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衍义卷三十五

脩身之要

谨言行

易大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门枢机弩牙】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臣按孔子因中孚鸣鹤之爻而发明感应之理谓人君虽处宫庭而其言不可以不谨又推而广之言行皆不可以不谨盖鹤鸣子和由气之相感上倡下应亦理之自然故言之善否出于一室之间而人之从违见于千里之外一言之出则为号令而百姓被之一行之着则为仪表而四方见之身之有言行犹户有枢弩有机啓闭张弛由此而出言行之发荣辱随之其取喻也明矣犹惧人之易忽也则又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下也葢天地之大不可测识然一言一行之善感格之效捷于影响其可不谨乎或谓居室出言人谁闻之千里之外何由应之吁骊姬夜半之泣书之国语飞燕愤恚之辞笔之班书明皇妃子比翼连理之誓见之诗歌皆深宫无人私语宻约无不暴白于天下后世者此所以为防之显诚之不可揜与为人主者其深戒之

抑【卫武公所作之诗名】之五章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玷缺也】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六章曰无易由言【易轻也】无曰茍矣莫扪朕舌【扪持也】言不可逝矣【逝往也】

臣按此卫武公自警之诗曰尔者皆自斥之辞话言之谨威仪之敬皆人主脩身之至要柔者欲其顺而非巧言以为柔也嘉者欲其善而非令色以为嘉也白圭至宝茍有玷缺尚可磨而平之斯言之出一有玷缺则不可复为矣言之不可不谨也如是故又曰无易由言欲其不轻易也无曰茍矣欲其不茍且也言出于口谁能持吾之舌者既形之言则不可追之于往此武公所以严于自饬也南容三复白圭孔子称之又尝告其门人曰驷不及舌呜呼可不戒与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臣按言欲其谨于出故曰讷行欲其勇于为故曰敏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臣按行先于言则其言有实未行先言则其言难践故圣人戒之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臣按言欲其不浮于行行欲其有余于言此虽戒学者之辞然自人君言之则汉之文帝退然渊黙而寛仁恭俭之徳为三代以后贤主之最行胜其言也武帝雄辩骏发见于制诏者灿然可观然以多欲之故卒不能施仁义是言浮于行也后之人主宜知所法戒云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臣按子张问行者欲行其道于天下也孔子则曰言茍忠信行茍笃敬虽蛮貊可以行如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亦不可行忠信合而言之即诚也笃敬者诚于敬也盖地无逺近同此一理人无夷夏同此一心未有诚敬而人不心服者也未有不诚不敬而能使人心服者也故言之与行必诚必敬无一念之舎无一息之违立则见其参列于前在车则见其依倚于衡涵养操存之熟心与理一故其形见如此若是将何往而不行子张欲行之天下而孔子敎以反之一身是虽为学者言然人君之道亦不外乎此古昔帝王能使四夷咸宾者其诚敬有以感之也后世人君道不行于妻子者以其不诚不敬故也圣人之言上下俱通大抵若此岂独学者所宜书绅佩服之哉

玉藻【礼记篇名】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臣按古者建官皆所以约饬人君之身使之心正意诚而无言动之失也故一动则左史书之一言则右史书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其来尚矣今郎舎人之设乃其遗制又许直前论奏以正救于未形之先制虽不尽古而意则犹古也必择其人以举厥职使于人主言动无不得书则庶乎其有儆矣

缁衣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禁犹谨也】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臣按道人以言者谓以言辞命令开导而诱掖之也然言可以导人之善而不能禁人之不善其必以行乎葢天下之理有诸已而后可责诸人无诸已而后可以非诸人已无不善之行虽不禁人人自从之已有不善之行虽欲禁人人必违之故空言不可以禁人惟实行乃足以禁人也夫言出于口至易也然不虑其所终则一言之过贻患将不胜救行出于身亦至易也然不稽其所敝则一行之差流祸或至于无穷不善者固不足言善矣而虑之不深稽之不逺未有不反而为不善者也老庄非善言乎其终为浮虚之害夷惠非善行乎其弊有隘不恭之失况尊居人上言行所闗安危自出故必谨之审之而不敢茍则民亦从其化而不茍于言行矣虑终稽弊之言尤人主所宜知故录焉

汉董仲舒告武帝曰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防者着【全文见帝王之学】

臣按为善之道未有不自细防始其不善亦未有不自细防积故舜禹君臣一则曰几二则曰几后世人主或昧乎此是以滔天之祸或滥觞于片言累世之患或推轮于跬【音犬蘂反半步也】步可不戒哉

以上论谨言行

正威仪

成王命召公毕公相康王曰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防【钊康王名冒妄也贡进也非是非之非几防也】

臣按吕祖谦曰斯言也葢成王平日至亲至切之学至是始发其秘也周公精防之传成王得之将终乃以示羣臣孔子精防之传曾子得之将终乃以示孟敬子皆近在于威仪容貎顔色辞色之间然则周孔岂惟同道其用功之次第品目亦莫不同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威仪之则盖莫非天命也躁轻纵缓自逾其则特人自乱之耳天秩何尝乱哉曰思夫人自乱于威仪遡其语意之深长可见其观之逺也威仪失则岂惟形于事见于行然后当戒一俯一仰毫厘之间即非天命己有进于非之几矣曰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味其告语之严宻可见其精防之察也用力于圣学者其可不从事斯语乎臣谓威仪者内心之表也内心正则威仪之形于外者亦正此善之几也内心不正则威仪之形于外者亦不正此恶之几也非之几犹言恶之几也祖谦以为告语之严宻岂不然哉

抑之首章曰抑抑威仪惟徳之隅【抑宻也隅角也】二章曰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则法也】五章曰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柔安也嘉善也】八章曰淑慎尔止【止容止也】不愆于仪【愆过也】不僣不贼【僣差也贼者凶暴之谓】鲜不为则九章曰温温防人维徳之基臣按此卫武公自警之诗也十有二章之中言及威仪者凢五六抑抑云者宻而又宻也观威仪之严宻则可知其徳之严宻犹见隅角之方正可知其宫庭之方正也有诸中必形于外其可揜也哉民视仪而动听倡而应者也上能敬慎其威仪则可以为民之法矣上能淑慎其容止不愆于仪形无僣差无暴乱则民鲜不以为法矣温者和易之意筑室者以基为固脩身者以敬为先故此温温恭谨之人有立徳之基也首章曰徳之隅此章曰徳之基熟味其辞武公作圣之功于是焉在其可忽哉

卫侯在楚北宫文子【卫大夫】见令尹围之威仪【楚围公子】言于卫侯曰令尹其将不免诗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曰威仪棣棣【富而闲习貎】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敎训以威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舎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徳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臣按自古之论威仪未有若北宫文子之备者有威而可畏之谓威威非徒事严猛而已正衣冠尊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夫是之谓威仪非徒事容饰而已动容周旋莫不中礼夫是之谓仪然君有君之威仪臣有臣之威仪梁襄王君也望之而不似君非君之威仪也令尹围臣也见之而似君非臣之威仪也当是时令尹围专楚国之政有簒夺之心焉故形诸威仪必有僣偪于上者故北宫文子知其不终也未几以簒得国果不能终当春秋之世圣学之传未泯名卿大夫率以威仪观人晋侯受玉惰【惠公】内史过曰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而晋侯果失国成子受脤【音蜃祭肉也】于社不敬【肃公】刘康公曰成子惰弃其命矣而成子果卒于行葢威仪者徳之表也徳有敬嫚形诸外者亦然故君子因其外以觇【音痴亷反】其中见其容止而知其福祸也自在位可畏以下凡十言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非盛徳积于中安能有此为人君者其亦勉诸

刘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祸臣按人之动作威仪非可以强为也天地有自然之中而人得之以生故动作有动作之则礼义有礼义之则威仪有威仪之则皆天命一定而不可违者也能循其则者顺天地之命者也故曰养之以福不能循其则者逆天地之命者也故曰败以取祸然所谓能与不能者岂有他哉亦曰敬与不敬而已矣

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逺暴慢矣【暴慢谓容貌之麤暴慢易也】正顔色斯近信矣【信实也】出辞气斯逺鄙倍矣【鄙倍谓辞气之鄙俗悖戾也】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臣按此曾子垂没之言也道无精粗之间然君子必以躬行为本故所贵者三动容貌斯逺暴慢者持敬之有素也正顔色斯近信者存诚之有素也出辞气斯逺鄙倍者涵养之有素也此曾子平生积学之效故于此以告孟敬子焉三者脩身之要为政之本君子之所当贵若笾豆礼文之事则有司存此敎人省躬务本之意也

玉藻足容重【举欲迟】手容恭【髙且正】目容端【不睇视】口容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哕咳】头容直【不倾顾】气容肃【似不息】立容徳【似有所得】朱熹曰自足容重以下皆敬之目也

汉成帝即位丞相匡衡上书曰圣主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事夭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説飨下之顔也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诸侯正月朝觐天子天子惟道徳昭穆穆以示之【昭明也穆穆者天子之容】又观以礼乐飨醴乃归故万国莫不获赐祉福防化而成俗今正月初幸路寝临朝贺置酒以飨万方传曰君子慎始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羣下得望盛徳休光以立基桢天下幸甚上敬纳其言

臣按匡衡之所以告成帝者善矣帝亦临朝渊默尊严若神史氏称其有穆穆天子之容然湛于酒色不知主敬以立其本则所谓威仪者亦徒矫饰于外而已非所谓动容周旋中礼盛徳之至也然衡之言实天下之名言也故录焉

大学衍义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 礼运第九·郑玄
  卷二十 泰族训·刘安
  卷一 原道训·刘安
  第十七章 25·辜鸿铭
  卷九十九·卫湜
  卷五·杨于庭
  译文 卷九 制度·朱熹
  兵令上第二十三·尉缭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冯友兰
  《左 传》·佚名
  礼记要义卷第三十·魏了翁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佚名
  放光品第一·佚名
  贤护分授记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十·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月下雷峰影片·徐志摩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 卷九十二·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杨维祯下寄韩李二御史同年扬子十年官不调岂无词赋列时髦青冥远隔新持斧雨露犹同旧赐袍共喜诸公当北道却容独客卧东皋斗牛清夜能回首一道丰城剑气高

  • 卷三百十二 列传九十九·赵尔巽

      傅清 拉布敦 班第子巴禄 鄂容安 纳穆札尔 三泰   傅清,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次子,傅恒弟也。雍正间,授侍卫。乾隆初,累迁至直隶天津镇总兵。康熙中定西藏,留兵镇抚,以大臣驻藏办事,为员二,嗣省其一。是时驻藏副都统

  • 卷四百九十八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戊申朔,上御大慶殿,受傳國寶,行朝會禮。初,咸陽民段義郊居,因造屋斸地,得玉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藏于家未獻。有詣尚書省言雍人有得寶物匿而不獻者,都省方下長安問狀,而義已

  • 卷之六十·佚名

    洪武四年春正月乙酉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丙戌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乞致仕从之○以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为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胡惟庸为中书左丞○命在京文武官之未有公服者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万历十一年五月壬午朔○甲申夏至遣定国公徐文璧祭 地于 方泽公朱应祯伯杨炳大学士许国尚书杨巍分祭 五岳之神○兵科给事中孙玮上言时弊四事一厂卫受词言厂卫当遵照敕书察访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其军民词讼不宜干预

  • 浙语二(查东山笔、沈仲芳阅)·查继佐

    ●浙语二(查东山笔、沈仲芳阅)高岱、高朗、朱大纲、张鹏翼、周宗彝、马鸣雷、方维新、沈陵(蔡瑛、许定、俞元艮、潘起龙、僧顈石、徐职方、徐汝琦、通城王盛澄)高岱字白浦,世千户,籍居浙之沥海所。性恬淡,不随时好。游学京师

  • 裴蕴传·魏徵

    裴蕴,河东闻喜人。 祖父裴之平,梁国的卫将军。 父亲裴忌,陈国的都官尚书,与吴明彻一起,被北周俘虏,赐爵江夏郡公,入隋十几年后去世。 裴蕴生性明辩,有吏才。 在陈国时,历任直阁将军、兴宁县令。 裴蕴因其父亲在北方,偷偷奉表给

  • 崔圆传·刘昫

    崔圆,清河东武城人。后魏左仆射亮的后代。父亲景日至,官职达到大理评事。圆年少时孤苦贫寒,志向宏大,喜欢阅读兵书,有治理宇宙之心。开元年间,皇上诏令汇集逃散的官员,圆参加射策形式的考试选上,授予执戟。圆自认为文学很好,却

  • 卷二十一·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一明 黄训 编户部【给赐 黄册 屯田】题乞恩分豁土地事【彭韶】该户部奏差臣等前去直真定府公同防勘锦衣卫带俸指挥同知周彧等所奏地土縁由除

  • 八年·佚名

    (癸丑)八年大明嘉靖三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朔,日暈,兩珥。○日有食之。〈史臣曰:「日食之變,陰脅陽,臣侵君之象也。賊衡動搖慈殿,以乙巳之說,人有異己,卽成大獄,脅制君上,多行己意,少不如意,輒訴慈殿,使誚責加於主上,天之示警,其或

  • 卷四十·郑玄

    ?人为?。(?,车辕也。《诗》云:“五?梁?。”○?,张留反,《方言》云:“楚卫之间,辕谓之?。”?,音木,本又作{?革}同。)[疏]“?人为?”○释曰:于三十工无?人之官,但车事是难,故车官别主此职也。云“《诗》云五?梁?”者,《秦诗》。引之者

  •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黎靖德

      ◎子路篇   △子路问政章   问:"'先之,劳之','劳'字既有两音,有两说否?"曰:"劳之以身,勤之以事,亦须是自家吃些辛苦,方能令得他。诗所谓'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古人戴星而出,戴星而入,必是自耐劳苦,方能说得人。欲民之亲其

  • 告全国僧寺住持·太虚

      ──二十年九月在北平作──  一、应废止中国佛教会及各省市各县市佛教会,改组为某县市僧寺联合会。由“各县市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某省僧寺联合会”。由“各省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设于首都之“全国僧寺联合

  • 求得现世的安乐·李叔同

    莲花宝座后的光环、祥云与远山,一切都那么祥和宁静,请不必执着于患得患失的苦境,斩断捆绑内心的绳索,求得当下的福报与现世的安乐。与那光环、祥云和远山一样宁静,此生将幸福满满。珍惜机遇求福报人总为未得到的东西忧心惴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一卷·冥祥

    法师讳袆。字玄奘。俗姓陈。汉大丘长仲弓之后。本居颖川。后徙河南。子孙因之为缑氏人焉。高祖湛魏清河太守曾山魏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祖康齐国子博士转司业。又转礼部侍郎。文惠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长八尺。美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颂古举百丈再参马祖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丈直得三日耳聋后一日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

  • 民国官场现形记·宣南吏隐

    近代笔记小说集。宣南史隐著。中国第一书局(上海)1922年9月初版铅印本,平装1册。全书分为上、下2编,上编22篇,下编18篇,共计40篇,每篇插图1幅。其内容皆写民国初年政客、军阀的佚事及笑话,或一人一事,或一人数事,或数