全道出来,便现在却只记得很少的一部分了!

仔细论来,园艺这一项工作可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尤其象在上苑内当园丁的那些太监,比较便辛苦;他们为着各式的花木,一年中真不知要费掉多少气力,多少心血,而且他们肚子里也很有些学问,常给一般很平常的花木题上许多极端帝皇化的名称,以博太后欢心。对于菊花,他们所能起的名称更多,当然有一部分是沿用的旧名,但大体都很适称有味,却真亏了他们!然而他们的可贵之处竟还不只这一端咧!原来寻常的菊花虽说都是在秋天开放的,但因菊花的种类太多,性质也就大有不同,早开的大约在八九月间就要开了,其时那些晚放的连蓓雷都不曾长成咧,及至九月已尽,十月初头,那些晚放的才开了,可是早放的却已调谢了!最早开的和最迟开的相差约有四五十天,其他较早和较迟的也各相差半个月或二十天不等,这原是到处皆然的情形。不料太后的园丁竟有巧夺造化的本领,他们用了一间设备极不完善的暖气房,只凭着经验去调节里面的温度,结果便能使各种早放迟放的的菊花都在同时开出了美丽的花来。

菊花中最美丽的,依我说该是那丹凤朝阳了。这花的本身是很浅的黄色,但上面却还盖着一层紫色;这层紫色的花心左近还是很淡的,和寻常的红色相仿,越往外便越深,到得花瓣的类端上时,便成纯粹的紫色了。它们的花瓣并不怎样阔,也不怎样密,却很疏落有致,所以色彩虽很鲜明,但决没有丝毫妖艳之气,堪称菊中上品。据说先前宫内原没有这种花,后来江南有位大臣不知怎样摸到了太后的性子,知道伊最爱花木,竟设法搜觅了好几十种非常别致的名花来,就中之一便是号称“丹凤朝阳”的菊花;也就是它最受太后的爱赏,因此便赏了一个候补道给那大臣的儿子。

除了丹凤朝阳以外,其他比较名贵些的菊花还有白龙须,紫金铃,雪球,雨过天晴,好几十种,一时也不及列举;即使举出来也没甚兴味,这里便决意一概从略了!

太后的爱好花卉是很有科学家的风度的,伊决不仅以观赏为已尽爱好之能事;伊对于无哪一种花,都想充分的利用它们。

譬如把各种鲜花采去给那些做绣作的女工当标本,把玫瑰花凤仙花的液汁制成化装用品等,都是很有意义的。那末太后对于菊花又是怎样的利用呢?这个伊是用来当做食品的,食法如下:先把那一种名唤雪球的白菊花采下一二朵来,大概是因为雪球的花瓣短而密,又且非常洁净,所以特别的宜于煮食;每次总是随采随吃的。采下之后,就把花瓣一起摘下,拣出那些焦黄的或沾有污垢的几瓣一起丢掉,再将留下的浸在温水内洗上一二十分钏,然后取出,再放在已溶有稀矾的温水里漂洗,末了便把它们捞起,安在竹篮里沥净,这样就算是端整好了。

第二步当然便是煮食的开始。太后每逢要尝试这种特殊的食品之前,总是十分的兴备,象一个乡下人快要去赴席的情形一样。

吃的时候,先由御膳房里给伊端出一具银制的小暖锅来;因为有菊花的时候总在秋天,暖锅已快将成为席上的必需品了,虽然似乎还早一些,但也还不足令人惊奇,所甚注意的是菊花和暖锅的关系。原来那暖锅里先已盛着大半锅的原汁鸡汤或肉汤,上面的盖子做得非常合缝,极不易合温度消失,便是那股鲜香之味,也不致腾出来。其时太后座前已早由那管理膳食的大太监张德安好了一张比茶几略大几许的小餐桌,这桌子的中央有一个圆洞,恰巧可以把那暖锅安安稳稳地架在中间;原来是这桌子是专为这个意义而设的。和那暖锅一起打御膳房里端出来的是几个浅浅的小碟子,里面盛着已去掉皮骨,切得很薄的生鱼片或生鸡片;可是为了太后性喜鱼的缘故,有几次往往只备鱼片,外加少许酱醋。

那洗净的菊花自然也一起堆在这小桌子上来了。于是张德便伸手把那暖锅上的盖子揭了起来,但并不放下,只擎在手里候着,太后便亲自拣起几许鱼片或肉片投入汤内,张德忙将锅盖重复盖上。这时候吃的人——太后自己——和看的人——我们那一班——都很郑重其事的悄悄地静候着,几十道的目光,一起射在那暖锅上。约摸候了五六分种,张德才又前去将盖子揭起,让太后自己或我们中的一人将那些菊花瓣的量抓一把投下去,接着仍把锅盖盖上,再等候五分种,这一味特殊的食品便煮成了。所有的揭锅盖,投菊花的时候,太后总得不住口的指挥着;其实我们和张德都已熟练有缚,伊真不必多费心了!  鱼片在鸡汤里烫熟后的滋味,本来已是够鲜的了,再加上菊花所透出来的那股清香,便分外觉得可口;而菊花的本身,原是没甚滋味的,便经鸡汤和鱼片一渲染,便也很鲜美了。太后吃得高兴时,往往会空口吃下许多去。我们站在伊的旁边饱闻那股香味,却很觉难受。偶然得太后慈悲,都我们把伊吃剩的分食掉,便不由欢喜得不得,谁也不肯再讲什么谦让之礼,恨不得独自吞了下去。

太后不仅爱把菊花用来作为佐餐妙品,同时便爱利用它来代替肥皂洗手;这里所谓不洗手,却并不是手上有了什么污垢才洗,乃是随时洗着玩玩的意思。伊老人家每从插在瓶内或供在盆里的菊花上,摘下一朵将开未开的蓓雷来,拆散了放在手掌里,用力的磨擦,擦到那花叶齐变了渣才弃去,却不就洗手,只把手掌张开了让它们自己吸干;过了半晌,才用温水洗去,可是那股菊花的香味便已留在手掌上了,皮肤也似乎染上了一种淡绿色,太后往往会举起手来;很有兴味地端详着,并用鼻子闻着,久久不厌。伊不但自己欢喜如此,而且带要教我们也学着伊做;然而我们终不能象伊一样的感到有什么兴趣,只在如厕以后,或手上沾到了什么腥臭的东西,才去采些菊花的绿叶来擦擦,藉以抵消那股污气,等闲时谁也不高兴去糟蹋那些花儿。菊花之中,据说还有一种最希罕的名种唤做“绿牡丹”,它的颜色是绿的;决非浅绿,而是深绿。花中绿色的最少,固不独菊花如此,而在菊花中绿色的似乎格外的绝无仅有。我虽久已听人说过有“绿牡丹”这么一种菊花,但我委实不曾见过。

太后自然也早就知道有此异种,所以在好几年以前,便不断的派人出去搜寻了;当然,经伊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女政治家发出去的命令,哪里会有全无影响的道理?不久就有许多人献了好几十盆标着“绿牡丹”三字的菊花来,可是它们所开的花都只略带一些绿色的气味,实在够不上称“绿”字,太一如何能满意呢?便继续寻求,后来又有人送了廖廖的四盆来,一瞧花色果然是象绿玉一般的绿,可是陈列了几天,颜色忽又淡了下去;经太后亲自去仔细一验,才知是人家用绿颜色把白菊花染好了来混充的。这一来自然很使伊动气,那进花的人险些因此跌进铁窗子里去。但也亏他这么一假冒,倒给太后想出了一种主意;到第二年新菊开始插秧的时候,伊便吩咐那园丁另外划出一方空地,专做培养绿菊的试验常先用许多上好的绿色颜色颜料冲成很浓厚的浆水,把那一小方空地上的泥土全用这浆水拌过,然后拣几枝种气顶好的白菊秧插在里面,每天再用搀和着绿颜色的水浇灌。在太后的意思,总道是经此一番努力之后,这几枝花开起来必然无疑的是绿色了;却不道绿色素十九还是给叶子吸收了去,花瓣上依旧只有很淡的一重绿气,偶然可以发现几点较深的绿色的细点,便算是天大的奇迹了。以过了这一番失败,太后才灰心了,从此便竭力的痛诋绿色菊花之不足可贵,而“绿牡丹”的名种,也永远不曾得进上苑;我自己后来也不曾在别处见过,大概是我的眼福太不济了!

太后和我闲谈时,常有一种表示,以为选择各种花卉固然应用颜色的美丽为主要条件,但我们也不可太忽略了它的其余的功用。颜色的美丽,只能令人于视觉上感到畅快,谈不到有什么效益;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想方法去充分的利用它,使符实用。太后的用菊花瓣投入暖锅中去和着鱼片同煮,便是这一个主张的实现;此外伊还发明用玫瑰花和着糖做成一种甜酱,滋味和香味俱极佳妙,可惜那时候在京内不容易弄到烘面包,否则我们真要每天早上非吃它不可咧!  从前的一般富贵人家对于喝茶也总是很讲究的,茶叶最好的要买到一二十两银子一斤,的确也可算是奢侈品的一种,惟其是奢侈品,我们的太后便分外乐用了。伊所喝的茶是否真比外面所有的特别的好,我可不敢说,只知道它们的价钱都是大得很骇人的,决无一二十两银子可以买到一二斤的话。太后每次喝茶都得更换新茶叶,而且还欢喜把各种晒干的花朵,玫瑰,茉莉之类,混在茶叶内一起泡开来,取它们那股香味;其中尤以野天冬花更受太后的赞赏,伊的茶碗内差不多每天必有几朵野天冬浮在上面。  荷花的花瓣也是太后所爱吃的一种东西,在夏季里,常教御膳房里采了许多新鲜的荷花,摘下它们最完整的瓣来,浸在用鸡子调和的面粉里,分甜咸两种,加些鸡汤或精糖一片片的放在油锅进而炸透,做成一种极适口的小食。还有在春天,约摸清明节前后,那些高大的玉兰才开旺的时候,太后也得把它们采下来,依着利用荷花的方法,煎成又香甜又清脆的玉兰片,随时吃着它消闲。

上苑内所种着的花木既是如此之多,而每种花木又必须有人去时时照料,因此给太后充园丁的那些太监的工作,委实是十二分的繁剧了!单就菊花来讲,还只是一种时令花,只在秋天里需要人照料,——虽然我们有很大的暖房盖着,尽可把它们维持到过冬,但需要照料的时间大部分总在秋天。——似乎可以不致怎样忙繁,然而在事实上,一交秋令,几十名专门负责照料负责照料菊花的园丁,便没有一个不忙得整天不干别事而仍不能有片刻的空闲了。譬如灌水,施肥,迁种,遇烈日或大雨便须加盖席篷,雨过后及晚上又必须把席篷取下,好让它们充分的吸收露水。再加那时候还不曾有什么灭虫的药沫发明,于是除虫的工作又得占去不少的时间。

能够在菊花上繁殖,并施行破坏工作的虫类是很多的,而其中尤以专钻在花心内疚恣意捣乱的一种小青虫最为可怕,它们在菊花的蓓雷未长成以前,梗上只是绿叶的时候,还是影也不见的,待到那些蓓雷渐渐长大,差不多就要开花的当儿,他们便不经邀请的阖第光临了,齐集在花蕊上,日夜的嚼啮,往往会把一枝上的花全部啮完。因此在某一个时期内,捕虫的工作,真是紧张到了极点。二十多名的园丁分为十来组,每组两人,一个擎着两只特制的马口铁杯,蹲在地上,专候那另一个把各枝花上的小青虫摇落下来;然而只是摇还不可靠,必须分开花心,细细的搜检,才能翻数歼灭。所以每一枝花都得费上六七分种工夫。我们试想:上苑里一起有三千多盆的菊花,需费多少时间方可全部检完呢?无怪那些园丁天天要忙得不得空闲了!

用了那么许多的人力来从事于园丁的工作,究竟是否值得呢?除此以外,那些太监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呢?这两个问题可不容易答复。但依我想:第一个问题的答复,应该是正号;因为倘没有这么许多的人力化费下去,怎能有二千多盆五色绚烂,赏心悦目的菊花开出来呢?何况这些菊花多少总能博取太后几许欢心,这便是很值的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李延寿
  國語卷第十一·韦昭
  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一·徐乾学
  卷四十八·宋·蒋一葵
  卷之七·佚名
  卷之十·佚名
  今献备遗卷十四·项笃寿
  一二一九 办理四库全书处为挑选移送供事一名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一二一二 军机大臣和珅为奉旨阅改《尚书古文疏证》事致彭元瑞等函·佚名
  ●题记·佚名
  张承业传·薛居正
  ●目录·周明泰
  卷五十八·纪昀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五折 岳侯死狱·冯梦龙

    [外扮狱卒上]事到头来不自由,恨伊奸贼忒凶谋。可怜忠义今朝命,付与无常万事休。自家狱卒隗顺便是。适才奉堂官之命,说有秦丞相手书密谕,要讨岳老爷的气绝,限今晚三更时回报。唉,岳老爷是个忠臣,怎教我做这样没天理的事?但事已

  • 茶山集卷三·曾几

    宋 曾几 撰七言古诗春晴青春挽留渠不住白发抛去吾安能东风送汝一杯酒从此闭戸眞同僧酴醿芍药待判断腰鼓横笛当施行奈何但效鹁鸠辈竟日讨论隂与晴王元渤自湖楚归赠之南池荷叶叠青钱玉山门外君着鞭南池荷叶成青繖问君

  • 苇碧轩诗钞·吴之振

    翁卷思远客涉夏思巳深,感秋念愈迫。思念皆为谁,为彼远行客。客行曷辰休,怅望朝复夕。出门虚有待,命驾焉所適。邈邈阻前欢,悠悠抱今戚。中庭一株橘,嘉实转金碧。爰意花开时,花边语离析。惜此不忍餐,留之候君摘。拟君君未来,回肠

  • 列传第六十八 王敦 桓温·房玄龄

    王敦,字处仲,司徒导之从父兄也。父基,治书侍御史。敦少有奇人之目,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太子舍人。时王恺、石崇以豪侈相尚,恺尝置酒,敦与导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韵,恺便驱杀之,一坐改容,敦神色自若。他日,又造恺,恺使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闰三月。甲寅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巳皆如之。外记  ○谕内阁、谭钟麟奏、特倢■<曰融>■<石木>庸劣武职各员一摺。广东罗定协副将海禄、捕

  • 通志卷一百九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三西戎下西域序畧 婼羌 鄯善 且末 小宛 精絶戎卢 扜弥 渠勒 于阗 皮山 乌秅西夜 蒲犂 依耐 无雷 难兠 罽宾 乌弋山离 条支 安息 大月氏【大夏附】

  • 六朝通鉴博议卷八·李焘

    (宋)李焘 撰淮北四州民不乐属魏常思归江南上诏李安民督诸将徃迎之安民赴救迟留南归者皆为魏所掠杀建元二年冬十月淮北四州民不乐属魏常思归江南上多遣间谍诱之于是徐州桓摽之兖州民徐猛子等所在蠭起为冦盗二年三月摽之

  • 宋庠传·脱脱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他的父亲宋王己,曾任九江掾,与妻子钟氏在庐阜祈祷。钟氏梦见道士授给她书说“:把它送给你儿子。”一看,是《小戴礼》,不久宋庠出生。一天看见许真君的像,就是她梦中所见到的。宋庠,天

  • 第三节 杂迷信·吕思勉

    古代一切迷信,后世总称为阴阳。如《旧书·吕才传》言:“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命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是也。才既受命,“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勒成五十三卷,并旧书四十七卷”。合百卷。贞观十五

  • 187.寇准抗辽·林汉达

    辽朝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边境。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有人向宋真宗推荐寇准担任宰相,说寇准忠于国家,办事有决断。宋真宗说:“听说寇准这个人好强任性,怎么办?”这个大臣说:“现在辽朝进犯中原,正需要像寇准这样的

  • 第十二章 12·辜鸿铭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子路无宿诺。辜讲孔子评价他的学生,勇猛的仲由(子路),说:“仅用只言片语便可解决问题,这就是由(子路)。”孔子也评价这位学生(子路)说,他从来不会枕着自己的承诺过夜。

  • 第十一章 17·辜鸿铭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辜讲提到自己的四位学生,孔子说:“一个(柴,姓高,名柴,字子羔。以尊老孝亲著称)简单明了,一个(曾参)反应迟钝,一个(子张)华而不实,一个(子路)大大咧咧。”

  • 原序·叶梦得

    春秋考原序叶子曰吾为春秋谳是正三家之过亦略备矣古之君子不难于攻人之失而难于正巳之是非盖得失相与为偶者也是非相与为反者也必有得也乃可知其失必有是也乃可斥其非而世之言经者或未有得而遽言其失莫知是而遽诋其非

  • 第十五节 论毅力·梁启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圣哉斯言!圣哉斯言!欲学为“人”者,苟非于此义笃信死守,身体而力行之,虽有高志,虽有奇气,虽有异才,终无所成。人治者,常与天行相

  • 正法华经卷第八·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御福事品第十六  尔时世尊告弥勒大士。阿逸。欲知今佛说此如来寿限经典之时。六十八亿那术百千江河沙等诸菩萨。逮不起法忍。二千江河沙菩萨大士。皆得总持。如一佛世界尘数菩萨大士。逮

  • 续资治通鉴纲目·商辂

    《续资治通鉴纲目》,明代成化中,商辂等修。亦称《宋元资治通鉴纲目》。载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丁未共408年史事。全书共27卷,为续南宋朱熹(1130-1200)《通鉴纲目》而纂,是明代一部重要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kos/a-samaya-pradi^pika^ 。凡四十卷。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又称显宗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众贤先曾作顺正理论,以论破世亲之俱舍论,后以顺正理论之文广博而难把握,乃摘要更作本论,专主显正,分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