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二     唐 孟郊 撰

乐府下

织女辞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着褴缕衣官家牓村路更索栽桑树

古意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人顔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气入空房无惨乍从容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芙蓉无染汚将以表心素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愿君如陇水氷镜水还流宛宛青丝线【一作绳】纎纎白玉鈎玉鈎不亏缺青丝无断絶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折杨柳二首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顔与緑杨并在别离期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花惊燕地云叶映楚池波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

和丁助敎塞上吟

哭雪复吟雪广文丁夫子江南万里寒曾未及如此整顿气候谁言从生灵始无令恻隐者哀哀不能已

古怨别

??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古别曲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絶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愁结塡心胷茫茫若为说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乐府戱赠陆大夫十二丈三首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一作时】荡春风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莲叶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一作风】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戱荅          陆长源

芙蓉初出水菡蓞露中花风吹着枯木无柰值空槎

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余】

瘦郭有志气相哀老龙锺劝我少吟诗俗窄难尔容一口百味别况在醉会中四座正当喧片言何由通顾余昧时调居止多疎慵见书眼始开闻乐耳不聪视听互相隔【一作会】一身且莫同天疾难自医诗僻将何攻见君如见书语善千万重自悲咄咄感变作烦恼翁烦恼不可欺【一作不可欺古劒】古劒涩亦雄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挂屋脊不借与凡聋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

望夫石

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千年万年色如故

寒江吟

冬至日光白始知隂气凝寒江波浪冻【一作急】千里无平氷飞鸟絶高羽【一作羽树】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碕岸凘碐磳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感兴上

审交

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君子芳桂性春荣冬更繁【一作春浓寒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莫蹑冬氷坚中有潜浪飜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

怨别

一别一回老志士白发早在富易为容居贫难自好沈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秋风游子衣落日行远道君问去何之贱身难【一作宁】自保

百忧

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壮士心是劒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雠【一作难】暮思除国雠计尽山河画意穷草木筹智士日千虑愚夫唯四愁何必在波涛然後惊【一作生】沈浮伯伦心不醉四皓迹难留出处各有时衆议徒啾啾

路病

病客无主人艰哉求卧难飞光走道路内火焦肺肝欲饮井泉竭欲医囊用单稚顔能几日壮志忽已残人子不言苦归书但云【一作言】安愁环在我肠宛转终无端

衰松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顔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遣兴

弦贞五条音【一作音调】松直百尺心贞弦含古风直松凌高岑浮声与狂葩胡为欲相侵

退居【一作退老】

退身何所食败力不能闲种稻耕白水负薪砍青山衆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顔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卧病

贫病诚可羞故牀无新裘【一作贫病对客羞数整蓝缕裘】春色烧肌肤时飱苦咽喉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承顔自俛仰有泪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续暮愁

隐士

本末一相返漂浮不还真山野多馁士市井无饥人虎豹忌当道麋鹿知藏身奈何贪竞者日与患害亲顔貌岁岁改利心朝朝新孰知富生祸取富不取贫宝玉忌出璞出璞先为尘松栢忌出山出山先为薪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草木择地生禽鸟顺性飞青青与冥冥所保各不违

独愁【一作独怨】

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欲知万里情晓卧半牀月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

春日有感

雨滴草芽出一日长一日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独有愁人顔经春如等闲且持酒满杯狂歌狂笑来

将见故人

故【一作佳】人季夏中及此百余日无日不相思明镜改形质宁知仲冬时忽有相逢期振衣起踯躅頳鲤跃天池

伤时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皆【一作只】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寓言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汚明月色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偶作

利劒不可近美人不可亲利劒近伤手美人近伤身道险不在广十步能摧轮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赠农人

劝尔勤耕田盈尔仓中粟劝尔伐桑株减尔身上服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緑狂飈一入林万叶不着木青春如不耕何以自结束

长安早春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日日出西园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罪松

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二月天下树緑於青松枝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彼曲旣在斯我正实在兹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感兴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感怀八首

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平生有亲爱零落不相保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羣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饥年无遗粟衆鸟去空场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含酸望松栢仰面诉穹苍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长安嘉丽地宫月生蛾眉隂气凝万里坐看芳草衰玉堂有玄鸟亦以从此辞伤哉志士叹故国多迟迟深宫岂无乐扰扰复何为朝见名与利暮还生是非【一作是与非】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羲和驻其轮四海借余晖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鸱鴞鸣高树衆鸟相因依东方有一士岁暮常苦饥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贫贱亦有乐且愿掩【一作守】柴扉火云流素月三五何明明光曜侵白日贤愚迷至精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常恐今已没须臾还复生河梁暮相遇【一作逢】草草不复言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野泽何萧条悲风振空山举头是星辰念我何时还亲爱久别散形神各离迁未为生死诀长在心目间有鸟东西来哀鸣过我前愿飞浮云外饮啄见青天

达士

四时如逝水百川皆东波青春去不还【一作回】白发镊更多达人识元气【一作化】变愁为高歌倾产取一醉富者奈贫何君看土中宅富贵【一作已矣】无偏颇

暮秋感思二首

西风吹垂杨条条脆如藕上有噪日蝉催人成皓首亦恐旅步难何独朱顔丑【一作朽】欲慰一时心莫如千日酒优哉遵渚鸿自得养身旨不啄太仓粟不饮方塘水振羽戞浮云罝罗任徒尔

古兴

楚血未乾衣荆虹尚埋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劝友

至白湼不缁至交淡不疑人生静躁殊莫猒相箴规胶漆武可接金兰文可思堪嗟无心人不如松栢【一作青松】枝【一作姿】

夷门雪赠主人

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荅           陆长源

好丹与素通不同失意得途事皆别东邻少年乐未央南客思归肠欲絶千里长河氷复氷云鸿冥冥楚山雪

尧歌二首【一作舜歌前篇赏郑氏庄客去妇後篇题】

尔室何不安尔孝无与齐一言应对姑一度为出妻往辙才晚钟还辙及晨鸡往还迹徒新狠戾竟独迷娥女无礼数汚家如粪泥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如何天与恶不得和鸣栖

山色挽心肝将归尽日看村肩篮轝子野坐白发官【一作冠】莺弄方短短花明碎攅攅瑠璃堆可掬琴瑟饶多欢翠韵仙窈窕岚漪出无端养馆洞庭秋响荅虚吹弹

孟东野诗集卷二

猜你喜欢
  卷八百九十·彭定求
  文天祥·唐圭璋
  萧泰来·唐圭璋
  卷十九·陈廷敬
  第三十四出 矢贞·李渔
  第三十出 奏捷·李渔
  台湾诗乘苏序·连横
  老舍诗选·老舍
  ●八义记目录·徐元
  第四折·高茂卿
  提要·徐照
  卷三十一·唐圭璋
  卷一百七·冯惟讷
  目录·陈子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哭庵赏菊诗》·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本音卷九·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大雅荡荡上帝【十二霁】下民之辟【二十二昔】疾威上帝【见上】其命多辟【见上】天生烝民其命匪谌【二十一侵】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东説见七月 此章以去入通为一韵】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彊御曽是掊克【

  • 第三十八出 闻赦·陆采

    【光光乍】〔净上〕昨日下金鸡。衔出紫泥书。涣汗天恩天下知。特来与故人贺喜。下官乃大理寺官。昨日圣上郊天大赦。一应有罪人犯。不拘大小。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尽皆赦除。俺这狱中有尙书刘震。下官一向

  • 東觀漢記卷十·多人

      傳五   吳漢   吳漢,〔一〕字子顏,南陽人。〔二〕韓鴻為使者,使持節,降河北,拜除二千石,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三〕書鈔卷七三   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四〕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阙)·杨仲良

      太祖皇帝   受禅   圣德(阙)   圣学(阙)   亲信赵普(阙)

  • 卷第一百三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四七六)〕1春,正月,

  •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六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分校石鸿翥李斯咏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三十日户部为遵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五月十九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内阁抄出大学士于<敏中>等奏称:查自本年正月起至三月止,四库馆进过《全书》

  • 钦定兰州纪略卷二十·阿桂

    癸亥李侍尧奏言查兰州大城毋庸展筑新工止须完葺旧城仰荷圣明指示钦遵办理至华林山建筑土堡或加砌砖工或改用虎皮石复蒙谕防垂询【臣】查省城附近诸山俱系土冈聮属向不产石须于九十里之外打磨沟地方采取计算开采价脚及

  • 卷二十六·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六宋 彭百川 撰祖宗圣学【范祖禹帝学附】建隆元年正月幸国子监二月又幸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帝亲制文宣王兖国公二赞三年六月以右谏议大夫崔颂判国子监始聚生徒讲学或遣

  • 卷三十、苗族及金川之征剿·黄鸿寿

    高宗乾隆元年,春三月,经略张广泗分兵八路,合攻牛皮箐苗寨,破之,苗平。苗族种名不一,在四川者曰僰、曰生番;在两广者曰僮、曰黎;在湖南、贵州者曰徭;在云南者曰裸、曰野人。其语言风俗既与中国绝异,故中国自元明以来,设有宣慰、宣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丙午夏四月壬子朔。 癸丑,夏主明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 乙卯,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而

  • 冯道·苏辙

    冯道以宰相事四姓九君,议者讥其反君事仇,无士君子之操。大义既亏,虽有善,不录也。吾览其行事而窃悲之,求之古人,犹有可得言者。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从而相之。子贡以为不仁,问之孔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 自警编卷六·赵善璙

    宋 赵善璙 撰事君类上忠义冦莱公当国真宗有澶渊之幸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冦敌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吕文靖公夷简在章献朝近臣颇以言事去职或劝公宜退公曰先帝待我厚期以宗庙安宁死而不愧于先帝故平勃不去所以安汉仁

  • 四书正误卷六孟子下·颜元

    离娄井田、封建、庠序,先王之规矩六律也。战国之君臣处士,别有种种富强、捭阖、纵横,卒致秦、汉以后如彼,而尧、舜、三代之仁政斩焉扫地矣。孟子一生苦心,谆谆成法,读此及王道诸章,令人扼腕太息。三事、六府、六德、六艺,圣人

  • 卷四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月藏分第十四本事品第四。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既是释迦贵种刹利大姓。迦毗罗城净饭王子。此四阿修罗畜生种类极成卑下。世尊,何故言与我亲。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释迦如来。当与大众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埵。次第则说如来金刚圣性平等观门。第三云何次第得入平等门。一者入跛字观本真无染著离垢义。宝生如来说法界真如平等门。就此门中

  • 卷第十九·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论赞 建州弘释录论赞(十篇) 达本论 论曰。禅那一法。徧在诸乘。悉从修证。并落格量。唯达摩直指一心。强号为禅。无修证格量之可言。正如轮王鬓珠。尊贵无上。非他宝可并

  •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佚名

    《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四种著录《上清三元玉简三元布经》 1卷。秋月观暎《三元思想の形成》指出本经盖《真诰》所引《三元布经》,属三元思想形成前之经。述上元检天大录、下元检地玉 文和中元检仙真书,皆有符箓。述三

  • 禅宗正脉·如卺

    凡十卷。明代如卺集。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本书系节略宋代普济所编之五灯会元而成。因五灯会元卷册浩繁难读,机缘峻险,如壁立万仞,致上根之人咋舌,下根之人无所措,故唯取其显明简直,编成此书,俾使人人皆得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